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瑜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七杂八记听/读

[复制链接]
1271#
发表于 2009-1-7 21:26:25 | 只看该作者
2008年3月8日我的信

看了“床头灯”里的《圣经故事》一本的几段,就写的没有趣得多,居然摔石碑、掼金牛犊的内容都没有采用。虽然也是外国人改写,但似匆忙为赚稿费改写,如中国的“编书”。往往有外国原版权的书要好于没有的,外国大出版社的要好于小出版社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2#
发表于 2009-1-7 21:28: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72 qsqsqsqs 的帖子

是不是放错地方了. 记得你开了个新楼盘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qsqsqsqs + 2 + 2 这一段符合这里进行中的主题。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3#
发表于 2009-1-7 21:29:43 | 只看该作者
2008年3月9日老X的信

今天一天都给了XY的外语,已经有好几天都在考虑这个事情,不能放心(XY生于1996年10月)。晚上跟XY谈外语的重要性,给她描述她的未来,使她看见外语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用了窗与门的比喻,她完全懂得。又与她一起制定了一个学习《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的时间进度电子表格,合理规划了进度,她自己也觉得不难实现。今天她背诵了三篇课文,都很短,并且默写为电子文档。总的来说,她的状态尚好,我提出只在课堂上完成教材学习,课后除了听一下磁带,不再搞那本书,她也是愿意的。因为寒假中我坚持而学完10篇《左传》并会背诵,对于外语这个进度没有感到压力很大——她的记忆力很好——对爸爸的方法也有信心,自己也知道积累可能带来的巨大进步。

XY和我一样相信《新概念英语》非常适合她,特别是她的弱点说和听,她发自内心认为学《新概念》是值得的、肯定有效的。这是一个培育信心的缓慢敏感的过程,如果我一直坚持,并让她自己习惯学习那种修道般的纪律性,她会信心增加,进入良性循环……在XY的信心没有明显改进之前——估计要经过一个月以上的背诵新概念课文才能取得一些效果——我不准备给她更多的英语读物。单纯专一的学习内容、在等待中让孩子达到自发可能更加明智。但是我会编辑一些《圣经》短故事,配上精心选择的插图,做成电子书,并在合适的时候让她“发现”。

今天和XY立下new testament,X爸是很高兴的,不亚于上帝找到了亚伯拉罕这样的好信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4#
发表于 2009-1-7 21:36:19 | 只看该作者
2008年3月9日我的信

严酷的强制性学习和愉快的自发性学习永远都是相互促进的。

……

我说这么多试图说明儿童如果进入学习状态学习能力和进步速度是惊人的(最佳状态是,像英国人说的,4岁时,在还相信童话,还爱唱歌谣时开始,不可得则退而求其次,尽早开始)。我也同意老X的安排,先确定一个强制的起点,犹如确定一个杠杆的支点。

[ 本帖最后由 qsqsqsqs 于 2009-1-8 00:0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5#
发表于 2009-1-7 21:43:40 | 只看该作者
2008年3月10日我的信

附件的三个文档是我花了一点时间编辑好的。两个较短的稍简单,长的稍难——难得的是这一个还有插图。读音都有,文本可试看。

昨晚将钦定版圣经和莎翁全集转换为WORD文件。软件很好,转换后自动编辑,基本完全保持了原来的格式。前者总字数79万单词,后者91万。加起来也不过6本长篇小说的篇幅,但那是英语文化的两个高峰。随意看看莎翁的,感觉语言不难(和现代英语的距离要小于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距离),非常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6#
发表于 2009-1-7 21:46:42 | 只看该作者
2008年3月10日老X的信

感谢寄来三个文件。我周末为XY编辑《圣经》,已经选编了《开天辟地》、《亚当和夏娃》、《人的堕落》、《该隐与亚伯》四篇,都配了插图。每篇我都读过,觉得难度和内容没有大问题才选。插图极难找合适的,要吸引孩子,风格有童趣、朴拙最好,没有童趣则必须是大师名作。图的质量要好,要超过100KB。

我还是用的新国际版文本,因为越读越觉得这个本子文字十分简单,非常适合孩子阅读。我计划选《旧约》30—50篇,侧重文字纯朴、内容富于教益、故事引人入胜、影响力大(成为西方思想和文学母题)的篇章,篇与篇能够连续形成历史脉络最好,做不到也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发表于 2009-1-7 21:48:22 | 只看该作者
2008年3月10日我的信

