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子云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两岁笑笑听经识字的实践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1-9-25 19:12: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0 子云008 的帖子

康有为之师弟陈子褒言曰:实际上要一新国民教育,“欲学童速成,莫若引之观书;欲引之观书,莫若使之多识字。”世人动谓三千字便足用者,不过为浅人言之耳。若欲于经学史学涉其藩篱,极少亦须五千字。”也即学童教育,“识字愈多愈妙”。中国教育古法,唐宋以后,日渐失传。儿童高效识字技术今人不知也,儿童大量、扎实识字之妙用今人不知也,儿童识字的教育原理今人不知也。0岁识字、3岁识字、8岁识字、15识字对人生影响至关重要。儿童有了足够的识字量后(字的扎实程度亦够),阅读对孩子来讲是一种需求。只可惜,时下所印之书皆因字号太小影响孩子阅读能力的建立。儿童所需自由阅读之书的字号至少亦须楷体字50号字(约5毛钱硬币那样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07:55: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1 留待后人评 的帖子

时下所印之书皆因字号太小影响孩子阅读能力的建立。儿童所需自由阅读之书的字号至少亦须楷体字50号字

    这个确实,我也以此为苦,所以只有自己给孩子打印。50号字是最低的了。我们指读最多的《千字文》都是打印的180号字。
    您是研究出方法、并开发出相应的书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1-9-26 08:35:54 | 只看该作者
想起我孩子小时候,我给她买的《三字经》《弟子规》,是大挂图,那个字有5厘米见方,离老远就能看到。

我家孩子出生时因脸色稍青而吸过氧,后来我学习育儿知识,发现吸氧对孩子的视觉细胞损伤极大,孩子易弱势、近视,所以我对她的眼睛一直非常在意。《婴儿画报》、《幼儿画报》的字体尚可,其他杂诗书籍,只要是小字,就不让她看,宁肯损失点阅读量。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2 + 2 婴儿画报的字体对小小孩来说还是有点小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11-9-27 20:36:42 | 只看该作者
    这几天笑笑读书有了个很明显的进步:完全可以自己指读(手眼口的协调有进步)。

    墙上贴的那批诗歌,笑笑没两天就会背了,随后又断断续续地认识了其中的一些字(都是结合日常阅读,见得比较多的高频字)。我仍是凑空就给她指读一遍,偶尔她自己也指着读,有全指对的,有乱指一气的。这两天呢,她却是想起来就跑过去指读一遍,速度口气跟我给她读的一样一样的,手指随着指的很对。

    试了一下,还是已经会背、且一首诗里能有几个认识的字、五言的短诗,指读的最好。《千字文》的文本指读的也可以,自己读,自己翻页,真像那么回事一样。
    而且这种指读只是随着她的兴趣而来,一点也没法做要求的——人家不想指的时候,你再要求甚至“请求”也没用,而且还得顺着人家的意思,一遍一遍地读给她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11-9-27 20:57:0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字卡:
    其实我一直觉得结合字卡来阅读,进步“应该”是比较快的,尤其是每天指读的故事和诗歌里的高频字,能够打印出来做字卡或词卡,时时认一认,一定比现在的识字效率要高——可是一个月以来还是没有做。墙上贴的,仍是最初那几张常见物品的词卡。
    不过,就这样指读大字且红黑分明的文本,常见的字强调一下,组个词说个句子,在其他地方见过的话顺便复习复习,效果也不错。感觉每天都有新字认识一样。只是不好统计了。

    换指读材料的时间周期不能超过一周。否则笑笑兴趣明显就下来了。那些“想让她认识”却"没有认识“的字,就不管它。如果是常见字的话,在新的文本里还是会见到;如果再也见不到了,那认不认识更没什么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1-9-27 21:06:17 | 只看该作者
说起字体,以前打印东西多半是宋体字(好像一般公文都是宋体字?),现在发现,用楷体字确实顺眼好看的多。

    字号呢,要想引起孩子的指读兴趣,80号字应该是基本的,而且间隙还要疏朗一些。字号再小的话,就显得有点挤了。看看市面上那些经典教材,一页上密密麻麻的那么多字(我手头是四海的和绍南版的),让识字不多且没养成阅读习惯的小孩子来指读,确实难为人啦!
    布丁妈最初给布丁打印的《弟子规》读本,好像是200号每页3个字的那种。相比来说我打印的《千字文》180号,已经算是小的了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新叶 + 10 + 10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1-9-27 22:18:51 | 只看该作者
是的,我的千字文只打印了400个字,一页8个字的,后面的没打印,所以现在也没指读。
改天还是要打完

