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0629|回复: 1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读经与理科教学的讨论----给王博士“找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11 23:02: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先来声明一点: 本人是带着诚意来讨论的,自己也是读经的实践者,自己在
读经,12岁的侄子在读经,8岁的侄女在读经,几个月大的女儿在听经,所以
我没有反对读经,也没有完全反对王博士的论点,只是不敢完全苟同.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是一个中学化学教师,大学毕业10年了.有到美
国交流学习的经验,对理科教育一直很关注.
  本帖主要是来给王博士"找茬"的------就是指出他在演讲和文章中出现
的比较明显的错误.

   别误会,我绝对没有恶意,只是来大家探讨一下. 有些地方是看到王先
生说的不对,或者我不同意,忍不住想要说出来,我也是关心中国学生的理
科教学啊!作为一个学理科的人,我难免会有怀疑论者的倾向------没有看
到确实的证据,或者逻辑足够严密的推理,那么我不会轻易相信.同样,我表
达自己观点的时候,也会尽量使用准确的事实和数据.这个帖子可能会很长
,我会用尽量平和一点的语气与大家讨论.
    本人智商一般,大概小时候没读过经,所以也没什么慧能.但是自认为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 我的看法至少有一部分是值得借鉴的。
   (顺便提个意见, 在那个10小时读经的帖子里面, 天津清羽版主的态度
实在让我有点小小委屈,我确实认为我提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
而且我也认为我发帖前已经认真看了整个帖子,仍然没找到满意的答案,
仅此而已)
  我反对的主要是:
  1,把"读经"神化--------我对读经活动是推崇的,但对"读经"对理科学
习的那些神奇效应,明确表示不相信.在本帖中会一点一点地讨论.
  2,贬低传统学校教育--------我相信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学校, 教育没有
王博士所说的那么不堪.我本身是一名理科教师,对一些看法是不敢苟同的
.
  3,为读经而压制孩子其他方面兴趣-------主要是对那些[反对孩子看所
谓"花花绿绿"的东西,以免扰乱心性]的做法感到"恐惧",这些也说来话长
了,我会详细阐明看法.



“数理读经”已经拜读过了,个人也不是完全同意,过几天会写一篇小文
章,专门讨论这篇。
现在:
讨论1:美国与中国教育体制,尤其在理科教学方面的对比.
================以下引用=================================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19545&extra=page%3D1
#10
原文:"我们不是说绝对不听家长的话,家长的话如果符合教育的道理我们
就听,现在根本不管教育道理,因为不懂教育道理!大陆的孩子,比台湾
的孩子更加可怜,因为他们教材的难度比台湾还要高出一年到两年,而且
老师更没良心,学校功课已经很重了,老师还想尽办法难倒学生,哪个老
师不能难倒学生,哪个就是坏老师,莫名其妙,老师以难倒学生为光荣,
结果呢,十年以来,本来是台湾国际数学比赛拿第一,现在是大陆拿第一
。美国每次都是三四十名以下,美国人开始反省了,美国人开始紧张了,
我们初中高中数学能力这么差怎么办,所以美国人正准备把他们小学初中
数学科学教材难度提升,(笑),这就是世界的教育,你看多少妄人笨人
狂人在主导我们的教育,莫名其妙。如果美国人去研究,认为人类理性可
以开发得更高,他们依照道理来提升教育的难度,我佩服,他们真的有英
格兰绅士传统,现在美国人提升教材难度的理由是,每一年都是台湾和大
陆拿到第一名,我们美国是落后的,他用这个来作为教育改革的标准,他
们开始笨了,我们很高兴,将来我们领导他们。(笑,鼓掌)"
====================以上引用===============================

纠正: 所谓的"国际数学比赛",一般指最权威的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 这是为全世界高中生所办的一项大赛.这里提供
IMO官方网站的比赛结果,http://www.imo-official.org/results.aspx
包括历年各国代表队的成绩排名, 可以清楚地看到,USA的排名基本都在前

