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jerryh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说说中国古代算术那些事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3-3-1 09:14: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无事生非 于 2013-2-28 21:06 发表


歪楼兜头砸你一下子,看你晕不晕。。。

你这说的是知识。
大师,要的是智慧。
亚里斯多德的知识未必会多过老鼠大哥你,但他说的一些话,几千年来,我觉得一点也不过时,真是直指人心呐~~~
仅举一 ...


你说的很对啊,只是你自己还没彻底想明白而已啊。

大师和知识智慧的多少都没直接关系,有关系的是他的知识和智慧比同时代人高出一大截来就可以了。

现代社会知识从个别人拥有,转变为大众都可以拥有,于是就很少有人被称为大师啦,全都是大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3-3-1 09:44:16 | 只看该作者

古代人早期的计算器-算筹

古代人早期的计算器——算筹
前面说的大约让人有些丧气了,下面说些好玩的事情吧。

前个帖子里说之所以计算出那么多错误,主要是古人进行计算的工具实在是太复杂了,他们用什么计算呢?再早一些不清楚,也许会在地上或者类似古埃及的泥板之类的东西,但从春秋战国到明代,古人一直
用算筹来进行计算的,这种计算的方法就叫做筹算。

这个筹算使用起来真的很复杂,但筹算的出现却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在那个年代,都可以和现代的计算机相媲美了。可能筹算的使用,是古代中国偏重计算能力的一个原因。

筹算用的工具叫“筹”,也称“算筹”。这个是我国真正古老并且使用范围极广、普及率极高的计算技术。比如著名的祖冲之在算他的圆周率时,用的就是算筹而非算盘。中国文化中很多内容都与“筹算”这种计算技术有关,比如“运筹帷幄”、“略胜一筹”、“筹划”、“筹措”等词汇,其中的“筹”就都与筹算这种计算技术有着密切联系。而我们一般找不到“运珠帷幄”、“略胜一珠”这样的词(二龙戏珠可不算,那可不是两条龙一起打算盘的意思)。可见在文化角度,筹算比起珠算还是要“略胜一筹”。


算筹其实就是一些小竹棍。这些竹棍有长有短,如下图那样摆放起来表示数字。


大家看看这些数字,和罗马数字是不是有点像啊。

光有这些算筹还不够,还应该有一个板子,叫算筹盘,在古代也是叫算盘的,但为了和以后的算盘区分开,只好叫算筹盘了。

不过算筹有很多出土的文物,算筹盘几乎没有,现在能找到的图基本都是日本的。中国古代大约很少用这个东西,直接就在地上算。


前面那个图把算筹分为纵式和横式,为啥要这么分呢?

一般摆放算筹是这么约定的,个位用纵式,百位用横式,千位再用纵式,……。

干嘛搞这么麻烦,这主要是古代人没有0这个概念,遇到某个位置为零了,就空着它。可是摆多了就容易混乱了,于是古人就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

算筹用起来也十分复杂,一般说做加减法比较容易,是指要比我们用阿拉伯数字在纸上演算还要直观。

做乘除法就很难了,于是古人就编了好多口诀,和我们目前小学还在用的九九口诀类似。那时候口诀种类很多,还是很复杂。

到了元代,这种简化筹算乘除法的歌诀经过不断改进而更加简练和完备。这一时期新编成的比较重要的歌诀有“化零歌”、“归除歌诀”、“撞归诀”、“起一诀”等,如朱世杰《算学启蒙》记载有“化零歌”:“一退六二五,二留一二五,三留一八七五……”《算学启蒙》还记载了26句的“九归”(除数为一位数的除法)歌诀,如“二一添作五,逢二进一十”,“三一三十一,三二六十二”等等。类似一退六二五、二一添作五、三一三十一之类的,目前都几乎成为了成语了。

其实“算”这个字,基本就是算筹的一个象形文字了,上面表示是竹子做的,中间那个就是算筹盘,下面的就是算筹了。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ccpaging + 2 + 2 这是我们在三年级玩过的一个角色扮演游 ...
ww_dm + 3 + 3 精彩---
pianocrazy + 5 + 5 真有趣...
无事生非 + 2 + 2 这个好!你要问我喜欢看啥,哈,我就喜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3-3-1 11:13: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13-3-1 09:44 发表
干嘛搞这么麻烦,这主要是古代人没有0这个概念,遇到某个位置为零了,就空着它。


这个也有意思的。0可是个很重要的东东呀

要是没有0,那可怎么表示没有啊?
到了进位的时候,又怎么办呢?
古人知道负数吗?欠了别人钱,可怎么算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3-3-1 11:14: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13-3-1 09:44 发表
类似一退六二五、二一添作五、三一三十一之类的,目前都几乎成为了成语了。


呀,我可要无知了呢,二一添作五知道,其他都不懂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3-3-1 11:50:15 | 只看该作者
继续等内容啊,古代能识字的都是贵族啊,老百姓哪有识字的权利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3-3-1 16:22: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无事生非 于 2013-3-1 11:13 发表


这个也有意思的。0可是个很重要的东东呀

要是没有0,那可怎么表示没有啊?
到了进位的时候,又怎么办呢?
古人知道负数吗?欠了别人钱,可怎么算呢?


好,我写一段规矩的事情,明天就写0和小数,希望家里明天可以访问儿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3-3-1 16:24: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elenminliang 于 2013-3-1 11:50 发表
继续等内容啊,古代能识字的都是贵族啊,老百姓哪有识字的权利啊


有啥想知道的,在这里告诉我,我会尽我的能力,把我了解的写出来,后面呢,我也尽量讲点小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3-3-1 16:46:25 | 只看该作者

规和矩

规和矩

前面说了算这个字,下面再说说规矩吧。我们常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或者说中规中矩。

这规和距就是两样东西。

很多人认为规就是圆规,矩就是三角板,这个说法其实不准确,古代人“规” 是画圆的工具,“矩”是画方和测方的工具,目前矩已经有出土,下面这个就是汉代的青铜矩。



规呢,目前考古还没发现实物,学界一般认为是这个样子的。



不过在后人画的一些伏羲和女娲图里,有些图的规,确实有些像圆规的样子呢。





一般说是伏羲持矩,女娲持规。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8 金币 +18 收起 理由
pianocrazy + 5 + 5 我好喜欢。。。
ww_dm + 3 + 3 长了见识---
jiangying + 10 + 10 规矩这个不错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3-3-2 21:00:24 | 只看该作者
以前看过“数学的故事”,
好像是古代中国和印度最开始有了0的概念和占位的意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3-3-3 09:29: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ww_dm2013-3-2 20:53金钱+3“天周二十八宿”指的是古时天象对星座 ...
ww_dm2013-3-2 20:53威望+3“天周二十八宿”指的是古时天象对星座 ...





你说得很对,我们的一天就行一个天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7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6:08 , Processed in 0.148746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