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zty1122bb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交流] 1122的阅读

  [复制链接]
231#
发表于 2010-1-7 12:34: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30 zty1122bb 的帖子

英语的跟读其实很重要,简单地能正音,重要的是通过跟读,提高孩子的英语语感,帮助听力进步,还有就是为今后的开口说打下基础。我们跟读时年龄较小,还在妈妈能控制的范围内 ,发现后来的进步,确实有一大半要归功于跟读。当然,大声的出声朗读也非常重要。其实,这两项都等于让孩子无意识地在说英语,而且使用非常规范的语言在说。当然,依依俩俩大了,不如小孩子好摆布 爸爸做一些思想工作,等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了,会同意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zty1122bb + 2 + 2 多谢你的鼓励,跟读对于口语来讲的确非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18:40:50 | 只看该作者
名段欣赏:自《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
梦中的秦淮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甡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如秦淮河的船一样。秦淮河的船约略可分为两种: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大船舱口阔大,可容二三十人。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窗格里映着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也颇悦人目。“七板子”规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干,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而最出色处却在它的舱前。舱前是甲板上的一部。上面有弧形的顶,两边用疏疏的栏干支着。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的躺椅。躺下,可以谈天,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大船上也有这个,便在小船上更觉清隽罢了。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
-------------------------------------------------------------

读此文仿佛又置身于十多年前的幻境之中,如萧萧冬夜细饮温热的黄酒,令人沉醉。
读给俩俩,似乎有些无动于衷。
读给依依,稍稍有所感动。
看来唯有浸渍秦淮才会真正共鸣,生活才是源泉。

[ 本帖最后由 zty1122bb 于 2010-1-7 19:3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3#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19:06:27 | 只看该作者
唉,老子云: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归于自然为最佳,然而又还是无法自拔,可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发表于 2010-1-8 08:32:19 | 只看该作者
一路走来,收获甚丰。

非常感谢楼主的无私奉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楼主| 发表于 2010-1-8 09:36:42 | 只看该作者
一日一段
一 只 小 鸟            冰心
     --------偶记前天在庭树下看见的一件事

    有一只小鸟,它的巢搭在最高的枝子上,它的毛羽还未曾丰满,不能远飞;每日只在巢里啁啾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它们都觉得非常的快乐。
    这一天早晨,它醒了。那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它探出头来一望,看见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的好景致;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轻—和—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
    树下有许多的小孩子,听见了那歌声,都抬起头来望着─—
    这小鸟天天出来歌唱,小孩子们也天天来听它,最后他们便想捉住它。
    它又出来了!它正要发声,忽然嗤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下去。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它
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的落到地上来。从此那歌声便消歇了。
那些孩子想要仰望着它,听它的歌声,却不能了。

填空
    有一只小鸟,它的   搭在最高的枝子上,它的毛羽还未曾     ,不能远飞;每日只在巢里啁啾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它们都觉得非常的快乐。
    这一天早晨,它醒了。那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  它探出头来一望, 看见那       的阳光,       的树木,大地上一片的好景致;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轻—和—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
    树下有许多的小孩子,听见了那歌声,都抬起头来望着─—
    这小鸟天天出来歌唱,小孩子们也天天来听它,最后他们便想捉住它。
    它又出来了!它正要发声,忽然嗤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下去。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       了它,衔上巢去。它
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的落到地上来。从此那歌声便了。
那些孩子想要仰望着它,听它的歌声,却不能       了。

1 填空:接住    丰满  巢  葱绿    灿烂   消歇
2.感想:想象一下小鸟后来的情况


图  画    冰心
    信步走下山门去,何曾想寻幽访胜?
    转过山坳来,一片青草地,参天的树影无际。树后弯弯的石桥,桥后两个俯蹲在残照里的狮子。回过头来,只一道的断瓦颓垣,剥落的红门,却深深掩闭。原来是故家陵阙!何用来感慨兴亡,且印下一幅图画。
    半山里,凭高下视,千百的燕子,绕着殿儿飞。城垛般的围墙,白石的甬道,黄绿琉璃瓦的门楼,玲珑剔透。楼前是山上的晚霞鲜红,楼后是天边的平原村树,深蓝浓紫。暮霭里,融合在一起。难道是玉宇琼楼?难道是瑶宫贝阙?何用来搜索诗肠,且印下一幅图画。
    低头走着,—首诗的断句,忽然浮上脑海来。“四月江南无矮树,人家都在绿阴中。”何用苦忆是谁的著作,何用苦忆这诗的全文。只此已描画尽了山下的人家!

