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qqyo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来说说中文纯正性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9-6-11 18:31: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NHu 于 2009-6-11 10:59 发表
汉语书写或电脑输入不及英语方便.

我家小子虽然是说中文, 但他到电脑上找东西的时候就只能用英文了. 用英文从两岁多就可以用google找他自己感兴趣的车啊,动物之流. 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用中文去找东西呢?


是啊,我干这行好几十年了,受苦受多了。

最早我用的计算机是穿孔纸带输入,那时候把字母的编码都背了个滚瓜烂熟,可惜处理中文几乎没有可能,尽管那时候也有了中文编码,可惜输出终端不可能输出中文。

后来有了微机,开始有了图形终端,汉字使用才有了一些可能,当时的DOS时代,汉字处理也是头疼的事情。首先汉字系统太占内存,所以要把显示模块、输入模块、打印模块分别搞成不同的程序,用那个启动那个,一不小心内存就不够用了。

下一个麻烦就是显示,汉字显示最少要16X16的点阵才够用,还必须是在图形模式,很多英文软件几乎不可能汉化,有些可以汉化了,但是显示速度大受影响,程序变得非常的慢,这种情况,知道汉卡出现以后才得到了改观。

输入自然是大问题,这才有了后来发明了成百上千种输入法的现象。现在好了,普通人基本都用拼音了,其实那时候也有智能拼音的技术,但是不能应用,因为查询输入法的数据库,所用的开销太大了。所以直到电脑发展到今天,才有了比较智能的输入法的真正实现。

汉字尽管似乎简短,但是在电脑显示上,所用的面积还是很大的,和纯英文比,一屏所能显示的信息量并不比英文更多,后期我们做英文软件汉化的时候遇到的此类问题最多,屏幕不够用了,菜单行容不下那些按想象应该更简短的汉字信息。

现在电脑变得很快了,各种资源也很丰富了,汉字才越来越不是所谓的障碍了。

不过汉字的问题在你所说的全文搜索领域还是存在的。

其实用过百度和Google的朋友都会很有体会。当我们要搜索一个东西的时候,就会发现很难确定它的检索词。汉语的说法太多了,一个东西可以这么说,但也可能那么说,因此要分别用不同的词曲分别搜索,还不一定找得到。

另外一个致命的问题是,搜索结果出来了,发现很多都不是我们所期望得到的东西,主要还是汉字一字多义,尽管有这个字,但却不是我们所想要的。所以汉字搜索技术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更加智能的东西还会得以实现。

因此我前面看到有人依据一个汉字只占两个字节这个事情,就去断言汉语更适合计算机处理,就觉得特别的好笑。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6-11 18:3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5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wanyi77 + 10 + 10 学习一下。
pianocrazy + 5 + 5 跟着qq学点电脑基础知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09-7-27 22:46: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6-5 16:20 发表
我曾经断言,让孩子读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数学能力。很多人不以为然,他们说语言不过是一种工具,怎么会影响思维了。但是你让孩子读那些形象思维的东西,那些不符合最基本逻辑的东西,孩子读多了,自然接受了,他就再也难以完整的接受逻辑思维的东西。他习惯了用形象思维的东西去研究数学乃至科学的东西,是一定不可能成功的。钱玄同先生曾言:“所以二千年来用汉字写的书籍,无论哪一部,打开一看,不到半页,必有发昏做梦的话……若令初学之童子读之,必致终身蒙其大害而不可救药……青年弟子读了这种旧文章,觉其句调铿锵,娓娓可诵,不知不觉,便将为其文中之荒谬道理所征服。”


读形象思维的文字会影响数学这个说法不太同意的。

形象思维和数学不矛盾吧,几何,立体几何都需要非常强大的形象思维能力。

又,

古代诗词,其实也是文字序列的数学对称形式。

作诗填词,格律的严密也需要逻辑,不是随便就可以搞搞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09-7-28 01:57:26 | 只看该作者
爬qq的楼真难!爬一层,想半天!时不时还得到楼下验证验证,楼内都是中级BOSS以上的神仙,爬不完根本不敢发声出招。。。。

没时间了,留个脚印,有话要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09-7-28 08:05: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inanmeng 于 2009-7-27 22:46 发表


读形象思维的文字会影响数学这个说法不太同意的。

形象思维和数学不矛盾吧,几何,立体几何都需要非常强大的形象思维能力。

又,

古代诗词,其实也是文字序列的数学对称形式。

作诗填词,格律的严密也需要逻辑,不是随便就可以搞搞的。 ...


