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92)2008年9月4日 过程比知识更重要
幼儿园在准备下个月的动物主题,我给老师写了一些我的想法:
与其一上来就给孩子们灌输这些动物分类,不如让孩子自己尝试着给动物分类.
比如,可以先让孩子们例举自己喜欢的动物
很多孩子会喜欢自己身边的动物,例如蝴蝶,蜻蜓, 男孩子很多会喜欢恐龙,老虎,狮子.
让孩子搞清楚自己喜欢动物的特点,比如身体有几部分组成,生活在那里,怎么生宝宝.他们吃什么,有没有翅膀,他们是怎么长大的?
启发孩子能通过哪些途径找到这些信息,可以自己抓一只蝴蝶,可以去动物园观察,还自己找书,还可以请家长上网帮着找资料
然后,给每个孩子机会,用自己找到的资料(最好是图片的,比较直观),给大家讲讲自己喜欢的那种动物的特点.
把这些动物都了解的比较清楚了,再让孩子们去归纳这些动物的共同特点,比如蜻蜓和蝴蝶,孩子们会知道它们都有六条腿.都有触角,从出生到长大都要经历一个变态的过程.
而老虎和狮子,他们的共同特点,则是都爱吃肉,宝宝是直接生出来的,而且是吃妈妈的奶长大的.
在这个基础上,自然而然的,我们就能让孩子自己体会到动物按照这些特点,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并鼓励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分类方法.
整个过程是一个: 问题提出--观察,收集素材--归纳总结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各方面能力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与孩子最终知道动物是怎么按照常规分类相比,这个过程更可贵.
前一阵给小雨讲了原始人的进化,为了给小雨复习进位的概念,给小雨编了一个原始人打猎的故事,原始人要打猎,可是他老是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打了多少,于是,她发明了数字来帮忙 . 呵呵 , 今天小雨这个猎人可勤劳了,一直坚持打了120只兔子才跑去别的地方休息 ,表扬一下. 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可以一个人扮演猎人,另一个扮演管理员, 写好数字卡片,就可以和孩子玩了
就是弄一个记分牌, 用棋子当兔子. 猎人打了几只兔子 ,记分牌上就显示几 . 拿几个盘子放在记分牌上十位的位置,个位一旦满十,就把个位上的棋子倒在十位的盘子里, 数一数有几个盘子, 十位就应该是几, 这里强调的其实是满十进一的概念.
2008年9月5日 百科,要"从点到网"
昨天,去幼儿园给小雨开家长会,会后和园长聊了聊孩子们的百科, 向园长提了意见,觉得孩子们这个月的百科主题"宇宙"离孩子的生活太遥远,什么宇宙大爆炸,宇宙不守恒.说实在的,这些东西还是留着孩子再大一点,上了小学再去研究吧.
大概总结了一下这方面的想法:
我希望幼儿园的百科,能够"从点到网" ,点,就是孩子们的兴趣点.
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能激发孩子们的探索精神,去主动探究,通过联想,思考,能够延伸到其他领域,最终形成一张网。
不要受到蒙氏科学教育体系的束缚,可以参考,但是不要局限.
拿这个“生命的教育”举个例子哈。
妈妈们也有体会,这个年纪的孩子,对"性"已经有了好奇.
小雨告诉我,妈妈,男孩子站着撒尿,女孩子要蹲着.女孩子可以穿裙子,男孩子不能.女孩子可以梳辫子,她想了想,有的男孩子也梳辫子.前几天还问了我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妈妈你为什么会来月经?
那从这个兴趣点出发,除了给孩子们生命的教育之外,我觉得还可以延伸出很多东西。
比如,通过比较男女的区别,可以鼓励孩子们去探究自己身边的动植物分不分男女,他们是怎么生宝宝的?
如果孩子们带着这个问题去探究植物,就会发现植物有很多种繁衍后代的方式.
