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子云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两岁笑笑听经识字的实践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1-9-19 11:12:56 | 只看该作者
各位爸爸妈妈真是用心啊,可惜俺儿子小时候俺见识短,没有给孩子教过认字,先给顶上去,让更多的爸爸妈妈看见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2 + 2 欢迎捧场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1-9-19 11:15:3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国学,既发扬了国学精神,又让孩子早早认字,真是太有成效的学习了!我要好好学习各位的经验,回家教孩子去。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2 + 2 过些时候向桐桐学英语去……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1-9-19 11:24:50 | 只看该作者
坚持!
我们读了一段时间《声律启蒙》,感觉现在认字还比较快,好象有点儿“字感”。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2 + 2 声律启蒙没读过,现在听笠翁对韵感觉文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1-9-19 11:35:39 | 只看该作者
真好啊,跟着来学习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2 + 2 请多指教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9-19 14:45: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11-9-19 11:06 发表
子云好帖出炉啦,真是用心的妈妈。期待专题更新更多,我也跟学学习,诗歌是我比较惨的弱项



    果行前辈太谦虚了。我只是平日里自己比较喜欢而已,而且只是读和品,没有研究过声律对仗平仄之类,更不能自己写出来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10 + 10 木有谦虚啦,是真滴比较惨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9-19 15:07:49 | 只看该作者

说起诗歌,倒想起林黛玉教香菱学诗那一段。这一段原文:


    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 ,然后再把陶渊明、应Д,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黛玉先略说律诗的章法、对仗和平仄,并强调“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又由此谈及“立意”的重要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不仅为香菱破疑解惑,而且明确了读诗的要领。接着又针对香菱喜爱浅近诗句的倾向,给她开列了书目,按照当时人们“诗必盛唐”的主张 ,将王维、杜甫、李白三位大诗人放在突出的地位,目的是提高香菱对诗的品味。在这次谈话的末尾,黛玉又将王维的五言律诗集借给香菱,要求她见画有红圈的就读,“有一首念一首”。
    待到香菱读完王维的五言律诗后,黛玉又跟她“讲究讨论”,一步步地深入诗的意境,真可谓循循善诱。香菱果真不负所望,把王诗中的炼字功夫说得头头是道,说到“墟里上孤烟”这一句,还联系自己进京那年所见黄昏时分村落的景象,把诗境都说活了。而黛玉也不愧为“老师”,又把陶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出来给香菱看,启发她认识了脱化前人诗句的道理。香菱练习写诗也是在黛玉指导下进行的,包括命题限韵、评论习作、指点门径三事;宝钗也参与了指导。

    黛玉教写诗,应该说有很大教学价值。首先大量阅读,打下基础,形成诗感;鼓励不拘成法,随性而至,更上层楼。
      在大量阅读的层面,要求:
    第一,把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先体会情景统一,进入诗情画意。
    第二,读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进一步体会“真景物、真感情”,明白诗的功力。
    第三,读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返璞归真”,培养诗的个性与想像力。

    林黛玉安排的三个教程,注重基础,全面落实,重视诵读和感悟,这正是后人归纳的境界三层次。
    不仅如此,林黛玉在教学中强调自学,重视读说听写的综合训练;强调实践和探究,重视能力的培养。“共记得多少首?”“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你竟作一首来。”……林黛玉深谙教学的原理,做到及时检查反馈,交流讨论,订正总结,从而全面提高成绩。当香菱写出第一首诗时,林黛玉及时点拨:“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同时,帮助她找出失败的原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并积极引导她要敢于创新:“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当香菱拿来第二首诗作时,林黛玉虽然深感婉惜——“自然算难为他了”,但还是实事求是,严格要求:“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直至她最后写出新巧而有意趣的佳作来。

