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画荻教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Jane's Little House-二年级女生的英语学习(2002,女)

[复制链接]
381#
发表于 2011-1-24 14:19:10 | 只看该作者
琪琪和妈妈都要多休息,好好休息几天再来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画荻教女 + 2 + 2 谢谢大家的关心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20:34:30 | 只看该作者
流感也挡不住学习的脚步。留个爪印,记住我了不起的女儿。
本来今晚不安排学习内容,可是琪琪白天已经自学完了第10章的内容(真不少呢),坚持要复习一遍或者学习第11章。这样,我在琪琪的咳嗽声、姥姥和姥爷的白眼和叹息声中 ,又跟琪琪把第10章的内容复习了一遍。

语文作业还是我最头疼的。默写下册生词,读5本课外书,这些还都罢了,最要命的是要求写完一本阅读。我在教辅书店里转了半天,也没找到一本薄点的书 ……

[ 本帖最后由 画荻教女 于 2011-2-2 10:2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24 金币 +24 收起 理由
勤劳小蜜蜂 + 10 + 10 羡慕呀,我们有这个自觉性的十分之一就好了
ya0903 + 2 + 2 每天吃一个冰糖炖梨试试吧
ashelly + 2 + 2 这么懂事的孩子!
子川妈 + 10 + 10 希望琪琪早点好起来:)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0:05:44 | 只看该作者
昨天晨读学完了第11章。今天晨读开始第12章,大约三分之一。
有朋友问我怎么能让她那么早起床坚持晨读,其实很简单,早上闹钟一响,我只要说:今天多睡会儿吧,就不晨读了……
她本来还在赖床,听了这话,总是很愤怒地蹬开被子,一骨碌做起来:不行,我就是要晨读!
……
如果我是说:宝儿呀,咱得起床晨读了~~
她一准得装睡,
总之,这段时间明显逆反,叫她往东偏往西,叫她打狗她撵鸡……

昨晚没学英语,把这两天耽误的奥数课大概齐过了过。她惊奇地发现,归一和归总的问题很好理解,立刻兴趣倍增。
今天早上兴头头地去上奥数课了。
姥爷非要去送,回来以后感慨地说,老师说的都是什么题啊,什么几个人几天做多少,然后又多少人,我听着都晕,赶紧回来了……
我觉得目前3年级这些归一归总的应用题,差不多是我小时候六年级的附加题水平。孩子们真的不容易。
我跟琪琪说,学不会也没关系,先放过去,很多现在你不能理解的东西,明年就会豁然开朗了,因为……
因为我长大了!琪琪看看我。

跟琪琪一样,我也是提前一年上小学,赶的又是小学最后一届5年制,因此整个中学大学阶段都是在跟一群比自己大一两岁甚至两三岁的同学拼学习。当年并不觉得如何辛苦,但是母亲在一边看着,就像我现在看琪琪的心情吧。年龄不是绝对的问题,但在某些方面,的确客观上会存在差异。毕竟,这条辛苦的路是我做主为她选择的,我时时提醒自己,要耐心,要宽容,要负起自己的责任。

[ 本帖最后由 画荻教女 于 2011-1-26 10:1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5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liao_r + 1 + 1 “时时提醒自己,要耐心,要宽容,要负 ...
thyxxc + 2 + 2 学习啦,我女儿也是提前上的学,本来很 ...
子川妈 + 10 + 10 我好喜欢。。。
snowcat + 2 + 2 哈,妈妈真厉害,“逆反”你掌控之内啦。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4#
发表于 2011-1-26 15:03:19 | 只看该作者
归一归总我们还没学
但最近计划每天做几道奥数题,
就当复习复习吧,
总过过脑,就快背下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6:07:11 | 只看该作者

如火如荼的Amy Chua

最近以Tiger Mum的形象为中国妈妈代言的Amy Chua在中美两国的网络上都大出风头,下面是一段据说节选自"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的文字: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 ... 59713528698754.html

关于教育孩子,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就是所有的中国妈妈也未必有个统一模式,再扯上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更是个一千零一夜也辩不完是非高下的啰啰纲。
在我看来,Amy Chua未必能够代表中国妈妈或者中国式家长,但是对比周围见过的老外家长,她的教育方法也的确是受中国文化影响,不土不洋。

从这段引文来看,我比较欣赏这段文字:
Western parents try to respect their children's individuality, encouraging them to pursue their true passions, supporting their choices, and providing positive reinforcement and a nurturing environment. By contrast, the Chinese believe that the best way to protect their children is by preparing them for the future, letting them see what they're capable of, and arming them with skills, work habits and inner confidence that no one can ever take away.

