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dujingb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经班活动记录 兼 资料帖

[复制链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1-4-1 12:14:12 | 只看该作者
第25周国学堂活动主题:江苏。

2011年3月27日 周日 35号楼

参与者:DD、MH、小B、小 S、RR、大D、SS、大A和小F兄妹、AY、MM、LL、Yyou、Lda和Yli姐弟,15位小朋友和各自的爸爸妈妈。


环节如下:
1。讲故事。人还没来齐的时候,小F妈想了一个好主意:讲故事。正好手上有林海音撰文、张世明插图的《寓言》,小F妈就给大家念了第一个故事《守株待兔》。小F妈不愧专业人士,讲故事有声有色,虽然这个故事曾在我们第一次活动时给一些孩子讲过,这次大家还是饶有兴致地听着。

2. 读论语与诗经,《八佾第三》后半部分两遍,《臣工之什雍》三遍。我顺便提了一提“相维辟公,天子穆穆”的含义、背景,以及孔子愤慨的原因,并请大家注意“考”是对去世的父亲的称呼,以成语“如丧考媲”举例。一个发现:小B妈妈是最认真的,论语及诗经中的每一句每一字的意思都扎实学习过。各位爸爸妈妈要多向她学习呀!我发现有不少爸爸妈妈还没仔细阅读过诗后的注释呢。这可是最后一次朗诵《臣工之什雍》啦。各位不可偷懒。:)同时小B妈妈提出,根据她手上的版本,“假哉皇考”中的“假”念做xia4,多谢她的信息,待我有空再去查证一下。

3.才艺表演。DD给大家猜了两个谜语,一个答案为8个手指(thumbs不算fingers),另一个答案为“小草的根深埋地下,所以火烧不尽”。我们大家为后一个问题困惑了一阵,不知这是知识性问题还是脑筋急转弯,哈哈;MH唱了一首LittleTrain;从U国旅游回来的小B十分有创意,不仅给每位小朋友分发了贝壳和他亲手为每位小朋友画的画(实在太令人惊叹了),还创作了一本连环画,讲述他们的旅行经过;LL背诵了《春晓》;DD唱了《春天在哪里》;AY背了《小兔子乖乖》;Sophia跳了公主舞(妈妈放的disco音乐把所有小朋友都带下地了);大A终于一展金口,唱了一首coocoo鸟儿歌,小F还是羞答答不肯表演;新来的YY唱了《世上只有妈妈好》;SS也背了《春晓》;RR背了《简兮》。LDa害羞,没有表演。


这次小朋友多,更要命的是这次大家带来的水果零食也特别多,都摆放在活动室一角。才艺表演这个环节还没进行到一半,已经有小朋友陆陆续续跑到桌边自由取食,带动了更多小朋友效仿。最后导致才艺环节进行了很久,而且好几位小朋友在表演时没有受到所有在场者的注意力。

关于这一点,我们下次要特别注意。一是如DD妈妈所说,以后我们大家都把带来的零食水果放在高柜里,直到午饭时间再取出来,这样孩子们看不见也取不着,就会避免纷扰;另一方面,请每位父母也尽量带动孩子尊重每一位表演者,在他人表演时抱着孩子一起欣赏。这一点我们可以多向本地父母们学习。

4.午饭。LDa妈做了丰盛的午餐,花样众多:炒饭、pasta和馒头,味道实在太好了。我都没来得及抢到炒饭!! 大家的手艺实在了得,以后我还是不要提我来备饭的事了,免得相形见绌,呵呵。这次的水果零食也特别丰富,大家放开肚皮吃了个痛快。

5。小S妈讲江苏。小S妈做了充分的准备,电脑、音箱、图画书,一应俱全。介绍的内容也相当之丰富,讲到相关内容时一会儿插入故事,一会儿以DVD片段辅助,有声有色,非常好看。可惜我中途离开了一会儿,听到的内容很有限,太可惜了。对末尾那个泥人阿福的故事印象深刻,泥人娃娃也格外漂亮。

