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何妨吟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读经与理科教学的讨论----给王博士“找茬”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09-5-17 22:59:44 | 只看该作者
记得有次不知道说什么话题,提到说难,先生就说其实有时话说多了真的没有用,懂的人往往听一次甚至一段话一两句就马上可以明白,有些人有些时候你就是费劲千言万语苦口婆心他也还是不会懂,还是会在自己熟悉的那个里面绕,不相应的缘故吧!但先生依旧以杜鹃啼血,“不信人间尽耳聋”的精神再点点滴滴的耗费他的生命去奔波演讲,谤随名高,知其者谓其心忧,不知其者谓其何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09-5-17 23:25:24 | 只看该作者
找茬通常有兩種,一種是誠懇的、善意的,想要解決問題,想要使事情更完美;另一種是戲謔的、敵意的,只是想挑戰,想讓對方沒面子。有時候,這兩方面是攪混的,因為人往往沒有那么極端,不過,在字里行間,相信大部分人都能分辨,哪一種心態更占上風。

就我個人的判斷,樓主總體上是誠懇的、善意的,所以,愿意與樓主就“給王博士找茬”一帖進行商榷。

也事先聲明,我不是一個永遠保持嚴肅正經的人,有時難免油腔滑調、玩世不恭、指桑罵槐、冷嘲熱諷,但只有對不可理喻的人,才以那種方式抗議。雖然我是讀經教育的擁躉,是王財貴季謙先生的粉絲,但請相信我以下的言語,都是認真的、誠意的、冷靜的,而且,盡可能保持客觀和理性的。

言歸正傳,引一段牟先生在《黑格爾與王船山》文中的一段話:“...對黑格爾起反感的主要關鍵在何處?曰:這四五十年來的學風根本是經驗主義,實證主義,唯名論,多元論,這種落下來的精神在支配。在這種種精神的支配 下,對於提升上去講原理,講本源,講‘普遍的精神實體’的學問,根本不能相契。故一看見黑格爾那種天羅地網式的大系統,根本就起反感,連了解也不想去了解。這不能完全歸咎于黑格爾,也當反省自身自己何故必自封於塵下...”

并不是牟先生權威所以引用,而是覺得他說得有道理。

季謙先生在講教育(包括數理科學教育)的時候,是提升上去講原理,講本源,是在講一個大系統,要以經驗主義、實證主義的觀念去找這個大系統的“茬”,是太容易了。

這就好比,一個人坐在飛機上,飛到亞洲和太平洋上空,指出東邊是陸地,西邊是水。這時候如果有人下降一點,會發現,陸地上其實也有湖泊,水中其實也有島嶼,如果直接著陸到大陸上,還可以說這只有陸地沒有水。不過,不能因為居處足夠低所以見到了陸地中的水,就可以說那個高空中的人錯了,後者只是在講一個大略,一個趨勢。他站得高,就可以這樣講。

所以有時分歧的出現,并不是對錯的問題,而是站得高低的問題。

季謙先生曾講過:“黑格爾有所謂「理性的學問」與「歷史的學問」之分,亦即從原則上綜括事理與從案件上舉列事證的兩種學問(兩種能力)之別。五四之舉中國文化之罪過,皆歷史的也。有關歷史的,則隨好惡而選取其例,悠悠歷史中,何愁無例?舉而說之,好似鐵證如山,然皆亂人耳目耳。”

如今舉數理教育的實例來找讀經教育的“茬”,也皆是歷史的,悠悠歷史中,何愁無例?假如一直還在事例上互相詰難,這個問題將永遠都說不清,而且,還會越扯越遠。

比如,開始在討論長大後再學數學可不可以的問題,到後來就演變成中國古代為什么沒有出現科學,依照牟先生的說法,每一個文化由于開端的通孔不同,結果所產生的文化、哲學就不同,從歷史上來看,西方人注重外延真理,中國人注重內容真理,這就導致中國古代缺乏西方式的自然科學的學問。至于為什么開端的通孔就不同,這恐怕要上帝去解答。

