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马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一个清华学子家长的经验谈

 关闭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04-9-10 23:15:52 | 只看该作者
引用:<<!--quote1-->醒来后,对我说:“妈妈,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什么了?”我问他。“梦见爸爸带我玩儿去了。”“噢。”我接着说,“去什么地方玩去了?”他忽然笑了,说:“那你就问爸爸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04-9-10 23:43:38 | 只看该作者
很感动,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04-9-11 19:14:02 | 只看该作者
我特别想强调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培养其理解能力的重要性。理解力差的孩子,甚至包括大人,他们的行为方式很容易建立在任性的基础上,凡事以我为中心,不能客观地分析事物,很少为他人着想;成年人中有时可以碰到一些热心人,过分地为他人着想,结果反而招人讨厌,人家表示出来,自己还觉得委屈。这都是理解能力短浅的表现。
强势的理解力,不仅可以使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相对轻松,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他们在生活中遇到难题时较容易进行自我反省,明白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因而达到一定水平的自控能力。这太重要了!我所接触到的品学兼优的孩子们,几乎没有一个是靠所谓“玩儿着”就学出来的,他们在大事上个个意志坚定,有着极强的吃苦耐劳精神,尤其在极其残酷的高中三年,这种优秀品质真的非常令人感动,令人生敬、生爱、生怜。
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抓住了0至3岁!
说两件事吧,就从乐乐的病中说起。上回在我妻子的日记中您也看到了,乐乐高烧不退,一烧就是一个星期。这对我们其实是家常便饭,真不知道把孩子看得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妻子是怎么熬过来的!咱们都知道,孩子高烧不退后容易引起抽疯,如果变成了习惯性抽疯,后果不堪设想。怎么办呢?我们时时看护着乐乐,仔细观察他的每一个呼吸,每一个细节,一但发现他肢体有抽搐的迹象,便赶紧唤醒他,叫他咬牙挺住。我们吓唬他(除些之外,我们真的没有其他灵丹妙药),说得了抽疯的毛病以后就说不了话,走不了路了,孩子显然很害怕,便用小手紧紧抓住床栏杆,说:“妈妈,我忍着,我能忍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能做到这一点,我觉得真是很少见的。这说明他理解了这件事的重要,他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还有一件事我记得很清楚,就是打针。这事发生在1985年初春,也就是据妻子日记里所记载的那时段稍后一点,乐乐还不到四岁半,已经跟奶奶去香山住了。妻子从托人从医院找来几针丙种球蛋白,隔几天就要给乐乐打一针。小孩子哪有见了针不哭的?为了减轻奶奶的负担,我就得想办法让孩子打针时别闹。怎么办呢?那天我和妻子香山看儿子,一听说要打针,乐乐立刻不干了,就叫,就喊,妻子先跟他讲了一阵打针的必要性,就轮到我上了。我对儿子说:“乐乐,你怕疼吗?”
“怕!”小家伙很坚决地说,然后问我:“你怕疼吗?”
“我不怕!”我也同样坚决地说,然后问他:“你知道疼是什么滋味吗?”
“疼就是疼呗。”他回答。
“不对,”我说,“疼不是疼。”
“那是什么?”
“疼是一种感觉。”我说,“疼的感觉和别的感觉都不一样,我试过。”
“怎么试?”他问。
“打针就能试呀。”我说,“不信你就试试看,当医生打针扎进你的肉,一点一点往里推药水的时候,你就仔细感觉,那时,你就知道到底疼是什么滋味了,真的,特奇怪,一旦你真正感觉到疼的滋味,反而就不觉得疼了。”
“真的?”乐乐的眼睛瞪得好大。
“真的!”我肯定地说。我当然不能跟孩子说打针是一件好玩儿的事。
乐乐显然被我的话打动了,虽然仍心存疑惧,但也只能表示愿意一试。结果在打针的时候,他果然全神贯注地盯着针看,一直到医生将针头拔出为止,楞是没哭。我赶紧问他:“这回知道什么叫疼了吧?还怕不怕?”孩子没说话,只是长出一口气。从那儿以后,乐乐再打针时,从来没有哭闹过。
十多年后,当乐乐上高中时,有一次生病,我陪他去医院,一听医生说要打针,他先就夸张地惊叫了一声。我问他:“你不是不怕疼吗?”他笑了,说:“不怕疼?那是木头!”
