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jerryh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说说中国古代算术那些事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2-27 16:04:56 | 只看该作者

3000年还是5000年

3000年还是5000年

一些研究中国数学发展的文章里宣称,中国五千年前就有了数字,这个说法呢,主要是为了和五千年悠久历史去做对应。其拿出来的证据是目前发现的甲骨文,可怜的是最早的甲骨文目前网最远里算,也就距离今天3100年。

这其实是中国历史学的一个尴尬,最近一些年花很大人力物力,投入无数资金搞了个夏商周断代工程,最终也没能的出台有价值的结果。目前史学界就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如同有中国哲学和哲学、中国逻辑和逻辑、中国式思维和思维……差别一样,也存在了一个中国历史学和历史学的特殊现象。存在学者们在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最早就写到3000多年,拿到国内上发表,就改为5000年的有趣现象。为啥在那里不写3000年呢,因为全世界都不承认,那么写了论文就发表不了了。

很奇怪的事情,3000年、5000年有那么重要么,3000年就不少了,美国的历史也不过就那么几百年,也不会影响他在目前世界中的地位啊。我们干嘛非执着于5000年呢。

这就是一个文化习惯了,更是在现代世界发现自己落后之后的一种弱者心态。

中国文化热衷于把所有的功劳归结于古代的某一个人,以前说起来,我们就是黄帝的子孙,后来觉得既然是多民族了,干脆就加上一个炎帝称为炎黄子孙了,说不定哪一天还会把蚩尤也加进去。虽然是传说但我们宁愿认为他就是历史。在传说上都说是仓颉造了字,九九口诀按照九章算术的说法还是伏羲氏发明的。尽管一般大家不会去相信这些传说。但也就有部分人喜欢信这个,甚至坛子里还曾经有个人,居然相信英文大于也是某一个人创造出来的,宣称自己发现了英文创造者隐藏在英文里的秘密。我看一定是玩游戏玩多了,热衷于找彩蛋的行为。

确实没有5000年么?也许有,也许更久。汉字也好,数字也好,其实我相信都会有一个很久很久的过程,现在的研究认为苏美尔人使用的楔形文字其起源也和汉字一样是一种图形文字,书写习惯也接近,说不定在先人从东非向世界各地迁移的时候,这些文字或者数字的雏形就已经具备了。

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字,我相信数字一定是最早一批出现的,因为狩猎之后,总要数一数有多少收获吧。

经过很多年发展后,尽管中间也有不少和世界各地的交流,但中国的算术,大部分还是在独立发展的,同时也有不少很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


目前,西方也有一些学者专门研究中国古代的数学,但由于语言的差异的中国算术的繁复,大抵不尽如人意。中国倒是有不少学者研究,但可惜的是由于他们不自觉的喜欢拔高和不够客观的描述,导致很难被学术界认可。是啊,一个整天在那里吹嘘的人,又如何让别人去相信你呢!

所以目前被国际所熟知的也仅仅是祖冲之的圆周率、杨辉三角等等少量的东西。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无事生非 + 2 + 2 下午看了,有道理噢~
Martina-Mm + 10 + 10 这个龙门阵摆得有趣。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3-2-27 19:34:17 | 只看该作者
不是还有个勾股定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2-27 20:17:59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是近两年看了些历史书,才知道中国人很可能也是远古东非过来的,但是说近几年的研究又显示还有可能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反正随着考古的科技手段不断提高,新的东西不断被挖掘,会有更新的理论出来。

甲骨文是发现了3000年前比较成系统的,但是之前一定也是有雏形的,说是5000年,我和女儿前几天还在算,可能把黄帝唐尧虞舜都算进去了,那个没文字记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09:08: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elenminliang 于 2013-2-27 20:17 发表
我也是近两年看了些历史书,才知道中国人很可能也是远古东非过来的,但是说近几年的研究又显示还有可能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反正随着考古的科技手段不断提高,新的东西不断被挖掘,会有更新的理论出来。

甲骨文 ...