五,不存在王博士所说"每次都在三四十名以下".(当然中国成绩更好是不
争的事实)
    而奥巴马总统提出"加强教学改革", 基本上跟这个数学竞赛没有关系
.美国人非常清楚这类竞赛是为选拔特殊人才而设立, 美国也经常有年龄
非常小的孩子获得金牌. 而且追踪这些金牌得主日后的发展,长大后成为
出色科学家的比例比中国高得多.  因此,从竞赛这个角度讲,美国人根本
不用费神,他们对此自信得很哪!
(需要指出一个现实, 中国的竞赛选手是经过层层选拔,长时间专门培训,  
  由所谓"金牌教练"指导出来的; 而西方国家的选手,同样是经过考试选
拔,但他们既不像中国学生那样有专门的培训,甚至连专门的竞赛教材都没
有,大部分是学生自己感兴趣,自觉钻研,或者到大学里去选修一些课程,
他们国家队的集训时间非但很短,而且更像是玩儿,几个中学生聚在一起半
天讨论数学,半天玩儿其他活动,一个星期就搞定了)
   回到我的论点,王先生大概没有好好了解美国人对教学改革的说法.他
们强调的其实不是难度,而是强度. 我们也需要看到美国基础教育一个事
实, 就是两极分化非常严重(这里主要讲理科方面).他们的课程相当宽松,
这给有才能有天赋的孩子提供了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发展自己的天赋, 所
以美国的小科学家层出不穷,十三四岁就开始进入著名实验室,独立做研究
的孩子不少; 另一方面讲,也造成了一批理科平庸的学生.
  但就优秀学生VS优秀学生来讲,美国的理科生根本没有什么弱势.
  那么美国人为什么会着急呢? 原因就处在两极分化的另一极上,而且明
显是"大头"的那一极.  

  要讲这个, 大概又要扯到非常功利的一个问题, 就业.但是我说大概也
效力不够,大家直接看看奥巴马关于教育的发展战略就够
了:http://www.huanqiu.com/special1/book/womenxiangxinbiange/
http://www.srzc.com/news/xstj/091415194.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777c3f0100bota.html
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09-03/20/content_11044480.htm
http://www.cqjy.com/xxck/ShowArticle.asp?ArticleID=7420
其实在经济危机之前的几年,美国国内的年轻人就业就开始产生了危机.
类似于国内的"啃老族",美国也有成年子女必须依赖父母生活的现象.考察
这种现象,可以看到重要一点就是,大量的工程技术岗位被亚洲新移民占领
. 可以看看硅谷,有多少软件工程师是印度人?
====================以下引用===============================
-------引用王先生一段演讲: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
tid=119545&extra=page%3D1
10#原文:"合理不合理?告诉各位,日本的不合理,中国的不合理,新加
坡的不合理,韩国的不合理,凡是东方国家,数学教材进度的安排都不合
理,都在残害我们孩子。为什么?东方人不知道科学发展的道理是心平气
和,东方人激切,他想用最短的时间赶上西方,各位,你不合道理是要吃
亏的。"
====================以上引用=================================
   印度人的基础教育,至少在理科方面,严格程度比中国是有过之而无不
及的,所以按王先生的看法,也该归入"不合理,残害孩子"的一类.但他们的
实际效果就是在软件业的人才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迅速占领了IT业的制
高点.
   而美国人中,理科能够和东方学生抗衡的学生,毕竟只是小部分"有天赋
"的学生, 而大部分才能一般的孩子,由于教学的宽松,导致训练不充分,理
科程度显示出明显弱势-------美国人担心的就是这部分人! 因为在就业
竞争中,这些理科不好的学生,往往就会输给从小勤奋学习数理化的东方人
了!
====================以下引用============================
看看奥巴马的说法:
奥巴马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原文:"然而仅有20%的美国学生准备选取英语
、数学和科学作为其大学课程。我们是工业化国家中辍学率最高的国家之
一,仅有1/10的低收入学生从大学毕业。中国已毕业的工程师人数是我们
的4倍。我们24岁的人群中拥有大学文凭的比例,在保加利亚和哥斯达黎
加目前的比例之间且正处下滑态势。这在精神上令人无法接受,经济上也
说不过去。"
   “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学习更多的知识,教导我们的孩子用书
籍和家庭作业来取代遥控器和电子游戏……教育的进步既需要更多资源,
又需要更多改革。这需要对儿童早期教育进行投资,招聘待遇相对优厚、
表现更为出色的合格的教师队伍,并通过为国家或社区服务可享受免费教
育的计划,确保人人读得起大学。最为重要的是,父母需要尽早且经常性
地参与儿童教育。我认为,如果我们真心想帮助自己的子女与北京和班加
罗尔的孩子竞争将来就业机会的话,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确保让我们
的每一位孩子从呱呱坠地到大学毕业一直接受世界一流的教育。”
===================以上引用==================================

    相信大家可以看出美国人对教育改革的真正看法,和王先生提出的"竞
赛落后论"相去甚远了!


