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果行育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敢不敢这么教你的孩子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0-8-19 08:20:28 | 只看该作者
过去,我的父母看到我看神话、童话、小说或历史书,斥之为“闲书”。看电视,认为是“浪费时间”。如果那时有网络,大概也在被禁之列。

如今,我是不会禁止孩子看这些书和电视、上网了,可是他的兴趣还是不在我以为的学习上。
他喜欢自己拿几块积木组队打足球赛,或者给自己设计了打怪兽的游戏。赢了输了,他会找张废纸画上格子记录下来。因为世界杯,因为他自己的游戏,他研究了不少国家的名字,有些国家、国旗、地理位置,我不知道的,他知道。
这算自组织学习吗?我看着不像。他就是游戏。
而我要求他的读书,推荐他我觉得好的故事,他倒不为所动。——或者说,有所动,但兴趣不浓厚。他更喜欢和我聊天,而不愿意听小鲁历史或者手斧男孩。
怎么办呢?我没什么办法,除了限制他玩电脑游戏的时间之外,我能做的,就是尽量让他在自己的游戏之外,分点心养成我心目中的“学习习惯”,别的,只好不管了。
因为,他自己设计游戏,虽然幼稚不堪,说不定倒给他自己的未来埋了伏笔呢?何况,假如他长大后注定是个普通人,我至少给了他相对多游戏的童年。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6 金币 +16 收起 理由
nikkiyy + 2 + 2 精品文章!
paisley + 2 + 2 很欣赏你这样宽松的态度。
果行育德 + 10 + 10 双手赞同。
dotor.w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0-8-19 09:2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2 wanyi77 的帖子

孩子,我觉得是除非特别年幼的孩子,会在按兴趣方面自主学习听从父母的安排,他的兴趣经常在我们成年人认为的闲书,游戏(不但是电玩)上。
当家长信心满满的把你准备的好东西好教育资源放到他面前时,面对他的兴趣缺缺,那种:是不是我做的不够好?我的孩子不行?.......很多令人火大的挫败感,做父母的更加需要学习,即便在周围有很大压力的情况下,尝试后退一步,把这个过程当作学习的机会,孩子能在自由宽容的环境中学习,我只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可以让孩子知道我有压力,这是社会和成人世界的东西,我们可以管理好他,我有时候会有意把我的难处和头疼的事和孩子说,让他安慰我,让他给我出主意如何发泄愤怒,沮丧和想些对策。然后我我会很高兴地告诉他,和他说过之后,我感觉不是那么愤怒和难受,即便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但我心情好一点啦,我可以慢慢对付。不要对孩子和家人露出最坏的一面,本来我们和别的国家的家长比,我们的竞争环境和压力都已经是残酷,我最需要做的是保护自己的孩子,而不是直接对他宣泄。
         回答楼主的问题,敢不敢这样教育孩子,没问题的,就应该这样。路上并不是只有开宝马的和踩自行车的两种人,还有很多的代步工具可以使用。他只要选择适合的,力所能及的代步工具上路就可以啦。西人有一个说法,When you become a better person,you help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家长比孩子更加需要学习,控制一下自己的欲望和梦想,给孩子一条宽敞的路。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0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wanyi77 + 10 + 10 呵呵,是的,敢或不敢,想法都是相同的。
果行育德 + 10 + 10 鼓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0-8-19 10:16:20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讨论,希望这种帖子多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0-8-19 10:44:31 | 只看该作者
看了这么多,有点自己的感触,"顺其自然“是建立在创造良好环境的基础上,大环境我们不能强求,但家庭和生活的小环境却是可以大部分由我们自己建立的。想起很久以前看到的一本小说《苍蝇》,当时没太看懂,现在只记得大概讲得是一群孩子被困在孤岛上的故事,故事的结尾有点残酷,似乎孩子们回到了动物的弱肉强食的完全自然法则。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wanyi77 + 10 + 10 《蝇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11:4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9 小小小鲸鱼 的帖子

这回我详细描述一下丫头的电脑之缘(看我记得多少哈,尽量回忆),也可以看出孩子奇妙的自组织学习过程。三、四岁时,那会还是拨号上网呢,丫头在旁边看着我们用,就学会了开机、关机、上网等常识性技巧。还教会了我家阿姨使用。要知道那时我们担心电脑辐射,她又太小,一般都要求她离电脑远远的。后来我接触几个孩子,发现他们都会偷学,好些个东西,他们甩几眼就学会了。

三年级,学校开设了计算机技术课,老师也没怎么用心,就是带领孩子到电脑房教一些常识,值得肯定的是,给了孩子充分的时间上机,有孩子玩游戏老师也不管。丫头迷上了做幻灯片,三两下教科书就不管用了,开始借老师的书看,老师的书又太专业,适合她年龄的书又找不到,我只好帮她就买了一本职高的书。这本书的死啃(完全自己硬着头皮看),帮她在那群孩子里建立了计算机大牛的形象。我是从家里不断的报名电话中听到的,正纳闷呢,保安告诉我,社区的各个单元,都贴了电脑招生广告,报名热线就是我家电话,落款是俺家那疯丫头