還有,又由愛因斯坦、蘇步青,漸漸說到數學家三十歲之前就成就的問題,其實這正是季謙先生曾反復說過的觀點:“羅素曾說,如果給中國三十年穩定的社會和足夠的科研資金,中國三十年就可以趕上西方,羅素為什么這么說?因為一個人從小學科學,到三十歲就要成就了,超過三四十歲還沒有成就的人,恐怕一輩子不能做科學家。”(以上是大意,但我在現場聽他的演講起碼有一百場,應該背得八九不離十)

再有,說到美國的孩子理科好的,大部分都是從小理科就好的,這當然是如此,又說美國的孩子很多都在高中學完了大學課程等等,讀經理論并沒有反對這些,類似的例證是不具說服力,或者說不能作為找茬的證據的,只有徒增論述的混亂,不一一舉出。

說回來,季謙先生的教育理論是說,人類大體有兩大學習能力,記憶力和理解力,而大體在十三歲之前,是記憶力的高峰,十三歲之後,理解力開始快速增長,因此,大體在十三歲之前讓他大量接受非知識類的學問,以奠定十三歲之後讓他接受知識類的學問的基礎。這些都是提升上去,講一個大的原則。(就好象說東邊是陸地,西邊是水,這只是個大原則,并不代表陸地中沒有水,水中沒有陸地。)在對具體的細節找茬之前,討論的雙方有必要明確一個問題,就是找茬的人,是否認同這個大原則。

倘若連這個大原則都不認同,就根本沒必要去找細節的茬,而應當直接向大原則質疑,不過,讀經教育理論的大原則,是從人性出發,基本上很少有人反對;好,倘若認同這個大原則,那么更沒必要去找細節的茬,因為在對大原則達成共識之後,討論雙方要做的應該是共同“完善”細節,而不是給細節“找茬”。

我個人建議,要真想對數理教育有所完善,就直接針對“數理讀經的構想”,來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如果這構想真有問題,就一起完善它。如同沒有人故意去殘害孩子,也沒有人故意不讓中國成為科學國家,故意壓抑孩子對于科學的興趣。只要不是故意的,只要大家還都是為了自己的國家,或者不說那么宏大,都還是為了孩子好,就有商量探討并達成一致的可能性。

如果不用“找茬”這個詞,也許就不會有太大的火藥味,也許會討論得更好。

當然,人都難免情緒化,比如我在兒教論壇的某些跟貼里,也說了一些情緒化的話,這些話不是針對樓主的,不過因為與此帖有關聯,可能引起樓主的不悅(或者是不平,俠肝義膽者總是有些不平的,呵呵),如果是如此,我表示歉意。

不過,我對待讀經教育的討論也有一個大原則,可以指出季謙先生理論的不合理,可以對他說的話“找茬”,但是不可以人身攻擊和惡意詆毀,越過這個低限,不是難免情緒化,而是必然情緒化。

(最后這段和本帖無關,僅借貴地表達一下感想,希望沒破壞本帖的氣場,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09-5-18 08:26:06 | 只看该作者
小楼这个譬喻极妙!佩服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09-5-18 11:11:28 | 只看该作者
牟宗三先生云:“讲学问要站在争辩的立场讲出一定道理来,要不然我们讲学问做什么?能讲学问才能讲教育。”

期待呤啸先生后面关于第二、第三点的论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09-5-18 14:33:25 | 只看该作者
长见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09-5-18 21:56:5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木木网友的回帖:


感慨于哲萱的话,说得太好了。

木木周六周日家里上不了网,今天才看到,我也感觉楼主是真诚的,如果楼主不是只想听到赞同的意见的话,或者,不是觉得末学的水平太低,那么我愿意诚恳地讨论下去。容我几天,让我好好看看想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09-5-18 21:57:52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泽峰网友的回帖:

