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jiangyi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经私塾教育与现行体制内教育综合讨论帖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07-11-5 04:38:20 | 只看该作者
告子的意思我不了解。
食色是人的本能,食色本身却没有善恶。我觉得孟子讲性善也不是一种超拔,而是说根据他的体会每个人都是性善的,只是如果堕入无明,陷入对食色的追求而遮蔽自己的善性,随顺自己的习气,就会表现为恶。
荀子说性恶其实说的是人为了欲望会背弃道德,但是这个只说明了欲望有时可以战胜道德,无法说明人是性恶的,因为他没有一个“恶性”在那里主宰,主宰的是欲望。而欲望并不一定有善恶的,譬如一般满足生存的欲望,没有什么善恶可言;只有欲望跟道德冲突的时候,欲望背弃道德的时候,才表现出“恶”相。即使人们被欲望控制、背弃道德的时候,都能够意识到自己做了“恶”事,并不需要别人提醒。这就是孟子说性善的原因。
孟子说的性善,对每个人都成立。恶人做恶事,但是他心中还是有善的种子——因为他内心还是渴望善和爱的对待。这是一个实践上的真实。如果说人是性恶的,我们却不能说那些善人内心隐隐有做恶事的冲动,善都是一种虚伪,是社会舆论所限制——这是没有实践根据的说法。
说人性不善不恶,我觉得这个只能形容人的动物本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07-11-5 14:5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0 newagua1 的帖子

子君说到此,不得不引申出我更多的话题。我这一代人有着深深的文化忧患意识,经历了小时候的文化沙漠,注定没有大出息,没有大师产生。越在老祖宗的文化里浸润得久,越慨叹岁月如梭,黄金年龄一过,如蜡已铸成。即使再次打开心灵,也产生不了大人才。而缘于这种忧患,只好寄希望于下一代,有天赋者希望他们长大后成为教授说的“思想家”,像古圣和牟先生那样挺立住生命的火把,让人心有所指归。这样可以影响的是几代人,思想的影响可以造福更多的人。
我同意你“承接中国文化跟学习西方科学其实也不矛盾,要真正发展中国文化,对科学的了解不深入是不行的。”的说法,但如果术业有专攻的话,中国文化需要大量的积累和深入实践,走入理科,成为中国文化的传人机会不大了。而中国缺少的是中西文化贯通再提升的“大家”。我揣测这也是教授痛心所在。读经的孩子也大部分学理科,我担心下一个牟宗三要何时产生?其实关键问题是目前家长们的功利,才引导读经孩子学理科。

其次是政治,如果一个国家有良好的民主政治,有一个文明的思想贞定,才会有真正的科学。否则这些孩子长大后,还在目前这种学术政治不分的氛围,也出不了真正的科学大家。中国科学落后归根结底在文化和政治,而不是中国人笨,出不了科学。

有道是“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作为庶人的我议议这些问题,是因为礼崩乐坏,人心颓堕,天下无道久矣。平时我不太爱讲话,子君一引,所谓知音说与知音听,未免打开了话腔。

=============================================

读经的喜悦女儿也是有的,特别是运用到生活中,孩子的智慧已超过很多成年人,这种“学者为己”已深深进入她的生命。举个小例:现在私塾同学称她为“所长”,因为她主动承包了学堂的厕所清洁,他把厕所清理得非常干净,同学们说,如果不是因为生水不能喝,厕所坑里的水都干净到可以喝了。这些并没什么,但女儿对这种行为的解释却让我无比欣慰。她说这是为自己做的。我们走在街上如果看到有人拖一车东西被路面一个坑卡住了,这时我们的心也会有一种被卡住的感觉,只有轻轻从后面帮他推一把,车顺畅了,我们的心才顺畅。这种推一把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自己心能顺畅,为了自己心安。
这就是夫子的“安乎?”这就是经典的悦乐处。道不远人。

但是,如同李白的诗,牛顿的物理学,都是一任才情。每个人的生命都会透过才情探知生命,生命的体会不是挂空的,必须透过一个通孔。女儿生命的通孔只有以后她自己知道。就现在对几何兴趣看,不排除透过科学完成自己。

=====================================
关于科学,以后等我有机缘了解更多中医的时候,再跟果行老师交流一下中国的”科学“吧!

子君的这句话对科学的定义是深度的,我前文所指的科学是广泛的概念,属知性层面,即除上帝外一切的一切究根问底。不包括对生命本体的内证。所以在概念上不定义清楚就会有歧义,在此逻辑就显得重要了。

所以论坛最多只看十楼就好,十楼过后就是主帖在长安,回帖在西天。这是不是也代表中国人缺乏逻辑训练?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07-11-5 15:25:38 | 只看该作者
在没有真正体认“心体”之前,说“欲望”没有善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所以告子也算戏论。

人们正是由于不能真实认识这“真我”,所以才会随顺习气而陷入无明。
认识真我谓之明,不识则无明。
如灯朗照谓之观,观即是行,即是修。
不识自己的“不识”,才会“陷入无明而不能自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07-11-5 15:25: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1 newagua1 的帖子

心性问题个人觉得《愣严经》最彻底,“非主宰,非自然”。其余讲法都有所偏,都是针对时弊的提法。所以孔夫子罕言“仁”,也不对任何人轻许“仁”。孟子对当时“非杨即墨”的时弊言必道性善,是提住道德。所以说: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虽然他自己已经从上灌到底,但还是侧重形而下的社会起用。告子的讲法我觉得没错,也会让我们对他人在生存危机时表现的“恶”有所体谅,当然并非我们遇到此危机要行恶。但告子的层面还不够高,他只是平铺的阐述,他这种非善非恶与“至善”还差翻转再翻转,即否定之否定。