   谈到这里, 就再引用一段王先生演讲的原文, 个人对此有不同看法,再
来讨论:
==============以下引用================================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80471&extra=page%3D1
原文:"台湾的学生,跟美国的学生比较,同样是大学数学、物理、化学系
,台湾的学生在高中毕 业的时候,老早就把人家,大学一、二年级的东
西学完了。所以美国的学生,一、二年级的程度是很差的。但是经过两年
,他就与中国学生平起平坐,乃至于超越而上。而他是自愿要学的,当他
到了研究所,会更加深入地学习。"
==================以上引用=============================
纠正: 同样是大学数学,物理,化学系的学生, 先讲化学. 因为我本身是学
化学的,在美国交流学习过一段时间,走访过不少名校,现在我姐姐一家居
住在美国,因此在这方面, 个人认为可能会比王先生了解的略多一点.
(但是王先生有一点是非常正确的,美国的理科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往

往比中国学生强,他们中的很多人是真正发自内心地热爱科学,享受科学)

    我看到的事实:化学系,至少在名校(我到过MIT,Calthch,UC-
Berkeley,U of Chicago,以及几个在国内不是那么出名学校,就不列了),
台湾和大陆的学生和美国学生对比, 从大一开始就优势不明显,而到了
junior year和senior year(大三大四)以后,往往会出现弱势!
    主要原因:大三开始学生们需要开始做program,而这项功课要求的探
究能力,创新能力,实验能力恰恰是中国学生的软肋.如果说一部分中国学
生在大一大二成绩会略好一点, 大抵是由于大一大二时间,老美的学生们
初入大学,一切新鲜得很(freshman是谓也),大都忙着搞社交,参加活动,或
者学一大堆与专业关系不大的课程,用功程度不如中国人,如此而已.
王先生说,大陆和台湾学生在高中阶段把美国人大一大二的内容都学完了,
所以一开始有优势.个人认为这种说法不准确.
    这里需要纠正两点现实: 美国高中数理化学科的教学内容,至少在覆
盖面上和中国相比是差不多的,(甚至更宽)感兴趣的可以去查一下SAT II
考试的相关内容.所谓"简单",主要是细节和难度.
      而美国高中生中的"优生",几乎人人都会去学AP----这是一种专为
学有余力的优秀高中生开设的课程,内容就是大学中的相关基础课,学习之
后可以参加AP考试,如果成绩达到一定要求,可以抵换大学学分-----就是
说,高中生学了AP,考试合格,那么这些课程他在大学就不必在上了.
   AP课程的范围和种类极其宽泛,堪称包罗万象,其覆盖面比之中国的教
材,宽了不知多少倍.
   所以在高中阶段把大一大二内容都学完的学生, 往往不是中国人,反而
是美国人!
   我们可以简单看看两国高中试题是怎么考的.
比如化学, 同样一个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大小比较,美国学生考试,考卷
第一页就印着元素周期表,然后可能问你,Na和Si的原子半径哪个比较大?
   而中国的考试,元素周期表不可能印在考卷上.而且它会问, 如果设第3
周期IA族的元素为A, 第3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一半的元
素为B, 那么A和B的原子半径哪个大?
    分析一下考察的知识点, 美国的这题体现了一个原子半径大小比较的
知识点, 而中国的考题还体现了元素周期表位置推断,记忆, 电子层的相
关知识.   ------其实这些知识点在美国高中也有要求,只是没考得这么"
难缠".
    综合起来说, 在理论知识方面, 大范围地讲,中国学生比美国学生肯
定是有优势的. 而到了名校的相关科系,这种优势马上变得不明显甚至没
有-------在美国,回去学理科的学生,都是中学阶段理科优秀的孩子,他们
该学的知识点一个没漏,只是习题量少很多,但对有天赋的孩子来讲,掌握
程度照样很高.
    另一点就是实验能力, 中国学生在这方面可就完全弱势了!具体情况
大家也大多有所了解, 这里要详细分析对我来说有点难,就不展开讨论了.

    下次再来讨论讨论数学系物理系,虽然不是我的专业,但我对理科方面
一直比较感兴趣,所以多少也了解了一些,自认为还是了解的比王先生多的
.(笑)这部分下次写.

