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办班办学实务以及在家自学之申办
(一)读经班以及私塾学堂的办学实务
1、讀經班开班成功的關鍵
2、推廣日間的讀經班是否遇過有無立案的問題
3、联合家教式读经学园(平價讀經學校、家塾)开办的條件
4、讀經班的成敗關鍵只在家長了
5、如何辦得好讀經班
6、讀經學園是否可以「不管品格教育和學生的身心發展」
7、開讀經班成功的祕訣
8、請問如何成立讀經學園?
9、 讀經班快開不下去了怎么办
10、請教王教授幼兒去全日讀經班整整三~四年時光,竟無法背誦到孟子、易經、莊子…等經典,會不會太浪費生命
11、请教王教授,封闭式私塾教育是最佳的读经教育模式吗
12、如何免除學堂與家長之矛盾
13、是否可忽略在私塾读经的孩子,受老师"素质低下"的负面影响
14、關於對讀經教师素质的提升的責備求全
15、何谓「讀經幼稚園」
16、关于封闭式暑期读经班之招生简章
17、教讀經會愈教愈輕鬆呢?其實只有一個要訣:就是老實大量讀經
18、开一家私塾究竟应该办理哪些手续
19、请问讀經教學办学實踐的程序如何
20、能否借鉴“联合家教”这条路,既可以继续读经,数学和英语也能接洽得上
21、关于能否在家自己教孩子读经
1、讀經班开班成功的關鍵
日期: 2002/10/09 發言人: 刘敏
主題: 能不能交流一下刚开班的挫折
日期: 2002/10/11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能不能交流一下刚开班的挫折
內文:
讀經班成功的要件,不在學生,乃是在於老師和家長,家長尤其是關鍵所在.家長支持,即是成功的百分之九十九,而要家長支持,是有方法的.即在開班上課前,必須加以理論的宣導,唯有理論徹底明白,才會有真實的支持度,而在開班上課後,因為家長的健忘,所以還要一而再再而三的給予鼓勵和"恐嚇"----就是,要明白而堅定地告訴他們:如果督導你的孩子讀經,現在馬上進步非凡,將來更是受用無盡;如果不讓他好好讀經,再過幾年,勢將終身遺憾,永無可救.
然而這些鼓勵與"恐嚇",都必須由老師來做,而且是真心的來做.如果連老師自己都心存疑慮,如何能說得有丹田之力呢?所以追根究柢,還是老師自己的信心最為關鍵呀!
一個有自信的老師,必然可以帶動家長的支持.退一步說,如果家長支持度不高,或支持的人太少,對一個有信心的老師來說,都是無所"畏"的.
有信心的老師,是來一個,教一個;來兩個,教一雙.不必依靠人多勢眾才安心,人少,一樣教得有聲有色,自得其樂.
能以這樣的心胸處世,天下之事,便沒有"挫折"可言.何況教讀經,能教一個,能教一句,即是煌煌功德,有何挫折?
不能以這樣的心胸處世,天下到處是"挫折",不用說像"讀經"這樣不合"時宜"的工作了.
凡事成敗,在一念之間呀.
當然,您也可以參考別人的經驗.譬如可以看看華山網站上的讀經通訊,幾乎每一期都有讀經教學的經驗談,情況不一,可以融會而貫通之,祝您愉快,祝您成功.
王財貴 敬上.2002.10.11
2、推廣日間的讀經班是否遇過有無立案的問題
日期: 2003/03/14 發言人: 丫丫
主題: 推廣日間的讀經班是否遇過有無立案的問題
日期: 2003/04/04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推廣日間的讀經班是否遇過有無立案的問題
內文:
如果少數人,以聯合請家教的方式,應該沒什麼問題,如果人數較多,又有人去告發,政府單位接到報案,又必須來察,政府有其基本規定,我想這是沒辦法的事.
要立案,或許有很多困難.而孩子的教育不能等,只好走一步算一步.最好是將讀經風氣真的推廣到許多人都認可了,有人願意真的經營讀經幼兒園.
其實立案的讀經的幼兒園,不只可以經營起來,可能經營得更好,利已又利人.我建議現有的幼兒園趕快轉型.大家也可以放出風氣,引導其轉型.讓孩子有地方讀經.就不必自己辦了.當然,讀經社群也可以聯合起來籌組立案的學校.
