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果行育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敢不敢这么教你的孩子

[复制链接]
171#
发表于 2010-8-27 14:26: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i5 于 2010-8-27 13:49 发表
“本报讯 虽然今年北大校本部和清华减少了在京招生计划,但两校的在京录取率仍在提高。

北大计划招生256人,比去年减少30人,减幅为12;清华计划招生243人,比去年减少27人,减幅为10%。相对于北京考生人数 ...


有几个事实说明一下,供你参考。
1. 文理都招的专业是分开列计划的,计划是在考生填写志愿前就公布的,文科生和理科生基本不存在交叉竞争的情况。一般来说,学校有一些机动名额,招生人数会多于计划,少于计划的现象比较少。
2. 学校招生人数和专业招生人数也是提前计划好的,招生256人,其中中文系对理科生招多少,这个数据我们并不清楚。
3. 在北京上名校的比例比其他地方高,然而奇怪的是,北京的竞争却远远比其他地方激烈。同样奇怪的是,现在的孩子上大学的比例也远远高于我们读书的时候,竞争也远远超过我们。这个问题我百思不得其解。
4. 前面那个网友举的例子,要全面的看,北大也不是把前几名全部录取,而且现在学校招生都是本地的多些,在江苏优秀考生到东南和南大的意愿估计要强于到清华北大。这个名次在江苏也未必不能上北大,当然我这里没有数据。

下面是我的一点猜想。没有实验数据,也不是严格论证
北京的竞争非常的激烈,但我始终不认为这样的训练能无限制提高应试成绩,过度的竞争反而会降低应试成绩,经过过度竞争的北京考试的应试能力反而要低于其他地方的考生。一楼的孩子恰好避免去参与过度竞争,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如果她被父亲逼得积极参与,估计连这样的成绩也取不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小米爸爸 + 5 + 5 你的猜想应是成立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发表于 2010-8-27 14:46:46 | 只看该作者
是这样吗?一般感觉北京孩子上大学不是容易些吗?为何说北京的竞争比地方的竞争还激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发表于 2010-8-27 15:05: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3 mtryshy 的帖子

你去和北京的家长交流一下吧,北京的奥数班都已经办到幼儿园了,小学一年级就上奥数班的多如牛毛。

所以我才想不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发表于 2010-8-27 15:11: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i5 于 2010/8/27 13:44 发表

1、好像你误解我的帖子了。 “有点科学精神”说的可不是巨盗 那件事哈。

2、关于“墙中洞”实验, 是因为和你讨论, 而你又是非常认真仔细的看过那个帖子了。 你说我要是把那个帖子整篇都贴过来, 实在是篇幅太大, 不方便再写东西。 没问题, 你要是喜欢, 或是楼主喜欢, 我完全可以整篇贴过来。

3、ok , 你说那是实验摘录, 实验摘录是不是也得让人看的明白, 也得符合最起码的逻辑, 或者说 make sense 吧。 既然你一直认为这个研究很高尚, 是在探索真理。。。什么的, 那么这个实验摘录写的这么的松散, 这也太说不过去了吧。 就算不是严谨的论文, 但这种方式的实验摘录, 好像也是第一次见。

4、我不明白的是, 这个尊重与否是如何联想出来的。
, ...


1、我说科学精神,不是拿来将你的军,而是将它当作“一贯性”,一种人生态度。科学精神不是拿来用的,想在这里用就用,不想在那里用就收起来。。。它是“行动之用”背后的主宰者,你只要有科学精神(严谨、认真、求实等等),无论做什么想什么,都会受到它的支配。

2、我有要求你整篇帖过来吗?“切成条状”就是“剪刀帮”呀。。。说老实话,如果连这个都会误会,那咱们之间一定是有代沟的。下面也就不用回答了,大家笑笑拉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发表于 2010-8-27 16:09:18 | 只看该作者
但是上了初中就不用抓奥数了。我的感觉是在北京上初中难,但是上大学却没有那么难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nikkiyy + 1 + 1 全国哪都一样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发表于 2010-8-27 16:10:27 | 只看该作者
4. 前面那个网友举的例子,要全面的看,北大也不是把前几名全部录取,而且现在学校招生都是本地的多些,在江苏优秀考生到东南和南大的意愿估计要强于到清华北大。这个名次在江苏也未必不能上北大,当然我这里没有数据。
我非常不赞同版版的这段话,2010年江苏高考生多达52.7万人(网上数据),而北大在江苏招生人数62人(网上数据),如果不是顶尖顶尖的学生敢报北大吗?在江苏,清华、北大还是大家最最向往的,但是非顶尖的学生,只能是可望不可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发表于 2010-8-27 16:35: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7 sunxian128 的帖子

我在江苏读的大学,那时候,江苏的孩子更愿意去东大和南大,状元也基本在东大和南大
现在是不是变了,我就不知道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wanyi77 + 10 + 10 我那时候也是,上海最好的学生是读复旦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8#
发表于 2010-8-27 17:03:05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高考的份量可能还比不上初中升高中,或者小升初也可以和它有得一拼了。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高考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爸爸教过的学生有几个都是八年抗战的(现在不敢想象),我印象中一个女孩子考了五年考上一所省中专都兴奋不已(还好没象范进一样发疯)。现在高考的招生人数一年比一年增加,大家的选择也多了,经济发达的地方,但凡家里有点经济基础的,小孩子高考也就是经历一下(有的干脆放弃),没考到理想的就考虑到国外读大学。
也许是孩子离高考还遥远得很,不是太关心,好好过好每一天就不错了。这是不是真正的"鼠目寸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发表于 2010-8-28 00:07:06 | 只看该作者
糟糕,今天的帖子读下来,没抓住重点

我有点out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发表于 2010-8-28 12:00:44 | 只看该作者
看得越来越晕,回头来看一下经典可能头脑会明晰一点,关于人、环境和教育的关系,其实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在几十年前就看的很远,现在的教育能认真实践其中一半就很不错了。百度了一些引用如下:

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生活教育”教育思想体系。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陶行知认为,人们在社会上生活不同,因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陶行知所说的“教育”是指终生教育,它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他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陶行知认为,“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生活”不是人们通常狭义的理解,而是“包含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生活”是包括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生活即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具体讲,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均由生活决定;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生活是发展的,教育也应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教育改造生活是指教育不是被动地由生活制约,而是对生活有能动的促进作用。生活教育的实质体现了生活与教育的辩证关系。陶行知认为:“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义,发挥出教育的特殊力量。同时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联系,展开对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把教育推广到生活所包括的领域,使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准的水平。”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颜妈妈 + 2 + 2 无意中发现自己在践行陶先生的教育理念 ...
果行育德 + 10 + 10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8:39 , Processed in 0.372052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