你选得十分好。希望能新旧约各选一部分,将这个工作做完。有时间我将我手上的简写本的译稿(已译完部分)寄你,你参考一下他们的取材。有时间我也来对照着看一下,给你的选材提点意见。

在网上下载到编辑完好的国际版圣经的PDF版(并转化为WORD版备份)。并找到这个版的读音MP3,新约已经下载成功,可惜是一个长达16个小时的长文件——不知MP3文件如何切片……旧约读音文件大小是新约的3倍,正在下载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8#
发表于 2009-1-7 21:49:27 | 只看该作者
2008年3月11日我的信

有时间我来选莎剧片段。剧情可用中文简介和过渡,引莎剧片段的后面可付朱译以及卞译的译文。只好浏览一下几大悲剧和喜剧来选而不是基于通读全集来选。英国那篇文章说4岁(幼儿园大班)读莎(##对Shakespear是男的而译为“莎”不适应),定有良好的指导。然可读莎之译文,为何不可读原文?大人可以读莎,孩子为何不可读?

[ 本帖最后由 qsqsqsqs 于 2009-1-7 21:5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9#
发表于 2009-1-7 21:53:00 | 只看该作者
2008年3月11日我的信

前信介绍的《研究称现代儿童早熟严重 11岁便结束童年》3月5日参考刊登了更全的译文。新浪删掉一句:“尽管英国是青少年怀孕比例最高的欧洲国家,仍然有45%的家长允许自己16岁的孩子在男朋友或女朋友家过夜”。

今天则看到前引另一文的原文。参考的译文删掉了原文一半。"…… What we do with children from the age of eight is unfold the story piece by piece and engage them with key moments of drama and try to get them involved in an empathetic moment of drama."——“我们要做的是,从8岁开始,向孩子一个连一个展示莎剧片段,然后连缀起来,形成戏剧的关键场景,接着试图让孩子对之产生移情。”这和我的想法相同。

英国现有的做法好像是从13岁开始必修莎剧一年,14岁必修课考试。正有人试图提前学莎剧时间——因为他们认为13岁的孩子敢于接受莎剧的能力已经降低。

实际上如果(对中国孩子来说)把说“莎剧”换成说“英语”是恰当的。至初一结束,也就是理化课程开始之前,应有持续大量的时间学英语才是对的。

附后一篇原文:

Teach children Shakespeare at four, says RSC

Polly Curtis, education editor

Monday March 3, 2008

The Guardian

Shakespeare should be taught to children as young as four, before they have become intimidated by the language, the 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 will say today.

Introducing the works of Shakespeare to teenagers is too late, the RSC will argue.

Jacqui O'Hanlon, head of education at the RSC, said: "We've seen teachers working extremely well in reception classes. There's been a lot of success with four-year-olds.

"With primary school kids there isn't a fear factor because they've never heard of him. What we do with children from the age of eight is unfold the story piece by piece and engage them with key moments of drama and try to get them involved in an empathetic moment of drama."

The suggestion that young children should learn Shakespeare comes as the RSC launches a campaign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of the Bard.

A spokesman for the exams watchdog, the Qualification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 said a review of the primary curriculum ordered by the government would be an opportunity to revisit whether Shakespeare should be taught at a younger age.

Currently, it is compulsory from 13 and Shakespeare is the only writer to be a mandatory component of national tests at 14.

Michael Boyd, artistic director of the RSC, said: "Really, the right time to learn Shakespeare is when children are fearless, when they are used to trying out new language.

"That is very young children's daily existence, new words aren't a problem. You need to get them before they lose the habit of singing songs and have had the fairy dust shaken out of them."

The RSC today publishes a learning manifesto arguing for children to start Shakespeare as early as possible, to see it live and to learn it through drama and practical workshops.

O'Hanlon said: "Shakespeare is only compulsory from 13 and that's a very difficult time to introduce it, when they are struggling with staying involved in their schooling and quite insecure about trying. That's when you get young people saying it's irrelevant."

A spokesman for the QCA said: "You have to do Shakespeare from 13 and you're tested at 14. There is a review of the primary curriculum under way and that would be an opportunity for Jim Rose [the review's author] to look at it again.

"One approach we've recommended with the new secondary curriculum is that many more children should have the chance to see Shakespeare liv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0#
发表于 2009-1-7 21:55:10 | 只看该作者
2008年3月11日我的信

国际版的旧约读音也下载完了。是一个连续约49点5小时读音文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0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11:34 , Processed in 0.090799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