不過,在還沒有正式立案的讀經幼兒園之前,無論有多大困難,被政府罰多少錢,必要想盡辦法,不可放棄孩子全天候的讀經教育.
祝成功.王財貴敬上.
3、联合家教式读经学园(平價讀經學校、家塾)开办的條件
日期: 2003/06/07 發言人: 如我居主人
主題: 在家自學?
日期: 2003/06/10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在家自學?
內文:
在家自學確不容易.須有多方條件之配合.如家長之信念(所謂有膽,有毅力決心耐力等),如兒童之心性(大部份沒問題,愈小也愈沒問題),還要有相當的經濟力配合(或者有一家長不上班,或者須繳學費),又如親友之支持(有些親友影響力甚大),和教育當局及學校之認同(有些人在這方面遇到很大的阻力),....等等.
但其中最大的關鍵是家長的信念問題,信念愈強,則其他方面愈易克服.
我認為讀經確是解決當前教育問題之有效方式,但不可以說是"唯一的",因為或許其他方式也可以,只是我尚想不到,也好像還沒人想到.所以應是現在的唯一的.
所謂五育均衡,是必要考量的,讀經正是當前五育能均衡的較好方式(請參看"在家自學初議",---載於"讀經通訊",可在華山書院網站查閱).
經濟真是一大問題,很少家庭能一人班,一人在家專教孩子的.(不過確實有為孩子讀經而放棄工作的人,因為他們認為為孩子一生著想而忍受艱難是值得的).
如果我才建議以集合聘請教師,共同開一"讀經學園"方式(這樣兒童也較有伴),但必須有所花費了.
有些安親班兼辦讀經,大概按其常例收費.有些則是純因讀經而新組學園,如大安和華山及士林等.而據我所知,這些學園都是由所有家長共管,沒有人在這裏主持,所以也沒有人在這裏賺錢,(華山還免收租金呢).這裏老師是半奉獻的,其薪資大概比照幼稚園初級的老師(一萬八至兩萬五左右)而已,是不能和小學老師相比的,所以都是對讀經教育非常有熱心的人才會來擔任.
至於所繳的費用,其收支是公開的,每學期向所有家長報賬,而且明定如學生數多,錢有剩餘,則將酌減收費,其酌減亦由家長共同決定.所以我想不應在金錢上批評這件事.
不過為何會有"花很多錢"的感覺呢?這是因為小學是義務教育,所謂義務,就是我們已經繳稅給政府了,由政府來統籌運用,設立學校,聘請老師,所以我們就不必再繳學費了(因為已經繳過了).如果不上學,在家自學,則是自願放棄權利,自己辦教育,也就是再繳了一次學費.
至於是不是太貴的問題,可以這樣看:幼稚園不是國家的義務教育,所以幼稚園就必須繳了,所以如果幼稚園階段的孩子上讀經學園,家長會覺得更省錢(因為這裏沒人在經營賺錢,這裏的收費並不會比外面高),但如果是小學階段的孩子上讀經學園,和公立小學比起來,就感到多花費了.(至於私立小學,收費也可能不如讀經學園高,但須知私立小學的學生,政府是有補助的,而在家自學,政府是不補助的).
以現在我所知的讀經學園來說,大部份是自己自足,有些則是還要有人補貼,如華山就不收租金,免費是供場地,士林則是月月虧損的,由主倡者夫婦月月自掏腰包.
另外有關家長和老師的關係,說沒問題,就沒問題,因為理念相同,大體是融融洽洽.但確也容易發生一些問題,其原因在於---如果小孩在一般學校,大家總是信賴學校,很少到學校去管老師的教學,見面時間少,如果親師相見,也都有特別的日子,經特別的安排,那時家長對老師總有很大的尊重,老師也是有備而來,當然大家相見甚歡.而讀經學園好像是家長請家教,家長會想管,老師也特別謙卑,隨時準備接受家長的商議.所以不會受到家長完全的信賴,而接觸機會多,總是容易遇到不合的地方,於是就容易有不順的感覺.
其實我想:如果請到可信任的老師,家長把孩子交給老師,能和把孩子送到學校那檥完全信賴老師,則這種不愉快的情形會減少.
而沒愛心不講理不適任的老師,大家可以辭去他.這是比學校要辭去一個老師,孩子要換一個班級還自由的事.--在一般學校,如不滿一個老師,要抱怨也難了.---人生總有許多順利,亦有許多不順利.總希望情況還不算太過份的話,大家相親相忍,才易平安濟世.
