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画荻教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Jane's Little House-二年级女生的英语学习(2002,女)

[复制链接]
411#
 楼主| 发表于 2011-2-12 14:25:49 | 只看该作者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两天没更新,我们的小楼就掉到第二页了……

最近,英语学习遇到了新问题,新迷茫。
寒假伊始我和琪琪用2周时间突击完了SBS1,然后做练习册复习。现在练习册还有3课就写完了,我却刚发现琪琪下笔问题很多。
如果不是学习正规教材,仅仅是进行课外阅读,这些基本功的问题是很难暴露出来的。还是要感谢安妮妈推荐的这套好教材,好像一面清晰的镜子,把琪琪在英语学习中似懂非懂、半会不会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

我一面批改琪琪的练习册,一面暗暗自责。
到写这本练习册之前,我一直没有对琪琪的书写做过什么要求,孩子默写单词和句型都是完成学校里老师留的作业。

琪琪正在做的那本四年级的英语阅读,虽然文章简单,习题也简单,却时不时出现一些短文的仿写,这也是粗心的我以前没有注意到的。
昨晚她给我看了她写的第一篇英语短文,就是这本阅读书里的课后题:短文仿写。
令我惊异的是,孩子的英语短文和语文作文竟然是惊人地相似。
优点是语句通顺,结构完整——结构甚至比范文都完整,然而语言缺乏基本的锤炼,啰嗦,没有灵魂。

看到这些句子和短文我才发现,琪琪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书面表达能力,但是由于我对此缺乏重视和及时的指导,茵茵绿草长成了漫漫荒草……

之前,我总觉得孩子的英语学习应当奉行以下原则:听力先行,阅读紧跟,口语顺其自然,书写以后再说。
前三项策略,都已经从实践中得到了正面的验证,只有最后一项,实践证明我错了。书写原来也是个自然而然的环节,无论是揠苗助长还是人为抑制,都同样是违反语言学习的规律。

一个八岁多的孩子,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都有了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和愿望,却一直被我愚昧地忽略了……

一直羡慕着其他孩子大量的听读学习,一直想着等过完一遍SBS1就开始广泛地阅读,现在看来,还是不能够马上出发去追赶大队伍,还是要静下心来,做好自己亡羊补牢的工作。那么寒假剩下的这一周,就是订正SBS1练习册和那本四年级的英语阅读,帮琪琪梳理好自己的语言表达基本知识。

后面的英语学习,就等琪琪把基础知识梳理过后,我再梳理下面的思路吧。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22 金币 +22 收起 理由
lulumary + 2 + 2 精品文章!
勤劳小蜜蜂 + 10 + 10 精品文章!
子川妈 + 10 + 10 喜欢看琪妈不时反省,真是用心之极的好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2#
 楼主| 发表于 2011-2-12 14:41:43 | 只看该作者

亲亲繁体字

记下语文学习。
昨天晚上回家,琪琪兴奋地告诉我,她已经把开明国语课本的第一本(一册和二册合订本)读完了,还找出来她认为最有趣的课文给我读了一遍。

前两天晚上把这套书拿回家时,琪琪连晚饭都顾不上吃,急着想看快100年前小朋友们学的什么课本。令我惊奇的是,她居然拿起来就能流利地读下来,好像上面印的都是简体字而不是繁体字。我挑了几个较难的字问她,绝大部分都能根据上下文正确猜对。看来语言的学习都是相通的。她猜英语单词的意思也比我准确。其实“蒙”,说到底还是能够理解多少——理解和记忆是语言学习的两大利器。

对于繁体字,琪琪有好多感叹。她现在觉得简体字好亲切,好简便。这套书的课文也简洁有趣,充满童心,又自然地带着那个时代西风东渐、除旧布新的气息,也让琪琪觉得新鲜。

这正是:大动干戈痴妈妈痴心传旧体,春风化雨巧妞妞巧意解新机。

[ 本帖最后由 画荻教女 于 2011-2-12 20:1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24 金币 +24 收起 理由
lulumary + 2 + 2 精品文章!
blaze + 2 + 2 琪很有语言天赋呀1
勤劳小蜜蜂 + 10 + 10 您真是太油菜啦!
子川妈 + 10 + 10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3#
 楼主| 发表于 2011-2-12 15:15:16 | 只看该作者