疯了一阵子幻灯,又开始动画制作。。。。那段时间,他们班老师所有多媒体课件制作都外包给了丫头。也好,制作课件也就可以把课本提前预习、学习,还广泛查找了资料。我也大大地支持。

再后来,大概是大前年,忘了具体年份了,看了电影黑客帝国,片头那一串串数字掉下来又重新勾起了她的兴趣,搜索到了黑客大牛人物“凯文”的传记,崇拜呀,口水都快滴出来了。。。紧接着,她开始泡计算机编程论坛,两眼一抹黑,啥都不懂,又不好意思问菜鸟得不行的问题,问我吧,比她还菜。我有个亲戚在大学教计算机,刚调过来,想要她来教教,丫头头摇得像拨浪鼓。后来她才告诉我原因,如果我请人教,就会过问进度和内容,搞得一点都不好玩了,大人就是无趣。就这样,她的业余时间全泡在论坛里,跟那些哥哥姐姐们学、问,找哥哥姐姐们推荐的书看,试着模仿编程。。。。我要忍耐的是,房间到处是纸条,像狗窝。

现在,又歇着啦,据她说,到了一定阶段,就攻不上去了,数学内力还不够,只能等以后再接上去了。她离散数学、线性代数她还没系统学呢(后来也狂啃过一段时间高等数学),还说学会编程不难,创建新程序才牛,最高境界是矩阵,最迷人的数字是010101.。。。再多一些行话术语我就不懂也记不得了。顺便说一下,我问过她是否打算以后学计算机,她摇头,说自己数感方面绝对不是天才。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仅仅因为喜欢。孩子,哪有成年人那么现实,付出就一定想着回报。

好了,我能记住的都写了,公开发这个帖也是证得了丫头的同意,现如今,动不动隐私权的,俺可害怕啦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6 金币 +16 收起 理由
紫竹林 + 2 + 2 好棒!
xylonhong + 2 + 2 程序从根本上讲是思想的结晶。编程可以 ...
bell_ks + 2 + 2 我好喜欢。。。孩子也好喜欢。。。。
wanyi77 + 10 + 10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13:50:58 | 只看该作者
家长引导,着力点还是家长,我们也越来越习以为常这么做。

我在反省,虽然引导一词比填鸭灌输要进步多了,但是,对于完全激发孩子的潜力,也逐渐暴露出了局限性。这楼,我想来个完全不同角度的探讨,暂时把家长的角色拿开,暂时拿开那只潜在控制的手。完全从孩子本身自发兴趣去看,我们可以尝试弯下身,再弯下身,多了解我们忽略的,多了解我们看不到的,那些孩子自身的活力。

放开我们的手,再放开一点,相信他或她。不为升学折腾,不为分数焦躁,我们,敢不敢?功利点说,将来高中普及了,优等生越来越不由分数说了算,英语普及率怎么高,英文好也算不得什么特长了,剩下奥数,也非每个孩子都适合的。那么,每个孩子的特殊才能将是人才选拨越来越看重的吧,烹饪、舞蹈,也是特长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安天命,各守本分,不也挺好的吗?有点理想化,别砸我哈。

马克吐温说:“通常让你陷于困扰的不是什么你不了解的东西,其实往往是你深信不疑的让你惹上了麻烦。就是因为这样简单的道理,所以人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创新。”

[ 本帖最后由 果行育德 于 2010-8-19 15:1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wanyi77 + 10 + 10 我常常想说,向前看,不要往后看。我们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0-8-19 17:38:27 | 只看该作者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我家儿子没有学绘画课程,就是喜欢画,4、5岁的时候,家里买了鲜活的鱼虾都是先给他拿去玩,然后他就用鼠标画或在纸上画出来。前几天我们去临安,他一到那里就给主人的家狗画像,还画了几种昆虫。他的很多动物知识都是靠自己观察得来的。

他喜欢看英文电影,看完后会将里面的主角画下来,有的时候加以改编,变成一幅自己的“作品‘。

我发现了论坛资源后,他又迷上听英文故事,听完了自己会读。

但他着迷都是一阵子,这两天迷这个,过两天迷那个。就是学校留的大量假期作业都不愿意写,至今还没有完成。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10 + 10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0-8-20 07:11:32 | 只看该作者
我得到的那个资料上有个拼图案例,对于拼图这个东西,比较了解,玩得比较多,经常的感受是,新手往往是杂乱的,没有规律可循的:他的目的是能拼上就行。大概就是围棋里的-----活着就好。

