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qqyo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说说经典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9-2-12 16:00: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NHu 于 2009-2-12 12:10 发表


这个......,有点不明白。

如果国人的思想不再是老祖宗的思想就说明中华没有了? 那我们这些人算啥?

照这么推理,中华其实早就没有了,且不说两次被异族统治。就是信的人最多的佛教,好象也是从印度 ...


记得小时候看的电影里,就经常有角色惊呼:如此下去,国将不国。

上百年过去了,国还是那个国,估计再过几百年,也不会有多大的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9-2-12 16:36: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2-12 15:57 发表


真的要读懂那些古书实在是很难呀,记得一位北京大学中文系老师,他本人是王力先生的弟子,曾告诫他的学生说,你们千万不要以为懂得了一些繁体字和古代汉语语法就可以随便看懂古书了,连我都要经常翻阅字典, ...



我想这正是这些经典的魅力所在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挖多深全看道行。看于丹,还是看南怀槿,或者干脆四书集注,只要有所思有所得就好。

单无论如何完全摒弃我觉得还是不对的,文化总是要传承的,正所谓“告诸往而知来者”嘛。读经或是读史应该是一个道理,读史好像就没那么多争论,偏偏对读经争论不休,大概人们把读经总是捧得过高的缘故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09-2-12 19:04: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兰花慢 于 2009-2-12 16:36 发表



我想这正是这些经典的魅力所在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挖多深全看道行。看于丹,还是看南怀槿,或者干脆四书集注,只要有所思有所得就好。

单无论如何完全摒弃我觉得还是不对的,文化总是要传承的, ...


主要还是有人大张旗鼓的鼓吹读经,才会引起很多人反对。读史则没有,大多是个人爱好或者研究,哪怕就是我本人,也都偏好这些古代的东西。

再有就是阅读欣赏和拿那些糟粕灌输、洗脑又是完全不一样的,这里面差别非常的大。

原则上个人读经我从来不会反对,家长让孩子读经,我就会说点闲话,因为那不是孩子自主的选择。如果是幼儿园和学校读经,那我就要坚决的反对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天问 + 5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9-2-12 21:40: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2-12 15:57 发表


真的要读懂那些古书实在是很难呀,记得一位北京大学中文系老师,他本人是王力先生的弟子,曾告诫他的学生说,你们千万不要以为懂得了一些繁体字和古代汉语语法就可以随便看懂古书了,连我都要经常翻阅字典, ...


古书难读,正是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我们中华文明的优越之处。几千年的文化典籍积累下来,当然难读了。所有只有认真学习文言文,才能获得打开文化宝藏的钥匙。凭着学校里面教得那些文言文,是拿不到那个钥匙的。如果没有幼时的功底,那把钥匙就不一定好使的。

这正是白话文运动为人诟病的地方。但是窃以为,在那个处处挨打的年代,"以天下为己任"的中国读书人,砸烂孔家店,永不读文言文,现在看来似乎矫枉过正,但似乎也无可奈何。那时的文章现在读来,悲愤之情还是扑面而来。

尽管如此,白话文的先锋胡适在1923年《国学季刊》的发刊宣言里提到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目的第三条是"整理国故",第四条就是"再造文明,这是上三项综合起来的最后目的"。

阿Q先生对搁置争议,用自己的理念去教育孩子,很是有不同看法。
对于前一种说法,本人是非常不赞同的。如果可以这么去混淆对错,那就没有什么更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了,那样的话,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用这个话来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可惜的是10年以后,等知道自己错了,也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教育的理念等等这种社会性的东西,怎能可以争辩出个对错来呢?就像评选哪个孩子是最优秀的一样,您自己也说"我知道在父母的眼里,自己的孩子都是最优秀的,无需互相比较。" 或许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做个大规模的试验。5年,10年,15年来对照。

您也说“俺比较有信心的是,我的孩子每天都是快快乐乐的,而我和他的妈妈,每天都是轻轻松松的,仅此而已。” 读经的小朋友难道就不是快快乐乐的吗?不读经也开心,读经也开心,岂不是皆大欢喜。

阿Q先生这么执着于读经与否,颇有点"以天下为己任"的中国古时读书人的遗风,令人敬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09-2-12 22:27: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xylonhong 于 2009-2-12 21:40 发表
教育的理念等等这种社会性的东西,怎能可以争辩出个对错来呢?就像评选哪个孩子是最优秀的一样,您自己也说"我知道在父母的眼里,自己的孩子都是最优秀的,无需互相比较。" 或许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做个大规模的试验。5年,10年,15年来对照。

...


