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chen_cr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格林·杜曼(美)] 如何教宝宝数学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6-8-31 11:51:40 | 只看该作者
下载完毕,认真学习,最希望孩子有一颗数学头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6-8-31 23:06:52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了了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6-9-2 10:05:08 | 只看该作者
下载完毕,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6-12-1 11:34:5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下载了。希望孩子有一颗数学头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6-12-7 12:14:07 | 只看该作者
真是及时雨呀,可惜我没法下载,金钱太少啦,努力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7-2-3 14:13:41 | 只看该作者
抵御不了的诱惑,只好照单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7-2-3 15:18:14 | 只看该作者
我来跟贴好不好,你这个是美国的,我来发中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7-2-3 15:19:08 | 只看该作者
数数(shǔshù)的故事

(一)--整数的诞生

  公共汽车上,有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她的小宝宝坐在车窗边,她正在教她的小宝宝数数呢。她伸出一个手指问:“这是几呀?”正在咿呀学语的小孩望了望妈妈,答道:“一”。妈妈伸出了两个手指问:“这是几呀?”小孩想了想答道:“二”。妈妈又伸出三个手指,小孩犹豫了好一阵,回答:“三。”再伸四个手指时,小孩答不出来了。在这个小孩看来,那些手指实在太多了,他已经数不清了。其实,能数到三,对一个黄口孺子来说,已经很不简单了。

  要知道,学会数数,那可是人类经过成千上万年的奋斗才得到的结果。如果我们穿过“时间隧道”来到二、三百万年前的远古时代,和我们的祖先--类人猿在一起,我们会发现他们根本不识数,他们对事物只有“有”与“无”这两个数学概念。类人猿随着直立行走使手脚分工,通过劳动逐步学会使用工具与制造工具,并产生了简单的语言,这些活动使类人猿的大脑日趋发达,最后完成了由猿向人的演化。这时的原始人虽没有明确的数的概念,但已由“有”与“无”的概念进化到“多”与“少”的概念了。“多少”比“有无”要精确。这种概念精确化的过程最后就导致“数”的产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7-2-3 15:19:40 | 只看该作者
  上古的人类还没有文字,他们用的是结绳记事的办法(《周易》中就有“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的记载)。遇事在草绳上打一个结,一个结就表示一件事,大事大结,小事小结。这种用结表事的方法就成了“符号”的先导。长辈拿着这根绳子就可以告诉后辈某个结表示某件事。这样代代相传,所以一根打了许多结的绳子就成了一本历史教材。本世纪初,居住在琉球群岛的土著人还保留着结绳记事的方法。而我国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也还在用类似的方法记事,他们的首领有一根木棍,上面刻着的道道就是用于记事的。

  又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原始人终于从一头野猪,一只老虎,一把石斧,一个人,……这些不同的具体事物中抽象出一个共同的数字--“1”。数“1”的出现对人类来说是一次大的飞跃。人类就是从这个“1”开始,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步地数出了“2”、“3”……,对于原始人来说,每数出一个数(实际上就是每增加一个专用符号或语言)都不是简单的事。直到本世纪初,人们还在原始森林中发现一些部落,他们数数的本领还很低。例如在一个马来人的部落里,如果你去问一个老头的年龄,他只会告诉你:“我8岁”。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他们还不会数超过“8”的数。对他们来说,“8”就表示“很多”。有时,他们实在无法说清自己的年龄,就只好指着门口的棕榈树告诉你:“我跟它一样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7-2-3 15:20:02 | 只看该作者
这种情况在我国古代也曾发生并在古汉语中留下了痕迹。比如“九霄”指天的极高处,“九派”泛指江河支流之多,这说明,在一段时期内,“九”曾用于表示“很多”的意思。

  总之,人类由于生产、分配与交换的需要,逐步得到了“数”,这些数排列起来,可得

  1,2,3,4,……,10,11,12,……

  这就是自然数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9:07 , Processed in 0.17495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