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马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一个清华学子家长的经验谈

 关闭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4-9-4 19:18:10 | 只看该作者
大约是在1980年初,我偶尔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条消息:据科学实验证明,人的脑细胞在胎儿时期便完成了80%的分裂活动,等出生后6个月内,再完成19%,剩下的1%脑细胞分裂,将一直持续到18岁才最终完成。文章给了我一个飞来的启示:孩子出生后0至6个月,一定是很关键的时期!
我不相信什么“胎教”,因为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没听说过某某了不得的人物是胎教的产品。当我们的孩子还沉睡在胎胞之中时,我的妻子正经历着十分艰难的时期: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骑车赶到远在西单的娘家去照顾瘫痪的母亲,然后再奔工体一带上班,下了班还要回去照顾母亲,直到晚上伺候老人家睡了,才拖着疲惫不堪的孕身回到东四的家里。在这种情况下,有什么胎教可言?如果非扯上胎教的话,那就是两条:勤劳,再加上营养不良。
生活是艰苦的,但生活依然充满了希望,因为妻子体内怀有我们生命的结晶!我们不断地给这个神秘的小东西起着各种各样的名字,最后妻子决定,如果是女孩,就叫欢欢,如果是男孩,就是乐乐。欢乐,那是人生最美好的境界呀!
终于,小家伙呱呱坠地了,小家伙是我们的乐乐!据妻子讲,当阵痛过后,只听护士叫道:“这孩子真好玩儿!看,这孩子笑了!”急得妻子喊:“打他!打他!”护士赶紧照孩子屁股上打了两下,这才听到孩子的哭声。
闲话少说。0至6个月,这是我当时的特殊感觉,我觉得这6个月、这19%脑细胞的分裂过程一定是大可利用的。怎么利用呢?当然是尽可能多地让孩子看东西、听声音,让他的感觉灵敏一些,让各种感觉在他正在发育的大脑中动起来。
道理想着简单,其实不然,我们很快就发现,充足的睡眠对新生儿更为重要,只有在他睡足觉之后,才能精力充沛地面对感知世界,否则,一味的刺激只能使小家伙烦燥不安。这一点,希望年轻的父母一定要加以重视。
1980年是猴年,我们的乐乐是一只贪睡的小猴子!
就用我创作的一篇《猴子》当今天的结束语吧。


大名叫猴子,说一说,很不简单。
世界五大洲,找一找,全有家园。
种类非常多,数一数,很难数完。
山上和山下,住一住,都能习惯。
天生喜欢树,爬一爬,十分好玩。
最爱吃果子,尝一尝,真叫解馋。
长着一双手,看一看,和人一般。
人类捉住我,训一训,让把戏演。
拿刀又拿枪,耍一耍,连滚带翻。
要是演不好,揍一顿,痛苦难言。
不过这双手,想一想,也有优点。
屁股痒痒了,挠一挠,倒很方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4-9-4 19:21:30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清华学子家长的经验谈3

--------------------------------------------------------------------------------

为了刺激乐乐的感觉,我买来各种颜色的气球挂在屋里,让他一睁眼就能看到丰富的色彩。果然,孩子一觉醒来,立刻就被那五彩缤纷的景象吸引住了。一次,我把拴气球的线挂在他的手腕上,结果他的小手一动,头上的气球立刻飞舞飘摆,小家伙吃了一惊,凝神屏息,直到气球渐渐停止飘动,才长出一口气;谁知小手刚一动,气球们又是一阵狂抖……这样周而复始了几次,他的小脑袋瓜里终于对手和气球产生了某种联想,开始有意识地摆起手来,每次看到气球随着自己的手一起乱蹦乱跳,小家伙便异常兴奋。
那时候还没有录音机,家里唯一的一个半导体收音机便是给孩子放音乐的工具,当然是人家播什么,咱们就听什么。我发现,孩子对声音的反应远不如对颜色和形象的反应那么强烈。只是有一次,当我把他抱到收音机跟前,他才对这个能发出声音的东西吸引住,当时正播送新闻,孩子瞪大眼睛直愣愣地盯住那个会说话的小黑方块,突然“哇”的一声哭了,似乎发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
我们真的不能小看孩子的认知能力,要是总觉得孩子小,不肯向他们传递复杂的信息,而总爱娇声嫩语地用“小白兔白又白”之类的语言同他们交流,依我看,那恐怕还真是一种错误的诱导哩!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见。在乐乐还是个新生儿的时候,我就尝试着跟他说大人话了。我知道我说的话他肯定听不懂,但我可以肯定,我所发出的每一个声音,一定会进入他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生机勃勃的大脑中,成为智力生长的一部分。
所以,只要有时间,我就不停地跟孩子说话,碰见什么话题就跟他说什么话题,根本不考虑他是否听得懂,而且常常说个不停,直到口干舌燥,累趴下为止。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乐乐长到三岁。
我想,大概是这种交流方式的结果吧,孩子从七八个月大的时候起,便开始时常表现出对客观事物的惊人理解力。