6。学习汉字环节。感谢教育学教授YY妈妈的中肯意见(她专攻幼儿学习领域,是我们的强大顾问)——对于幼儿来说,展示每个汉字的演变顺序是一种信息输入冗余,反而不利于幼儿专注记忆汉字——今后我们将不再强化汉字演变这一环节,各位父母可以在家给孩子们看一看单个汉字演变的过程(具体请打印电子书单页),但在我们国学堂的课堂上,还是以直截了当地认识汉字为主,把父母的在家督促(也就是贴贴纸的汉字复习表)与我们课堂的强化练习结合起来,力争让孩子每周认识至少三个字。本周我们认的是数字,以后会依次学习颜色、动物、基础反义词等,还会强化学习在诗经和论语中学到的基础常见字。

这次我们玩了两个小游戏。第一个与上次玩的“搭积木比赛”一样,分组比赛;第二个则要感谢MH妈妈的好点子,无偿贡献了她小时候的妙方——积木和汉字配对游戏。我把0~9的数字积木发给一半孩子,把零~九的汉字字卡发给另一半孩子,然后让他们互相配对找朋友。

两个游戏都很受孩子们喜欢。分组搭积木比赛时,孩子们安静而踊跃地贡献出自己的积木来搭高楼,同时我们发现从前学过的一些汉字(如十二生肖汉字、爸妈好家米等等),有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已经掌握了;第二个游戏也吸引了他们的很大兴趣,虽然有些孩子还没有认全数字汉字,但对于找朋友还是觉得有趣。

总之,能够发动孩子们参与其中的环节,正是能使他们保持安静并积极学习的环节。

7。讲故事收尾。本来我们打算让孩子们写毛笔字,不料以上环节都完成之后已经逼近我们预定的结束时间,于是大家商量着再讲一个故事就解散。DD妈妈拿着《名园的故事》绘声绘色地念了《颐和园的故事》——又是一个意外发现:每个妈妈都这么有才,讲起故事来绘声绘色,想不受吸引都不行。



感想与总结:

1。感谢溜达和有理一家订房并备饭,感谢LL爸爸带来的墨汁与毛笔。显然孩子们非常喜欢拿毛笔写字,一个个都偷偷溜到活动室的角落里去过了一把写毛笔字的瘾。毛笔天然比水彩笔更有亲和力。

2。再次需要提出纪律问题:请各位父母注意一下:如果各位要离开房间(或带着孩子离开),请务必和我说一声,否则我难以确定是否孩子已经独自跑出房间,或被不明身份者带走。原谅我的多虑,但是谨慎小心一定好过粗心大意,尤其这关系着孩子的安全。

在主讲人做报告,或其他孩子进行节目表演时,请每位父母都要求自己的孩子认真聆听,这不但是关系着学习效率,也在教会孩子养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如果孩子已经表现得不耐烦,可以带孩子出活动室玩一会儿,等孩子玩兴过了再回来。毕竟孩子们都还小,不能期望他们长时间端坐。只要不要听任孩子们在活动室里随意玩耍就好。(前方主讲人在讲述,后面孩子们随意奔跑,这样会助长不尊重他人的风气。)如果几个孩子出门玩耍,至少需要一位家长陪同,以保安全。

同时我也会尽量再开发一些有趣的游戏,欢迎大家多提建议!