下面再讨论一点,同样在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
tid=80471&extra=page%3D1
==========以下引用=======================================
原文:"但是谁能够,谁又敢让孩子初中学小学的知识,高中学初中的知识
呢?大家是不敢的。其实,一个人如果这样,初中去学初中所应该了解的
东西,高中去学高中所应该了解的东西。到了高中毕业18岁,他自己认为
数学这么简单,物理、化学这么简单,我要学数学,我要学物理、化学。
于是他考大学,就考这些科系。到了大学 18岁,人的头脑成熟了——这
是老天爷给我们的成熟,我们不费吹灰之力,他就成熟了——我们只要稍
微的引导他,按照他的程序稍微的教导他。到了大学,他只 有现在我们
初中的数学程度。但是他考上数学系,这个时候数学教授就可以训练他,
因为他成熟了。"
==============以上引用===================================
   这个又不敢苟同了。因为到现在为止,我所认识的学习理科科系的学
生,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凡是学的好的,都是从小就理科好的学生。王
博士所说,小时候不用多学,只培养聪明,长大了要学就很容易----
不知可否有证据支持。
   我在美国的大学认识一些研究院,教授,几乎人人都是从小就热爱科
学,很小就自己钻研科学的人。尤其化学科,十一二岁进入著名实验室的
很多! 我个人的看法是:通过长时间读经来培养理科人才,可行性非常
低。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在十八岁以前学生没有好好学理科,那么大学
不太可能考上相关科系了!无论在国内国外都一样。
   详细的理由会明天来阐述,今天时间有点晚,该睡了。

这个是我赞同的: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
tid=119545&extra=page%3D1
=====以下引用================
#11
原文:
我们开放所有书籍让他阅读,其中就有科普知识,培养科学的能力,所
以如果你很注重数理化,就多给孩子看这类的书籍。从幼儿园就可以开始
看了,到小学,假如你要让你的孩子,跟得上体制功课,你就去选择这类
教材,让他自己读,选一些测验题,让他自己做,你就根据他的年龄跟着
体制的进度,你就安心了。但是我劝你,让他超越体制的进度,没有一定
进度的意思,他不够你就安慰他,一样的,这是第一种处理模式,第二种
处理模式,你深刻的知道认知的能力与日俱增,所以有些地方就根本不注
重数学,也很少让他看课外书,他就以读经为主。有人问你数理化怎么办
?他说很简单,我们从三岁开始读经,读到十三岁,读了十年经,那时候
再开放给他读书,那时候他读书的速度会不会比较快?当然比较快。读书
质量会不会比较高?当然比较高。读书的速度快,读书的质量高,就代表
他一些不必要的书就不必读了,所以我们有些小学十几年所读的书,那是
根本不用读,如果一个能力很好的孩子,很快就读完了,我们浪费那些时
间干什么呢?还有学数理化,一个满腹经纶的孩子让他学数理化怎么学?
到了十三岁让他从一年级的数学学起,你看一个十三岁的孩子,他这么聪
明——因为读经可以让一个孩子聪明——他来学小学一年级数学,两本课
本,这个孩子多久可以学完知道嗎?一天!你以前浪费一年,天天要去补
习,现在一年就学完了。(鼓掌)
=====以上引用===============
准确说,前半段赞同后半段保留意见,呵呵,也是明天来说吧。

   还有王先生在讨论理科教学的时候,似乎不小心漏掉了动手能力这一
方面。(也读过他关于眼手口耳开发的那一段,同样地明天继续讨论)

评分

参与人数 9威望 +43 金币 +43 收起 理由
如果 + 10 + 10 精品文章!学习了。
wanyi77 + 10 + 10 谢谢你了.。。。。。。。。。。。。。 ...
子不曰 + 5 + 5 希望有机会到校版讨论下理科的教育问题。
cicie + 1 + 1 经是一定要读的,是做人之本,理科也是 ...
磐·墨 + 1 + 1 感谢你提出了我心里一直以来的疑问
jlhsy + 2 + 2 学习一下。
mayavati + 10 + 10 找茬有理。
secretgarden114 + 2 + 2 非常关注
果行育德 + 2 + 2 纯粹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5-12 11:03:13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支持这样有质量的质疑,期待下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5-12 11:23:34 | 只看该作者