哲萱说的真好,真诚的“找茬”~~~这个“找茬”可做“找出差错”来讲,大伙都是欢迎的;
如果是故意的“找茬”那这里面就有“鸡蛋里挑骨头”的意思了~~不过既然有人认为鸡蛋里有骨头的可能,那挑挑倒也无所谓,大伙也未必介意,何况在特定情况下鸡蛋里的确是有骨头的。
  可是 如果“找茬”居然找出了“结论”那事情就另当别论了,“何妨吟啸”朋友首贴前大段“找茬”找的很认真,很真诚,俺也爱看,可后小段俺感觉就变味了,您那个“结论”是不是有点草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09-5-18 23:38:14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看了大家的唇枪舌剑,长了不少的见识,我也是位中学教师,教高中的生物,因为看到前面有我们教材的内容,也瞎说两句吧,我的女儿目前刚读了启蒙的一些内容,我也算个支持读经的妈妈。自己理科方面应该是很不错的 ,但文科方面底子很薄,常常为写教学论文而犯愁,这是我坚持让女儿读经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相信很多人和我有同样的目的,对于王教授的理论,本人不完全赞同,世界上目前没有什么理论是理想化的,如果真能向读经理论里所说,那么中国的古代,那些读私塾的人就应该个个是人才的。事实上那些成为大家的人也是智商比较高的人,经典是他们的基础,才成就了他们。但我坚信文学和艺术是有耳濡目染的功效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笑菩提 + 1 握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
发表于 2009-5-20 12:4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何妨吟啸朋友3

果行朋友也提过,科学是中立的;同样笑菩提朋友也提到这点。用人文转化科学?最多只能转化科学家吧!难道您不觉得,从科学界的整体情况来看,科技造福人类还是主流,有良知的科学家还是占了绝大多数。而您说今日科学的堕落”“一批又一批科学狂人,科技至上的冷血者”“造成今日人类痛苦的一大根源,我还是觉得偏激了。

空山回复:1、所谓“科学是中立的”,我认为是现代社会一种普遍的误解,就像人们说“艺术是独立的”、“经济是独立的”、“政治是独立的”一样。近代以来,社会各领域逐渐独立出来,脱离了伦理道德的制约,君不见“为艺术而艺术”的美术家玩吃胎儿的行为艺术;“为经济而经济”经济学家只知为企业赚取最大的利润;为“政治而政治”的政治家毫无廉耻地喊出“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又有多少科学家,以“科学是中立的”为由,进行各种危害人类、有悖人类基本伦理道德的实验……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可以满足人类的好奇心,可以为人类造福,因而是“善”的,但如果它不幸偏离了这个方向,就可谓之“堕落”。科学并不是静止地摆在那儿的公式定理或技术成果,而是由人不断去开拓完善的开放系统。如果一时代科学家没有良知,科学就会堕落,就如一个时代大多数人道德堕落,我就说这是个“道德堕落的时代”一样。“用人文转化科学”,当然是通过转化科学家来完成,但我们不必要说“用人文转化科学家”,不必这个夹杂。
     2、你说今日“从科学界的整体情况来看,科技造福人类还是主流,有良知的科学家还是占了绝大多数”,我不这样看。这是个人的现实感受问题。我的感觉是,今日大多数科学家,没有信仰、没有深刻的道德感,都在浑浑噩噩地做一些机械的所谓科研,为一点点所谓发明、创见沾沾自喜(我们国家的科学家尤其如此),那种对人类和平、对人类永久福址有真正热忱的科学家,仿佛已经绝迹。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地球作为一个星球,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面临深重的、甚至会瞬间毁灭的危机,造成这种危机的主要原因,就是科学的畸形发展。科学在今天已经像一列呼啸着冲向悬崖的火车,人类越来越没有力气刹住它了,或者说陶醉于科学所带来的生活福利,不愿意刹住它了。