杜甫說"願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如有人能開設平價讀經學校,文武皆備,真是甚幸甚幸之事,吾日夜祈禱之.
說一個我悔恨的事:
十幾二十年前,我兒子在小學時,我即有意不讓他上學,寧可一個月花兩三萬請一個老師專門教他讀經.老師人選都已在物色了.但當時的學制,--如同現在很多人罵的所謂兩蔣時代--比起現在來,是很死硬的.所以逃不出來.---不過現在想起來,不是逃不出來,乃是沒膽識不夠大.所以現在還一直悔恨著.現在的家長有福了,現在的教育部是開明多了.(這也要感激那些教改的倡議者,他們在這方面貢獻是很大的).
當然,我不是心理變態,自己的孩子沒在家自學,所以要別人家的孩子在家自學來補償.---因為孩子是你的,有無自學,不見得能補償得我的遺憾.
課餘時間儘量利用,也是兩全其美之道.我贊成.
推動學校老師成為"讀經老師",班級成為"讀經班級",更好.
我不是"在家自學狂熱份子"---只是我見到及早而大量讀經之重要重要.所以不免苦口婆心了些.務必請有孩子的家長注意了,注意了.
一些在家自學的家長也不是"讀經發狂者"---任何狂熱,大概都很可怕,大概都有問題.但讀經不是一頭栽的.凡是讀經教育的家長,都知道要五育並重,讀經的孩子,大都五育七領域健全.品學兼優.知書達禮.----說一件我不太認同的事:多年前認真讀經的孩子,現在上大學了,大概都考上了醫科和理工科系---意思不是他們不喜歡文科,而是文科已超過程度了,他們是全科全能的.---但為何我有些不認同呢?因為文科也須要人才呀.
"多讀經,方可成人才",我預測將成為時代之共識.
祝福讀經的家長,不要太煩惱,能在家自學就在家,不能,就利用課餘時間,多讀多好,少讀也有少好,不要太執著,也不要輕易懷疑別人.只要不是害人,世界上的事,都是好的.願大家互相欣賞,互相勉勵.
王財貴敬上.二00三,六,十.
4、讀經班的成敗關鍵只在家長了
日期: 2004/05/17 發言人: 有點灰心的老師
主題: 如何帶動親子讀經班的家長參與呢?
日期: 2004/05/17 發言人: 王財貴
這不是您一個班的特殊狀況,請勿太過憂心。
兒童讀經的成敗,不在兒童,乃在老師和家長。--兒童是沒問題的,有問題的是老師和家長。現在您既已熱心於教讀經,可見這個讀經班的問題不在老師,其成敗關鍵只在家長了。
有關此點如何克服,我在說明手冊最後一章就說過了,請回看。
不可以只有埋頭教育兒童,更要努力教育家長,甚至要到達「恐嚇」的地步。亦即要隨時提醒家長:什麼事都不重要,唯有教兒童讀經才是重要的,只要現在好好教讀經,孩子的前途就平正光明,現在不及時教,將來可能產生家庭極大的煩惱,那時後悔就來不及了。--有關這種觀念,老師自己要很明白,才能說得有丹田之衷氣。
您也可以在許多地方摘錄其他人對讀經的重要性和其成果給家長隨時講,隨時看。人都是健忘的,都是很現實的,都是很短視近利的。不常常提醒,他便會忘記,他便會看不起你這個「讀經班」。他們只知道英文是重要的,數學是重要的。他不知道讀經是更重要的,因為如果認真讀了經了,其他學習都在其中了。他們只是看表面,只是隨俗,如果不趕快醒悟過來,將來受害的正是他們自己的孩子呀!
又,如果說了還是不見效,以致於影響到孩子讀經的成效,甚至影響到上讀經課的情緒--愈來愈多的孩子沒有進度,而且上課情緒低落。則必須先把這些不支持的家庭和孩子辭去--因為您沒辦法沒能力帶這些孩子了。而且他們影響了其他好學的孩子,最後是全部解散收場。
所以為了這個班,一定要先嚴格要求家長陪讀。如果這樣嚴格,家長認真陪而認真讀的兒童進步了,其他人就會因為看到功利而又回來了,那時,學生就又會多起來。而且每個家長都是用心的,每個學生都是好學的。老師帶起來愉快,整班風氣好,這才是您開班的原初願望呢!也是原初各個家長的願望呢!
