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果行育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由“读经三年后”读经网引发的热烈辩论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8-8-10 14:02:57 | 只看该作者

期待

“然而,让我和他爸心忧的是与我孩子一般大的其他孩子,已经读经四年以上,他们的数学和英语如何继续?这些家长经常私下与我聊。这是一群值得敬佩的家长,无论如何都不肯送孩子去学校接轨,不论多艰难都继续在家读经。但毕竟条件有限,在读大学之前,除了读经,数学和英语在后续阶段是必须有人指引的。这是一群死心塌地读经的家长,虽然没再上私塾,并不是他们短视要重返学校,所以面对对他们的误解,我总义不容辞要出来辩解几句。

近来我和孩子爸一直在思考有什么办法再把这些孩子组织起来,既可以继续读经,数学和英语也能接洽得上。明天我去一趟三亚,与那边家长一起商量,看看能否借鉴“联合家教”这条路。即家长联合起来请数学、英语各科老师到学堂教授课程,教材、教法以及后勤管理都由我们自己定,读经仍然继续。这方面我们思考了很久,不论能否行得通,姑且一试,成不成就看天意了。”


期待啊。
我支持读经,从年初接触即不再改。
我期望老师内在素质,这是普通父母之心,无可厚非。
从自己做起,每日进步,无论是孩子还是老师吧。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天高任鸟飞 + 2 + 2 从自己做起,每日进步
果行育德 + 2 + 2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8-8-10 14:44:08 | 只看该作者
为自己不负责任的发言感到羞愧!

一般而言,乍而听闻圣贤之学都有一个头脑发热的过程,恨不得推行天下,而关于此种行动则不管如何都“盛赞”,对稍有异议者都居然敢抱“恨铁不成”的痛责。而对一些负面的东西也视而不见或者下意识隐瞒。今天跟一些现实中的前辈学习之后,明白这个道理。也知道自己大概处于这种情况之下。果然如此。
即使是什么“伟大”的“事业”都是需要理性进行,一点一滴累积而成。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天高任鸟飞 + 2 + 2 一切伟大的事业,离不开理性建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8-8-10 18:42:08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在义理诤辨中,隐含着“说服”论辩对手的心理需求,
那它就是不纯净的义理之争。

如果目的是“说服”,
那么在对手听不进去的情况下,继续硬争
那自然可说“不当机”,可说“意气用事”

但,我的目的不在于说服谁
而在于阐明“读经”之事理,以利天下之读经儿童少年
读经教育已推广近二十年,必须要在不断反省,不断深化中前行
反省与推广不是矛盾关系,而是一良性循环

所以我首先于“读经网之自由与平等氛围”问题上起诤
因为读经网乃是天下读经家长及网友的读经网,是推介读经之窗口
不能受某种习惯性思维模式的把持,要有开放健康的心态

再于“读经教师素质”问题上申辩自己的观点
在读经网讨论这个问题,肯定会遇到阻力,这是事先就已预见的
但是,如果遇到一些阻力,就息声不语,
那只能说明我心未诚,我意不净



实际上,在这种“手足相残”的诤辨过程中,
最痛苦的莫过于我自己
我必须努力化解自己不断汹涌而起的同情、体谅和悲哀感,
通过赋予信任,总是信任对方(天下所有人)良知必能觉醒,来消化内心情感的冲击

想起当年唐君毅先生,为明刘蕺山之思想体系
与其师熊十力前辈的多番论诤
不由喟然一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8-8-10 18:59:39 | 只看该作者

我的一些看法,有不当之处,请谅解。

1.我在全球读经网或华山书院联谊中心(记不太清楚了)看到有一录音连接,王财贵教授在台湾大学授课的内容。我听过记得大意如下:我听到王教授其中有讲到孩子需要读中经30万字,外经10万字,就会成为大材的基础。之后,王教授有心成立书院接受这些孩子继续深造的计划。
还有,08年年初在香堂孔子学院演讲后,当晚与家长联谊的时候,主持人张利民老师也提到孩子读了30万字的中经,10万字的外经时,将会到书院去学习。所以,这不是赵升君老师所想像出来的内容。
2.大量读经,是王教授所倡导的。07年4月,四海有个“与家长面对面”的活动。我参加了,四海私墅当时的全天读经时间为6小时。王教授在回答家长问题时,中途与冯哲校长确认是不是将要把读经时间加长至8小时了,冯校长说:是的。(但,现在的情况如何,我不得而知)。
3.读经是不要求背诵的。是反复至能背,还要反复再读到忘不掉为止。越读越熟悉,孩子就越快乐。这不是强记。我还有一证明,我家亲戚女孩子从17岁开始读经,现已背过论语,老子,现在在读庄子。她说:不来不背,只是读,读的多了,就会背了。常常在复习时,看书读时,不知不觉就背起来了。
4.我家孩子暑假班在香堂孔子学校学习。方法与赵升君老师一样的。我也亲自读了一天半的经。感觉效果很好。当然有许多孩子是第一次读经的,不习惯,感觉困难些吧。对于暑假班的孩子来说,最多只有一个月,两个月的读经时间,能让孩子们产生“定”,“静”等效果,就很不错了哟。我认为就相当值了。
5.我所知道的是:读经老师与孩子全天24小时在一起,照顾吃喝,还有教育。很不易,我不清楚打毛衣是怎么回事,但,从大局出发看问题好一些吧。
6.建议天高任鸟飞把此网您这里所发表的后续内容联接到全球读经网上去,让那里关心读经的朋友看看。否则,赵升君老师都不知道后续的情况呢?
7.我是一个没水平的人。是中专都考不上的人。进入读经世界真好。感谢王财贵教授让我进入这个全新的领域。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天高任鸟飞 + 2 + 2 继续学习,坚持读经,我们同样感恩季谦先生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8-8-10 19:45:58 | 只看该作者
3.读经是不要求背诵的。是反复至能背,还要反复再读到忘不掉为止。越读越熟悉,孩子就越快乐。这不是强记。我还有一证明,我家亲戚女孩子从17岁开始读经,现已背过论语,老子,现在在读庄子。她说:不来不背,只是读,读的多了,就会背了。常常在复习时,看书读时,不知不觉就背起来了。


