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新新唐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经教学到底要不要讲解?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7-11-22 13:24: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8 霏霏 的帖子

那位法师用的是"夸张"这个修辞手法,如果霏霏女士如此回答,未免钻牛角尖了.

读经的人常说西人也读圣经.但西人读圣经和我们读论语是不同的,他们读的都是现代的语言,而不是古雨,我们的读经人士读的是文言,还要去找繁体的文言.
如果是白话经典,需要讲解吗?但是中国文化与西方不同,汉字的传承有优势.读白话经典有时又显得底蕴不足,故文言经典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何时学,怎么学?才是关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07-11-22 13:4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1 jiangying 的帖子

呵呵,我害怕的是僵硬先生钻牛角尖啊!因为你把“修清静心”用这句话来解释实为不妥。

读书就是修,修心、修德、修身、修智、修慧。无论谁读亦或读什么样的书。只不过善书修的是善知识得的是善果。

文言经典何时学、怎么学?我的观点很明确不想再多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07-11-22 13:59:32 | 只看该作者
避免楼歪,转过来一帖,供参考:

Re:转贴請問王教授﹕論語註釋本之選   
日期:  2005/01/25   發言人:  王財貴   
內文:

     一,學問有知識一面,有智慧一面。知識是明白的刻板的,智慧是深度的靈活的。因為兒童的理解力尚不足,我建議給他的閱讀,從簡易能懂的知識開始。

    二,當然,若他要看他還不能了解的書,也可以,只不過不要強求他了解。這樣,也等於只看他了解的部份。至於不了解的部份,放在心中,其實也有很大的效果,因為現在不懂,但可以給將來的懂留下種子。

    三,像論語這樣智慧的書,本來就不必急著讓孩子了解,縱使講給他聽,他也只能了解他能了解的部份,而這一部份,既然他已能懂,不必人講解,他也大概都能自己了解了,既了解了,何必費力再講再看?至於本來不了解的部份,即使講了,看了,他的了解,還是是不多的(不深的)。尤其,義理之學,必須是自悟,方是真章,靠看來聽來的,都不著實。

    四,進一步說,如把論語翻成白話,講得讓他好像了解的樣子,他也能應用幾句,其中或許有大毛病在。即:從「理解」而來的「智慧」,是不了當,不相應的。如果一個小孩,居然把現在的了解當作是聖賢的智慧,則將一生受限。

    五,我常在想:為何胡適之從小飽讀經典,長大後卻侮聖蔑賢,這可能與他小時成長的歷程有一點關係。他小時候,因為父親早死,母親希望他早日出人頭地,所以特別加學費銀兩給老師,要老師提早給胡適開講(即講解所背誦的經典的文句)。後來,我們看胡適的表現,就可以知道胡適的學問,其知識才華累積固然不少,但其智慧(歷史的見識,人生的了悟,文化的深度),卻只停留在十歲左右。例如,他說,他十一歲看資治通鑑,看到「神滅論」,以為很有道理,很高興,就定了他的人生宇宙的信念,成為一個永遠的「無神論者」了,到老還轉不過來,還殘害中國數十年呢。此外,他對孔孟老莊了解的深度,也和一個小學生差不多。

     六,所以,不必急著讓孩子解經。一般的兒童青少年讀物,藝術,文學,歷史,地理,傳記,科學,多看些。開卷有益。

    七,如真想要讓一個六七歲的小孩看論孟老莊之解,也不一定不可以,但讓他好玩即可,不可板起臉孔,說這句話就是如此如此,孔子就是這樣那樣。否則,愛之,恐適足以害之,不可不慎。

     八,要看四書之解,最少要看朱熹集注。要看老莊,至少要看王弼郭象的注。如這些注本尚看不懂,那就代表還不到解四書老莊的程度。

     九,以此標準衡量,大概不會錯的。提供參考。

      十,兒童以讀經背經為要。讀多背多了,不怕他不解。將來,他在低頭舉手中,忽有領受,在散步斜臥間,即有會意,在河川邊,在秧田畔,皆能悟入。何等逍遙,何等自在?您煩惱什麼?該緊張的,切勿輕易放過了,不必緊張的,安之可也。


