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果行育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敢不敢这么教你的孩子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10-8-21 12:34:33 | 只看该作者
《Channel 4 八岁开始独立》(Channel 4 Leaving Home At 8)[PDTV][TVRip]
《Channel 4 上不去哈罗公学怎么办》(Channel 4 Too Poor for Posh School?)[PDTV]

http://www.verycd.com/topics/2801459/
http://www.verycd.com/topics/2812291/

能学习,能自己学习,善于学习,
能逐步自理,能帮助家人,善于自我规划并不断自我修正

自己觉得掌握方法,主动寻求答案比勤学苦练掌握超常学识来的更加幸福。

楼上各位都是行家里手,我兼收并取啦。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10 + 10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10-8-21 12:36:48 | 只看该作者
孩童的自组织价值判断:

请看“墙中洞”试验:

第三点是关乎价值判断的。我们在印度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问卷,我们给孩子们准备了69个与价值判断相关的问题,让他们回答“是”或“否”。其中有十六个问题争论较大,正反双方的意见可谓旗鼓对立。这些也恰恰是孩子们感到最困惑的地方。比如:“有时候说假话是有必要的。“孩子们不知道面对这样的问题该怎么作出回答——或者我们大家都不一定有一个很好的答案。

千万不可低估孩子的价值判断,我们成人未必比他们高明多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2010-8-21 13:03: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10-8-21 10:10 发表


认识社会属性的人,有很多事情是属于没有兴趣而必须做的,而这样的事情应该放在兴趣以前,我认为家长的引导主要基于两个方面:
1。如何把这些必须做的事情引导为兴趣。
2。如果引导兴趣不成功,引导孩子把这些事情当成责任,并承担责任。


洋爸这里提了一个很好的话题。引申出来就是:顺其自然,难道是什么都由着孩子的性子去做吗?自组织只承担局部效应还是可以承担整体效应?

如果是购物心理的话,我们也就只选择自组织中自己看中的某些价值,那么,自组织如果是可供使用的,那还叫自组织吗?这不是个悖论吗?我有些晕了哈,一起讨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10-8-21 14:40:38 | 只看该作者
1。如何把这些必须做的事情引导为兴趣



上面这个问题,果行与jiangying都问过一回了,个人觉得这个应只有非常相对的策略,而没有绝对的策略。

1.遗传?老子英雄儿好汉,无数实例可以说明,老子喜欢的东西,儿子也喜欢,老子喜欢的东西,
  儿子学起来更有环境,容易形成特长,但例外的也很多。

2.是不是源于自身的超越?人天生弱小,天生就有种向上的倾向,在家庭排列中,较为弱小的孩子
   往往有这种倾向,因为自身的弱小,想发展出一样强项以超越自己的兄长。久而成为特长与兴
   趣。

3.源于美的感受?无数的实例,孩子看了体操表演,画展,芭蕾,被那无与伦比美感、艺术感所震
   动,最后也走上这条路了,这种例子也不少。

4.纯粹为了玩,实在太好玩了,比如棋类或游戏,一通拼杀,越大越有劲,越有劲越打,最后开始
  学棋或是游戏玩到一定程度,对游戏制作感兴趣,然后制作FLASH游戏,然后美工、建
  模。。。。。步步上升。这样也很多,比如果行的小孩。

5.源于移情、升华等防御机制,比如某小孩父母出外打工,心极孤独,偶然学会了画画,觉得画画能表达他的心情,于时跟画画融合,越画越喜欢,从而走上画画这条路。
  
    又比如书上讲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就是升华。其实本例应不是兴趣。


6.源于外在原因,比如某小孩偶然作文一篇,老师表扬、同学赞美,从此喜欢写作,这样的例子也
   很多。

7.堂诘诃德看骑士小说走火,从此单枪匹马走江湖。。。。。这也是一例,这是社会文化影响的结
   果。看我们几位一个个在网上聊个热火朝天,几天不来,身上就不舒服,一回事,都有点瘾了哈。

。。。。。。。。。。。。。

以上的都是形成兴趣的可观的例子。各有各的因,可能还有一些没想到的。所以如何引导孩子兴趣,这个估计很难说。你们都喜欢第几例呢?而且从1--7有几例其实不是兴趣,而是另有原因,但在常人眼里由于孩子一样的痴痴迷迷,结果也归到兴趣里面去了。