说起白话文来,其实是大势所趋。古文应该基本是商周时期人们写作用语,在那个年代,基本上和部分地区人们的口语比较的接近,但到了春秋时期,目前大家读得经书,基本上用的语言和文字都不尽相同,基本上类似欧洲几个邻近国家的外语。后来秦始皇才实施了书同文,同意了文字标准。而那些经书,原版的至今没有任何一部遗留到今世。现在可以看到的,最早的也是汉代人整理的,而且有很多所谓古书,比如《列子》等,都是晋朝的人伪造的。哪怕就是《庄子》,目前流行的版本,也都是经过了大量的篡改的。后来经过宋明各代不断改造,形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

诗词和文章题材,在几千年有过多次变化,但文字方式,一直变化不大,而人们的口头语言却在发展,慢慢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彻底的分开了,其实白话文不是什么创造,因为人们就在说这种话,不过是照实写下来而已。如果大家有兴趣看明清的皇帝的圣旨,会发现其中有很多的白话而不是文言,大约皇帝最敢这么做吧。明代以来的白话小说,其实我们目前读起来也没太大的困难。

所以白话文是大势所趋,西方其实也有这种情况,莎士比亚的作品,现在的人读起来也很困难,不过他们的文字一直在不断的发展,而我们的停滞了而已。

关于教育理念,里面肯定有对的、错的、尚不清楚的区别,而不是像楼上说的,只要有的就是合理的,那就是缺乏科学思维的结果。

对于错的,是一定要反对的,而且也不是没有结果的。其实就连读经的人,也明白读经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尽管他们鼓吹读经还能有助于数学学习,哈哈,其实这种鬼话他们自己都不相信,可惜的是确有一些听众倒是信以为真了,笑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9-2-12 23:25:57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不是有白话文和简体字,估计在本论坛混的人中80%都是文盲半文盲.哪里还轮到我们这些草根讨论读不读经典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天问 + 5 + 5 貌似汉字简化和识字率没有关系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9-2-12 23:29: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2-12 22:27 发表


所以白话文是大势所趋,西方其实也有这种情况,莎士比亚的作品,现在的人读起来也很困难,不过他们的文字一直在不断的发展,而我们的停滞了而已。


这句不赞同,他们的语言变化正是拼音文字的弱点,信息量低,不得不增加新词汇而已,自然信息社会就不稳定了

汉语的新词用现有的字可以组合,也在发展当中,只是相对稳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09-2-13 00:05: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9-2-12 23:29 发表


这句不赞同,他们的语言变化正是拼音文字的弱点,信息量低,不得不增加新词汇而已,自然信息社会就不稳定了

汉语的新词用现有的字可以组合,也在发展当中,只是相对稳定


我一直认为,英语在不断的造字,而我们在不断的造词,他们造词,往往都是在字根基础上造出新字。如果把每一个汉字看作英文里的词根,就会发现二者的意义基本是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09-2-13 00:07:20 | 只看该作者
窃以为天下很多事并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非对即错 。

总设计师还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呢。阿Q先生,连伟人都有不知道的事情,需要实践去检验的呀。何况我们凡人呢?

[ 本帖最后由 xylonhong 于 2009-2-13 00:1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天问 + 5 + 5 伟人即凡人,凡人亦丈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09-2-13 00:10: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9-2-12 23:25 发表
如果不是有白话文和简体字,估计在本论坛混的人中80%都是文盲半文盲.哪里还轮到我们这些草根讨论读不读经典


现代人哪有傻到反对使用白话文的?谁会是傻子呢?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9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21:17 , Processed in 0.084548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