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火如荼的Amy Chua
最近以Tiger Mum的形象为中国妈妈代言的Amy Chua在中美两国的网络上都大出风头,下面是一段据说节选自"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的文字: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 ... 59713528698754.html
关于教育孩子,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就是所有的中国妈妈也未必有个统一模式,再扯上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更是个一千零一夜也辩不完是非高下的啰啰纲。
在我看来,Amy Chua未必能够代表中国妈妈或者中国式家长,但是对比周围见过的老外家长,她的教育方法也的确是受中国文化影响,不土不洋。
从这段引文来看,我比较欣赏这段文字:
Western parents try to respect their children's individuality, encouraging them to pursue their true passions, supporting their choices, and providing positive reinforcement and a nurturing environment. By contrast, the Chinese believe that the best way to protect their children is by preparing them for the future, letting them see what they're capable of, and arming them with skills, work habits and inner confidence that no one can ever take away.
我的确是认为孩子的真正的自信心,与其说是来自周围世界的正面反馈(这是儿童自我认知的一个重要部分),不如说是来自对自己能力的正面认知——不断自我肯定和自我发展。
也就是说,光靠玩命表扬和鼓励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过分的溢美之词甚至会造成孩子的虚荣心和巨大压力。
真实的自信,更多来自于对自我能力的认知,通过不断地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发现自己能够不断成长甚至超越自我的期望,逐渐学会正确评价自己的功过得失,建造丰富强大的内心世界,这才是自信心的来源。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绝大多数孩子不能够天生异禀或者先知先觉,比如耶稣或者释迦摩尼,这种不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往往需要家长的引导、鼓励甚至告诫和督促。
Amy Chua用了一个小女儿弹琴的事例来说明家长要想尽办法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能够具备或者发展的能力,这种过程中孩子建立起来的自信心和求知欲,远胜于千言万语空洞的赞美。虽然,这个过程,在很多旁观者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残酷或者非理性。
其实,我和琪琪在弹琴、学奥数、学英语的过程中都在体会这样的成长。虽然我不赞成用胁迫的手段,但是我会给琪琪压力。刚开始的时候,她也不敢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完成某项挑战,仅仅是因为我的笃定和坚持,才肯一再尝试,直到最后成功。现在她不再需要我的压力,那种在困难面前犹疑退缩的神色渐渐被笃定自信所代替。要真正了解自己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为出生在美国的华人,Amy Chua至少有一点可取,她没有盲目崇拜美国文化。无论她的教育理念是否能代表中国父母,是否能代表科学和先进方向,至少她不讳言自己的华人背景并勇于向中国文化汲取力量。太多的“香蕉人”是恨不得连皮肤都漂白,国内也有很多父母说起教育是言必称西方。
何况还有王千源那样的年轻人,学好英语去美国留学,用纯正的英文和纯粹的美国思维积极支持分裂祖国,用美国人觉得亲切无比的语言向CNN控诉自己的祖国人民如何愚昧落后,如何没有人权意识——真是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赢得美国人民的一致同情和热烈反响。
我一早告诉琪琪,世界上那么多种语言,为什么要学英语,很简单——是因为我们中国在近代没落了,我们需要虚心跟人家学习。学好英语,多一扇看世界的窗口,多一条求知的路。
学习一种语言,当然要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因为语言不过是思想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但是了解别人的文化和思想,不代表顶礼膜拜、全盘照搬,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自己的根。也不要再说什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自己的根,我们到底了解多少?我们又能够帮助孩子了解什么?在全民学习英语的大潮中,我们是随波逐流,还是引导孩子走向明确的方向?
[ 本帖最后由 画荻教女 于 2011-1-26 16:30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