我的确是认为孩子的真正的自信心,与其说是来自周围世界的正面反馈(这是儿童自我认知的一个重要部分),不如说是来自对自己能力的正面认知——不断自我肯定和自我发展。
也就是说,光靠玩命表扬和鼓励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过分的溢美之词甚至会造成孩子的虚荣心和巨大压力。
真实的自信,更多来自于对自我能力的认知,通过不断地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发现自己能够不断成长甚至超越自我的期望,逐渐学会正确评价自己的功过得失,建造丰富强大的内心世界,这才是自信心的来源。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绝大多数孩子不能够天生异禀或者先知先觉,比如耶稣或者释迦摩尼,这种不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往往需要家长的引导、鼓励甚至告诫和督促。

Amy Chua用了一个小女儿弹琴的事例来说明家长要想尽办法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能够具备或者发展的能力,这种过程中孩子建立起来的自信心和求知欲,远胜于千言万语空洞的赞美。虽然,这个过程,在很多旁观者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残酷或者非理性。
其实,我和琪琪在弹琴、学奥数、学英语的过程中都在体会这样的成长。虽然我不赞成用胁迫的手段,但是我会给琪琪压力。刚开始的时候,她也不敢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完成某项挑战,仅仅是因为我的笃定和坚持,才肯一再尝试,直到最后成功。现在她不再需要我的压力,那种在困难面前犹疑退缩的神色渐渐被笃定自信所代替。要真正了解自己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为出生在美国的华人,Amy Chua至少有一点可取,她没有盲目崇拜美国文化。无论她的教育理念是否能代表中国父母,是否能代表科学和先进方向,至少她不讳言自己的华人背景并勇于向中国文化汲取力量。太多的“香蕉人”是恨不得连皮肤都漂白,国内也有很多父母说起教育是言必称西方。
何况还有王千源那样的年轻人,学好英语去美国留学,用纯正的英文和纯粹的美国思维积极支持分裂祖国,用美国人觉得亲切无比的语言向CNN控诉自己的祖国人民如何愚昧落后,如何没有人权意识——真是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赢得美国人民的一致同情和热烈反响。

我一早告诉琪琪,世界上那么多种语言,为什么要学英语,很简单——是因为我们中国在近代没落了,我们需要虚心跟人家学习。学好英语,多一扇看世界的窗口,多一条求知的路。
学习一种语言,当然要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因为语言不过是思想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但是了解别人的文化和思想,不代表顶礼膜拜、全盘照搬,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自己的根。也不要再说什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自己的根,我们到底了解多少?我们又能够帮助孩子了解什么?在全民学习英语的大潮中,我们是随波逐流,还是引导孩子走向明确的方向?

[ 本帖最后由 画荻教女 于 2011-1-26 16:3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7威望 +30 金币 +30 收起 理由
Irene2005 + 2 + 2 精品文章!
bell_ks + 2 + 2 精品文章!
子川妈 + 10 + 10 精品文章!
lulumary + 2 + 2 对自己的根,我们到底了解多少?
勤劳小蜜蜂 + 10 + 10 有时孩子的差别,源于家长教育理念的不同
小资情调 + 2 + 2 精品文章!
snowcat + 2 + 2 精品文章!尤其赞赏自信心这一段。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09:44:43 | 只看该作者
SBS1进行到第13章,短文的内容不是琪琪熟悉的儿童故事而是找工作和申请驾照等成人内容,生词比较多,昨晚我给她稍微讲解一下,今早晨读又反复读了2遍。其余的对话练习和听力等内容就让她自己去学了。

今天是奥数寒假班最后一节课。后面马上又是农历新年的假期。昨晚跟琪琪谈了谈新年假期里的计划,主要是复习SBS1和完成语文的预习和阅读作业。假期已经过半,但是我们都感觉以前计划的好多事情没有开始做呢。