古文学习

昨晚读了三篇古文,《陋室铭》、《郑伯克段于鄢》和《石碏谏宠州吁》。
其中《陋室铭》算是诵读加学习的篇章。
“前度刘郎”是琪妈最喜欢的唐朝诗人之一,所以琪琪的古文启蒙篇就以此开山。

另外两篇,因为都是兄弟争位的故事,是对比着、当做故事将来听的。因为先秦文学语言古奥,我不赞成作为古文启蒙的教材,但是从子女教育的角度,这两篇故事还是值得讲讲的。

《石碏谏宠州吁》的故事讲到桓公即位,石碏告老便戛然而止,好像石碏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讲了一通大道理。其实后面的故事更精彩,想听吗?
琪琪瞪着大眼点点头。
我便如此这般将后来州吁如何弑兄篡位,石碏如何设计除掉州吁又白话了一通。
当我讲到州吁和石厚遵从石碏的主意去见陈桓公求助的时候,琪琪大笑,感叹说:天啊,他们俩太傻了!
为什么?
琪琪说:因为——陈国是哥哥的姥姥家啊!
孺子可教——你猜对了!石碏写了信给陈桓公,告诉他这两个人杀了哥哥完(他哥哥的名字够不吉利的),于是陈桓公就收拾了州吁和石厚。石碏呢,人们称他为“大义灭亲的纯臣”——这在古代可是非常高的评价了。“石”本来是他的名字,他是姓“姬”的;他的后人为了纪念他,就都姓“石”——你记得你有个表妹姓石?石碏是公认的石姓祖先。
哦,琪琪艳羡地说,他可真了不起。我觉得他挺聪明的!
石碏聪明吗?他劝卫庄公的那些话说的对吗?
他是很聪明啊!他说的话挺有道理啊。
嗯。后来证明石碏说对了,州吁的确是谋害了哥哥,他也出来为国家主持了正义。但是,你没发现吗,他自己的儿子到了也不肯听他的,非要去跟州吁做朋友,帮他干坏事,到最后石碏只好杀了他。我想,石碏的心里还是难过的——他能够用大道理劝说别人,却没能救了自己的儿子。你知道为什么吗?
琪琪看着我,摇摇头。
因为——孩子们到底都是独立的人。当父母的虽然总想用最好的方法教育孩子,恨不得把自己的聪明才智都传授给孩子,但是孩子们肯不肯听——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琪琪看看我,没说话,把她的大脑袋拱到我的怀里来。
我默默地抱住她。千年而下,亘古不变的岂只有那一轮秦时明月……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0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勤劳小蜜蜂 + 10 + 10 好一篇美文,不枉我天天到你家楼里等更 ...
子川妈 + 10 + 10 琪妈中英文功底都好生了得~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
发表于 2011-2-12 16:40:4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个模范妈妈呀,我好好学习着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画荻教女 + 2 + 2 过奖,欢迎多来交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5#
发表于 2011-2-12 21:13:42 | 只看该作者
“……安妮妈推荐的这套好教材,好像一面清晰的镜子,把琪琪在英语学习中似懂非懂、半会不会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语言能力我想首要的还不是“懂”和“会”的问题。而是直接的和大量的接触文本(不论是语音的还是书面的)以培育出语感的问题。

“听力先行,阅读紧跟,口语顺其自然,书写以后再说”——我觉得这个顺序还是没错。大致没错,当然可以有重叠处,尤其是听和读之间。但如果先来后面的再来前面的,还是可疑的。

别处有朋友让我谈我女儿写作上的经验。我女儿比琪琪大25个月。而25个月前我们几乎没有任何写作练习。我们学Treasures的情况别处说的不够准确,这里想说准确一点。那是开始于2008年11月底,从G1开始。但作业(三种黑白)从2009年11月底开始,从G2开始。刚开始做作业时,和学课文不同步(此时学课文已快到G3),后来赶同步了。

我想我理解楼主的想法。但从我们的经验看,我个人感到这并不对。就直接说出来。直言之就是:写作训练可以立刻循序渐进的开始起来,然而听和读仍然是最重要的基础和始终要全力以赴去做的。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4 金币 +14 收起 理由
lulumary + 2 + 2 精品文章!
子川妈 + 10 + 10 谢谢经验分享。
画荻教女 + 2 + 2 非常感谢你真挚的建议!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6#
 楼主| 发表于 2011-2-12 21:17: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17 qsqsqsqs 的帖子