要是有兴趣的话,今晚可以给您的孩子读一读《苹果》。请见贴图。
上传的图像 苹果.jpg (72.2 KB, 0次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4-9-4 19:23:18 | 只看该作者
我把您的贴挪过来啦。您把新贴都发在这一个帖子里,不要开新贴,不就是“都在一
个帖子里”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4-9-4 19:26:0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您!我也是刚学会,把2挪过来了。真不好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4-9-4 19:34:01 | 只看该作者
我是晚辈,您就“你”我吧,不必“您”我。

麻烦您把苹果贴图重贴在这里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4-9-5 10:57:12 | 只看该作者
提个议建,马羊大哥是不是可以加快写帖的速度啊.我们太想了解您教育儿子的历程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4-9-5 16:49:15 | 只看该作者
为了刺激乐乐的感觉,我买来各种颜色的气球挂在屋里,让他一睁眼就能看到丰富的色彩。果然,孩子一觉醒来,立刻就被那五彩缤纷的景象吸引住了。一次,我把拴气球的线挂在他的手腕上,结果他的小手一动,头上的气球立刻飞舞飘摆,小家伙吃了一惊,凝神屏息,直到气球渐渐停止飘动,才长出一口气;谁知小手刚一动,气球们又是一阵狂抖……这样周而复始了几次,他的小脑袋瓜里终于对手和气球产生了某种联想,开始有意识地摆起手来,每次看到气球随着自己的手一起乱蹦乱跳,小家伙便异常兴奋。
那时候还没有录音机,家里唯一的一个半导体收音机便是给孩子放音乐的工具,当然是人家播什么,咱们就听什么。我发现,孩子对声音的反应远不如对颜色和形象的反应那么强烈。只是有一次,当我把他抱到收音机跟前,他才对这个能发出声音的东西吸引住,当时正播送新闻,孩子瞪大眼睛直愣愣地盯住那个会说话的小黑方块,突然“哇”的一声哭了,似乎发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
我们真的不能小看孩子的认知能力,要是总觉得孩子小,不肯向他们传递复杂的信息,而总爱娇声嫩语地用“小白兔白又白”之类的语言同他们交流,依我看,那恐怕还真是一种错误的诱导哩!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见。在乐乐还是个新生儿的时候,我就尝试着跟他说大人话了。我知道我说的话他肯定听不懂,但我可以肯定,我所发出的每一个声音,一定会进入他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生机勃勃的大脑中,成为智力生长的一部分。
所以,只要有时间,我就不停地跟孩子说话,碰见什么话题就跟他说什么话题,根本不考虑他是否听得懂,而且常常说个不停,直到口干舌燥,累趴下为止。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乐乐长到三岁。
我想,大概是这种交流方式的结果吧,孩子从七八个月大的时候起,便开始时常表现出对客观事物的惊人理解力。

