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何妨吟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读经与理科教学的讨论----给王博士“找茬”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009-5-23 11:0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吟啸朋友4:

其实现行的体制内教育,中学生的教科书就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讨论道德伦理与科学。
比如说克隆人,作为基因工程,胚胎移植技术这些来讲,科学界几乎是一致性地反对生殖性克隆人,基本各国政府也是这样明令禁止;而利用克隆技术,进行治疗性克隆,则是不违背一般伦理道德,而可以治病救人。(当然现在也有争议,主要是一些人认为早期胚胎也是生命,有活下去的权利,和反对堕胎是类似的意见)


空山回复:有这样的讨论是有益的,但它只是一种“知识”或“闻见”,远远不够。如果学生内心没有充实的道德信念,他即使知道某种事违反道德他也会控制不住自己去做的。比如吸毒,大家都知道吸毒的坏处,但还是有很多人去吸,因为他内心不光明,不充实,不凝定,空虚无聊,才会莫名其妙地去尝试。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只是一种“了解”,但一个人究竟能不能真正调控自己的行为,则有赖于长期的德行培养。读圣贤经典,再加上一定的做人指导,是培养孩子德行最有效的办法。一个由经典熏陶出来的性情中正的孩子,他会本能地反对克隆人的,也绝不会想到吸毒的。

在我的观点里,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存在很多问题这是事实,很多时候我作为一个学校教师骂得最凶最狠,但是要看到,最主要的问题在体制上,而体制又与太多国情、社会现实相关联,这又是一时难以改变的。但是我认为读经教育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办法,例如理科教学就是一个软肋。


空山回复:我们指出体制内教育的弊病,针对的也是体制,并非在体制内生存的老师。体制内老师很多也是兢兢业业的,我相当了解,因为我自己也曾是其中的一员。不管体制内体制外,如果大家都能冷静地面对自己切身的问题,就是好事。
读经教育虽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办法,但我确实认为他是最根本的办法。它就像一棵树的根,它不是花,不是果,你不可以向根要花要果,但你没有根,就没有花没有果,你的根不深不壮,你的花就不美果就不大。读经不是与科学平行的,而是基础性的,统摄性的。
  比如一个孩子数学差,你怎么办?其实一个孩子数学差,往往有这几个原因:一是他还小,而数学题难度太大;二是他性格或人格有问题,如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任性,急躁,软弱等;三是他理解力发展滞后。你怎么解决呢?如果数学题难度超过他的年龄,等一等即可(我们国家中小学数学题难度普遍超前);如果他有性格人格问题,当然你要加强教育,但究竟怎么教育?最简便有效的还是读经,再加上适度的生活指导。(我有很多事例,只怕你不信啊!)如果他理解力滞后,你就要想办法开发他的理解力,怎么开发呢?体制内学校现在也在推进“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等等,效果如何呢?跟不上的还是跟不上,掉队的学生仍然越来越多!为什么呢?因为理解力的培养并不是你天天让他努力去“理解”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与记忆力密不可分的,记忆力是理解力的基础,你不给他补充文化养料,不充实他的心灵,不健全他的整体心智,一味让他苦思冥想,正如让巧妇作无米之炊啊!鄙薄记忆和继承,轻言“理解”和“创造”,正是现代人的通病!说实话,读经教育最大的贡献,就是让人重新认识记忆的重要!

[ 本帖最后由 空山泠雨 于 2009-5-23 11:1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天津清羽 + 1 + 1 继续关注:)
文质彬彬 + 1 + 1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2009-5-23 21:26:12 | 只看该作者
引起近日争论的是这个贴,大家回到开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2009-5-25 05:16:08 | 只看该作者
文字多,与有道理,是两码事
科学本身是中立的,这是知性界域的事
而科学是否需要道德来驾驭把握,这是个伦理价值界域的事
完全可以分别论说,不必争辩
很多时候,滔滔雄辩其实是没有分清言说界限引致的

学习的前提,是知不足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如果 + 10 + 10 学习的前提是知不足,我非常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2009-5-25 05:32:49 | 只看该作者
记忆力只是一种生理能力,固然重要,
但读经教育的最大贡献,如果被认为是“让人重新认识记忆的重要”
这未免有点令经典教育的同仁们有些愕然吧?
把一个多动症的孩子与一个健康孩子摆在一个对照组,我相信更能帮助我们认识到“记忆的重要性”