乐乐的自控能力就是这样一点一滴显露出来的。

今日奉献《电话》,请见贴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04-9-11 21:43:21 | 只看该作者
鼓励!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04-9-11 22:13:2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请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04-9-12 17:46:25 | 只看该作者
孩子是生活在幻想中的,他们天真烂漫,最爱沉溺于各种美好的想象,在他们的头脑里,往往很难将幻想与现实区分开来。作为家长,既要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又要让他们认清现实,真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往往看见家长严厉责怪孩子,而孩子又不能理解家长,大哭大闹,其实有很多都是这一矛盾激化的结果。
现实世界对于一个单纯无知的孩子来说,真是危机四伏呀。他们不知道地球引力在一定高度时作用于人体的破坏性,不知道无处不在的细菌病毒,不知道环境污染,不知道汽车惯性的杀伤力,更不知道如何区别好人和坏人。大人们对孩子的这个担心那个担心一千个担心一万个担心当然是有理由的。
我的观点是,有些事情可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只要没有大害,就不妨让孩子去尝试尝试,这样对树立他们自己的判断能力是有好处的。比如,乐乐刚学会走路不久,有一次在妈妈的带领下蹒跚走进厨房,一看见在蓝火炉上“咝咝”作响的水壶,立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伸手就要摸,吓得妈妈惊叫起来。妈妈的保护是本能的,但孩子不能理解:这么好玩儿的东西,为什么不给我?他一定是这么想的。于是,妈妈紧紧把孩子们抱住,大声说:“不行!烫着!”而乐乐则大哭大闹,那阵势简直是不抱住开水壶誓不罢休。奶奶在一旁着了急,对我说:“小羊,你怎么不管管孩子?”我便从妻子怀里抱过小家伙,把他放在离炉子很近的地方,对他说:“乐乐,你真是怕烫呀?那你就试试 ——”说着,便扶着他的小手往水壶上挨过去。妈妈和奶奶都被我的这一举动惊得目瞪口呆,但还没容她们反应过来,乐乐已经拼命地把小手往回缩了 —— 孩子第一次感觉到了什么是“烫”。
我当然不会让孩子的手去碰到水壶,而只是让他去适当地体验一下而已,当孩子的小手往回缩时,我还故意不让,直至感到他确实怕了,才松开手,问:“好玩儿吗?”见孩子使劲摇头,妈妈和奶奶这才放了心。
还有一次,吃饭的时候,有一道菜炒得不够咸,妻子便拿来盐瓶子,准备加一点盐,小乐乐一见白花花的盐,以为是糖,抓起一只小勺子就要挖着吃。妈妈当然不让,于是,母子俩便大叫着展开了盐瓶之争。奶奶又急了,叫道:“小羊,还不快管管孩子!”我笑道:“你们不用管他,吃一口盐算什么,让他吃。”这回妻子明白了我的意思,便松开手。小乐乐真得意呀,挖了满满一大勺盐塞进嘴里,结果,眼看着小脸由睛转阴,“哇”地大哭起来。
后来没过几天,妈妈买回一根冰棍儿,这东西乐乐从来没见过,妈妈兴奋地说:“乐乐,看,妈给你买了好吃的冰棍儿!”说着,抱过孩子就要给他吃。可这回乐乐就不那么傻了,他瞪大眼睛看着冰棍,一边用手抓住妈妈的手,把那个奇怪的东西往妈妈嘴里推,直到看见妈妈咬一口,自己才肯尝 —— 当然,这回小家伙伸舌头一舔,立刻就笑了。
孩子显然具备对经验教训的思考能力。
所以,能让孩子亲自去感觉的,最好给他机会,大可不必孩子还没怎么着,大人们便大呼小叫起来,把孩子们吓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最后什么问题也没解决,还失去了很好的机会。
小乐乐心眼特别多,而且从来都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在他三岁左右的时候,有一次,妈妈下班带他回家(那时厂里有了幼儿园,我们天天带乐乐去上班),下了公共汽车,去菜市场买了豆腐和蔬菜,一手拉着孩子一手提着大包小包急匆匆往家赶。等过马路时,一件意想不到事件发生了:小家伙忽然挣妈妈的手,独自朝马路中间跑去。当时正值下班高峰,马路上是车水马龙呀!妈妈立刻就急了,赶紧上前一把拽住儿子叫道:“乐乐!别瞎跑!”可乐乐却一边挣扎一边说:“我会过马路!”好嘛,这母子俩便在马路边争执开了,妈妈自然要告诉小孩子过马路有多危险,但任凭妈妈怎么劝,乐乐就是不听,最后妈妈一生气,抱起孩子就走,那意思是:你就得听我的!乐乐心里是一百个不服,当妈妈抱着他来到马路中间时,小家伙灵机一动,把脚上的鞋给蹬落地上,一边说:“鞋掉了!鞋掉了!”妈妈可不管这一套,绕着人,躲着车,快步过了马路,把孩子往路边一放,转身回去捡鞋。哪知却中了乐乐的鬼计,小家伙见妈妈去捡鞋,立刻又冲上马路,那意思分明是非要自己过一回马路给你看看不可!把妈妈急的 —— 抓住孩子顾不上鞋,是菜也撒了,包也掉了,满脸大汗迷了眼睛,手里的豆腐还一个劲儿流汤,幸亏邻居成大妈从此路过,见状急忙赶来救助,才脱了一场大难。回家后妈妈二话不说,把乐乐扔到沙发上,照小屁股给了两巴掌。