谢谢你的意见,不过我做一些解释

不是因为“文字”会影响逻辑思维,而是读经会影响。因为读经不是读诗词,实则是读类似《论语》这类人生大道理的,而这些道理都有一个所谓的“说明”、“解释”或“论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是传统的,非逻辑的思维方法,一旦孩子接受了这种方法,则会直接影响其逻辑思维方法的接受。

其实了解这一点并不难,看看周围就知道了,在这个文化下,国人非常缺乏这一正常的思辨能力。

几何需要的不是形象思维能力,而是空间想象能力。

诗词的格律,不过是一个规则,和逻辑则毫无关系。但诗词有其优美性,我还是很支持孩子去阅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09-7-28 08:51: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7-28 08:05 发表


谢谢你的意见,不过我做一些解释

不是因为“文字”会影响逻辑思维,而是读经会影响。因为读经不是读诗词,实则是读类似《论语》这类人生大道理的,而这些道理都有一个所谓的“说明”、“解释”或“论证” ...


看了兄的解释,还是没有明白。


因为用非逻辑思维的方法读经,并不能证明读经本身会影响逻辑思维。


就好像爱因斯坦喜欢拉小提琴,爱听音乐,但您认为他的这些非逻辑思维的操作,会影响他的逻辑思维么?

杨振宁小时候也读经,能全文背诵孟子,似乎也未对他的逻辑思维产生不良的影响。在他看来反倒是件受益终身的事情。



另外,关于格律,您认为是规则,但按规则来操作,本身也是一种逻辑。

比如“1、3、5不论,2、4、6分明”,要按这种格律规则来操作,是离不开逻辑思维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09-7-28 09:43: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5 linanmeng 的帖子

看来只要是好的东西你都要包含到你说的那个读经里面拉。

拉小提琴、音乐这些艺术的东西和读经又有什么关系呢。

杨振宁小时候即使也读经,但终究他接受了科学,因此他有了成就,但和他一起上学的大多数人却都是碌碌无为的,你到底要说明啥呢?

比如“1、3、5不论,2、4、6分明”,也叫符合逻辑,那“2、4、6不论,1、3、5分明”是不是也是逻辑呢?看来在您的眼里,什么都可以称其为逻辑咯。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09-7-28 11:42:56 |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看这样的贴子,长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09-7-28 11:44: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7-28 09:43 发表
看来只要是好的东西你都要包含到你说的那个读经里面拉。

拉小提琴、音乐这些艺术的东西和读经又有什么关系呢。

杨振宁小时候即使也读经,但终究他接受了科学,因此他有了成就,但和他一起上学的大多数人却 ...



音乐也是非逻辑思维,所以按您文章的逻辑,音乐可以和读经都放在非逻辑思维这一类里。因此,举例说说。

又,杨振宁读经,我认为和他接受科学并不矛盾,您认为他的逻辑思维被读经影响坏了么?您只要回答是,或者不是,就可以了。

[ 本帖最后由 linanmeng 于 2009-7-28 11:4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09-7-28 14:35: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inanmeng 于 2009-7-28 11:44 发表



音乐也是非逻辑思维,所以按您文章的逻辑,音乐可以和读经都放在非逻辑思维这一类里。因此,举例说说。

又,杨振宁读经,我认为和他接受科学并不矛盾,您认为他的逻辑思维被读经影响坏了么?您只要回答 ...


你要是读经就如同音乐一样,仅仅是欣赏他的韵律,我就可以告诉你这个事情不会影星逻辑思维。

你要是拿《论语》来给孩子讲为人处世的道理,那我就要告诉你,他那里面都是一些个人的断言,很多东西毫无逻辑,纯属胡说八道。

另外指出你的故事里的一个谬误,那就是杨振宁先生生于1922年,即使在他0岁的时候,我们国家已经全面实施现代教育了,他在学校里读的是像我们一样的语文数学,而不是像你所想象的读经。所以编故事要会编,不能瞎编、乱编。

你如果认为一个人读过一篇《老子》之类的古书就算读经了,那全国人民几乎都算读经了。

所以你问的问题的最基本的前提都不存在,都是假的,你还能说明出什么问题来呢?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7-28 14:3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09-7-28 17:19: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7-28 14:35 发表


你要是读经就如同音乐一样,仅仅是欣赏他的韵律,我就可以告诉你这个事情不会影星逻辑思维。

你要是拿《论语》来给孩子讲为人处世的道理,那我就要告诉你,他那里面都是一些个人的断言,很多东西毫无逻辑 ...


倘若以杨振宁出生时,是新体制教育,而否认他没有读过经,至少从逻辑看,是不通的。

2005年出生的孩子都有读经的案例可找,更何况1922年的老杨。

具体的事件可以去参看杨振宁写的文章《父亲与我》,我就不再啰嗦了。

能背出35000多字的《孟子》和读过孟子完全是两回事情。

这个篇幅几乎相当于论语的2倍多。论语我都没有见过多少读经孩子能全文背诵的。

至于读经如果是“讲为人处世的道理”会影响逻辑思维,我仍然不敢苟同。

给一个孩子讲做人道理,难道孩子的逻辑思维就退化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0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07:09 , Processed in 0.081015 second(s), 3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