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中不定是清静。庙宇在参天的大木中间藏着,早晚间有的是风,松有松声,竹有
竹韵,鸣的禽,叫的虫子,阁上的大钟,殿上的木鱼,庙身的左边右边都安着接泉水的
粗毛竹管,这就是天然的笙箫,时缓时急的参和着天空地上种种的鸣籁。静是不静的;
但山中的声响,不论是泥土里的蚯蚓叫或是桥夫们深夜里“唱宝”的异调,自有一种各
别处:它来得纯粹,来得清亮,来得透澈,冰水似的沁入你的脾肺;正如你在泉水里洗
濯过后觉得清白些,这些山籁,虽则一样是音响,也分明有洗净的功能。”
-------徐志摩
这是徐志摩《天目山笔记》的第一段,意境、笔触清幽高远,使读者沉醉于浙西林莽竹海之中,太美了。
近日细读坛里英语学习交流中之楼台,品妈妈们育子之精心、苦心、恒心,反观我的语文辅导需要改进的方面很多。
1. 阅读
1.1 泛读
时间: 妈妈们每天坚持,有长有短,虽时有变化但绝不断续。而我们的汉语泛读---小说阅读,却不能做到天天读
书,从长的时间看(一周、一月)还算连续,但如若不能每日必读,效果定然大打折扣。
选材: 无论是BLACK CAT, 还是MTH,还是轻松名作欣赏,妈妈们根据孩子的水平精心选择,并及时调整,既考虑到
深入提高的需要,又尊重孩子自身的兴趣取向。而我在中文图书的选择相差甚远,中文泛读同英语泛读有
很大不同,很难。首先,如果彻底排除译作,仅以母语原著为对象选择面非常狭窄。现代白话文使用百
年,且只有前面的四十年堪有精品,但适合孩子们读的书籍甚少。如放开一点,把译作纳入其中,更难,
因为大部分译者的情况很难了解。而众多的古文新编同样的问题。最好是台版图书,但人家使用的是繁
体,且咫尺天涯想搞到比英语难上难。拿“三毛”来读,实在有些勉强。选材太窄,太闷了。为了下一代,还
要找。
1.2 精读 英语妈妈们很精心,很坚持。而我基本没有安排。要努力。
2.0 诵读
2.1 经书 读到一年级就断了,孩子们造反了。她们不能容忍对四书不甚了了的辅导员,我被罢免了,当然俩俩给我
留了一句活话---弄明白再教我们,真苦。论语我现已读了二十多遍,大学、中庸、老子也有数遍,越读越
玄,可谓道可道非常道,玄可玄实在太玄。
2.2 古文 这还不错,古文观止尚能应付,且天天坚持。
[ 本帖最后由 zty1122bb 于 2009-11-4 16:1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