下面是我几年前写的一篇文字,供参考。
人类的希望在脚下的土地

  所有的人都在异乡,所有的故乡都渺无人迹。几十年前,哲学家海德格尔对现代人的漂泊无根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然而,现在这个故乡恐怕要扩大为整个地球了。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日前预测,人类将很快不得不寻找新的生活家园来代替地球。目前地球面临着许多意外的危险,其灭亡可能是相当突然的,这些危险包括自然灾难、全球变暖、核战争、遗传变异病毒等。

  霍金的担忧自然不无道理。如今,全球变暖日益加剧;恐怖事件此起彼伏;禽流感等病毒夺去许多人的生命并仍在蔓延;不知名的地下,潜藏着足以毁灭人类几十次的核弹头——如果不是一个叫瓦西里·阿基波夫的前苏联潜艇军官在接到发射核鱼雷的命令时迟疑了一下,它们44年前就爆炸了。

  地球老了。人类必须另外寻找家园。

  霍金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办法是尽快开发太阳系的其它星球。他指出,人类20年后可能会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同时未来40年内将在火星建立移民地。看来,人类真的要抛弃故乡——地球,到太空去做永远的异乡人了。

  乍听起来,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提议。但谁也都看得出来,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虽然人类探索太空的试验从未停止过,但要让六十亿人都能搭上宇宙飞船飞越茫茫太空,到另一个星球安家落户,仍不过是一个美丽而渺茫的神话。

  如果说人类一定要移民太空,那也只是少数人的特权。据报道,美国最新的航天飞机奋进号,造价约30亿美元,每次飞行费用约在5亿美元以上。人类虽有智慧,但地球上的资源却是有限的,绝不会再增加,地球有足够的资源把所有人送上天吗?因此,移民太空,一个最可能的局面也许是:在地球即将毁灭之时,只有一部分人获得移民太空的特权。这会不会引起更残酷悲惨的争斗?

  而且,即使拥有了大规模移民太空的技术力量,人类就能忍心离开生养自己的地球吗?把地球母亲糟蹋得一塌糊涂一片疮痍,榨干了她的最后一滴血,就可以这样一走了之吗?一个物种,因为自己的贪婪与狂妄,在一个星球上混不下去了,就跑到另一个星球去祸害,宇宙间真会有这样的好事吗?

  移民太空,不过是人类不敢正视自身危机的一种逃避,一种美丽却虚幻的自我安慰而已。

  人类的希望在哪里?也许,我们应当问问自己。地球这个蔚蓝的美丽星球,已安然度过了几十亿年,有生命以来哺育过数不清的物种,有人类以来繁衍过世世代代的人群,为什么到了最近这三百年失了灵,偏偏就养活不了据说是掌握了最先进文化的现代人?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君不见,多少山岳被挖掘一空,多少浓烟遮天蔽日,多少污水倾泻江河,多少炸弹震憾大地……正是现代人的贪婪、狂妄与偏见,毁坏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置地球于毁灭的边缘,同时也斩断了自己的生命之根。

  因此,人类的希望,不在渺渺无际的太空,而在脚下的土地。我们应该低下头来,反省并且忏悔,以爱来耕耘这片地,以爱来与同伴及其他生命、其他一切物种建立和谐的联系,建设好自己承自祖先并有义务传递给后人的家园。异乡永远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只有地球——这人类的故乡才能让我们安身立命。

外国人读《圣经》主要以讲故事形式,对小孩子而言听听故事而已。(当然中小学生也背的不少,但从量上来讲,比我们学校要求背的那点古诗古文也多不到哪里去,而且要看所处的环境,比如居住地的宗教背景怎样)

空山回复:这个恐怕是吟啸朋友的想当然吧?我们学校背的古诗文不仅少,而且多是文学类文章,多是不同时期一些文学家的文章,绝大多数并不算“经”。

个人认为,读经教育固然对提升人文素养有很大帮助,但由于人文,道德伦理这些事物,不仅存在与经典之中。其实很多价值观念是普遍存在的,所以不能说,不读经就会堕落,读经了就不会堕落读经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只靠读经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及教育工作者的多方面努力。

空山回复:很多价值观念的确是普遍存在的,但更集中体现于经典之中。因此读经是最方便、最可靠的方式。我认为无论哪种教育,不管它有多少优点,如果不读经,都有极大缺憾。
我从未说过“不读经就会堕落,读经了就不会堕落”,也不认为“读经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其实我想没有哪一个人会幼稚到说“读经是包治百病的良药”。

比如中国古代的读经教育,也并非教育出来的人人都有,坏人也不少这是事实,对不对?

