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农妇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那些读经的孩子,让我心碎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09-4-29 12:37: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09-3-17 03:39 发表
我家的客厅还悬挂着王教授的墨宝“诚意慎独”,我家的书柜里还放置着王教授不远万里送给我的一大摞书籍,我听过讲解论语的很多,却独独感觉教授讲得最动人心,我们全家蒙教授的恩惠太多太多,但是,我却只能用自 ...

非常赞同这一段。我们读经的家长都要对王教授心存感激的。
但是无论作为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始终审慎地对待自己,时刻以圣贤的话警示自己。
无论学生家长的意见是什么,我们老师或者家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发表于 2009-5-5 15:5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3 simple_99 的帖子

支持!快乐读经才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发表于 2009-5-5 16:49:4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古人都是这么过来的,这点苦都吃不了,那还能干什么呢,都成温室的花朵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发表于 2009-5-5 20:01:2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现在许多名头(各类培训班)让孩子把有限的童年投入进去,许多家长也希望看到立杆见影的成效(有的甚至是为了在人前有炫耀的资本)。早期教育是很重要,但重要的是培养小孩的兴趣、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作为父母我觉得教小孩关注生活中的任何小事小物,热爱动物喜欢植物,更喜欢玩,甚至能疯狂的玩……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9 金币 +9 收起 理由
天问 + 9 + 9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5:29:17 | 只看该作者
至此,我有几点申说。

1 是因为王财贵教授的“一场演讲,百年震撼”给我打开了通往传统文化这个世界的大门,女儿也因此能从童年开始读经。这一点,我们永远铭记在心。并且从我认识到的那一天开始,便一直在尽我所能的宣扬着,而且现在竟有了收获。终于有个邻居孩子开始读经了。

2 “子为父隐,父为子隐”和现在这一问题实在不是一回事。父与子之间没有一个会因“隐'而受伤害、明显、重要、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甚至表达能力的第三者。“隐”的目的是什么?隐掉那些不好的,彰显那些好的东西,当事者会在不知不觉中向好的方向发展。而放在目前谈论的读经学堂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件事上,不宜做此处理。就算不考虑第三者(这是不能容忍和残忍的),也不会达到“隐”的目的。

3 如果一个人身上长了烂疮,一味的遮遮掩掩会是什么结果?可想而知。应该脱下衣服忍痛割掉烂肉,让其长出新肌。

4 我认为这是一桩简单的事情。大家都在努力的做着一件事,做着做着这件事出了个大问题,有人指出来,那好,我们坐下来分析寻找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到办法了,好,我们去改正。解决了,我们再上路。可是·······在儿教论坛这种高水平的地方尚且如此······罢。

最后,唯愿孩子们都能平安、快乐的成长。

[ 本帖最后由 农妇1 于 2009-5-15 15:3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2 + 2 好久不见,高兴!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发表于 2009-5-15 15:5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kxb6666 的帖子

支持快乐读经,快乐的吸收中华民族的传统精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发表于 2009-5-15 17:48:02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一则赵升君老师在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回别的网友帖子的回帖,但我觉得这帖子的朋友也可以参考一下,因为涉及教读经老师的资质的老问题:

清朝之前所有读经老师都没学过弟子规

又:王财贵对读经老师的标准:小学二年级以上认识拼音愿意教的,都可以做读经老师。
现在,许多大德都给私塾老师定一个素质标准,请问:具体客观的标准在哪?人是死的吗?武训是什么标准?陶行知是在掌握了那些标准后成的教育家?

教学相长,与孩子共同成长,才是读经老师最实在的提升。反问一句:读经孩子达到这些自以为素质好的老师那标准就够了吗?别骗人了!

读经老师的作用在指路,即读经。而不是读经老师代表经典来指导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发表于 2009-5-15 18:17:03 | 只看该作者
让孩子快乐读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发表于 2009-5-19 16:00:4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各位老师,各位家长的激烈讨论,使我受益颇多。来这论坛一个多月,让我了解、学习了很多孩子的教育知识。再次向各位表示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发表于 2009-6-3 18:40:52 | 只看该作者
越看越觉得任重而道远,教育,始终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该都用同一种模式方法来教育,来约束,还是很赞成,快乐的学习,快乐的读经,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氛围,都应该跟上才行,而不仅仅是对孩子的刻板的任务和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6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3:42 , Processed in 0.115081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