质疑得很有道理

不能因为读经而忽视了其它方面。不要因为怕细菌,而给孩子喝蒸馏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5-12 13:48:42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感谢“何妨吟啸”朋友这样认真态度的文章!个人对事物保持谨慎的思考是很关键的个人素养,至于您所提出的各种质疑,是以专门从事理科教学工作者的严谨角度出发的,这很让在下敬佩!不过在对这个事物的问题角度上,季谦先生明显和您所讲枝节有不同的关注点,乃至对教育学理的更深层次的哲学背景上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我已将您的质疑转到了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上最近先生在大陆的武夷山,估计上网不会特别方便,等他回来前可以先和别的网友探讨一下,相信会激发出很多高明的见解!再次感谢您在本版发的这篇“找茬”的文章,相信大家都会很喜欢这样的“找茬”,我们做读经教育的更加希望在这样不断的“找茬”中提升自己的学问能力与见地!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5-13 20:10:3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来自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的网友给何妨吟啸朋友的回帖:
网友kevin
这几天,我也看一看小学和中学的数学题。
其实小学和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也并不是很难,可是习题却很难。

我的感觉微积分并不难,难的是那些刁钻的习题。

我觉得不要在这个方面较真了。
总之我们的数学语文的习题都把孩子累得筋疲力尽。

而且我们的习题并不一定是孩子自己思考出来的,多半是看例题,背解题方法才会做的。

包括研究生儒学考试。没遇到过的类型题几乎就无法算出来,遇到过就会算。这不是真正的思维教育,而真正是清代人批评的所谓“记诵”的学问。

网友仁者
赞同伯毅   kevin   两位的说法!

个人感觉:“何妨吟啸”和季谦先生谈的角度不同,听起来“何妨吟啸”说的似乎有道理,他谈的是教育方面细枝末节上的问题,而先生谈的是教育是否合乎人性的问题、教育的本质的问题!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长大了后数理化才好起来的,原来不懂的长大认真看看书很容易就理解了,而小时总是糊里糊涂的。所以我相信季谦先生说的----读经长大了的孩子学理科是很容易的,在孩子小时让他学习理科不如让他多读经。

网友木木

这篇文章我看了几遍后,总结一下,大概是以下几个内容:
1.王教授说美国人增加小学初中高中难度的原因是由于反省科学教育,看到竞赛成绩低,而这位先生认为这是不对的,正确的原因是奥巴马并不担忧优秀学生的竞赛能力,这位先生举出了确凿的事实证据,而真正的原因是:“原因就处在两极分化的另一极上,而且明显是"大头"的那一极”。也就是说奥巴马看到印度中国等国家的人抢了他们的饭碗,而想要提高美国普通层次的人的就业率,说“如果我们真心想帮助自己的子女与北京和班加罗尔的孩子竞争将来就业机会的话,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确保让我们的每一位孩子从呱呱坠地到大学毕业一直接受世界一流的教育。”最后作结论说:“相信大家可以看出美国人对教育改革的真正看法,和王先生提出的"竞赛落后论"相去甚远了!”
2.王教授说中国的学生高中就把美国大学一二年级的课程学完了,但是到了大学后一开始有优势,而到了三四年级就没有优势了,美国大学生就超越而上,而这位先生认为,中国的学生一开始就没有优势,而到后来也一直没有什么优势,并且也拿出了令人信服的证据。
3.王教授说小时候大量时间读经培养聪明,长大后理解力成熟再学理科,这位先生认为:通过长时间读经来培养理科人才,可行性非常低。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在十八岁以前学生没有好好学理科,那么大学不太可能考上相关科系了!无论在国内国外都一样。
4.冯德全教授的“零岁方案”。

那么针对以上内容,木木不才,也大胆参与讨论,以提高自己的水平。(西西)

