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10.4 周二 上海之行之二
多云 18℃-24℃
今天的安排是白天登明珠塔,晚上听音乐会。虽然笑妈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知道国庆期间出游的人很多,但是出了地轶看到东方明珠塔前人山人海,真叫做“大人看脑袋小孩看屁股”,想想我们一行人,笑妈、笑笑、笑婆,外加老外,又是老又是小,还搭上一个不会中文的,笑妈当时就傻眼了。回头已经是不可能了,于是笑妈就找了个由散客临时组成的旅游团,想着只要有人替我们排队买票,替我们安排行程,并且全程大巴不要我们走路就行。
第一站,东方明珠塔。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又名东方明珠塔,坐落在中国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毗邻黄浦江,与外滩隔江相望。东方明珠塔是由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的江欢成设计。建筑动工于1991年,于1994年竣工,投资总额达8.3亿元人民币。高467.9米,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仅次于加拿大的加拿大CN电视塔(553.3米)及俄罗斯的奥斯坦金诺电视塔(540.1米),是上海的地标之一。今天参观的人可真是多,光是安检排队就用了半个多小时。反正上哪儿都是排队,连上个卫生间也必须老老实实地排队。按理我们的票是可以登上最高球的,但实在是人太多了,我们只登了两层,第三层实在是没时间了。笑笑很兴奋,特别是站在玻璃悬空层往下看时,那种兴奋害怕,跃跃欲试又不敢踩上前的神情真是特别搞笑。悬空观光廊位于第二个主球体内,长150米,宽2.15米,高1.9米,游客可透过脚下的透明玻璃,俯黄埔江两岸全景,感受在云中漫步的感觉。可以在这里感受“720度全方位”的视觉体验,将浦江两岸美景尽收眼底,真实体验一次在繁华都市上空漫步云间的奇妙意境。当然笑婆只敢远远地看着,实在是没有胆量下脚。笑妈对老外说,没办法,中国就这样,节假日出门光看人了,这就是我为什么不喜欢节假日出行的原因。
第二站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它位于东方明珠塔的一楼大厅内,展馆面积近万平方米,形象逼真地反映了上海开埠以来城市发展的变迁。馆内集中展示馆藏文物达千件及真人蜡像近百件,通过运用多媒体展示手段和精湛的建筑仿制艺术,再现了昔日的上海。整个展厅分序馆——“车马春秋”,第一馆——“城厢风貌”,第二馆——“开埠掠影”,第三馆——“十里洋场”,第四馆——“海上旧踪”,第五馆——“建筑博览”,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地打造了一个“老上海”博物馆。笑妈边参观边向PAT介绍,PAT知道笑妈小时候在上海呆了好长时间,所以问题也特别多,可惜的英语太差,只能用仅有的单词来表达,那真叫累呀。
第三第四站是两个购物点,在这里就不作介绍了。第五站是游览黄埔江。登塔时是俯瞰,而现在呢,登上游船与黄埔江亲密接触,看到埔江两岸的建筑风貌,PAT一下子来了兴致,话也多了,笑妈见状,拿起相机狂拍。
等下了船已经将近6点了。夜色中的上海,又是一番风味。接下来当然是解决肚子问题了。PAT挑选了一家意大利餐厅,美美的饱餐一顿后,赶往丁香路425号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与早已等候在那里的笑妈的父母一起观看2011上海音乐学院第八届国际钢琴大师班系列音乐会之四:安东 库迪钢琴独奏音乐会(贝多芬作品专场)。音乐会于19:30准时开场。整个会场入座率最高的是正对着舞台中央的最佳座位,当然票价也是最高的。环顾全场,学生模样的特别多,老外特别多。整个音乐会期间,除了偶尔的咳嗽声外,没有手机声,没有说笑声,只有优美的钢琴声。最后一曲结束时,热情的观众掌声不断,安东 库迪共谢幕四次。笑笑是乐盲,这种音乐会对她来说就是对牛弹琴。所以她们四人中场时先回家了。说实在的,笑妈对音乐也是一窍不通,但音乐是不分国界和语言的,特别是最后一曲,尤为震撼。音乐会结束已经21:30,在走向地轶站的路上,笑妈遇上了一群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们,兴奋地大声聊着这场音乐会和安东 库迪以及贝多芬,笑妈和PAT也聊起了音乐,聊起了对这场音乐会的感受。PAT的兴致高得远大于笑妈的想象,他说今天的活动安排,一个比一个精彩,说非常感谢笑妈安排了让他难忘的上海之行。他来中国这么久,第一次参加这种音乐会,如果常州也有这样的音乐会,他一定会再次参加。聊着聊着,他说饿了,想吃汉堡包,考虑到不能错过了最后一班地轶,所以我们出了地轶站才考虑肚子问题。等我们到家,已经将近23:15,笑笑早睡了,笑妈呀还真累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