我到家的时候,孩子们刚哭完。我问怎么了?妻子说:“你可不知道,我今天差点儿就回不了家了!”然后说了一遍事情的经过。在这种情况下,我首先必须批评乐乐,无论如何,家长对孩子的惩罚必须具有权威性,如果一个打,一个哄,就无法起到让孩子反思自身行为的作用。等到了晚上,我对妻子说:“孩子非要自己过马路,你完全可以找一个别的事由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嘛,干吗弄得这么僵?”妻子无奈地说:“我哪儿顾得上呀?一路上累得要命,我只想赶紧回家做饭洗衣服,哪儿还有心思?”
是啊,我们终日操劳,奔波在单位和家庭之间,常常忙得晕头转向,这时孩子再半路杀出闹个小别扭什么的,谁不着急上火?真是在所难免!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时常告诫自己:对孩子一定要耐心,再耐心,因为他们真的什么都不懂。
让孩子从很小便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无疑十分重要,比如,现在人贩子那么多,一旦孩子落入这些歹徒之手,自己又全无分辩能力,那可全完了。所以,在乐乐刚会说话的时候,我们就教他牢记自己和父母的名字,以及详细的家庭住址,并一再吓唬他,说“拐子”如何如何可怕,告诉他万一在街上有人想强行将他带走,就得赶紧找警察叔叔求救,这一点,直到乐乐上小学时都记忆很深,孩子时刻都保持着警惕。
我哥哥的儿子小丁丁就有过一次令人想起来就后怕的历险。
丁丁属狗,有着像小狗一样憨厚忠诚的可爱性格。在家时,爸爸妈妈总对他讲,“外面的世界可大了”,“外面的世界可美了”,“外面的世界可有意思了”。小家伙牢牢记在心里。
一天,哥哥嫂子忽然发现宝贝儿子不见了,全家人急得团团转,街坊四邻问遍了,附近的大街小巷也都找过,全不见踪影。正在万分焦急,一对外地来京旅游的年轻夫妇带着丁丁找上门,一问才知,却原来是丁丁自己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便独自离开家上了街。小家伙一直走出三四站路,迷失在胡同里,怎么也想不起回家的路,这时,那对善良的夫妇出现了,他们见一个小不点独自在胡同里乱走,就觉得不对劲,上前询问,知道是走失的孩子,幸而丁丁又牢牢记住自己的家庭住址,这才被领回来。多悬呀!

今日奉献《葱》。请见贴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04-9-13 13:54:49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喜欢您的儿歌,相信出版后肯定会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我会一直关注您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04-9-13 19:21:0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形象思维,我在《康康人体历险记》中有这样的描写 —— 当赖巴逃出巨大的记忆仓库,在脑细胞精灵们帮助下溜进大脑右半球高耸入云的电视塔,打开“形象接收器”时,在天空密布的云层中,突然出现了病魔可怕的怪影 ——
“‘咔啦啦……’一道霹雳从天线顶端的金属球上发出,刺破了厚厚的云层,然后,病魔那张肮脏的脸突然出现在天幕上,慢慢扩大着。
‘哇!病魔!’众人异口同声地叫起来。
‘啊!’沙滩上的健康神大叫一声,停下来,死死盯住病魔看。
‘又怎么了?你这个懒骨头!快给我干活儿去!’病魔推搡着健康神。
‘啊?啊?’健康神若有所思地叫着,一步步向后退,好像病魔是一团烫人的火。
与此同时,赖巴站在高高的电视塔上,睁大眼睛望天幕上逐渐混乱的图像,病魔那狰狞的五官仿佛被狂风卷起来似的搅在一起,不停地旋转,拧成灰朦朦的一个大漩涡,颜色由浅变深,最后成了黑乎乎的一大片,十分可怖。
‘天哪……’全科大夫倒吸一口冷气,‘这……这是什么意思?’