作文的练笔还没有开始。想让琪琪和同学Lily一起做童话故事接龙,希望孩子们都喜欢。
英文的练笔,打算从复习SBS1开始练习仿写。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22 金币 +22 收起 理由
勤劳小蜜蜂 + 10 + 10 我们一起来连童话
ya0903 + 2 + 2 真佩服你们啊。
bianyr01 + 10 + 10 琪琪的自学能力可真强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5:20:43 | 只看该作者
刚才去转了转元元妈妈的楼。元元是我们在论坛里的第一个偶像,当时真是惊为天人。现在元元已经顺利迈过小升初的门槛,进入自己心仪的中学,还考入了实验班。

看了元元妈妈近期发的帖子,读到元元学习音乐的经历以及进入初中后学习上遇到的种种问题,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终于发现,在我内心里,还是不能接受中学学习比小学压力更大这个现实。我始终都在逃避,让琪琪学英语学奥数学钢琴,其实都是我自己变相地在逃避。

明知道,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从小学伊始直至高中毕业,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走向学术精英!虽然高考后,有幸进入大学的孩子们, 大部分都没有变成学术精英(!),甚至在大学校园里就是混吃混睡,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连考研都是被迫——但是高考前所有的孩子都必须以科学家的精神积年累月地伏案学习,以银行家的精神锱铢必较地赢取更高分数……
说到这里,有较真的家长朋友该说我太绝对了,怎么就是唯一出路了,考不上大学的孩子有的是,有的还当了大老板呢!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嗯。有道理。这话就再议吧。我从来没想过培养出个科学家,文学家,或者不世出的什么人才,但是琪琪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是我教育子女的底线,能够有能力自立于社会,在一个稳定繁荣的大环境下,从事一些符合自己志向又深有益于社会的工作,个人生活安定幸福,这是我作为母亲的全部期望。

但现实是,无论父母期望什么,绝大多数孩子还是得服从教育体制的安排,从小就跟着这条长征的队伍玩命跑,现在的问题是到不了遵义的,肯定到不了天安门,到得了遵义的,也不一定能上天安门……
归根结底,这条路真的是长征,而我这种户外探险自驾旅游的心态是爬不了雪山,过不了草地,跑不过围追堵截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子川妈 + 10 + 10 喜欢琪妈这样深刻的反思,学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发表于 2011-1-28 16:2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89 画荻教女 的帖子

  心有戚戚焉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画荻教女 + 2 + 2 拜年了!祝妈妈和宝宝新春快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9#
发表于 2011-1-28 17:13:59 | 只看该作者
下文似不错。虎妈大概还是出于亚洲精英移民的焦虑。这种焦虑首先是来自希望自己的子女作为亚洲精英移民后代能保持自己这一代经过艰苦奋斗抓得的社会地位。亚洲妈妈在国内这样表现是非常常态的现象,就是上一代希望下一代保持家庭已经具有的社会地位。亚洲精英移民到了美国,则可能分化,一种是虎妈式的,另一种是被美国教育文化同化的。虎妈式的,由于是处于少数民族地位,因此有时完全可能表现的比在国内还强烈。而就美国人整体而言,其“例外主义”大概只会衰退,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不会消亡。