3。下几周主题安排

4月3日   清明节
4月10日  上巳节
4月17日  湖北
4月24日 Good Friday跳过一周
5月1日  MH妈讲福建-台湾

[ 本帖最后由 dujingban 于 2011-4-1 23:0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新叶 + 2 + 2 纯粹支持。
果行育德 + 10 + 10 纯粹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11-4-1 14:51: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ujingban 于 2011-4-1 12:14 发表
学习汉字环节。感谢教育学教授YY妈妈的中肯意见(她专攻幼儿学习领域,是我们的强大顾问)——对于幼儿来说,展示每个汉字的演变顺序是一种信息输入冗余,反而不利于幼儿专注记忆汉字


有专家指导,可喜可贺。

YY妈说得有道理,回想自家闺女学认字那会儿,也没使用过汉字演变这一环节(那时网络没这么发达,如果信息有现在这么便利,说不定我也会采用 )。原来我以为过早识字会不喜欢读绘本,后来发现这种情况只在我家孩子身上发生,其他早识字的孩子并不会。真是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新叶 + 2 + 2 布丁妈对布丁的总结里也是识字很多,但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03:23:31 | 只看该作者
先说一句:看我帖的朋友们,刚收到果行的好资料,推荐天涯高手“长安射天郎”在天涯煮酒论坛发的长篇帖子《诗经华颂》,是不可多得的好注释。刚看了一些,发现我原先整理的诗经注释有很多牵强之处,不如射天郎同学史学根基深厚,很多细节处有大启发。请多阅读他那个好帖吧。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82745.shtml

所以,下载过106楼诗经文档的朋友,不好意思要麻烦你们无视它吧,之后我会再做一份文档,除了国学堂家庭使用,还会再这里上传一次的。

(106楼我已经无法再编辑了,只好让这个错谬版继续呆在那儿了。)

[ 本帖最后由 dujingban 于 2011-4-5 03:2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磐·墨 + 2 + 2 多谢分享。我们也在读诗经,烦恼手中的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03:3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2 果行育德 的帖子

嗯,我的观察和猜测是:在接触大量精美绘本之前就已经建立起深厚文字阅读习惯的人,一般就难以再形成“阅读图画”的习惯。同样是早识字,是否形成“深厚文字阅读习惯”这一点上还是不太一样的。不止果行的孩子,我也是从小如此,我知道阅读版另一位妈妈也是如此。别说我和她,果行女儿成长的年代也没有太多优秀的图画书,呵呵,白被出版界大环境耽误了。

我到现在,除了和孩子一起读绘本,独自读书时是根本没耐心读所谓绘本的,无论是孩子的书还是成人绘本,连图片过多的书籍我也没兴趣。文字比图画承载的信息量大得多得多,一般习惯了快速撷取信息的阅读者,不太有耐心停下来慢慢看图画。

新叶,你上面那条评论我看不全呀,能否再写一遍?谢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10 + 10 有道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0:35:05 | 只看该作者
第26周国学堂活动主题:清明节。

2011年4月3日 周日 30号楼

参与者:DD、MH、小B、小S、大D、大B、AY、MM、LL、Lda,10位小朋友和各自的爸爸妈妈(RR身体略有不适,没有与我一起前往国学堂,在家里和爸爸玩)。


环节如下:

0。早上LL爸妈带着LL来得早,门还没开。我们等了一会儿,门卫来开门了。他随口问我们是否要have party fun,我说其实我们要进行的是workshop,他好奇地问是什么类型的workshop,我说关于中国历史与文化,他说“哇,我也想来参加!”我答“欢迎!只是我们都是用中文的呢。”唉,十分扫他的兴。

1. 读论语与诗经,《八佾第三》后半部分两遍,杜牧《清明》与顾非熊《长安清明言怀》各自三遍。我告诉孩子们两天之后就是清明节,并用杨永青的绘图对这两首诗稍作讲解。大B爸爸提问什么是“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的“木铎”,我当时错误解释成了“社木”的含义,后来改正了。“木铎”的具体含义与形貌,我们已在邮件中详细说明。


