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果行育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敢不敢这么教你的孩子

[复制链接]
221#
发表于 2010-8-31 12:03:01 | 只看该作者

管盘闲事

呵呵,看样子气氛要不对了哈。

鼠版就是在高手们的讨论,有时候甚至是争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令我们大开眼界,学到不少知识和技巧的。我个人是很喜欢看大家讨论的贴子的。

既然说限定范围,俺干盘楼主的政,限定一下讨论的范围。既然说到自学习和顺其自然,就原则上大家似乎没有什么不同,都还是赞成适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既不包办,也不放羊。但问题是,什么时候是“适当的时候”?什么样的引导是“恰当的引导”?

接下来,大家能否就着自己身边或者就是自己的经历,以实际案例来讨论这个“适当”和“恰当”?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10 + 10 谢谢干政。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2#
发表于 2010-8-31 12:16:57 | 只看该作者
我先就自己平生最得意的教育成功案例来献个丑,以期引出大家的玉哈。

孩子小学二年级换了个语文老师,新来的老师在教学上赶前一个老师差点(孩子们非常非常地喜欢前一个老师),所以开学第一周,听见儿子说的全是新老师的这不好那不对。管不管?新老师是个很认真负责,也喜欢孩子的老师,我们都知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道理,也相信时间长了,这个好老师自然也会赢得孩子的心的,但是……为什么要因为孩子对前一个老师的喜爱就让现在的老师承担这种不必要的抱怨呢?所以,我们还是出手干预了,或者说开始引导了。

我们引导的方式是交给孩子一项任务,让他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找新老师的三个优点。第一天,没找到;第二天,老师说话比较温柔,此时提示他老老师的优点新老师有的也是她的优点;第三天,好些个优点;一周后,这个老师也是他最喜欢的老师之一了。

说实话,养了12年孩子,这件事情是我自己感觉教育上做得最漂亮的。现在回头分析,当时没有硬挡,强行否定他对新老师的否定态度,而是顺着他承认了新老师相比老老师有诸多不足,让他的情绪得到释放,但是跟他说人不可能没有优点,这样交给他找新老师优点的任务,如果我直接告诉他,他会如那冲向水泥堤坝的水一样愤怒地否认,但让他自己去找,他找到的就是他认可的,再提醒他人的优点可以是共同的,这样进一步促进他对新老师的认可。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1 金币 +11 收起 理由
V3V + 1 + 1 很受启发,谢谢你啦
果行育德 + 10 + 10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发表于 2010-8-31 12:24:31 | 只看该作者
鼠版的楼,我还没见过限定话题的,确实不明白果行为何要限定观点,,,
  难道大家发表观点,还要先想一下,自己的观点是否符合楼主的要求?
  这个疑惑早就想提,因为俺不想放过果行这个高手,所以尽量配合了一下,,,现在,为了hi5,俺特声援一下哈

   每个人看问题,视角都不同,只要他的观点,能和你的想法产生火花,就是有价值的观点,不管他是否和你想法一致。
    hi5的观点,果行的观点,看完我都在点头,点头,点晕了    77其实和我一样,也在讨论同时不断修正自己观点,77,不要不承认哈

   前面有位妈妈说话,确实欠妥,不过,也许情有可原,不了解鼠版所故。鼠版,玩中学,版块也。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10 + 10 谢谢提醒,马上改正。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4#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3:0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45 小小小鲸鱼 的帖子

解释一下,我是想限定一下讨论范围,不是限定观点,这是我前面的回复:

HI5提倡不要矮化其他因素,不要片面看问题。我非常赞同。只是,在论坛并不适合讨论“环境”这么宏大的命题。也不适合把所有因素都一体平铺加以解析,即便是论文,也会有所侧重。

给一般话题划定一定的讨论范围,有利于我们深入下去。否则,很容易用一句“综合性看问题”、“同等重要”等笼统句式敷衍过去,使得我们无法在一个点上集中思路。



这楼原本想探讨一下孩子自身学习的高妙之处,这是我本人近阶段最着迷的地方,仿佛看到了一片崭新的视野,那里太少人注目,或注目的程度很浅。如果我们家长能发现这一块丰富资源的源头,将会何等庆幸每个孩子身上的魅力,天不生弃才,善于发掘的话,会果真如此。

我想暂时撇开环境或其他外力因素来探讨,或许更能集中注意力,看到孩子身上的N个潜力。这是我原本的意思。

当然,话题范围的圈定不太适合论坛,这个我没事先考虑周详,谢谢提醒,欢迎大家畅所欲言,俺前面的话作废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5#
发表于 2010-8-31 13:16: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46 果行育德 的帖子

看了前面推荐的那本书,让天赋自由,以前买过一本美国天赋教育的书,一直没看,这次也翻出来看了,确实,受益匪浅。

   更多的东西,还在思考中,慢慢实践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6#
发表于 2010-8-31 13:49: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10-8-31 12:24 发表
hi5的观点,果行的观点,看完我都在点头, ...