再說一次:人們很容易隨波逐流,很難知所先後,您一定要先穩住自己--亦即深刻認識讀經的重要,也要有遠見,一時人少是沒關係的,但要精緻--不要求每個學生都聰明,但要求每個學生都用功。有聰明而不用功,或用錯功,而錯過時機,結果一事無成。從沒有用功而不聰明的。
建議您將這一主題及諸人的回答一起列印下來,給家長看。其他有這種問題的老師都可以這樣做。--這是您愛護讀經班,愛護家長以及愛護他家孩子所該做的工作。
5、如何辦得好讀經班
日期: 2004/06/14 發言人: 莊金隆
日期: 2004/06/14 發言人: 王財貴
有關此問題,在本站曾多所討論,
請多翻閱以前的資訊。
讀經班成功的因素是家長佔百分之八十,老師佔百分之十九,兒童佔百分之一。
而所謂家長佔百分之八十,老師二十,是指其理念是否明白。
所以您想要辦得理想,最重要的工作是向家長宣導理念。而且一再,再三,乃至十遍百遍,不厭其煩的一直不停的宣導。甚至對於已經讓孩子讀經兩年三年的家長,亦要不斷宣導。--當然,主辦者自己和老師的信心更重要,也要隨時自我加強,--有人告訴我:如能把VGD看最少五十遍,把手冊看最少一百遍。沒有不成功的。
一個信心不很夠的人,是很難向人宣導的。
要宣導的較方便的方法,首先是讓家長看VCD。(最好能看手冊,手冊比較完整)其後,凡是上課中,將下課時,都要做不同程度的宣導(我稱為「恐嚇」--即向他們警告:讀經使孩子聰明有德。。。。等等,又,現在不讀,以後永遠不能讀了。。。。後悔也來不及了。。。。等等。
人都是功利的,但也都是健忘的,要把他們當作自己親人來款待,生怕他們誤了他們自己。
講一次,他們才會醒一下。天天講,才能真正醒過來。家長醒悟了,你的班就安隱了。
6、讀經學園是否可以「不管品格教育和學生的身心發展」
日期: 2006/06/19 發言人: 困惑的孔雀
主題: 想請問王教授及各位先進
日期: 2006/06/19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想請問王教授及各位先進
內文:
「不管品格教育和學生的身心發展」,不知是到什麼程度?
因為讀經多少是可以觀察比較的,而品格教育,不知您的要求為何?
照一般常理,應沒有「不管品格」的老師。因為要他坐有坐相,口不出惡言,盡自己責任,不吵不煩,對尊長有禮,幫忙做家事等等,亦皆屬於「品格教育」中事。我的意思是:讀經本身即涵有高度長遠的品格影響力,而一般日常生活中,能教他好好做人,就可以了。還有一個比較的方法:就是這兩個學園,比起普通的幼稚園,是相差很多,還是大略相似?或者您以為讀經的地方必須有更高標準的要求?
又,「身心發展」所指為何?是體能?還是算術?還是唱遊?或者才藝?或者是生活常識?如體能方面,須有足夠的運動(遊戲或體操或武術均可)如其他學習,則讀經班是真的不大注重的,因為認為它太簡單了,不用花太多時間學習即可學好;或者價值性不高,要以根本的學習為先,其他的學習為後。也就是說:讀經旨在培養高能力,大能力。能力大了,其他學習不是不學,而是比較輕易可以學得,並且以後再學還來得及,或者不學也罷。但讀經是不能不讀的,而且時機是有限的,不能拖的。
總之,如真的「不管品格和身心發展」那是不對的,不要送過去。而也衡量一下,是不是你多慮了,這可以向該園的其他家長詢問一下,為何他們敢安心的讓自己的孩子在那裏讀?你只有一個孩子,當然應特別珍惜考量,但,其他家長不論有多少孩子,猜想他們也都是經過仔細考量的,您是否聽聽他們的意見,較能做成全面的思考?