像今天早上,我和小雨在上学的路上,小雨就发现两朵南瓜花是不一样的,她告诉我,一个里面是雄蕊,一个里面是雌蕊。
我告诉她,有雄蕊的花,是雄花,有雌蕊的花,是雌花,有的花像人一样,也分男女呢!
那么接下来,再去回答为什么有的南瓜花能结出果实,有的却不能,就很容易了。这个过程和人生宝宝的过程何其类似啊。
如果孩子们带着这个问题去探究动物.
就能够发现有的动物是卵生,而有的动物是胎生,有的动物从卵到成虫,需要经过变态,而有的动物生来就和爸爸妈妈长的很相象,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
从这个点,还可以延伸到社会教育.
比如,教育孩子要尊重别人和自己的身体.不可以去随便碰触别人的隐私部位。
去年,XX做大班的主班时,有个很好的做法,就是社会教育方面,针对孩子们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挑食,去设计下个月的计划.希望幼儿园在百科方面,也能这样做,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从点到网".
2008年9月9日 我轻轻的在她脸上印下一个吻
小雨放学回家,发现我们的月亮记录板上又多了一个快半圆的月亮,这是补前天我们看到的那个月亮,高兴的叫,哎呀妈妈,谢谢你贴月亮上去.
小雨的小嘴很甜滴,吃饭的时候会满足的吧嗒吧嗒嘴,然后说,妈妈,谢谢你做这么好吃的饭给我,每当这个时候,我一面幸福的要乐开了花,一面疑问,自己的菜真有那么好吃吗? MS也就是一般般吧,还是我们小雨好养活
开门的时候,小雨会说,妈妈,谢谢你给我开门.
觉得小雨这么说的时候,心里真是暖洋洋的,
我疑惑的问她,谁教给你这么说的啊? 小雨说,老师说的,感谢别人要说出感谢什么事情,这样才有诚意.
我 ,妈妈也受教了.妈妈以后也要这样对别人.
晚上北京开始下雨,早上起床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在上学的路上很高兴,妈妈,我最喜欢下雨了,为什么呀?我喜欢踩水呀!说着,穿着雨靴的脚狠狠地在水里踩了一下。水花四溅。
小雨在冬青树从里发现了几个丝瓜,把它们拽出来,摸几下,又放了回去.
一路走,小雨把在路上看见的蚯蚓拾起来,丢到草丛里,她说. 这样它们就不会被压死了。我不禁轻轻的在她脸上印下一个吻
这个总结起来有3点比较重要:
1 有准备的环境:餐椅 围嘴 不怕摔的碗,勺子
2 一开始就建立好规则,不要轻易改变
3 家长要控制住自己帮孩子的欲望,该帮的才帮
其实小孩子都有很强烈的自己做事情的欲望,但是有的时候能力还不够,要给孩子机会锻炼, 自己吃饭就是很好的手眼协调的锻炼.
小雨很早就用餐椅吃饭了,从几个月大加辅食开始,她就在餐椅里吃.这个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
她喜欢和大人一样,坐在餐桌旁边,我们也喜欢这样.
小雨度过的第一个春节,那个时候她刚10个月,我们一家子围坐在餐桌旁吃团圆饭,她也跟着我们吃一些,那种感觉很好,感觉她是家中的一份子。
这个主要靠家长和幼儿园老师的身教了.
孩子最擅长模仿了,家长老师什么样,孩子自然就跟着学了.
小雨上幼儿园的这一年,我感觉懂事好多呢.
所以,给孩子找个好幼儿园也很重要哦,
小雨小的时候也是喜欢用手抓着吃饭的,把手洗干净就行了.
最好家长和她一起吃,然后多用勺子,给她做示范,她会慢慢学会用勺子的.
孩子是否吃饱,不能以吃完给孩子的量为标准,要以孩子自己为标准, 孩子觉得饱了就行了
家长,尤其是老人,总是担心孩子吃不饱,总是想再喂一些,这点我觉得不妥.