很有同感。而且自己的眼界就在这样子的点头中被扩大,回头省视自己的所做所为,便有了更多的理论依据来支持自己修订自己原先的某些做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发表于 2010-8-31 15:04:59 | 只看该作者
扎一针:
将“客观环境”与“主体实践”混同视为“同等重要”,这种貌似公平的观点,实质上是对“价值的源头”的无知,而最终必然沦为“二者同等不重要”的混漫。
无论什么环境下,主体实践的结果随主体决意之不同而有差异。这已为科学所证实。

“自组织学习”所要揭示的就是产生“差异”的内在作用究竟是什么。。。你就是环境,环境的改变,从来就是始自内在的改变。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3 金币 +13 收起 理由
子云 + 10 + 10 我深以为然!
wanyi77 + 3 + 3 天,我可不可以说赞同呢?做任何事都可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发表于 2010-8-31 16:47:42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10-8-31 13:01 发表
我想暂时撇开环境或其他外力因素来探讨,或许更能集中注意力,看到孩子身上的N个潜力。这是我原本的意思。

不知道我理解得是否正确,斑竹是希望单纯地从孩子自身的行为思维实践特点来发现他所具有的潜质。以人为本,这很好,但事实是,

"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及其内部各要素、部分、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另一方面事物又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即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相区别而相对独立地存在。事物的普遍联系和事物的相对独立存在是互为前提的。 "--引用唯物辩证,我可记不住,copy一下。

孩子自身的潜质是相对独立地独立着,但和孩子相关的环境和其他因素也是潜质存在的前提之一。所以,斑竹想撇开环境或其他外力因素来探讨,只是一个美丽的幻想。

试想一下,版主的侄儿如果是生活在70年代,那个年代的大部分孩子,画笔和乐器对他们都是一种奢侈,甚至都没有见过,乡下的孩子都是玩泥巴爬树长大的,如果在这种环境下,是否还能早早发现他的画画潜质呢?当然,他的潜质还是存在的,没有无情被扼杀的情况下,早晚会显现出来的。如此说来,有些潜质是天生禀赋的,早点发现有助孩子的未来成长;但更多孩子的潜质是在成长过程中显现出来的,譬如对动植物的热爱,对IT、运动 的热衷,甚至对气味和颜色的敏感等等;这些后天的潜质也许在儿童时期不一定显现,但在后期会由孩子自己发现。这又回转到家长引导的问题上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9#
发表于 2010-8-31 17:34: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50 nikkiyy 的帖子

在你还没有弄明白自己的立论所依据的那些哲学观点之前,我不准备跟你探讨辩证唯物主义。。。请先对“辩证法”做一个快餐式扫盲,当你明白“辩证法”被强行捆绑在“唯物主义思想上”时的怪异,咱们才有可能找到对话的共同基础——在此我并非嘲讽马哲的不透彻,马克思未能很好地消化黑格尔,他从根本上误解(或有意扭曲了)黑格尔的思想,这在康德的后人们看来是个共识。。。马克思的哲学造诣不过尔尔。


你的举例,试图说明环境的决定性影响,然而这种哲学性思辨是需要“基础训练”的。。。即便是中国70年代的环境“扼杀”了很多人的天赋,然而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那些“环境”实际上都是由“人的思想”构成,罪恶的根源莫过于“意识形态”。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科学的昌明,源自人类对自我的了解(或者说,始自康德的第一批判)。明白什么叫做“知性为自然立法”吗?明白为何有人反对康德这个观点吗?。。。从这里开始自组织学习吧,哲学不是将简单事物复杂化,而是将混乱肤浅的思维深刻化清晰化。

记住,你就是环境,环境是由千千万万个你组成的。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8-31 17:5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发表于 2010-8-31 17:40:24 | 只看该作者
世界上,再没有一种现象比这更荒诞:人们雀跃地谈论着他们并不了解的东西,而且,他们对自己的无知毫无意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happy_99 + 3 + 3 这一说法似乎可以涵盖所有人,包括黑格尔。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7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2:59 , Processed in 0.221615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