文字记录的也不敢说就是真的,司马迁做《史记》主要依据的也是一些口头相传的东西,从传说的三皇五帝到汉代,也好几千年了,我们对于几千年的东西,有了很多文字资料,都还搞不太清楚,司马迁又如何搞得清楚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helenminliang + 2 + 2 是这样,所以有人劝人不要学历史,每个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2-28 10:01:02 |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吧,我觉得做任何事,包括了解历史、数学史,都一定是有个目的的。
现在不像我小时候了。那时是根本没有书可读,人就像得了认字强迫症一样,看到字就会去认真读一下。现在的孩子,是可读的东西太多,就跟资源泛滥淹没硬盘一样,不会取舍,人就活活成了存储器,运算速度反而慢了。
我觉得呢,了解点数学或者算术的历史当然可以,毕竟我们要想知道今日之中国是如何走到现在这种状况,由此推及未来,准备走向什么样子的未来,历史(包括考察世界和中国在历史上对数学的研究演进)肯定是绕不过的一环。但我们要给孩子的,一定要尽可能的去还原历史真实的面目,而不是煌煌五千年,多么辉煌多么灿烂。
如果如楼主所言,整个中国“数学史”纯粹就是捕风捉影的给历史上的事实添彩,这种东西就是没意义浪费时间的。因为这无助于人了解人之所由来,也无法指导自己之行动。说白了,就和我儿子没事翻一下吉尼斯世界大全,知道一个人嘴里最多可以塞进多少根吸管,实在也没什么两样。
反正历史是被涂脂抹粉打扮过的小姑娘。能尽力的擦掉一些脂粉,还原一些本来的面目,善莫大焉。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helenminliang + 2 + 2 说得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3-2-28 10:01:37 | 只看该作者
网络不好使,重复了。删!

[ 本帖最后由 无事生非 于 2013-2-28 10:0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11:55: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无事生非 于 2013-2-27 19:34 发表
不是还有个勾股定理吗?



勾股定理,我回头单独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11:57:2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古代的算术水平到底有多高

中国古代的算术水平到底有多高

中国古代的算术水平究竟有多高呢?说句开玩笑的话,基本上差不多就是目前小学四年级的水平。这种情况一直到清代末年。

大家不要小看小学四年级水平啊,在我父母童年时代,高小毕业(小学5年级)基本就属于知识分子了。稍微有点知识的后世都被称为了大师。有人抱怨现在大师太少了,在我看来是大师实在是太多了。同样的道理,可能你的孩子在上小学四年级,有个机会穿越到春秋战国去了,你会发现一个和老子孔子齐名的儿子就诞生了。

很多人可能不相信我上面的话,说古代人不会那么差吧。但现实如此,古代人里1000个人里不见得有一个会写字的,10000个里,恐怕也找不出一个会做两位数的乘法运算的。

我举一个例子吧,比如被中医称为圣经的《黄帝内经》这本书,相传是黄帝写的,不过有些人认为是汉代的人伪托黄帝名义所作,也有研究者认为该书成书时间应该在战国时期。我们且当他是战国时期的吧。大家要有时间研究一下这本书,就会发现书中有大量的算术错误,俺当年读书的时候,真的还把它好好地读过几遍,然后就奇怪怎么那么多中医学校的学生读这本书,就发现不了那些错误呢,也许真的是算术学不好,所以改行去学中医了?

我给大家随便引一段原文大家看看啊, 黄帝内经-灵枢里的,原文如下
:“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奈何?岐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


我也不给大家解释正文了,这里面呢就有一个计算题,那就是“一昼夜呼吸13500次,一昼夜等于28宿,一宿等于36分,求解:呼吸10次、270次、540次、2700次各需要几宿几分?

小学生也能算出正确答案,分别应该是0.75分、20.2分、40.3分、5宿21.6分。

但文章里告诉我们说,答案是:2分、25分、40分、5宿20分,其中有两个是严重错误的答案。

我相信写书的人当时也经过了反复的计算的,只可惜这些计算实在是太复杂了,所以一本书写下来错误百出。

但中国古代的数学文献里,也存在了一些非常有特色的计算方法,可以对一些复杂的问题进行解决,比如开平方根、立方根、割补圆形等,有些方法而且很巧妙。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ww_dm + 3 + 3 “天周二十八宿”指的是古时天象对星座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3-2-28 21:06: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13-2-28 11:57 发表
大家不要小看小学四年级水平啊,在我父母童年时代,高小毕业(小学5年级)基本就属于知识分子了。稍微有点知识的后世都被称为了大师。.


歪楼兜头砸你一下子,看你晕不晕。。。

你这说的是知识。
大师,要的是智慧。
亚里斯多德的知识未必会多过老鼠大哥你,但他说的一些话,几千年来,我觉得一点也不过时,真是直指人心呐~~~
仅举一例:什么是奴隶?他说:奴隶就是不能控制自己欲望的人。

如果有点知识就可以成为大师,那现在最厉害的大师,不就是计算机硬盘么?越大的硬盘,就是越大的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3-3-1 08:28: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无事生非 于 2013-2-28 21:06 发表


歪楼兜头砸你一下子,看你晕不晕。。。

你这说的是知识。
大师,要的是智慧。
亚里斯多德的知识未必会多过老鼠大哥你,但他说的一些话,几千年来,我觉得一点也不过时,真是直指人心呐~~~
仅举一 ...


砸出的一定是火花,你以为是豆腐做的老鼠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3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2:20 , Processed in 0.147376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