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jiangyi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经私塾教育与现行体制内教育综合讨论帖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07-11-6 14:55:35 | 只看该作者
怎么这个帖最后只剩了我和子君再掰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15:19:56 | 只看该作者
我在看着学习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07-11-6 21:44:1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帖的主题,是关于“私塾教育与现行体制内教育”的诸多问题的讨论。鸟儿没看清楚就踏进来了。这种疏忽,源自诸多友人聚集故。

体制内教育的问题,不是鸟儿意欲置喙的区域,就此别过,诸君自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7 09:15: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3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这是歪楼的结果,本来只是回帖,被分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07-11-7 10:59:38 | 只看该作者
弟子规是最低限度的人格培养,但我不喜欢有的人把他学死了,有规矩不一定有道德,有道德不一定死守规矩,学中国文化切记不能学死。真正要开始深入,还是以论语为主,弟子规为辅。
===============
庐江的老师们的教育是有一些地方,我表示质疑。譬如说学《弟子规》,《弟子规》只有那些真正有德行的人表现出来的时候,才能感染人,但是《弟子规》本身作为规范,不能给学习者一种深远的启发。事实上蔡老师讲课的时候,大部分时候还是引用四书五经,并结合实践,否则是不会有那种教化的力量的。

读经教育起作用的根本机理在哪里?如何具体化让更多人能够了解更加深入而操作?具体化当然不是规范化,但是同时也不免让“道”不再是“常道”,这个过程会损失掉很多信息。但是这个也是需要的吧,否则如何对得起那么多小孩呢?私塾的大量流失,也算是没有“具体化”的流弊吧。

大概想想,有几个重要机理:1,读经开发记忆力 2, 读经开发孩子的专注力、定力  3,语文能力的提升带动理解能力的提升
4, 经典的内容对孩子的德行可能有着某种不可知的正面影响(这里用了“可能”和“不可知”,因为确实不知道它的作用机理)

这个还是请读经家长们来补充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07-11-7 11:0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3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汗,我来这里不久,不清楚大家对体制内教育已经讨论过多少,在jiangying先生的启发下,不小心讲了一些体制内教育的不足。不过还是以关注读经教育的理论依据和具体实施为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07-11-7 13:02:20 | 只看该作者
不怕离题万里,希望果行先生和子君先生继续聊下去。
特别是看了果行先生介绍女儿读经最初从弟子规开始的这一段,很有启发性。刚好前几天也想到要从行为规范方面同步对小石头进行教育,而且弟子规,可以边读边跟他讲解、闲聊,可以更容易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看了这一段,就更坚定了信心了。
所以目前以论语为主,弟子规为辅。
两位先生有弟子跟在后面这么步亦步,应该有点满足感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07-11-7 14:14: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11-6 21:44 发表

现行体制内教育的问题,不是鸟儿意欲置喙的区域,就此别过,诸君自便。


针对现行教育体制,默默实践或许比“讨论”更有正面积极意义。有些事,关心是关心,说话归说话,做事还做事,事事无碍。


原帖由 newagua1 于 2007-11-7 10:59 发表
《弟子规》只有那些真正有德行的人表现出来的时候,才能感染人,但是《弟子规》本身作为规范,不能给学习者一种深远的启发。


子君君近来可好?引用您的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
德性发自内在,这是根本。文字之类皆是由表及里,里面没有开发,无论如何进不去,亦发不出来。

读经教育,虽然也是由表及里的一个法门,但是这个法门对于很多“普通孩子”来说,是最直接的高效方法。(季谦先生多有深论,鸟儿在儿教鼠版的文章集亦多论及)


原帖由 newagua1 于 2007-11-7 11:04 发表
汗,我来这里不久,不清楚大家对体制内教育已经讨论过多少,在jiangying先生的启发下,不小心讲了
一些体制内教育的不足。不过还是以关注读经教育的理论依据和具体实施为主吧!


现行教育体制的不足,稍具慧眼即能看见。不足处当然要讲,无须挂怀。
鸟儿不讲,只是懒得再讲,因为现行教育体制的问题,早已昭然若揭。若“体制制定者”不能反省觉悟,则属机缘未能成熟,一时也急不来。

如此,我们就暂时做些力所能及的份内事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
发表于 2007-11-7 14:3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5 newagua1 的帖子

当我看到赶往庐江的一拨又一拨人像信徒赶往耶路撒冷,便慨叹人心向往善的力量,老子云:大道废,出仁义。正因为上百年的大道废,人们才有如此强烈的仁义呼唤。然而,善心是好的,但只从表面上去学,又能得到什么?越学越愚痴的人比比皆是。以为鞠躬就是有礼,说话温文尔雅就是谦虚,洗脚就是孝顺。。。道德未成,反多了些虚伪和狭隘。悲乎?

所谓知非即舍,我带着女儿离开,回到经典本身的潜学。我深深意识到没有文化的根,尽管人心向上向善,也结不出道德的果。这时我才体会教授的高瞻远瞩,他的高超不是一般人能懂的。

读经本身不能成就道德,否则古代那么多奸臣怎么来的?然而不读经就没有奸臣吗?看看现今的贪官污吏,比哪一代少?
读经只是为了启发人性,唤醒道德,能不能被唤醒则不是经典要承担的,是自己的事。普及读经就是指望普及道德,一旦形成意识形态,那么对反道德的事有文化来充当抑制作用,这是文化的力量。蒋庆先生说:中国人十几亿灵魂在飘荡。我是附议的。近几年人性的泯灭已经没有了底线。读古圣先贤的东西,让生命有所唤醒,让人可以真正称之为人,华族才有重新挺立的一天。
读经的机理应该在此吧,至于延伸出读经变聪明是教授的权巧方便之说,但亦不是毫无根据,此根本原理在定生慧。

子君说的“具体化”是很难操作的,原因是没有谁有权力让它“具体化”,就是教授也没这个权力参与具体实施,提些建议而已。读经老师都是自发的,经济和管理都是完全脱离的,对教授的理念都凭各自的理解实施。所以我说流失正常。

没什么头绪,想哪说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07-11-7 15:01:40 | 只看该作者
读经向上通至“心学”通至“道体”,先生不说这些,唯恐骇了世人。此种为文化续慧命,为天下苍生谋福祉,为每个生命实现其庄严而四处奔波的人,谁人能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3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1:19 , Processed in 0.141457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