        在这里,曹雪芹简直把教学的过程写绝了,我们读“香菱学诗”这一节,完全可以品读出另类的林黛玉,她不但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老师,一个有诗性、有灵性、有悟性、有耐性、有创造性、有丰富教学经验、有生机和活力的好老师。黛玉如此善教,必将很快地把灵气带给学生,并让学生乐学不疲,这是她境界的必然,这当然也是曹雪芹的得意之笔。

                                                                                                                  (以上评论也选自百度。)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1-9-19 15:0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0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新叶 + 10 + 10 谢谢你了
Xieno + 10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9-19 15:13:35 | 只看该作者
背唐诗——对笑笑的“情景教学”一览

    昨天下午睡醒后我们去广场上玩。下了几天雨,空气清新多了。想起王维的《山居秋暝》,和笑笑牵着手走在小路上,我背给她听: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广场离家有两三百米吧,步行来回,笑笑都是自己走。在广场上我也有意识地引导她多跑,捉迷藏、开汽车让笑笑追,笑笑咯咯笑个不停。如果能和大些的小朋友跑着玩就更好了。——每次下来到小区玩时,笑笑要么说“想回家读书了”,要么就要求“去公园玩吧”,是觉得小区里没意思?小朋友也挺多的,不知怎么笑笑和人家玩不到一块一样。
    天快黑了,我们背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回去了。

    在小区门口接到爸爸下班,去外面吃饭。爸爸抱着走,笑笑指着9号楼说:
    “那是9。”
    爸爸说:“在哪儿呢,我怎么看不见?”
    笑笑说:“那个9树挡着了,笑笑能看见。”
    平时和笑笑走在小区里时,笑笑就是看见什么说什么的。她认的数字,多半就是在这儿启的蒙。


    今天早上笑笑醒得早,吃完饭我们慢悠悠走从小区里穿过去学校。路两边看到的字牌都认一认,当然两边楼上的数字笑笑是不放过的。走到水塘边,照例站着看一会儿,背背朱熹那首《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或许后两句小孩子理解不了,但是看着水里的倒影,品品“天光云影共徘徊”这句诗,应该还是可以的吧!至少笑笑会说句:“真美!”

    又想起有次和笑姨一起在公园玩,走在小路上我说:“那边有一片花儿,咱们过去吧。”
    走近了,笑笑说:“花满蹊。”
    我们还没反应过来,笑笑就背起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是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里的第六首。共七首,我们只读过这一首)


    还有一次,是我感叹高楼大厦什么的,笑笑背起来:“《夜宿山寺》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还说:“就是说,这个楼好高呀!”

    可见,小孩子绝非有人认为的什么都不懂。做父母的且不可障碍了孩子。
    不过,想来也和我们读唐诗多半是“情景教学”有关,总是走到一处,我突然想起哪首,就给她背几遍,随后几天想起来就背背,这样她可能也能和实际联系起来。如果照着《唐诗三百首》之类的书读背,这么小的孩子恐怕确实不易理解。——我是不赞成给小孩子讲解的。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1-9-19 15:1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0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新叶 + 10 + 10 我就会床前明月光
Xieno + 10 + 10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9-19 15:17:23 | 只看该作者
    发几篇以前的日记,和读经典相关的。

2011.8.31日 周三
    晚上出来玩,笑笑自发的背:“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做出“仰头”“低头”的样子。我想起另一首李白的诗,读给笑笑听:“夜宿山寺 李白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笑笑听了说:“就是说,这个楼好高呀!”我大吃一惊,这也太“天才”了!想想,这首诗好像前些天给她读过一次,解释过一番。——我们家笑笑毕竟还是正常普通的小孩。

    上个星期我突然又对诗词感兴趣起来,在外面玩时经常兴之所至给笑笑背些唐诗,总计有六七首吧,笑笑一句也没跟读过,而且也不接龙了。
    周末晚上和爸爸玩,突然直接蹦出一首“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我一高兴,就把那几首也给她起个头,居然好几首都是全诗背出来!还有几首要提醒。