[ 本帖最后由 小米爸爸 于 2010-8-21 16:4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0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hi5 + 10 + 10 总结的不错呀
果行育德 + 10 + 10 很好的启发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10-8-21 14:42:50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上面讲的创造力与兴趣一样在目前的情况下,并没有多少定论,深究起来的话,有很多的、很多的可能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10-8-21 17:4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0 jiangying 的帖子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10-8-21 10:10 发表

你这是把行家通才当神仙用,呵呵,完全不是这个道理。
。。。。

引导究竟要引导什么?当然做人做事的方法,人生观之类是需要引导的,而且也很重要,但是我们就能保证自己的做人做事的方法,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就是正确的?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也会修正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
。。。。


俺不和你争行家通才的定义,所提的问题也不过是我儿子刚好都会而你我很可能未必会的东西,不过是说明,即使在孩子面前,想做个行家通才也不容易。
你关于百度的那条非常好,不过搜索信息的途径非百度一途,还多得很哪。学会大量的知识不牛,牛的是知道哪些知识可以如何找到。我们现在教孩子,要避免的就是灌输很多的知识,而应该尽可能让他们在搜寻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出最有效的信息搜集处理途径。因为,一方面,知识发展更新速度太快,一两年前的知识很可能已经陈旧,另一方面,无论你的知识储备有多少,这方面依然有90%以上的机会逊于电脑(而在可预见的未来,电脑依然要由人脑来操控),可见拿大脑去拼知识存储是无用的,有用的是获取应用知识的能力。

我飘红的那句话——你说的这句话有意思,说明在你看来,“引导”,代表我们要把孩子往某个“正确”的方向去牵引。
我的“引导”可不是这个意思。我引导,是引导他去看到或提出问题,进而思考问题,尽早形成他自己的各种观念。。。
第一,没有愚蠢的问题。只有蠢货才提不出问题。
第二,没有唯一的答案,任何答案都有它的道理。
当然,也许我们的意思其实是相同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至于兴趣的发现、能力的发展,这个问题更复杂,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容后再论。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nikkiyy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10-8-21 18:30:01 | 只看该作者
争取努力这样教吧,估计回头也会有压力!不报任何班估计难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10-8-21 20:2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dotor.w 的帖子

你说的也是部分   我们很多都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10-8-22 13:07:15 | 只看该作者
讨论越来越有意思了,洋爸的问题让我想继续追问了:什么是孩子必须做的?为什么要把必须做的引导为兴趣?

上学是必须的,但不也有人认为可以在家上学么?
写作业是必须的,也有人认为有些作业很没必要。
上课认真专心是必须的,那么遇上糟糕、乏味的授课呢?这个我们在参加官僚会议深有体会,必须专心么?
还有人认为每天读经10小时是必须的呢。。。。

究竟什么是必须的?还是我们认为的“必须”的?

再有,为什么要把必须的引导为兴趣?每当我们有这个动机时,任何曲折的手法最终都会被孩子看穿,孩子肯定感受到了背后那个潜在的期许,继而很可能出现“伪兴趣”,这个前面77谈到过。

我们一谈到必须的时候,其实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能性不是必须的。我们是按照什么标准来为孩子选择“必须的”?

呵呵,有谁愿意去思考这些无聊的问题呢?

时间有限,下次谈。

[ 本帖最后由 果行育德 于 2010-8-22 13:5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nikkiyy + 2 + 2 嗯,所谓的必须都是相对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10-8-23 09:24: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10-8-22 13:07 发表
讨论越来越有意思了,洋爸的问题让我想继续追问了:什么是孩子必须做的?为什么要把必须做的引导为兴趣?

上学是必须的,但不也有人认为可以在家上学么?
写作业是必须的,也有人认为有些作业很没必要。
上 ...


我觉得,首先是合法,当然合法的不一定合理,但是既然已经规定为法律和规则,就必须遵守,因为每个人对合理的理解是不同的,如果都认为规则不合理而不遵守,社会就乱了。
其次才是合理,规则不合理,可以启动修改流程修改使之合理,规则之外的东西,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1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2:52 , Processed in 0.179407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