(果行注:多话不说,红字部分我自己深有体会,理解而来的靠不住,没有自悟,智慧不起。“坚持儿童读经要讲解的,个人认为他经典门都没找着”,我的真话别人听来可能是狂妄,对不起,那是他自己读经太少,磨砺不够,智慧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07-11-22 14:0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2 霏霏 的帖子

这句只是今天看到随手引用的,我以前的说法是,"读黄历也能达到读经典"的这些效果.夸张手法还不如他

读书不是修,读书只是获得,要消化和吸收才是修.修心、修德、修身、修智、修慧等都不是读书读出来的,而是思考出来的,但是思考不能乱思考,也需要引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07-11-22 14:12: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4 jiangying 的帖子

不知道jiangying所说的读经效果是什么呢?

读书不是修,读书只是获得,要消化和吸收才是修.修心、修德、修身、修智、修慧等都不是读书读出来的,而是思考出来的,但是思考不能乱思考,也需要引导.

请你看我34楼的回帖。你说的思考那是后得智。根本智就是靠读书、背书修的。不读书、背书你连经典里说了什么都不知道哪来的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07-11-22 14:1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3 果行育德 的帖子

呵呵,时间会证明一切.
鸟兄常说"我们的祖辈,只能读私塾,也没见得就被糟蹋浪费了。"这还是死守古代循环论的过时观点,"分久必和,合久必分"

然而,世界的发展遵循的却是进化论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祖辈的东西,现在不适用的多着呢,不然为何我们不用甲骨文,不刀耕火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07-11-22 14:25: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3 果行育德 的帖子

三,像論語這樣智慧的書,本來就不必急著讓孩子了解,縱使講給他聽,他也只能了解他能了解的部份,而這一部份,既然他已能懂,不必人講解,他也大概都能自己了解了,既了解了,何必費力再講再看?至於本來不了解的部份,即使講了,看了,他的了解,還是是不多的(不深的)。尤其,義理之學,必須是自悟,方是真章,靠看來聽來的,都不著實。

谢谢果行转过来的好帖,又重温一遍。我孩子的书法老师曾经就跟我说过,真正书法写出门道来的都是靠自己悟出来的,书法老师最佩服的是他的老师之一吴玉如,无师自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07-11-22 14:25: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6 jiangying 的帖子

逻辑混乱,你在跳高吗?中间脱离那么远?

现在是不是用甲骨文,看论语宰我问孔子那段,看完后看有没有新的体会。科学人文两码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07-11-22 14:2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5 霏霏 的帖子

不知道jiangying所说的读经效果是什么呢?
就是很多读经者引以为得意的,孩子坐得住,记忆力强等等不值得夸耀的东西.

我又没说不读书,不读经典.

我是说要适当帮助小孩理解,而不是死背.死背只会使理解力丧失,而不是13岁自己就来

再说道德不在经典中,只是经典中写了部分道德,是前人总结的,我们可以借鉴的,看书是节约自己的总结的时间和精力,讲解也是节约自己的总结的时间和精力,什么都靠悟,如何站在巨人的肩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07-11-22 14:29:12 | 只看该作者
草草修持
草草解读他人悟后心得,略略有解,遂以为自己已然证悟。
于是傲慢起来

但是由于修持不真,用功不深,连粗壮的“傲慢”也不能觉察
更不用说觉察增上慢,乃至断烦恼结使

不能觉察故,遂自以为通达,四处招摇,胡乱套用些词汇表达悟境
沾沾自喜亦是不能觉察的

于是就要解经。
读经网过来的人,居然如此无有见地

真要痛打三棒,断喝一声:自己尚且不解自己,解个什么经?
往圣前贤了达心性不二后的言论,也是思维混乱深陷烦恼的你,可以解释到位的吗?

如果连解释尚且不能到位
遑论“因才”、“应机”而圆融说法,渡引孩子?

良药苦口
切记:因果循环故,害人终必害己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11-22 14:4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7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6:56 , Processed in 0.074638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