1.美国人增加科学难度的原因,究竟为何,我相信这位先生所说不错,教授的说法可能有误,或者是过时的说法,可是,王教授说这样一件事的意义所在,是要说明教育的道理和教育的本质,无论美国或中国做教育的改革,都要往哪里改?这些当局者真的明白吗?今天看到就业率赶不上别国,就增加科学的难度,明天再看到国民人文素质低落,就去提高人文素养,后来再发现,人文素养不能提高,一提高人就变傻,再打倒,现代中国人不是都道听涂说地认为古人迂腐吗?所以要不迂腐,就与古人断绝,所有这些乱相,怎么解决呢?是不是要静下心来,把这个事实背后的道理想想清楚呢?不抓住本质怎么能解决呢?而背后最深的道理是什么呢?不就是“人性”吗?你改革教育不依照人性,能依据什么?依据“事实现象”,那只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所以我认为“事实”并不重要,透过事,明白那个真正的道理才是最主要的。
2.同上面一样,也许教授近几年没有“与时俱进”,对美国大学的现状不是很了解,我也相信这位先生说的句句是实,但这个事实后面,要明白的道理是什么呢?就是,美国在科学教育上符合科学教育的原理,很成功,他们的数学是真正玩大的,到了大学以后一直保留着巨大的主动性和兴趣。而这样的人是要有一些天份的,所以美国这样优秀的人就少,但这就是符合人性的,就是真的,相反,人人都成了数学高手,怎么可能是玩出来的呢?怎么可能是真的呢?一定是假的。
3.这位先生认为从小只读经长大的孩子,长大学好理科可行性非常低,这也是您的推论,您也不敢断定,而这些大量读经的孩子本来就少,而且还没有长大,我也不敢断定,可是我相信教授所说,从小大量读经长大的孩子,长大以后,理科的学习一定会比同等资质的从小学理科不读经的孩子要强,注意哦,我说的是同等资质,为什么一定会强呢?从道理上说,第一,大量读经,极大的锻炼了孩子的记忆力,静定力,而理科的学习是需要记忆力做基础,并且要能静下来思考问题的。第二,经典里的内容,文学性是次要的,那里是智慧的含量最多的内容,里面有哲学的、科学的、文科的、理科的、逻辑的等等的综合的内容,有智商,有情商,比如说一本《易经》,可以开发多少聪明?能算得过来吗?一本《孟子》让人荡气回肠,里面有雄辩,有最深的道理,我读过50遍了,脑海中时常会出现亚圣孟子那种巍巍高山、壁立千仞的大丈夫形像,我常常想,如果让孔子孟子算现在的数学,再高难的东西对圣人来说可能就是小菜一碟。另外,在实际例子方面,我知道一个就是中国清朝时曾经分四批派出127个平均年龄在12岁的幼童,他们小时候都是受四书五经的教育,后来几乎都是科学行业,而且都是佼佼者,具体文章请看:
http://www.wtkdujing.cn/bbs/disp ... p;Id=190&page=3
4.关于冯德全教授的“零岁方案”,我在孩子未出生前,就看过,现在我儿子已经17岁了,不知道现在《零岁方案》发展到哪一步了,我在看过的所有育儿书中,冯教授是让我最受益的了,但是和王教授的“儿童读经”一点都不矛盾呀,我感觉说的一样的事,都重视儿童的早期开发,冯教授更重视识字,记得当时叫做《小鸟腾飞的一翼》是六小册中专门讲识字的,这本书让我特别受益,而王教授的儿童读经更重视心灵的重量,识字是附带的功能,别看这附带,效果更好,进入阅读更快,阅读的深度更深,因为是通过读经典认字的,可以说是在读经典过程中,集智慧的含量、锻炼记忆力、识字等一次完成,性能价格比最高,最经济,做一样事完成多样的功能,而方法是何其简单,所以我认为王教授推广的“儿童读经”是大道至简、四两拨千斤的教育,可以含蕴现行所有的教育理论,其背后的意义深矣、远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5-13 23:19:39 | 只看该作者
转读经教育交流网上泽峰朋友给您的回复:

这位“何妨吟啸”朋友看问题的角度,在现今实用强势的大环境下,可谓非常的普遍了。
讲逻辑,讲证据,讲数据,讲实用,讲事实,这些如果真正用运于教育也很好,因为这些都是学习科学的必要条件,人生何其有限,如果一个人热爱科学,享受科学,乃至于全身心的投入科学,亦未尝不可,也很难得,可是我有个疑问:这就是教育么?这就是教育之所在么?我们没有忽视什么吗?
  “何妨吟啸”朋友讲话讲逻辑,讲实证;如果我们也和他讲逻辑,讲实证,我认为到最后是讲不清楚的,因为讲科学,和讲人文是完全不同类的事情;用科学的方式讲人文,用逻辑的方式讨论人文的教育,我认为是讲不通的,最后只会落得比谁个头大,嗓门大,因为人文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可以这么讲的,而只讲逻辑最后是归于现实的实证,而现实总是短板的。
  “何妨吟啸”朋友也是让人佩服的,因为在 科学,人文 纠结的现实教育体系里,他还是很诚意的自己在读经,12岁的侄子在读经,8岁的侄女在读经,几个月大的女儿在听经,实在令人敬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5-14 00:37:01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楼主要舌战群儒了。。。

碰巧我这两年正琢磨孩子理科学习,手头上也有SAT2和AP教材,对于楼主的言论是充分理解的。 正如楼主所言:在高中阶段把大一大二内容都学完的学生, 往往不是中国人,反而是美国人!