今晚可以给您的孩子读一读《苹果》。请见贴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4-9-5 16:54:16 | 只看该作者
我常常想,人们究竟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什么样的人呢?社会是不平等的,我们当然希望孩子将来能处在一个比较高的层次 —— 有份理想的工作、有可观的收入,事业有成,当个学者、明星、富商什么的,甚至幻想他们有朝一日能当国家领导人。这种本能的想入非非谁都无法回避,如果有谁否认它,那这个人很可能是个伪君子。
人们都希望下一代好,这是自然现象。但是,您怎么才能保证您的努力必然可以使孩子好呢?您的目标是什么?您想把孩子往什么方向培养?问题提出来了,恐怕很难回答清楚。
有人说了:我的近期目标就是让孩子上重点小学,中期目标上重点中学,长期目标是北大、清华。
我说:“错!”您这样想,实际上是在孩子稚嫩的头上压了三座大山!
有人说了:我的目标就是让孩子当个音乐天才。
我说:“可以。”但这需要异乎寻常的艰苦训练,而且必须以牺牲孩子的几乎大部分天真快乐为代价。谁都知道,伟大的贝多芬就是这样被他爸爸训练出来的。不过我还是要问一句:天底下有几个贝多芬呢?又有多少人愿意拿孩子的整个少年时代做赌博?
是的,我用了“赌博”这个概念。试看如今天下有多少可怜的父母领着孩子东奔西走,今天上这个培训班儿,明天上那个训练馆。这难道不是一种漫无目的的赌博游戏吗?大家牺牲了孩子的天真和快乐,最后能得到什么?鬼才知道!
我们从来没有让孩子上过一个训练班,妻子曾经问过我,用不用让乐乐上个什么班儿,我说不用。因为我觉得,如果孩子不提出要求,就没有必要往他脖子上加那个套儿。孩子喜欢的,说不定就是他特别感兴趣的,有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否则简直是活受罪。我不愿意让孩子受罪,我想让他快乐地生活。
说到这儿也许有人会问了:马羊,难道你不为乐乐的将来着想吗?我说:非也!我当然希望我的孩子将来好得不能再好,但我却不糊涂,因为我知道,做家长的永远也不可能替孩子包办一切。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尽可能让他们变得聪明一些,而聪明,就是好的基础。
那么,什么是聪明呢?好在我本人从十六岁起便开始自学哲学,所以对抽象概念有一定的把玩能力。我想,聪明既不是孩子能背多少首诗,也不是孩子能认多少个字等等,而是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有了理解力,他就可以自己思考,可以自己对事物做出辩别和判断;而有了想象力,他就可以举一反三,自己去做推理。
所以,我从来没要求孩子学过什么、背过什么,我所做的,只是倾尽全力跟他说话,什么话都跟他说。当我抱着他走在大街上时,看见汽车就说汽车,从汽车的外形介绍,到汽车轱辘的用处,再到发动机的原理,再到汽车制造业的老祖宗奔驰公司,我知道多少,就跟他说多少。同样,在家里,我们也是指什么聊什么,比如床吧,我们可以从床的结构说到木头,再从木头说到斧子、锯子、刨,说到大森林,说到有关森林的一切……那时小乐乐还不到半岁。
大约在他七、八个月的时候吧,一些令人惊奇的事情便发生了。一次,奶奶给乐乐念书,当念到“小熊摔倒了”的时候,乐乐突然身子一歪,倒在床上。奶奶吓了跳,急忙把孩子扶坐起来,然后接着读。再念到“小熊摔倒了”,乐乐再一次倒在床上。奶奶终于明白了,原来小家伙对“倒”这个概念有了正确的认识!不久,妈妈又给他念书,当说到“花盆从窗台上掉下去”的时候,小家伙突然伸手把一个玩具推下床,掉在地上,妈妈开始也是不解,等反复了几次,才明白,是孩子知道了“掉”的意思。在孩子认知能力的进步中,自然是既有理解的成分,也有想象的成分,至于二者各占多大的比重,就很难界定了,而且,我们来做这样严格的界定也没多大意义。我觉得,这样的“突发事件”对孩子的智力成长才是本质性的,如果我们家长都能从这些细节上多加注意,适当地对孩子进行鼓励和引导,比把着手教他们写字、画画一定不知要强多少倍哩!

今日奉献:《太阳》。这首儿歌也许在您的眼里过于复杂了些,可我说一点儿也不复杂,您只管给孩子念好。有一天,当孩子向您提出问题的时候,您肯定会高兴的。请看贴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4-9-5 18:40:35 | 只看该作者
想请问楼主,您的这些儿歌都是在哪找的??这不同于一般的儿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4-9-5 20:26:07 | 只看该作者
回答:所有儿歌及图画都是从本人所著《幽默动物》、《幽默植物》、《幽默自然》、《幽默发明》四本书中摘取。其中有些是我专门为儿子写的,有些是后来创作。我的观点是,一定不要低估孩子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不要把少儿教育简单化,要让孩子们接受尽量多的信息,尽管可能他们一时搞不清楚其中的意思,但只要能刺激他们大脑活动,他们不但会消化吸收,而且一定会自生出一些令您意想不到的灵感呢。马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9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1 17:07 , Processed in 0.08031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