有句俗话说的好,要想小儿安,七分饥来三分寒,这个是有道理的,不妨给家里的老人多灌输一下,
关于妈妈英语,看这个帖子: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 ... 6%B1%A6%D3%A2%D3%EF
鹅妈妈童谣和节拍英语都类似于中文的儿歌,这么大的宝宝应该会很喜欢.
洪恩巴迪属于歌曲,和儿歌并不矛盾啊.只要宝宝喜欢,都可以放给他听的.
北京,其实是博物馆多,人文古迹多,文化活动多,这些都适合大些的孩子.
其实对不到三岁的孩子来说,处处皆风景.
比较起来,估计北京动物园会得他的喜欢.
砚儿,日本的小孩太厉害了!2岁多就开始用真刀切东西!
这可真得看好了,要不然极容易切刀手
这个,其实我觉得哈,咱们只是看到了一条线的一个点.
但实际上,在这个孩子能动真刀之前,肯定有很多切的工作(不是用真刀的),让她具备了动真刀的能力.然后才会让她动真刀的
今天看看小雨小时侯的记录,非常感慨,有些细节我都快忘了.
我一直有整理小雨以前日记的想法, 主要是有这样几条主线:
1 小雨的玩具(小时侯)
2 小雨的百科,实验,手工
3 小雨英语
没有总结数学,中文,自理能力的计划。
关于数学, 我越来越感到这是一个孩子逻辑思维发展的自然过程, 家长能做的,是培养孩子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常可以意识的搜集一下能够和孩子在家里玩的思维小游戏, 逻辑思维能力上去了,数学不会是问题(说到这里, 一向头疼数学的笑妈可以放心了,笑笑的逻辑思维能力那是超强啊 ),所以,这方面我也就不打算总结了.
小雨的中文我也不总结了,现成的笑妈成功经验摆在那里,我就可以偷这个懒了.
鱼妈的自理能力总结,我觉得是这样,只要家长"少帮忙 多鼓励",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就可以了,这方面我也就不准备总结了。
小雨的英语我已经总结过了,关于英语的一些零碎的帖子我暂时就不想管了,
小雨的玩具和百科的总结, 这些需要时间比较多, 我这个人干事不喜欢零打碎敲的,喜欢找个整块时间一口气干完。
但我现在手头还有事情没完,所以,玩具和百科的总结准备10月份做。嘿嘿,给自己的时限,省得拖拖拖,就给忘了~~~
没有中英文日了。自从小雨上了幼儿园,这个中英文日就取消了。
觉得说中文合适就说中文,觉得用英文顺溜就用英文。
想起来需要和她用某个生词或者某个新句型了,也用英文。
一般我用英文问她问题,她都会用英文一直和你说下去。
有时会和我主动讲英文,在家里做情景游戏时也是讲英文的多。
这个我觉得,输出不要操心,因为目前还不到孩子输出的时候,只管输入就好 ,如果讲错了,你可以把她的话用很自然的态度正确的重复一下就好,不用刻意去指出。他回答中文也不要紧,起码他听懂了呀,这就行乐.
关于这个问题:
----你觉得像我们这么大,快四岁的孩子,还要坚持场景对话吗?我要说的语法不对要紧吗?我说英文他说中文是不是也没事儿?
我觉得哈,如果你担心语言输入的正确性,那么,首要的,要培养起和孩子亲子阅读的习惯。尽量选择配CD的,除了你讲,孩子还可以听正确的发音。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你觉得准备场景英语不会对你构成太大的负担,孩子也能接受,那么还是坚持和孩子用英语交流好。哪怕每天只有10分钟的时间,把亲子阅读中学到的,在生活中运用起来效果最好。
----他跟我的对话不在我预备的选题之内,我卡壳了,切换成中文行吗?
这种情况我经常发生 ,尤其是涉及到一些百科知识的时候。家长和孩子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