2. 才艺表演。小S给大家跳了一段美丽的舞;AY十分大方地背了《小兔子乖乖》(这首歌真是她的最爱呵);DD背了《关雎》,很是积极主动,非常出色;LL带了心爱的电子琴,向大家展示了一遍她最喜欢的乐曲之后,也跟着音乐跳了一回舞;大B这回也受到感染,没怎么推托就来了两个节目,一是武术表演,二是背诵《击鼓》,非常之棒!小B这次竟然背诵了《将进酒》全篇(其间十分镇定地问妈妈“接下来是什么?”),我们简直要自卑死了;MM熟练地背了一首古诗(抱歉没记下来),非常棒;大D给大家猜了一个谜语,“三个一加一等于多少”,答案是“田”,不过我们还是有些疑惑;MH唱了一首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还配动作,可爱得很;Lda因为活动冲突来得晚,没有赶上表演环节。

3。钻燧取火与四季改火的习俗。
我先告诉孩子们,清明节很快要来了。清明节与寒食节相联系,是“去火”的节日。可是要去火,就得先有火。人类是怎么取得并学会用火的呢?

我用冯健男绘图的《燧人氏钻木取火》(海豚出版社)一书,给孩子们讲了钻木取火的来源。这个故事RR很喜欢,在家里讲过多次,果然小朋友们也很有兴趣。

接着我给大家展示了古人在四季分别用来取火的不同树种:春榆树,夏枣树,秋柞树,冬槐树。(图片见附件)。并顺便提到了寒食节的来历(根源之一,并非定说):古时将改火仪式看得很重,认为
新火与旧火不能相见,于是禁止民间用火,直到官方采集新火完毕。小B妈妈质疑:如果改火时新火与旧火不能相见,所以需要寒食,那么为何只有冬春之交必须有此忌讳,而其他三次改火并无此规定呢?赞求真精神!我解释说,确实如此,有很多专家也有此疑问,所以他们认为这只是一种将寒食与改火生硬联系起来的说法,实际上不可靠。寒食与改火应该没有太大的关系,而与晋文公祭奠介子推有更大的关系。

4。于是开始引入重耳与介子推的故事。这次用的是幼学启蒙第一辑中的《清明节的故事》。插图虽然好,可惜文字偏古雅,而且缺乏趣味,孩子们兴趣一般。有一处特别提醒了大家:《清明节的故事》中,第一页文字有错误,重耳是晋国的小公子,申生才是大公子(书中写反了)。书中文字反复提到介子推是忠臣、晋文公是贤君,他人是奸臣等等……其实诸公子的矛盾只是诸侯子孙间争夺王位的矛盾,支持辅佐他们的士大夫说不上忠奸之别。不过这套书初版时是80年代,那时的大众历史学家可能觉得没有必要让幼小的孩童早早面对这些让人迷惑、分不清黑白是非的事实,所以,我们也就不要苛求太多吧。

给孩子们介绍了清明节的起源,接下来就开始观看一些清明节的图片,包括古人图片与当代照片。讲了扫墓人一般做些什么事,也顺便选了一张墓碑照片讲解典型的墓碑文字包含哪些内容(立碑人不包括外姓子孙、也不包括同姓的女性孙辈等等)。大人们对这些有兴趣,孩子们却对那些摆满了鲜花和食物的墓碑图更好奇。

此外还给大家看了清明馃子(江浙叫做“青团子”)的照片 ,这是南方人在清明时节的常见食物,在场的似乎只有MH妈和我吃过。也难怪,今天在场的也只有我们俩是南方人。各位北方人惊奇不已,都以为那是和粽子差不多的东西,却料不到原来那绿色的并不是叶子,而是食物本身,因为那是叶子捣碎成汁之后颜色已经染进了糯米。我还记得小时候每逢清明节,家里什么食物也不准备,光吃这些形态各异的青团子就吃得肚子滚圆。

5。用午饭。
这回是大B爸爸替大家准备的午饭,滋味鲜美实在不遑多让之前几位美厨妈妈!我们纷纷询问配方,却原来是一种鸡汤broth成品的功劳,带有印度菜的味道,可是实在美味!大B爸爸做饭一流,是太太的福气!:)