填空
    信步走下山门去,何曾想寻幽访胜?
    转过山坳来,一片青草地,      的树影无际。树后弯弯的石桥,桥后两个在残照里      的狮子。回过头来,只一道的断瓦颓垣,      的红门,却深深掩闭。原来是故家陵阙!何用来感慨兴亡,且印下一幅图画。
    半山里,凭高下视,千百的燕子,绕着殿儿飞。城垛般的,白石的,黄绿琉璃瓦的门楼,玲珑剔透。楼前是山上的晚霞     ,楼后是天边的平原村树,深蓝浓紫。暮霭里,融合在一起。难道是玉宇琼楼?难道是瑶宫贝阙?何用来搜索诗肠,且印下一幅图画。
    低头走着,—首诗的断句,忽然浮上脑海来。“四月江南无矮树,人家都在绿阴中。”何用苦忆是谁的著作,何用苦忆这诗的全文。只此已描画尽了山下的人家!

1. 填空:俯蹲  剥落   甬道   参天   围墙   鲜红
2. 感想:来过这样的去处吗,想去吗?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sunbaby020123 + 2 + 2 好喜欢。。。类似的填空题最近也让AND ...
zhouqing + 2 + 2 这些资料在哪本书上啊?很感兴趣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6#
发表于 2010-1-9 18:0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25 zty1122bb 的帖子

姐妹俩在阅读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很正常的。教孩子概括段意好象是四年级才开始,书上有这样的知识点。老师上课会针对这个知识点进行训练。孩子这个能力会逐渐加强。三年级就要求她准确归纳,的确是偏难。姐妹俩的积累是很扎实的,但选词填空这样的题目,要求孩子要理解所给词的意思,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选词。这就又更难一点。我儿子的表达,在班上算不错,但考试,常犯低级错误。比如,写两个无()无()的词语,模仿千里迢迢写两个词语。后来我觉得还得迎合应试教育那一套,考什么练什么。这就又得用到欣妈的一些办法。归类练习。关联词填空,修改病句,诸如AABB,ABAC之类的词语,就积累一些,花的时间也不多,考试考来考去就那些内容。我这学期就那样,花了一个星期来做这些内容。孩子的成绩掉不到哪去。这叫一手抓应试,一手抓素质。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zty1122bb + 2 + 2 非常感谢你的意见,今后还望多多指教,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7#
发表于 2010-1-9 19:1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1 zty1122bb 的帖子

1122爸爸,说文解字,哪个版本的比较好?这几天正在寻觅,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8#
 楼主| 发表于 2010-1-9 19:30: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锦儿妈 于 2010-1-9 19:10 发表
1122爸爸,说文解字,哪个版本的比较好?这几天正在寻觅,谢谢!

《说文》我觉得如果用来辅导孩子,还是用《汉典》来的实际http://www.zdic.net/  来的便捷些---简体,网络,全面。说到自己看的话,岳麓书社的两版:说文解字(注音版)(精装)及 说文解字今释(上下)都不错,看自己的偏好。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zzfeihua + 2 + 2 我好喜欢。。。
锦儿妈 + 2 + 2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发表于 2010-1-9 21:14:24 | 只看该作者
请教楼主:学〈笠翁对韵〉我觉得里面的内容很丰富。但对声律方面的知识,以及孩子学了之后的用处,我还真是没怎么弄明白。能告诉我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 07:55: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桥流水 于 2010-1-9 21:14 发表
请教楼主:学〈笠翁对韵〉我觉得里面的内容很丰富。但对声律方面的知识,以及孩子学了之后的用处,我还真是没怎么弄明白。能告诉我吗?

现代文行文讲究用词,习惯成语,而古文写作则更偏重单字的运用。而汉字为单音字,因而古人在作文尤其是写诗时,除了表意,更多的是依据音律去对仗,追求声韵之美。因而我觉得《笠翁对韵》对于古文阅读,古诗词欣赏会很有帮助,对写诗明志泼墨抒情也有益处,而对现代文作文潜移默化的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去读一读民国旧文人,现代港台作家的作品,对比当代大陆作家的文章,前者就会显得更文言些、更优雅些,后者则更白话些、更俗语些。时下风行复古,孩子多学一点大概没错。
但我也有一点疑惑,清代古汉语启蒙书籍如此之多,为何再难出大家之作。可能时过境迁,后人不必太过认真。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wanyi77 + 10 + 10 既有“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在前,哪 ...
小桥流水 + 2 + 2 谢谢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9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3 10:34 , Processed in 0.084691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