个人认为,读经教育的最大贡献,在于拯救一个漠视良心、道德感麻木的民族
恢复人道秩序,构建民主政治,实现和谐家国,莫不寄望经典教育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23 金币 +23 收起 理由
天问 + 9 + 9 愿望很好
我爱飞飞 + 2 + 2 纯粹支持。
如果 + 10 + 10 愿望很好~~~
天津清羽 + 1 + 1 我很赞同。
子墨宝贝儿 + 1 + 1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009-5-25 22:49: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9-5-25 05:32 发表
记忆力只是一种生理能力,固然重要,
但读经教育的最大贡献,如果被认为是“让人重新认识记忆的重要”
这未免有点令经典教育的同仁们有些愕然吧?
把一个多动症的孩子与一个健康孩子摆在一个对照组,我相信更 ...


空山回复:
  首先承认“读经教育的最大贡献,就是让人重新认识记忆的重要”这句话不当,应该是“最大贡献之一”。
  我完全赞同您所说的读经教育在提升社会道德方面的重大意义,这也是我辈从事读经教育的原动力。
  不过,就读经教育与体制内教育最大的区别而言,我认为从内容上讲,读经教育重视经典;从方法上讲,读经教育更重视记忆在学习中的奠基作用。说读经教育重新唤起人们对记忆力的重视,我想是没错的。
  另,我认为记忆力并不是“天生的生理能力”,它有天生的成分,但更需要培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009-5-27 04:00: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空山泠雨 于 2009-5-25 22:49 发表


首先承认“读经教育的最大贡献,就是让人重新认识记忆的重要”这句话不当,应该是“最大贡献之一”。
我完全赞同您所说的读经教育在提升社会道德方面的重大意义,这也是我辈从事读经教育的原动力。

不过,就读经教育与体制内教育最大的区别而言,我认为从内容上讲,读经教育重视经典;从方法上讲,读经教育更重视记忆在学习中的奠基作用。说读经教育重新唤起人们对记忆力的重视,我想是没错的。
  
另,我认为记忆力并不是“天生的生理能力”,它有天生的成分,但更需要培养。 ...




谢谢回复
如果您承认“能力是开发出来的”,就等于承认“能力先天具备,后天发掘开显”
“傻子”也一样,他们只是被屏蔽了某些能力,另外一些能力则因人们的懒惰与冷漠而废弃
人类生命具备一切资源,只看我们如何引发,所以
教育是那么重要,父母是那么任重道远,老师是那么义不容辞

“如果”版主认为我所谓的读经教育的贡献,是一种“良好的愿望”
这提醒我重申:我们真的,真的需要去了解经典,需要去了解经典教育
假如我们支持他,就要了解他
假如我们反对他,更要了解他

前年我就说过,我们已经多年沉迷于“科学迷信”之中
难道我们还要继续沉迷于“经典迷信”之中,或者“反经典迷信”之中吗?

骗自己是很容易的事,不关心别人就行了
不知道自己在骗自己,是更容易的事,不关心自己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2009-5-27 07:36:15 | 只看该作者
人类生命具备一切资源,只看我们如何引发
我们真的,真的需要去了解经典,需要去了解经典教育
------------------------------------------------------------------------
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009-5-29 23:14:01 | 只看该作者
转自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


    有一本書「幹麻學數學」作者斯坦(Sherman  K.  Stein)(美國數學加州戴維斯分校數學教授
、哥倫比亞大學博士
)。該書第十二章介紹了貝尼澤特(L.  Benezet)在1930年代的一個實驗
,就是到六年級才教數學
,將多出來的時間拿來加強英文的訓練——readreasonrecite  (稱之為三R 運動
),結果效果極佳,可以作為學習數學的參考
。如果我們讓孩子大量讀經
,到了十三歲才讓孩子學習數學
,我想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有人對Benzet有興趣,可以直接上網搜尋  Benezet Centre(有人能花時間將之翻譯出來更好)
  幹麻學數學的原文如下:
  贝尼泽特的小实验

     1929年,在纽约的绮色佳(Ithaca)举行了一场校长会议,会中要求与会的校长设法减少课程,以腾出空间给一些新增的课目,「如安全、健康以及五花八门的指示事项。」针对这项要求,新罕布什尔州曼彻斯特的校长贝尼泽特(L. Benezet)写信响应:「让孩子花八年的时间才学会一般数学,是没有意义的。数学课程可以延迟到国中才教,正常学生只要花两年功夫就能学会。」