美国教育改革并不是无知的加强教材难度,这是中国人自己的偏执理解,布什的“不让一个人掉队”和目前奥马巴的主张,都是关注“大头”,也就是说关注整体国民竞争力,站在政治角度提出的方案。至于这种改革是不是合乎人性,在我看来,至少比中国疯狂奥数要强,比双十读经法要强(这楼说的主题是理科教学,双十读经法是没有安排科学教育的。双十读经培养国学人才又另当别论)。

有人回复理科的基础是“记忆力”,呵呵,我孤陋寡闻,第一次听说。回复又说,经典里包含哲学的、科学的、文科的、理科的、逻辑的等等的综合的内容。果行深深质疑此观点,是吗?如果真是这样,孩子们都不要学数理化了,一本《易经》通通解决。再或者加读《德道经》,那里面除了数理化,还有放电发光的能量。读经万能啊。

还有,楼主所言并未用逻辑讨论人文,不知泽峰朋友何以判断楼主有此言论,这哪跟哪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5-14 08:51:13 | 只看该作者
一口气读完了 帖子和回复,真是荡气回肠啊。这里高手如云,我只能在人缝怯怯的低语几句:读经的人自然有选择读经的理由,半信半疑是正常的,边读边质疑是正常的,虔诚的全盘照搬来读也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和见解也不一样,所以,争辩起来绝对都是认为自己有道理的。
说实在的,好喜欢这样的争辩,这里的争辩都是高素质的争辩,如此争辩真是净化思维啊 ,所以不必要搞到你死我活,也不比一定要分出高低,更不要最后弄到 人身攻击。
感谢各位大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5-14 15:50:4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学习再学习,很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5-14 17:57:11 | 只看该作者
谈三点看法:
  一,吟啸先生关于中美学生理科比较的方法有误。王教授讲的是整体对整体,吟啸先生转换成“优“对”优“。中国学生学得苦,美国学生学得轻松,是不争的事实,没什么可讲的。至于美国少数学生学大学的内容,那是其兴趣使然,他也很轻松快乐。这都改变不了整体上中国学生理科学习难度高于美国学生理科学习难度这一事实。孟子云: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其实吟啸先生自己也承认,美国中学生理科成绩低的占”大头“。
  二,印度人在软件业领先,并不意味着其科学发达。软件不过一个小发明而已,并不具有开创性的科学精神。
  三,吟啸先生认为一个读经的孩子十八岁之前没有好好学习理科,成为理科人才的可能性非常低,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考不上大学相关科系了,言下之意,不上大学相关科系,就成不了理科人才。此逻辑不能成立。有太多的人不上大学照样成为科学大师。而且,今日科学的堕落,正是因为从小就只学科学,不注意人文的学习,结果只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科学狂人,科技至上的冷血者!这正是造成今日人类痛苦的一大根源啊!
  如果一个孩子读经到十几岁,再学习理科,未必不能成就,而且因为他人文基础深厚,他如真对科学感兴趣的话,他的后劲更足,而且还会善用科学。他可能短期内考不上理科大学,但你何必要让他那么着急地上大学呢?他到二十岁,二十五岁再考就晚了吗?既然钟情于科学,就是一生的事情,早几年晚几年又有何妨呢?
  再有,现在,一般人一提起科学,就联想到实验室,精密仪器,数据等等,其实,这只是科学的一种,是现代西方人所擅长的,当然有其特色,但并非最完善的形式。科学本有无限发展的空间和样式,你安知一个读经的孩子不会开创出另一种更广大、精深、完善的科学来?而且在我看来,今后也只有真正懂得东方文化精髓的人,才能在融汇西方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开创出这一种更符合人性的科学。西方现代科学已经形成惯性,越走越偏,已经很难回头了。为什么非得符合西方的标准才叫科学呢?东方应该有东方的科学,这样才能补救西方科学的弊病!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0 金币 +1 收起 理由
笑菩提 -1 更付合人性的科学?真敢创新!
cicie + 1 + 1 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3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24 , Processed in 0.297796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