个人理解,还要以俟后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07-11-5 15:2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3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这种立本之见,像极了赵升君。可以这样要求自己,但不可以这样要求大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07-11-5 15:33:30 | 只看该作者
孟子对其他学说都厉正严词驳斥,唯独对告子算是客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07-11-5 17:47: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果行先生的指点
这么多年来一直想读原本经典(指不经任何人讲述的白话本),但是因为疏懒,古文中也经常多有不认识的字词,所以一直都是左啃一口右啃一口,读不深入。
以前想读诗经,就觉得最好还是采用诵读的办法,然后再看注解才能进行,可惜没有实行起来。
这段时间跟小石头一起读论语,感觉获益良多,看起其它一些古文来,也相对轻松了。
看来成人读经,一门深入,也是可以收到好的效果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07-11-6 02:34: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2 果行育德 的帖子

对啊!果行老师的女儿已经把道在自己的人生中表现出来,这就是“时习之”的喜悦。我说读经本身不能带来喜悦,意思只是光是读经这个行为,没有实践出来,是没有多少喜悦的。
无论如何,多谢果行老师不吝惜说出自己女儿的德行,我要向您女儿学习!
===================

子君的这句话对科学的定义是深度的,我前文所指的科学是广泛的概念,属知性层面,即除上帝外一切的一切究根问底。不包括对生命本体的内证。所以在概念上不定义清楚就会有歧义,在此逻辑就显得重要了。
================
对啊,所以我在科学两个字加上了引号。中医当然不是西方意义的科学,但是中医的存在和西医的局限让我一直困惑一个问题:在生命领域的探索,知性能够走得像对非生命领域的探索那样远吗?或者说,知性就只能局限在西方人现在认为的那样吗?讲逻辑,讲实证,即使在对付知识都不够,连最纯粹的数学都不足以自洽。

知性只能止步于上帝,但是知性本身却有个模糊的边界,这是科学发展过程中迷雾重重的原因。根据康德的说法,“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是先验的判断,这使得知识可能。但是当他说到先验的时候,我觉得他已经把知识跟上帝联系起来,并不能割裂。

目前我也无法恰当的表达我对这方面的疑惑,一方面是西方的知识不够,另一方面是对中国“科学”的了解太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07-11-6 03:3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2 果行育德 的帖子

呵呵,离题千里确实很好玩,不过这个倒也没关系,论坛不是搞学术论文,只是聊天。我从小爱顺着联想离题万里,冷汗。
如果斑竹觉得离题太甚,可以把部分回帖转移~
===
关于读经的孩子读理科和文化的承担的问题。
喜欢几何是很容易的事情,还是慢慢看吧。在科学上有成就,对有天赋的孩子来说不难(当然要在国外的学术环境)。我相信您的孩子不会仅仅停留在“科学”上,而能有“了解宇宙真相”的魄力,为东西文化的沟通做出贡献。

=======
心性问题个人觉得《愣严经》最彻底,“非主宰,非自然”。
=========
后学修行既浅,闻思也少,实在不能妄言心性。只能在生活中,用三字经那句“人之初,性本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07-11-6 14:4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8 newagua1 的帖子

经你提醒,我再翻了翻前面的帖子,确实关于德行方面的教育似乎没有记录。大汗!

这里补充一下,女儿休学后第一件事就是和我一起跟随蔡礼旭老师和邵雅忠老师学《弟子规》,历时半年。弟子规主要是落实,我和女儿以及他爸把这个作为做人的最低标准一起学习。其后我在一家素食馆给家长讲弟子规,女儿在另一个房间给小朋友讲德育故事,我先生则去中医科大学讲弟子规,也是历时半年。呵呵。。。那时全家出动推广弟子规。女儿耳濡目染,并结识了很多善知识,在日常行为中形成了很好的习惯,特别是对待批评上,有良好健康的心态。如果进过我这楼的家长,我希望去“大方广”这个网站看一下,那里有视频下载,把蔡老师讲的弟子规多学习并落实,把做人的根基打牢,这比任何一门学科都重要。

我女儿在家的时候大部分家务都是她做,待人很有礼貌,对待长辈也很孝顺,上月去黄山给所有家人都买了纪念品,唯独没给自己买,问他为什么,他说钱不够。这种以他人为先已经成了她的习惯。她不讲究吃穿好坏,从不挑剔。有很多次要给她寄衣服,她说不用,同学穿不下的她就要过来穿。对人很大方,什么东西都愿意跟别人分享。还有勇敢承认错误。。。很多很多,这些我们都认为是应该的,所以也不大提及。

这些都不可以太看表面,重要的是“礼之本”,让孩子慢慢从存心处涵养,销归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心灵的纯洁和开阔,不是做给别人看,搏一个雅誉。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是生命的学问,不了解“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就很容易以为所有的礼就是道德本身。其实什么都顺着别人的好好先生是乡愿,德之贼也。孔子说的“君子坦荡荡”“从心所欲不愉距”才是最高境界。莫为小人儒。这些我和女儿都还要更一步学习打捞,进业修德是终生的事。

弟子规是最低限度的人格培养,但我不喜欢有的人把他学死了,有规矩不一定有道德,有道德不一定死守规矩,学中国文化切记不能学死。真正要开始深入,还是以论语为主,弟子规为辅。

==================================
子君说的“科学”我懂,那部分我是给你做注解,提供给看客。
我与你不用说太多,只字片语就能理解,因为我们太多理念相同吧,呵呵。。。

====================================
离题万里我也觉得好,只是调侃一下,别见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3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1:21 , Processed in 0.184078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