‘灰色表示厌恶,黑色表示恐惧,’多看几遍能记牢说,‘这说明病魔是可怕的怪物。’
‘就这些吗?’赖巴问,‘难道大神的思想就这么简单?’
‘不,赖巴大夫,’会休息才会工作走过来解释,‘思想是用语言和形象资料加以解释的过程,它需要左城区和右城区联合起来工作才能进行。我们右城区的电视台只负责形象信息的储存和再现。’
‘……噢……噢,我好糊涂!’赖巴用力拍打着自己的脑袋喊,‘怎么把大脑分右半球和左半球这两个部分都忘了!……是的,我们的右城区自然就是右脑了,它的主要功能是记忆和运用各种形象,在不同的形象之间产生联想,并且赋与它们各种情感。事实上,一个右脑被切除的人,不光对丰富多彩的形象世界失去辩别能力,而且记忆也会大受影响,更重要的是,他将丧失掉自己的个性,变成一个麻木不仁、缩手缩脚、毫无进取精神、工作效率极为低下的可怜虫。’”
孩子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记得有一次,我给乐乐画一个骑马巡逻的警察,邻居的孩子小a也在一旁观看,小a突然说:
“叔叔,你画的不对。”
“怎么不对?”我问。
“警察叔叔应该有两条腿,你只画了一条腿。”小a说。
“那条腿让马给挡住了。”乐乐乐替我说。
“警察叔叔就是两条腿!”小a坚持着自己的观点。
我们不能说小a错了,只能说他的观察力还有待提高。现在有人提出各种所谓提高少儿左脑功能或右脑功能的办法,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孩子多观察。我们身边的桌子、椅子、墙壁、床单、衣服、袜子等等,哪一个不是帮助孩子认识事物的好题材?记得在乐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有一天我把他抱上我们的大床,小家伙突然对床头的壁灯的开关发生了兴趣,伸手去摸,奶奶怕孩子触电,不让摸,我知道那东西很安全,就鼓励孩子摸,结果,小家伙不知怎么一弄,“啪”的一声,吓了一跳,再看,灯亮了!我赶紧说:“呦!灯亮了!”他就盯着灯看,全然忘了手中的开关,看着看着,一高兴,手舞足蹈起来,忽然“啪”的一声,灯又灭了,又吓了一跳。由于声音是从开关上发出来的,他便开始注意开关。我就问:“呦?灯灭了,这是怎么回事?”正说着,“啪”的一声,灯又亮了。这样反复几次,乐乐终于知道了开关和灯的关系,兴高采烈地“啪嗒啪嗒”玩儿起来,直到“噗”的一下,灯泡憋了,我就带他去买灯泡。而买灯泡的过程对孩子又是一番新的见识。
后来乐乐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常常给他讲书,一般书中讲到的东西,只要有条件,我们都是尽可能抽空带他去看真物件。比如,书里讲到各种动物,我们就带他去动物园,书里讲到天安门,我们就带他去看广场实景。有一次我陪乐乐看识字卡片,当看到火车的时候,我忽然问:“乐乐,想看真火车吗?”,“想!”孩子回答。得!我立刻抡起孩子往脖子上一骑,出家门直奔北京火车站,到了那儿买张站台票就进去了。等火车进站时,我们真是高兴极了,扛着小家伙迎着隆隆驶来的巨大车头跑过去,边喊:“乐乐!看见没有,这是内燃机车!是烧柴油的!里面有内燃机!看!它拉着多少节车厢呀……”正说着,火车蓦的一声吼,那巨响的汽笛把我的耳朵都快震聋了似的,我只觉小家伙在我肩头猛一哆嗦,紧接着,一股热流便顺着我的脖子朝整个后背扩散下来……
乐乐这回真的知道了什么叫火车!

今日奉献《地球》。请看贴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04-9-13 19:23:55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实在太忙,只能等周末再与诸君相聚了。祝快乐!马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04-9-14 02:08:14 | 只看该作者
保重,早点回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3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17 00:00 , Processed in 0.30589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