关于识字其实我做的也不少,就是都没怎么坚持。开始是买了些杜曼的字卡,今年上半年用过一段时间,后来孩子就不喜欢了,就停下来,有天拿出来好像又不抵触了,只是我没去做。然后是上奥尔夫音乐课学的几首儿歌里,我也打印成小册子,但字还是不算大,比经典读本还是要大。现在还每餐写菜谱来认字,但不是儿子提醒我又会忘记。 还有亲子阅读有时候指读。。。。

[ 本帖最后由 新叶 于 2011-9-27 22:2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2 + 2 回复见下。还是提醒下新叶指读时候字号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11-9-28 07:40: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新叶 于 2011-9-27 22:18 发表
是的,我的千字文只打印了400个字,一页8个字的,后面的没打印,所以现在也没指读。
改天还是要打完

关于识字其实我做的也不少,就是都没怎么坚持。开始是买了些杜曼的字卡,今年上半年用过一段时间,后来 ...


    我也是无心插柳。因为亲子阅读时指读感觉买的书字号都不行,只好自己打印一些,顺便打印了些儿歌和唐诗,某些字用红色强调。发现这样识字效果确实不错,还省事。她会背了且能认识其中几个字的话,高兴时候还会自己一字一字的指读,这不也能促进她对其他字的熟悉感吗?
    买的书我们都是做为亲子阅读了,很少指读。如果因为早期学习弄个近视眼,才是笑话呢,不得不预防呀!

    还有从孩子经常读的书里摘出常见的字,用A4纸打印出来贴墙上或者做成字卡翻着看,再读书时看到相应的字强调一下,这个法子也是不错的。不过我一直没去做,或是嫌麻烦吧,只是偶尔拿笔给她写出来认一认。(如果为自己的懒散找个理论依据的话,也可以说是不够“无为而治”吧!)

    其实不管是“红字强调”还是“熟字组词造句”还是“摘出做字卡”,都算是“阅读为主识字为翼”的方式。
    大一些的孩子,父母时间没那么多,或者不耐烦这样慢慢地读慢慢地认的话,也可以采用市面上一些识字教材,像“麦田识字”、“四五快读”、“康氏”之类的,或者买字卡,或者“杜曼”,等等。把“认字”当做最重要的事,但也不可忽略阅读,哪怕为了复习学过的字呢,也以在儿歌或故事里复习为佳,而不是一遍一遍地重复字卡。这样哪怕认字速度慢一些(因为同样的时间里顾这不顾那么),字认识了也就会阅读了——要知道我们识字的目的就是为了阅读呀,可不是为了“我家孩子认几百几千字了”这样给妈妈炫耀的。

    新叶你们家levy读过的书应该是非常多了,这法子不妨试试。就是大人麻烦些,不过想着他能早些认得字,以后阅读这块也能省好多心不是?
    对了,你们家读《诗经》,levy指读的文本,就是市面上通用的大字注音版的吗?字号会不会小了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1-9-28 07:44:02 | 只看该作者
认字挺重要的。我家宝贝先天眼睛不是太好,再加上我的疏懒,认字教得少,结果现在挺头疼。楼主做得真棒,加油!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2 + 2 孩子上了一年小学感觉怎么样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2011-9-28 10:09:21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听语的“怎样坚持读经”,最认同还是田田妈说的那句:“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家长是不是也喜欢经典?因为家庭教育基本上是耳濡目染。”

    还有其他妈妈的跟帖,也有好些很有道理的,摘一些在下面

    精进以持恒为准则!
    我个人感受:孩子越小,越能接受。孩子们就像一张张白纸,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家长们各自的育儿方式和方法。越小的孩子你给她讲什么,她接受什么。


    我儿子今年五岁半,9月底开始让他读<老子>,开始我要求他背下来,他很反感,  后来,就只要求他反复的读,结果,他读来读去自然而然就会背了.从那以后,我从不提"背"字,只说读-----跟我读,跟你读,接龙读,大声读,小声读,听你读,听我读,一起读,提示关书读,不提示关书读......变换各种读的方法,期间给他一点鼓励---用语言结合动作.几乎每天读熟一章,第二天就能背下来并要求他读熟另一章.

    其实孩子学习的好与坏,坚持与否关键取决于大人,只要大人坚持好的孩子肯定坚持的好,大人坚持不了的孩子肯定也坚持不下去.所以考验孩子的毅力到不如说是考验自己的毅力.

感覺讀經的方法,適用於任何方面,呵呵。(这条也非常认同
總提一下:

心:讀的人自己先認同、喜歡+耳聞目濡

行:細水長流
      堅持
      不提“背”(不問結果),各種各樣的讀法(只問收穫),將讀經變成一種“遊戲”,一個共同的  樂趣(孩子看什麼都是“遊戲”,反過來說,只要是遊戲,孩子就會自然的親近、喜歡。)


境:境隨心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2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07 , Processed in 0.118986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