其他不懂,最喜欢第3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8-8-10 20:32: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家长lizehui_lzh


在《豆豆休学在家读经》一帖认识了您
您是一位很不容易的读经家长,所以您对我的误解,我并不在意
同时,我也很理解您为赵老师辩解的急切的心态

我指出赵老师在读经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他将来会要受益的
他那里读经的孩子,也会受益的,您不要担心

但我们要尊重事实。
您在上面所作的发言,说明您既没看懂我的帖子,也没真正了解赵老师目前的教法
关于这个问题,请看下列引文:

引用小鸟发表于 2008-8-9 16:42 的原文:

季谦先生列编的那些经典,最初也只是要求背诵一部分,其他熟读则可。且这要求并非硬性的规定。换而言之,季谦先生是“自由的读经之路”。经典浸润,乃是人生一辈子的事,经典之作用在于引领人们去实践道德,和谐人伦。

但我们知道,只要是读经,不管你怎么读,季谦先生都是会予以肯定的。

赵老师却武断地认为,孩子每天花十个小时,总共背诵30万字的经典,就叫做“老实大量读经”... ...(实际上)从来就没有谁下过这种呆板的定义,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人生之成就,一定要靠30万字经典的背诵来造就。为了背诵而读经,必然使经典教育偏离常道。



98年以前,季谦先生从未提及什么“老实大量读经”这个概念
2006年中期,果行前往山东莱州,赵老师与她谈论过“老实大量”的具体内涵
同期,季谦先生到莱州巡视,赵老师于是与先生沟通了这个想法,
于是,“老实大量读经”概念始而得以肯立
您提到2007年季谦先生的讲话,已经是“很后来”的事儿了

其次,您如果认为赵老师“不是要求背诵”,而是“反复熟读而能背诵”,是与事实不符的,我的孩子两年以前就已经成为赵老师的学生,他那里的内部管理情况以及读经教法,我们是相当熟悉的。

复次,所谓“由熟读而至静定”,这是我前年在读经网回答“立邦”网友时说过的话,后来也反复在本论坛的读经专栏和鼠版重申此义,且正好与季谦先生在某处的言论暗合。

但根据我的观察,赵老师其实是不赞成我这个说法的,我们2006年底,就曾经为“立背诵为读经之标准”发生过争议。因为如果不以“背诵”进行考量,老师就必须要“动态调适”孩子的读经状态。如此一来,引领孩子喜悦读经,不仅必将增加读经老师的工作量,也对读经老师之个人能力,提出了极大挑战。

季谦先生是以各种权巧方便,接引众人读经。他从不反对以“任何方式”开展读经,只要你读,哪怕你是死背,他也热心支持。所以,我一直强调,每个读经教师,不要死守季谦先生在某个场合的说法。他的讲话是“原则性”的,而私塾教育的实施是个体化的,是一个动态而又充满变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对于老师而言,其实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
因此,老师一定不要墨守成规,一定要不断学习以提升自我能力、
不断在教学工作中检验、调适和积累适当的经验

这就要求每个读经老师,恒有一股内在的驱动力,以促使他总在努力向上
正如季谦先生所言:士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方有万变无穷之妙用!

当然我提出这个倡议,并非要求每个老师,按这个标准“马上做到”
而是希望每个人都要有这样一个“自我驱策”的意识存在



另外,请您不要担心赵老师“看不见”我的言论,而被我“背后中伤”
本版两位版主,都是读经网的义工,清羽也是季谦先生的入门弟子

最后,建议您读经两年后,再来看看这个帖子
而且,如果您要为别人辩解,也请事先把情况了解清楚,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8-8-10 20:45:0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天高任鸟飞,因为给我的帖加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天高任鸟飞 + 2 + 2 这么乖,那就再加一次分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8-8-10 22:4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jiangying 的帖子

今天刚从三亚回,适合洋洋看的易经很难找,家里这本最浅的是我女儿以前看着玩的,但她看的时候已经9岁了,也许洋洋看不太合适呢。有机会我再帮您留意一下其他儿童版易经。

我女儿看的这本是《六十四卦中的人生哲理与谋略》孙映逵 杨亦鸣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纯文字版,无图画。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jiangying + 10 + 10 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8-8-10 23:18:28 | 只看该作者
"最起码希望不要一边织毛衣一边给孩子上读经课,家长要求真不高呢。"
在教室这个环境里真的不适合打毛衣,因为孩子们会感到惊诧,不理解。
“我头脑里关于孔子和孟子成人过程都有他们的母亲身影和影响,还有岳飞母亲给岳飞的后背剌字,不过,他们努力学习的时候,他们的妈妈是在织布或在做自己的事吗,但他们确实成材成人了?”家里的环境,妈妈辛劳做事,孩子能理解,是很好的言传身教唉。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天高任鸟飞 + 2 + 2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8-8-11 03:59:13 | 只看该作者
"读经老师与孩子全天24小时在一起,照顾吃喝,还有教育。很不易",其实可换个地方打毛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3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3:38 , Processed in 0.115429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