空山回复:世界上有哪一种教育,能保证受教育者人人都有“德”呢?或者,世界上有哪一种理论,能够达到这样一种效果呢?这样思考问题,是不是太简单化了?
其实王教授对这个问题有过解释。
  以下是王财贵教授的回答:
先生答:哦这个问题问得不错,问得很深。这个里面提到的一些词语,就不再细细的分析了,就总体的来说,这个问题就是,你不是说读经很好吗?是品德教育吗?古人不都读经典吗?古人还是有那么多的奸臣,中国还是有那么多的乱世,甚至说近代以来这么衰弱衰微,被西方所欺凌,那西方文化这么灿烂。
  首先说中国古人都是读经典长大的,可还是有那么多的坏人,那么多的乱世。那这个问题你不能够跟他辩,你不能说,中国古代读书人都读经典,从四书读起,所以
一直都是太平盛世。你不能这样辩,这样说就中了他的圈套,你跟他一般见识。当然中国有乱世啊!你可以这样对他说,中国古人都读经典也并没有太
平,照你这样讲我们换个角度,如果中国古人都不读经典,那就天下太平啦?中国古代如果没有这套教育,我们民族老早就灭亡了!你看世界上有多少民族灭亡了不
再兴起啊,所以中华民族的黑暗时代也都靠这些孤臣孽子啊!这些孤臣孽子啊他是投入一生,不顾身家性命,救国救民!终于拨乱反正,所以还是要读经。
  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遗憾呢?你要想一想,这是读经让他成为奸臣,还是读经没有把他的劣根性化除,你要这样想。所以经典的教育在希望化除他的劣根性
,而不是想要增长他的劣根性,人类有劣根性这是人类的命运。我并没有说读经以后人人成圣贤,我只是说
不读经很难成圣贤。于是教育就在这里有了功效,教育不是百分之一百,教育是给他机会,只要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机会教育就要去做,而且要努力做。,何况读经
的教育培养一个有德者,效果达到百分之八十九十以上,为什么你不读经?为什么要把人类还有一些遗憾来归罪于经典教育归罪于读经?你这是看错了问题,看走了
眼!一个这样子糊涂的人还敢跟人家讨论问题!这是不懂历史不懂人生,所以一说上来就令人愤恨,令人痛心,居然这样糊涂,而且还大言不惭!
  所以我们应该告诉
他,你去读读经典,你有没有读过经典?经典哪一句要教你做奸臣呐?那说,为什么读经都叫我们做忠臣还有奸臣?那是人类的特质啊!这是第一点;第二点,西方
好象很伟大的样子,你去看历史西方黑暗的时代比中国还要更加黑暗。所以恨铁不成钢是可以的,自己责己以严待人以宽是可以的
,这是好的德性,但是过于偏激变态了就不好。所以我们自己要反省自己,我们要说我们的文化还有缺点,这是对的!是因为文化还有缺点所以把古人骂倒,把
圣贤抛弃,那就像倒脏洗澡水连着把婴儿都倒掉;你有黑暗有糟粕,你把它去除就好了,你的精华要保留,这才是为人的态度。你为什么一概否定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cicie + 1 + 1 道德至上。您的文笔和心灵很赞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09-5-20 13:22:46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就继续认为“科学是堕落”好了,最好你能用你的道德感化一下下让“科学不再堕落”,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推测你不是搞科研的,对此我不再多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2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1:36 , Processed in 0.125631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