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jiangyi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经私塾教育与现行体制内教育综合讨论帖

[复制链接]
131#
发表于 2007-11-8 20:35:16 | 只看该作者
研究了半天「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也没明白,一搜索居然就明白了许多,谢谢方便的网络。

1、孝:

       西方人十字架文化没有上面,因为上面有上帝。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谁相信呢?

       美国是孩子的天堂,中年人的商场(等于赌场),老年人的坟场。

       到现在为止,西方文化的结晶就是如此,只知道爱下一代,下一代长大了,结婚了,就是夫妇。对父母、兄弟、姊妹都不管了。由男女变成夫妇,而家庭,而社会,而国家,横着向世界发展,又下而爱孩子。就这样循环下去。

       美国立国才两百年,我们有五千多年历史,谈到人文文化,靠经验而来,尤其中国历史,多少失败,多少破碎,一直到现在,才完成了这个文化系统。

       在中国文化有孝。“孝”是什么呢?就是他们西方文化叫的“爱”,也就是回过来还报的爱。

2、弟:

       什么叫作“弟”呢?

      “弟”就是兄弟姊妹的友爱。

       中国的五伦有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中四伦都讲得通,为什么加朋友这一伦?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特点。

        友在五伦的思想上也占一席,为什么呢?有时候有许多话,许多心情和苦痛,上不可以对父母,下不可以对妻儿讲,只有找朋友讲,所以朋友为五伦之一。朋友是一种感情的结合,这是中国文化的特殊处,这个“弟”就包括了对兄弟、姊妹,一直到朋友,伸展到社会的友情。


孝--爱;弟--社会的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发表于 2007-11-8 20:45:17 | 只看该作者
「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还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发表于 2007-11-9 00:0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0 果行育德 的帖子

多谢果行老师的分享啊!看到王教授的解释,对孝悌和仁的关系认识清楚多了。以往是停留在“用”的层面,并未深思过“体”的层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发表于 2007-11-9 02:04: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9 susan_1201 的帖子

要了解中国文化,没什么语言上深入浅出的方法。即使了解西方文化也不可能有这种路子。我们并不是看报纸,看杂志,了解一些普通知识。

牟先生说“客观的了解”,而这个“客观的了解”一定要建立在“存在的感应”上。

所以我建议susan_1201一方面多读经典,从经典上获得熏陶;一方面可以去“大方广“网站上下载蔡老师的“如何做一个如法的好人”的讲座来听,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实践契入之路——在没有“师”的情况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发表于 2007-11-9 06:4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5 果行育德 的帖子

礼和仁的关系,是需要教育者明晰清楚的。
从礼开始学仁,不过是一个方便之法,因为“道可道,非常道”。很多人心中的“爱”如果是很狭窄的,他们怎么知道“爱”的宽广?怎么知道爱的深厚?这个时候他们要“看”到“宽广、深厚”的爱,要去实践“爱”才行。而这个“爱”的外在表现,礼就是其中一种规范和实践的法门。

光说“仁”,说“爱”,说“道德”,甚至于说“恻隐”这么平易的东西,人们内心狭窄的“爱”是无法扩大的。让他们看到外在的道德的时候,当他们努力实践道德,道德才真正可能进入他们的生命。“道德”无法通过语言来达到,也无法通过行为来直接达到,但是行为是通达道德的必由之路。人的生命在这样的践行中,加上求道的渴望,就会不断扩大、深厚。

那么像果行老师这样在台上讲课,讲“五伦”,这也是方便之说,让人们有了实践的一般法门。就像戒律,是有权变的,但是那些尚待修行的人们,他们的道德根本就没有到达那种程度,权变不是不能讲,但是规范还是要立。否则对那些修行水平不够的人来说,很多时候反而成为了借口,失去了精进的决心:不在权变中获得智慧,而是在权变中堕落而不自知。礼和戒律的必要性是世俗的,是对普通人来说的,普通人要修德,如果没有通过礼和戒律的“限制”,没有通过这个“限制”和“无明习气”的张力,他们就不能逼迫自己去扩大自己的道德,就不能慢慢的了解“爱”的深度和广度,生命就不会局限于一条小溪而流成大河——这是很奇妙的实践过程,可以说是螺旋式上升的,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对普通人来说)。那个“鞠躬”下去了,他就在练习放下了一些东西:面子,傲慢,距离感;同时也提起了一些东西:谦虚,亲近,尊重。不要“鞠躬”,可以,但是总要给他一些方法,作为修行方法。

鞠躬可以成为没有内容的无聊动作。任何行为都可以成为没有内容的无聊动作。就好像美国人讲的尊重个人的自由,从理念来说,这本来是一种“爱”的表现,现在在普通人的观念里面不过是一种没有内容的不干涉。父母对孩子的不干涉,已经到了让中国人看不到“爱”在哪里?

所以教育者只能在给予合理法门的时候,不断强调这个法门的内核,通过很多实践事例来强调。道德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更加需要教育者不断用生命实践来启发。光给出一个法门,或者光给予语言说法,都是不够的。然而关键还是在求道之心。

净空老法师推行《弟子规》的教育,只是在于教化,在民风、民心的改变,并不是让全民修行,不是让全民都在《弟子规》习得深远的智慧。果行老师讲课对“道德”有更高要求,其实“道德”的讲法要怎么讲,跟不同的听众也有关系。孔子有时候就是以外在规范来讲道德的,有时候却不是(但大多数时候都是讲得比较具体的)。这也是很多人以为孔子迂腐拘谨的原因吧!

果行老师想知道礼之本,不知道“礼之本”是什么意思?礼不是发自于“道德”的吗?而“道德”是无法用语言获知的,更加不是有限的行为可以表达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发表于 2007-11-9 13:0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5 newagua1 的帖子

谢谢子君帮我注解。

现在人一提到道德就象孙悟空看见紧箍咒,尤其儒家一提道德,就想到封建礼仪的宰制。其实我们根本不了解儒家,也不了解历史。
道德是自己本有的,它从未束缚我们,我们怕它做什么?

不过有关此话题就此打住,多说无益,不如读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发表于 2007-11-9 13:2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9 susan_1201 的帖子

我们也算老朋友了,便少了些客套。
看你求知心切,又不肯下笨工夫用工,便指条路要你老实读经,此是爱惜你。
要了解儒家文化,舍此一路,皆是偷心,终不得受益,徒耗时日。从网络搜索去了解文化简直缘木求鱼,了不可得。

我只是说真话谏言,实无德行也无意愿教化任何人,也无傲心藐视任何人。
如有得罪,在此赔礼道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发表于 2007-11-9 13:4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6 果行育德 的帖子

实不是注解之意,而是果行老师启发了后学的思考,努力表达自己的一点感觉而已。“不如读经”是真言!感谢提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发表于 2007-11-9 13:40:58 | 只看该作者
请问子君我女儿学习数学要不要单独请一位专业老师帮她释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发表于 2007-11-9 13:42:48 | 只看该作者
子君学数学专业,有关方面多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6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2:11 , Processed in 0.16428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