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3-2 12:50 发表 ![]()
其实就看头一篇文章里,那位马先生就出现了很大的逻辑问题。比如他说:“当年斥文言倡白话的风云人物,如胡适、鲁迅、郭沫若,哪个没受过文言的熏陶?文言给了他们厚实的文字功夫,所以一旦改写白话(注意:他们可没上过新式语文课),个个都是圣手。毛泽东、朱自清、闻一多等人也是这样,他们自幼饱读经史,改写白话,无论政论、散文、诗歌都能盛行当世,垂范后昆。凡从文言这条路走过来的知识分子,如钱钟书、吕叔湘等人,他们厚实的基础也离不开文言的底子。这足以说明,文言能使白话的表达更简练、更贴切、更精致、更丰富。”
他试图列举几个前一世纪的名人,就用来证明古文对于我们现在写文字的帮助。可惜这样论证和推演,是毫无逻辑关系的。如果他的结论成立,那清末的那些科举考试的秀才、举人、状元们,一个个都应该是比这些名人更是写白话文章的高手了。
该文是通过读古文的知识分子的文笔和读白话文出来的知识分子的对比来证明古文对于我们现在写文字的帮助。怎么qqyou先生就可以推到状元们身上去呢?怎么qqyou先生就认可科举就是古文功底的评判标准了呢?当初读古文的最后一代文星璀璨,他们的文字流传下来成了他们这些后人的教科书;可是他们的后人们哪个的白话文超得过他们呢?俺猜想这才是该文的逻辑。
那位马先生如此崇拜古文,可是他把目前语文教育里存在的一些问题,都归于古文的缺失,那简直是睁着眼说瞎话。因为古代教育中,哪些问题反倒更加严重。一百年以来的历史证明,白话文的改革,让我们民族有了突飞猛进的基础,而不是像那位马先生所说的有什么严重后果。如果说有什么问题,那就是变革的还不彻底。
qqyou先生似乎特别喜欢绝对化别人的观点,然后加以批驳。一来,人家马先生没有反对采用白话文。二来,马先生也没有反对在高年级学习白话文,只是建议"小学教育把朗读背诵和教习汉字放在首位"。
至于是不是变革不彻底,俺不参加讨论了,在100楼已经有一个链接,也是关于语文教育是不是变革彻不彻底的问题。王桐生先生持和马先生类似观点,又一位语文教研员持和qqyou先生类似观点。
[讨论]与王桐生先生商榷
http://bbs.pep.com.cn/thread-135757-1-1.html
所以说,能写出一篇逻辑不通、与事实不符的文章来,也都和这位马先生崇尚古文有关吧。而推崇这篇文章的读者,也基本属于糊里糊涂的人而已。
小子浅薄,能被qqyou先生认为和马先生一样,幸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