6。饭毕,大家先观赏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图片,然后观赏专业人士根据原图制作的动画视频。大家啧啧称奇,觉得太有创意了。孩子们起先还挺有兴趣,可是毕竟没有对这幅传世名画的敬畏感,这部动画比起他们通常看的欧美动画片来,也远远不算吸引人,所以略有些兴味索然。不过爸爸妈妈们倒是仔仔细细看了个饱。

我让大家注意观察片中不同人物的衣着打扮。有一些宽袍大袖长衣蔽体的,是士人、文人和官吏;而片中大多数人却是一身短打,裤子的形状和我们现在很相似了,那些都是体力工作者。DD妈妈说她这段时间在读袁腾飞的历史课,觉得很有意思。其中谈到在晋朝之前中原人尚不穿裤子,只用下裳遮掩。因此古人发展出了名“坐”实“跪”的坐姿,其实是由于服装形状的不便,而“箕踞”尤其不雅,因为那样向两旁撑开腿去,岂不是什么都露光光了吗!我补充了一下说,其实虽然没有裤子,类似裤管的东西还是有的(只有下裳遮掩的话,到冬天真要活活冻死,风灌进去可猛了),一般用一根绳带绑住裤筒,系在腰间。

关于古人裤子的更多信息,请见《中国古代衣食住行》(大家小书系列)许嘉璐著,北京出版社,2002年版。


7。学习汉字环节。这次先学了火 清 明 节 这四个汉字,并让大家认了“大火”“小火”“明明”这些毕竟容易的词组。接下来又掺插了以前学过的汉字及数字汉子,分别通过抢答搭积木与积木汉字配对这两个游戏复习了一遍。看来孩子们都喜欢这两个游戏,每次进行这个较为枯燥的认字环节时,也都坐得住。


8。千呼万唤,终于等来了手工艺术环节:涂色。孩子们早就摩拳擦掌了。每人发到两张白描的《清明上河图》局部,随意填色。孩子们画得非常认真,一时很是安静。因为网上找不到合适的素白线描图,临时买书又来不及,我只好找了几张仿制得比较差劲的线描图充数。请各位有机会还是给孩子多欣赏正宗的《清明上河图》洗眼睛。

9。最后还有些时间。我用《蹦蹦跳跳踏青游》(邮电出版社)给孩子们做了手工,大家都很喜欢往天空上贴风筝。还麻烦大B爸爸回去取了一趟胶水和剪刀。


感想与总结:

1。孩子们喜欢看视频,以后会多引入一些视频文件,在文化史实、艺术与音乐方面给孩子们留下更具象、更深刻的印象。至于静态图片,历史图片(无论是今人绘画作品或古人艺术品)与当代照片相比,孩子们更喜欢后者,也许因为后者总是包含“人”在内,让人更有亲近感。

2。请大家多鼓励孩子们在课堂上提问、讨论,各位爸爸妈妈有疑惑也请多多提出(就像Bill妈和大B爸一样),读到好东西也请多和大家分享(就像DD妈、MH妈一样)。

3。下周开始诵读诗经《郑风 溱洧》,这是一首上巳节的应景诗,请大家自行打印,提前预习,因为颇有几个生僻字,还有点拗口。(诗经全本的文档我在先前的邮件中已经发送过了)

[ 本帖最后由 dujingban 于 2011-4-7 11:2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0:47:50 | 只看该作者
附件:
1。钻燧取火的四种树
2。清明扫墓图片
3。《清明节前说寒食》
4。《清明上河图解说》

IMG_4607.JPG (432.13 KB, 下载次数: 0)

IMG_4607.JPG

清明节.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44 MB, 下载次数: 10, 下载积分: 金币 -1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新叶 + 2 + 2 你们的活动真丰富,这得花多少时间准备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0:50:45 | 只看该作者
4月3日邮件

大家好!
今天国学堂气氛十分活跃,感谢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们的热烈参与和自觉维护秩序!活动总结我明后天发出。