“虎妈” 显示美国例外主义衰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8日 15:40 新浪尚品
  “中国虎妈”蔡美儿近日爆红网络,引发世界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和评论。她那本关于父母教育问题的书籍《虎妈战歌》,也将如何教育孩子这一最普通最大众的问题再一次摆上台面。书中还提出了许多当今美国社会面临的问题;美国人是否应该像中国人那样更加努力工作,并遵守纪律?还是应该追求价值的自由表达和自我实现呢?
  《基督科学箴言报》1月25日发表以“‘虎妈’不是关于教养孩子的问题,而是美国例外主义衰退的问题。”为题的评论性文章。文章称,如今在美国,几乎每个人都听说过耶鲁大学法学教授蔡美儿的新著《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这本书书中所著是关于亚洲的教育方式。该书已经席卷全美,在新闻报道上、网络上、以及在美国各地的社区、家长会上,都引发了各方激烈的辩论。不过,我想建议的是,蔡美儿这本书的真正含义其实并不是关于父母教养孩子的问题,而是更深层次的问题。
  作为一名政治分析家,蔡美儿对世界分析的两种观念使我感到震撼:观念一,世上根本没有所谓“天赋”这种东西,有的只是努力工作而已;观念二,即以“第三代”开始的麻烦。对于美国人来说,这两句话很难理解,除非将美国人放置在国际体系中才更容易理解这两个观念。
  在国际体系之中,美国一直表现的像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孩子。在这里,那些拥有特别能力的孩子会被冠以“天才”的标签;于是他便有了内在动机,并具备了取得更高领域成功的潜力。同样,美国“例外主义”认为,美国的崛起堪称一个“奇迹”,这是由美国先天的优良资质所决定的;并形容美国的这些优越条件,譬如广袤无垠的土地、丰富的天然资源、良好的港口和特别勤劳的公民都是“上天所赐”。
  但是,就在西方教育工作者信奉天赋的同时,亚洲教育工作者却下定决心辛勤工作。分析家在描述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时,强调亚洲国家并不具备独特的天赋和礼物,有的仅仅是努力的工作、理性的策略、以及为了实现目标宁愿放弃短期的满足。
  美国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在这里,似乎这两种类型的策略都可以取得成功。但更有趣的问题是,蔡教授书中提出来的: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天才儿童(或者国家)面临的危险是,天赋和运气有些时候并不能足够保证持续的成功。对于勤奋的学生(或者国家)而言,其危险是:为达到更高水平,所做的努力不够。但也有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严厉的教育方式会抹杀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蔡美儿的回忆录中,她介绍了亚洲家庭三代人的生活状态:第一代,努力工作和牺牲自我;第二代,在继承上一代人优势的鼓舞下,继续努力工作。第三代,很可能丧失这种驱动力,松懈下来。
  虽然蔡美儿在描述中从未使用术语,但她所描绘的这种现象,同20世纪70年代政治学家罗纳德-英格尔哈特(Ronald Inglehart)所描述的一样。英格尔哈特认为,作为身处发达国家的个人来说,越来越可能体会到足够的安全感,从而愿意放弃独裁主义和对社会秩序的顺从,反而去追寻其他类型的自由主义,包括追求自我的表达。
  我们有必要像中国那样更加努力的工作吗?
  同样,蔡美儿也被这个问题所困扰:如何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她坚持规律的生活方式、强调家庭观念、尊重过去的传统,却发现她的孩子们越来越渴求自主权和自我表达。此时,蔡美儿想要问问:是否所有的美国人都会迫于社会压力而最终投降?决定继续纵容自己的孩子,无视秩序和纪律进行所谓的自由表达?
  蔡美儿遇到的窘境同美国今天面临的问题一样。我们是希望成为更加辛勤工作的中国人?还是随心所欲、自我实现的欧洲人?特别是在今天,美国有时似乎在自由表达和自我实现的道路上走得太远。新闻报道中充斥着仇恨的言论、不负责任的媒体,以及那些不尊重政治制度和资深政治家的候选人。美国似乎充满了各代分歧、阶级矛盾、反移民情绪。总之,美国似乎变得越来越像欧洲。
  要解决美国正在经历的成长阵痛,那么问题就变成是否纪律和恢复传统才是唯一可能的解决办法呢?拥抱接受中国人的教育方式和价值观,会使美国进步还是倒退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画荻教女 + 2 + 2 兔年吉祥!新春胜意!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0#
发表于 2011-1-28 17:48:49 | 只看该作者
由于中国近代以来的极度贫困落后混乱,由于中国人均土地、资源的甚为稀少……在某种意义上可能可以说,中国乃有一种和美国相反的例外主义。这种相反的例外主义就是:非经艰苦之努力,就绝不可能获致较好的生活水准——如果世界上其他任何地区还有人有可能依赖天赋加较不辛苦的劳作或有时依赖机运获致较好生活水准的话,在中国则绝不可能如此(相反,美国例外主义的含义应该就是,只要是美国人,即使不经艰苦之努力,也完全应该获致较好的生活水准)。

然而中国也在变化。而且在教育模式上,我想还是应该考虑从众与特立独行所产生结果的辩证关系。当大家都以一种模式学习,产生的结果殊为类似时,就可能会物以多为贱,其时采取不同的模式学习也许就能带来物以稀为贵的结果。质言之也即,我觉得在中国选择苦干模式的人太多了,因此仔细考虑学习模式并慎加选择也许会使个人处于有利状态。至于这个模式具体是什么样子我也无法回答——因此此处提出,只能算活跃思想的一种个人意见而已。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画荻教女 + 2 + 2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8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3:33 , Processed in 0.095974 second(s), 4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