    在此之前,贝尼泽特因为取消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课,已饱受批评。他觉得自己的信「代表了自己真正的想法,因此若不能把它付诸实行,一定会影响自己的前程。」接着在几年之内,他真的进行一连串的实验,还写了很多篇报告公布实验结果,刊登在19351936年的《国家教育学会期刊》。

  贝尼泽特知道自己能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但学生家长会怎么想?多少家长愿意让他们的孩子像天竺鼠一样,参加这种危险的实验?贝尼泽特把自己的计画写信通知家长,却没有什么人反对。贝尼泽特承认自己很幸运:「我的学区中,只有十分之一的家长是以英语为母语的。若学生的家长大部分有高中或大学学历,我一定会接到暴风雨般的抗议,实验就做不成了。」

  依照贝尼泽特自己的说法,事情是这样的:「我们把第六届学生分成两组。实验组一直到六年级才开始教数学,而传统组在三年级就开始教数学。刚开始,传统组领先。到了四月,两组的数学成绩已不相上下。在一年之内,实验组学生的数学能力就完全追上传统组的学生,而后者已经学了三年半的数学。」此外,学生对求证的推理过程也能充分了解,例如:「为什么除数是分数的时候,把除数的分子、分母颠倒相乘,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

  学生多出来的时间做什么呢?贝尼泽特用来上「阅读、推理和背诵」。实验组的学生对阅读更有兴趣,字汇能力较佳,语言的表达能力也比较流畅,甚至好过那些说英语的家庭。

  当我阅读贝尼泽特的文章时,我非常赞成他的想法,觉得自己彷佛也参与了整个实验。虽然体会到一种行动症候群的冲动,我却知道不可能把他的想法传播出去,因为现在说英语的家长太多了。因此贝尼泽特的改革完全从舞台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一些私塾式学校或小型的私立学校里,学生是依照自己的进度来学习的,此时我们可以看到贝尼泽特的理论付诸实现,但并不能强迫所有的人都照样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09-5-30 10:14:59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来凑个热闹。我小的时候很笨,不是一般的笨。七岁时该上小学了,老师说能从一数到五十就收。结果怎么也数不清楚。母亲见我如此笨只好把我送到乡下去上学(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学校很破,课桌就是个破水泥台,自己搬个小凳子。而且校长是我表舅, 呵呵。)那哪是上学呀,纯是胡闹,上课听鸟叫,要不就睡觉。下课了书包一扔满世界跑。反正管你考几分都不留级,就这样上到三年级半,回家了。我家在林区,比农村稍正规些。结果期末考试倒数第二(也可能是倒第一,有个和我差不多的,记不得谁更强了)。反正当时感觉数学怎么那么难。就是学不会。
    可也不知怎么的,到4年级下学期时,突然就觉得数学很好学了,老师一讲就明白了,还纳闷,这么简单的东西我以前怎么就不会呢。(我们那时不学课外知识就学课本的内容)。那时我已经十二岁了,因我八岁上的学。
    所以看了王教授的演讲,有一点很认同,当一个人思维能力没有发展时,你硬让他学,那岂不是很痛苦!会不会影响学习兴趣?我那么笨的人,后来能上大学可能与小时候没人逼我学习有很大关系,当然也没人逼我读经。不过我当时对背书确实不反感。
    我的经历只是个案,也与读经没什么关系,但可说明数学不一定非提前学。智力开发了,4年的东西很快(时间我记不准了)就学会了。这是我亲历的事情。
    这里讲出来供论辩双方参考。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空山泠雨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009-5-30 11:14: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笑菩提 于 2009-5-20 13:22 发表
楼上的就继续认为“科学是堕落”好了,最好你能用你的道德感化一下下让“科学不再堕落”,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推测你不是搞科研的,对此我不再多语。

        我想多说几句。
        科学本身没有什么可堕落的,问题是研究和应用科学的人会堕落。而且在当代中国,这个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着。这可是一个严重的客观事实。
你要说这只是个别现象,我是不会认同的。
       赵本山的卖拐道出当代中国人普通使用的一大绝招,忽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9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1:48 , Processed in 0.284204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