但几次之后,她就会归纳,看她从前几次的混中归纳出了个新思路,孩子的确可以从混乱中学习。她归纳了啥?很可能是:她/他会按颜色、形状等匹配,将500张拼图或是500片中的若干片分类,每类5--8片就不错了,然后同色与同色组装,同形与同形组装。。。。。。这些同色与同形就是“自系统”与协同论里的子系统,在子系统的发展中(拼图上就是拼装),到一定程度孩子就会第一次顿悟,这个子系统是什么了,比如子系统1是个太阳,子系统2是根鼻子,当然这个阶段也有些子系统是什么,还不明了,

与此同时,没有分类或是孩子不会分类而没有分进入各个子系统的部分原始拼片,有时进入A系统,有时进入B系统。。。。。。。随着子系统不断的发展,到一定程度各个子系统的逻辑关系就会明了,然后各个子系统之间开始组合,形成更大的子系统,也就是更大的拼块(还是一个子系统)。。。。。更大的拼块,与关系不明子的小点的块继续发展。最后拼装者发出感叹,原来拼得是这个东西。

这里将拼图原始图案设成拼装者未知。

[ 本帖最后由 小米爸爸 于 2010-8-20 09:1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0-8-20 07:32:53 | 只看该作者
分析一下,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发展:

1.最初,完全无序,能拼上就好=围棋活着就好=等于学校,不要最后三分之一名次就行。

2.几次学习后学会归纳,分类组装,或是其它策略,学习能力进步。

3.第一次顿悟---------归纳、观察。发现存在的子系统的动态关系,同时发现拼图策略。发现拼图子系统自身是个啥东西来了。--------研究的阶段成果?

4.第2次顿悟前,再一次发现当前各子系统关系,顿悟全局,但悟出了什么呢?可能是:

          1.全局拼图画面的内容,可以,比如原来是一只大象,大象后面是森林,森林上方是太阳。。。。。。

          2.可能是全局拼图代表的形状;

          3.可能是拼图过程中的策略。

          4.可能是各子系统的关系。或发展的内在联系方法。

5.第4条中的底层是什么?分细点,归纳能力、观察能力、判断力、决策。。。。。。。。合起来,这些是什么?

6.下一次组织积木宫殿,写长篇小说--------------能力基础有了吗?差不多的策略吗?

小结一下:这是个自下而上的学习策略,有利于认识,但是从结论未知的情况看来,更象发明与创造过程。

可能的缺点:初始的状态与阶段状态相离太远。要求的想象力太高。写个从零开始的长篇小说想象力要求很高,那先砍成几大部分。。。。。或是其它策略。。。

[ 本帖最后由 小米爸爸 于 2010-8-20 14:1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10 + 10 是这么回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0-8-20 07:33:07 | 只看该作者
想了个例子。

在一个家庭里,孩子爱阅读,父亲专于作画,母亲精通音律。长期以来三人各玩各的,有时父母陪孩子读读书,孩子也去看看父亲的画,或是跟母亲欣赏一下音乐,他们一家闲来也去看看落日什么的,这三个人就是三个子系统。

有一天孩子跟同学闹了点矛盾,心情不好,回家后拿起爸爸的笔在纸上涂画,或是在妈妈的钢琴上疯弹,完了,发现这很不错啊,可以排除苦恼,(啊!兴趣与爱好竟然可以这样生出来),于是每天孩子都去画会或是弹会儿,不懂了可以问问父母。结果竟然越弹越好,一发而不可收拾。

某日,学校作文,孩子写个啥?------《我的一家》。于时孩子写了自己的书,爸爸的画,妈妈的琴,还有他们的落日,这些真真切切的东西,写着、写着。竟然产生了一种温暖或是爱的什么,越写越动情,越动情就越往下写,一个收拾不住,发现,写作也是可以表达心情的啊,与音乐、美术一个样儿。于是孩子又喜欢上了写作。。。。。。。。。。

这是啥回事,画上有音,音中有画,文中有音,音中有文。其实这就是联觉。

本例与1楼那个例子里,其实还有第二个潜在的的孩子个人整体下的子系统,就是智力子系统,智力子系统再细分出各个智力本身的的子系统,开始时虽有联系,但更多的却是在自行其是,但各个子系统都在动态的发展,到了一定阶段,这些就合成人的整体智力及整体上的智力表现。这个过程虽表达不好,但大致如此。

[ 本帖最后由 小米爸爸 于 2010-8-20 14:1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22 金币 +22 收起 理由
wanyi77 + 10 + 10 赞同第一评分人的意见。学了的东东要化 ...
果行育德 + 10 + 10 很喜欢看这类比较专业的帖,受益。
nikkiyy + 2 + 2 专业搞教育的?术语不少呢,希望能更通俗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9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3:08 , Processed in 0.07695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