    这几天笑笑爱上背唐诗和儿歌,没事就滔滔不绝的背一通,有时连着背好几首,题目、诗人、正文,一点不少。而且现在背诵时候语速开始慢下来,一句一句的比较清晰,到了旁边的路人也能听懂的程度。虽然还没有“字正腔圆”的意味,毕竟比前些时候哇哇哇的一大通除了妈妈谁也听不懂强多了。
   
   (笑笑快一岁10个月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0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新叶 + 10 + 10 觉得你和小贝妈妈很像
Xieno + 10 + 10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9-19 15:32:14 | 只看该作者
   如何读《弟子规》
    1、家长先读,反省自身
    2、结合现实,有所取舍
    3、生活中体现,不必刻意讲解


    个人认为,这个原则对《论语》等其他修身养性方面的经典也是适用的。绝不可只逼着孩子读而家长自己自己一点都不了解。更不可放弃做父母的责任把幼小的孩子扔在读经班。
    《弟子规》本就是古代儿童的“行为规范守则”,个人理解,就和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学习守则”一样的,确实不必当做“经”一样一遍一遍地背。何况,确实有些不合情理和现实之处。
    只从蒙学读物来比,也没有《三字经》和《千字文》内涵广一点


笑笑和《弟子规》   
     《弟子规》,是去年笑笑七八个月时候我背的,在笑笑一岁四个月时教她表哥时也听了听,后来表哥回老家,接着后面的给她背下去,也没有个规律,大概是按总序、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人、余力学文,这样的自然分段,差不多也是一周背一段,几十遍的样子,因为经常断掉不读,差不多用了两个月多月,一直到笑笑过了一岁半才读完,又放着音频听了一些时候。就丢了,四个月来也没复习过。
        当时笑笑读完每段的时候都是前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样子能接龙,全篇读完也没复习。


        前天笑笑突然提起“读读《弟子规》”吧,我问:“你还记得吗?”笑笑:“弟子规,圣人训……而亲仁……”就说不下去了。真是忘光了呢。
        不过,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那些句子,她倒是能接出来。比如“朝起早,夜眠迟”、“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对饮食,勿拣择,适时可,勿过则”、“长者立,幼勿坐”……

        雨过地皮湿,总是在大脑皮层下面存着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9-19 15:37:14 | 只看该作者
2011.8.7号   唐诗需要刻意读吗?

    唐诗,这一个多月都没有读。(其实一直没有连续给笑笑读,都是偶尔想起来就读几首,过几天就断了。也就五月份大量的听《唐诗新唱》,也是因为妈妈喜欢那音乐和曲调,才天天放MP3的。)

    上周回老家时,从一条河边过,河岸边种的都是柳树,我给笑笑朗诵了几遍刘禹锡《竹枝词》,几遍之后笑笑就能接龙了,和妈妈一起接了几遍之后,笑笑就全句给妈妈领读,背玩全诗了。

    想起春天教过笑笑的贺知章《咏柳》,那时候她好像只能接后三个字,读了两遍,也能全文背出来。

    今天傍晚笑爸骑车带我们兜风,指着天边的夕阳我给笑笑朗诵李商隐《登乐游原》,也试着用《唐诗新唱》里的调子唱,不过我一向五音不全,唱歌跑掉得厉害,想来唱的也不标准,自得其乐罢了。回来笑笑也会背了。


    所以我想,这个诗词真不是紧迫的事。听个几年经典,包括四书老庄诗易以及佛经之类,然后读诗词古文是不是会觉得很简单?诗教诗教,也不是拿一本《唐诗三百首》,和读经一样哇哇哇地读背这样的吧?

     (诗词古文,可是青少年时代我的最爱。高中时没钱没地方买书,借城里同学的抄,《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之外的诗词也抄的两大本吧,还有《古文观止》也有一半。只是后来觉得这个文学情调实在误人,这十来年碰的很少,倒是大半忘记,只有再看到时能想起来:哦,这首我也背过的。毕竟不是从小下的功夫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3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7:48 , Processed in 0.096132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