今天我们观赏的动画版清明上河图地址在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dRIbCP4N4Q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kuo9BW51e0/ (供国内朋友观看)

我们播放的第二段视频在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t1wyh67-fI (抱歉土豆网上没有相同视频)
与前一段长视频相比,这段视频中有不少新鲜镜头,另外理工大学教授的评论十分发人深省,值得一看。

现在先发给特别有意思的视频给大家同乐。这是以动画版清明上河图为背景的超级可爱小猪“麦兜”的祖先“麦子”的故事。笑得我满地打滚。不知道麦兜是谁的,请看这段说明。http://baike.baidu.com/view/32328.htm

好,视频在这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pD1QGuXTLM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6UtXhHCT3vE/

粤语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Wv5jleWZDM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1RDcH1OxnzA/

大家解颐,:)


附笔:下周主题为“上巳节”,也就是较远历史上的情人节。同时会把踏青习俗也介绍一下。如果能买到材料,下周我们会和孩子们做风筝;如果买不到,就给相关的图片涂色。
(有人反对做风筝吗?细木条有确实有扎伤孩子的可能。)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WINGOO + 2 + 2 太好了!谢谢
果行育德 + 10 + 10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0:52:56 | 只看该作者
4月5日邮件

感谢小B爸周日提出的好问题,“木铎”到底是什么?

我查了一下,找到一些木铎的资料。下次带去国学堂一起给孩子们看看(包括动态视频),也先给大家发一个。

木铎是一种木舌金身的大钟,政府用来发布政令时使用(声音响亮可以吸引百姓注意),木铎的照片大家可以google一下,北师大的校徽上就有,也有个大雕塑。

这里有个动态的:孔子传7-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r5-hHa9FLI 从4'56'开始,官吏立于马车中摇着木铎,宣告鲁国国君死于晋国(可怜的鲁国国君势力早已衰微,欲铲除专权的“三家者”,但在斗争中失败,逃往晋国,并死在那里)。仅几秒钟时间,不过够我们看得很清楚了。

国内朋友请看孔子传第7集,大约在16分钟左右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发表于 2011-4-7 15:49:3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啊,我也跟着受益啦!

那个清明上河图的视频,真让我一饱眼福呀,啧啧,这种读经班我是孩子都想上。麦兜是我女儿童年最喜欢的动画人物之一,麦兜那段视频(粤语版)看起来格外亲切。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孩子都大了。还有那个清明馃子,我报名,俺们流行吃这个,以前俺贪吃,深圳有哪家新开的店,哪些是好吃的,同事们不用看报,问我就行了,包括订餐热线,不用翻本,全在我脑子里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dujingban + 2 + 2 清明馃子好撑肚子的呢,哈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发表于 2011-4-7 16:23: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7 dujingban 的帖子

你好,我在圖書館看到詩經名句100則,你可以參考一下,有故事..
http://www.cite.com.tw/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9993

內容簡介:::
作者:         文心工作室
其他:         總策畫:季旭昇
《中文經典100句──詩經》為本系列第五本,精選詩經名句100則。就該名句的相關語文知識,提供一篇完整而實用的介紹。文字活潑,揉合現代風格,趣味性高。每一篇結構統一,包括單元有:
【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
【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
【文章的背景】:文章創作的背景故事,主旨的說明,或是題解。
【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
【歷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

例如名句:「榖則異室,死則同穴」
從周朝一位感情奔放的女子,「門不當戶不對」地愛上一個比自己社會階級更高的貴族男子。挺身而說出:「無法出生在同一個房子,但希望死後葬在同一個墓穴。」到漢代焦仲卿與劉蘭芝相約:「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這〈孔雀東南飛〉的故事;從詩經到漢樂府;從婚姻觀念與制度的演變到偉大愛情千古不渝,都有完整而精采的闡述與演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4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8:32 , Processed in 0.107610 second(s), 3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