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阅读叫消遣式的阅读,有一种阅读是学习性的阅读。
前者,为了消磨时间,看完就忘,无所谓。
后者,为了增加(记住)知识,看完就忘就不合算了。
当然,很多时候消遣和学习是分不清的,不过对于孩子来说,
用阅读来消遣时间有点奢侈了,有这时间搞搞游戏或者活动更划算。
所以,姑且把孩子的阅读定性为学习性阅读。
当然,学习性阅读不是说剥夺孩子阅读的兴趣,
只是说,看得高兴的同时,最好还能学点什么,记住点什么。
这就涉及到学习管理。
学习管理是一门学问。我们的学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都还很粗糙,
还没有把学习管理当回事,实际上,如果能够懂得一些学习管理
的方法,家庭教育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先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人的记忆是有规律的。大家可能比较熟悉
艾宾浩斯曲线,此外,还有一种类似的记忆方法,是美国英语教学专家
pimsleur发现的。
先看一组数字:
5 seconds, 25 seconds, 2 minutes, 10 minutes, 1 hour, 5 hours,
1 day, 5 days, 25 days, 4 months, 2 years.
上面这些数字代表的是记忆时间窗。首次接触到一个信息后,依次按照
时间窗的时间进行复现,那么,这个信息就能牢牢记住,形成长期记忆。
德国科普作家Leitner也用了类似记忆时间窗的原理,在70年代发明了一种
叫Leitner System的东西,这东西我们其实很熟悉,就是闪卡,
但是,这闪卡不是简单做个卡片那么简单,还有一套闪卡的程序。
具体操作就是把卡片按照记忆内容的难易程度划分成不同的级别。
答对的卡片,就把它放进一个较高级别的卡片盒子里。
答不出的卡片,就把它放回开始的级别。
这个系统是和时间窗结合在一起的。已经学习过的卡片,会在一段时间后重新提示你要复习。
总之,这个系统的特点就是按照时间窗的原理把你的记忆管起来。
我们见到许多记忆法都是以150年前的艾宾浩斯曲线为基础,
实际上我觉得记忆时间窗更加科学一些。毕竟出现的时间离我们更近一些。
大家如果对Leitner System感兴趣,可以下载一个免费开源的软件,Jmemorize,
这个软件就是按照Leitner System设计的。
http://jmemorize.org/download/
pimsleur的记忆时间窗已经被开发成一套外语学习课程,在美国与rosseta stone
是齐名的。有人进行过记录,pimsleur的实际课程中并不是完全按照这个时间窗进行的,
会有一定的误差。
我试过这个方法,可觉得记一样东西,5秒,25秒这样的节奏实践上是很难把握的,
如果不是专人开发的教材,普通人是很难做到的。有一些既用过pimsleur的方法
又用过Leitner方法的人说,前者对于比较简单的东西更有效些,要想学复杂的内容,
后者更有效。
我们可能没有条件或者没有必要严格按照时间窗安排我们的学习,
但不妨可以吸收其原理,即每隔一段时间就及时复习一下所学内容,
间隔几个小时或者一两天进行复习总能比较容易地做到吧。
回过头来说说阅读,孩子们平时阅读的时候,你可以在他读完后有意识地问他,
你读的故事好玩吗?能不能给我讲讲?或者设计一些具体的问题,
如果更加管理化一点就是建立一个表格。这个表格就是你固定要问孩子的问题。
这一问一答,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一次重要的复习。
此外,这一问一答还符合另外一个学习效率倍增的原理,就是说,能够讲出来的
东西其记忆巩固程度要远高于单纯的读。详见学习金字塔。
这一问一答之后,晚上睡觉前可以不经意地再问问。第二天,不经意的再问问。
所谓的不经意就是你的语气比较随意,实际上你是提前做了功课,精心设计了这些问题。
只是孩子不知道你是在叫他复习。
我们的家长千万不要养成这样的习惯,动不动就让孩子机械记忆大段的内容。
实际上,这种大段机械记忆不是说一点用没有,而是说效率是十分低下。
让孩子读书,一问一答的复习,不经意就记住了故事的主要脉络和精彩之处。
而机械记忆呢?要记大量无效信息。这些无效信息是,这个句子的下句是什么?
这个人的名字是小金还是小晶?这些其实都是不会增进孩子能力的无效信息,
但是,大段机械记忆的话这些信息是必须记住的,否则,上下文没法连贯。
学习管理还有不少学问,今天先谈到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