谢谢你的直言相告。

我觉得你可能有点误会我的意思,呵呵。

第一点,语感的问题,我不争论。因为语感无疑是语言学习的灵魂,我也从来没有说过要放弃语感的培养。相反,琪琪现在要做的就是培养正确的语感,也就是从以前的学习积累中去芜存菁,提炼出来正确的东西,扬弃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
也就是说,你提到的“直接的和大量的接触文本(不论是语音的还是书面的)以培育出语感”,这种外语学习中(注意跟母语学习还是有区别的)积累的原始语感往往模糊和粗糙的,有条件的情况下,需要帮助孩子去伪存真,进一步提炼。
即使是母语的学习,在具备语感的情况下,不同修养和知识层面的人对语感的认知以及对语言的掌握和使用还是有鲜明区别的。
因此,虽然各国学龄的孩子们都已能够流利使用母语,仍需在学校进行多年的母语学习,以期获得更丰富更精确的语言能力。

第二点,写作的问题。我是觉得自己之前奉行的“听力先行,阅读紧跟,口语顺其自然,书写以后再说”是有问题的,这不是因为我要“先来后面的再来前面的”,而是说我渐悟书面表达也要跟口语表达一样顺其自然,加以适当引导,而不是象之前那样人为地先忽略它。我从来没有否定前面三项原则,就是听力和阅读作为先导的原则。

我认为学习的原则应该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各个孩子不同的经验都有而且仅有借鉴意义而无模仿的可能或必要。

非常感谢你的关注和建议,我也曾经多次拜读你的帖子学习经验,希望以后有更多交流的机会!

[ 本帖最后由 画荻教女 于 2011-2-12 21:2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lulumary + 2 + 2 精品文章!
子川妈 + 10 + 10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发表于 2011-2-12 21:41: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18 画荻教女 的帖子

“各个孩子不同的经验都有而且仅有借鉴意义而无模仿的可能或必要”——这是绝对肯定的,只是上帖没有特别指出来。

“去芜存菁,提炼出来正确的东西,扬弃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去伪存真,进一步提炼”——我毋宁将之理解为:尽量为孩子找表达规范的材料让其接触;或者:对有代表性的表达方式让孩子多温习;等等。除此以外在完整的文本材料中“去芜存菁”“去伪存真”“扬弃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即使真有对象,即使真可实现,我想至少也打破了文本的完整性,使接触兴趣受到威胁。

我说的“直接的”接触,我想了一下,还是有我之所指。那就是:对听力材料,是以生活语速来接受的;对阅读材料,是较快的加以阅读的。我强调这种接触的重要性,且现在看到楼主也并无异议。

我想我们的观点之间并无多大矛盾。我想还是习得性学习和比较精专的学习的关系问题。这不例外也会困扰我们。从我的体会来说,前一种学习还是更基础的。尤其对较小的孩子。当然,随孩子学习情况做内容和方法的调整是难免的。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4 金币 +14 收起 理由
lulumary + 2 + 2 我很赞同。
勤劳小蜜蜂 + 10 + 10 习得性学习和比较精专,确实是这两方面 ...
画荻教女 + 2 + 2 友直友谅友多闻,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8#
 楼主| 发表于 2011-2-13 17:3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19 qsqsqsqs 的帖子

很高兴有机会就孩子的英语学习跟你做一些深入的探讨。

你在上面提出:““去芜存菁,提炼出来正确的东西,扬弃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去伪存真,进一步提炼”——我毋宁将之理解为:尽量为孩子找表达规范的材料让其接触;或者:对有代表性的表达方式让孩子多温习;等等。除此以外在完整的文本材料中“去芜存菁”“去伪存真”“扬弃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即使真有对象,即使真可实现,我想至少也打破了文本的完整性,使接触兴趣受到威胁。”

首先再澄清一点误解。
我觉得帮助孩子“去芜存菁,提炼出来正确的东西,扬弃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并非是针对孩子阅读的文本,我无意去破坏阅读文本的完整性和自然结构(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巨大的能量再搞一次“孔子删诗”的工程,呵呵)。
我说的“去芜存菁,提炼出来正确的东西,扬弃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所针对的对象是孩子在阅读中已经积累起来的一些语感和语言知识;帮助孩子进一步澄清那些模糊、原始的印象。

第二点,你所说的“尽量为孩子找表达规范的材料让其接触;或者:对有代表性的表达方式让孩子多温习”,其实是传统日校中普遍采用的。日校的学习特点及作用,以及如何与家庭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在以前的帖子中讨论过一点自己的想法。

其实,我提到的“去芜存菁”并不新鲜,是很多家长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始终在做的一部分工作:小到纠正字音,指导拼读拼写,以至分析语法含义、解析文章结构,辨析词汇用法,大到分析各个作者的时代背景、语言特点、行文风格、历史文化渊源、特定思想感情等等,都是我们可以尽己所长帮助孩子去理解和体会的。
8岁是个特殊的年龄,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可以接受相对广泛而且有一定深度的知识了。“竭力磨练,尚期做镜。诚心点石,直欲成金。”


这样说来,我们在英语学习中所做的以上工作,跟语文老师在日校对母语训练所做的工作有相似之处,只不过作为家庭教育,我们可以摒弃应试的束缚,互动的方式可以更加灵活、涉猎的范围可以更加广泛。

无论母语还是英语,孩子从广泛的阅读中获得了很多新鲜的知识和语言技巧,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学习经验。
跟其它学科的知识相比,语言知识相对更加丰富、灵活、富有时代感和个人特色,其内涵更加囊括了历史渊源、文化背景、民族精神、宗教信仰等等丰富内容。对孩子和我们来说,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是一场新鲜、华丽、曲折、生动的探险之旅……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6 金币 +16 收起 理由
榴琏 + 2 + 2 学习一下。
lulumary + 2 + 2 我很赞同。
子川妈 + 10 + 10 我好喜欢。。。
blaze + 2 + 2 真有才呀,洋洋洒洒一大篇学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9#
发表于 2011-2-13 17:56: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20 画荻教女 的帖子

刚才翻我的旧帖,发现2009年6月6日我写的一段:应该采取习得式学习还是学习式学习还是混合式学习来掌握语音乃至阅读?这牵涉到孩子接触英语语音文本书面文本时的年龄,牵涉到孩子接触的文本的量,等等。对于中国孩子来说,更为凸显的问题是还牵涉到要求掌握双语时双语掌握的关系。但你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就应该接受这种方式产生的相应结果。

我当时的意思,以及现在仍然认为的是:在掌握母语的同时追求较好的掌握一门外语,不甚容易,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任何学习方案的设计都有利有弊,因此需要不断摸索调整,以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我想学习正未有穷期,让我们继续努力吧。以此言和楼主共勉。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lulumary + 2 + 2 我很赞同。
画荻教女 + 2 + 2 我很赞同。越来越觉得双语的路,很不简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0#
发表于 2011-2-13 22:39:56 | 只看该作者
在外面吃饭,路远、车难停、菜太荤且口味还并不怎么好。费时3小时。回来接着写些。回想起来,楼主的“精”“芜”之思实际我也常有。比如读到哈考特G3的那么多课文时,我特别喜欢几篇(比如有一篇谈美国史就是玉米史的),就想让女儿“精读”。再如最近学到Treasures G4,我喜欢U2-T3 Page 212页标题下的引语(To Whom……,理解此句式都需好语感,不用说写出来了)以及U2-T5主课文的那封信(时态、虚拟语气以及幽默感)。我向女儿说非常好,希望她好好读。

但结果总与我的希望有距离。只有在完成暑假作业时,抄写了那篇哈考特G3谈玉米的课文,算是实现了一点。矛盾往往在于,实现这些“精读”目标需要挤占泛读泛听的时间,从而影响学习量上的目标。同时孩子勉强时孩子学习的自发性和兴趣自然就随之降低。因此在产生这样的矛盾时,我以往的处理方法往往总还是让精读打折扣。而从根本上说,如何协调这个矛盾,实无一定之规。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4 金币 +14 收起 理由
lulumary + 2 + 2 我很赞同。
画荻教女 + 2 + 2 呵呵,可见你家宝贝的学习也是很精到的。
子川妈 + 10 + 10 从YN的行文看,感觉还是学得挺精的,爸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3:36 , Processed in 0.098483 second(s), 3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