又,您自己教,也是好方法。沒有伴的孩子,也不見得就不能帶,但普遍來說,確是難度較高,這要憑您的能耐了。或者您可以想法自己開設一個理想的讀經學園,也順便為讀經推廣一下。否則,環境就是現實,現實就是現實,怎麼選擇總是有利有弊,天下無絕對稱心如意之事也,想面面都合乎理想,亦是空想。擇一可行者,安心行之而已。天下人人事事都盡其最佳選擇,世界已經就太平了,人生已經就無憾了。
日期: 2006/06/23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想請問王教授及各位先進
內文:
一,本來,「孔雀」和「在想」先生之提醒,就是極為重要的事。
二,我在第一答中,即已呼籲家長,如有讀經學園「真的『不管孩子的品格和身心發展』,那是不對的,不要將孩子送過去。」
三,由於在清明的世界裏,教育的選擇是多元的,尤其對私塾的選擇,更是自由。所以,一方面,學園要選擇家長,即主持的人要先好好和家長說明清楚,有共識的家長的孩子才可以收。因為如果認識不同,雙方會在孩子身上拉鋸,造成孩子學業及人格的傷害。
四,另一方面,家長要慎重選擇學園,要選合乎自己理想的學園,選了後,就要安心,只從旁觀察,看看整個大方向是好的,即可放心,不可以太緊張,偶一不如意,就心神動搖,造成自己及學生的干擾。(因為送孩子上體制學校的家長,甚至都沒打聽,就很信任學校了。難道是學校完全可信?還是對小學園的信心本來就不足?)
五,如有人問:「王教授,為什麼不給我們一個理想的學校,還要我們自己擔驚受怕的選擇?」我將學孟子回答:「我無官守,我無言責也」。我何嘗不想要如此?但權與勢,皆不可能也。所以,現有的讀經學園,都是自己發展起來的,不是我開的,如有問題,我只能從旁協助,他們是不會聽我號令的。不過,至目前為止,我看到的聽到的有關學園的教學成效,大體都是可喜的。我也就放心了。
六,吾人只要相信:第一,家長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輕重本末,各會衡量,自會注意,無勞旁人代為著急。第二,生命是一串長時間的成長,如最初送到不理想的學園,三個月半年的,都可以轉換。就可以不要那麼憂心了。
七,我自以為最主要的本份是:多做宣導,全面性的宣導。所謂全面性包括大眾的普及的宣導,和讀經內容的全面,即人格的全面養成的觀念的宣導。至於如何落實人格全面的養成,那是實務面的事,而在施行過程中,或先有後,有輕有重,隨著主持者的能力和認知,各學園有其特色。必要時,應和其負責人深談,才能知其見解何在。也才可以知道那表面上看起來好像違反教育原則的學園,何以還有家長願意送去?吾人只能常呼籲醒,多深入了解,做忠實的建議,不能只以粗略印象,即以一把尺衡量之也。
八,我正想強烈呼籲像「孔雀、在想」等對讀經與教育雙面關懷的朋友,多來網上發言、提醒。最好也自己來辦或找朋友共同辦一個或多個讀經學園,這樣,理想的學園就會漸漸多起來了。
7、開讀經班成功的祕訣
開讀經班成功的祕訣在於:
「如何讓家長對讀經理念有深度的認識。」認識到那裏,支持度就到那裏。家長支持度高,則學生不易流失,而且必能口碑相傳。
而欲家長有高度的認識,進而支持。最簡便的方法是介紹他們多上本網站瀏覽。
祝您開班成功,嘉惠學子!
8、請問如何成立讀經學園?
必依理想善德而定行動方向,此一重點不可稍移,之外,
大柢成事有二法:
一是規劃嚴密的太平盛事資本家法,此類狷者之行,
二是一往無前的草莽開拓英雄家法,此類狂者之行。
合二者,隨時取用方便行事皆恰當者,為豪傑人物。
9、 讀經班快開不下去了怎么办
日期: 2008/03/21 發言人: lush
主題: 讀經班快開不下去了
內文: 經營讀經班已經快三年了,第一年二十多人,
加上帶讀的義工媽媽, 一共三十多人.到了第二年,光是學生就五十多人,
大家共襄盛舉都來讀經.到了今年,不知什麼原因,學生不到十人, 通常都維持六,七人而已.
是不是因為教科書刪減古文內容,以致大家不再重視讀經,還是目前景氣差,怕孩子找不到工作,都去學其它科目了.
日期: 2008/03/21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讀經班快開不下去了
內文:
很了不起,開了三年的讀經班了。
但請記住:
第一,開讀經班是表現對文化的關懷,對教育的不忍。不是為了人多人少而開,人多固好,人少也好。所以為一個人也要開,如此的開,才是誠意的。
第二,誠自能動天地,何況人世?有一個,培養一個,有兩個培養兩個。一個國家,只要三五個人才也就夠了,何況一個小小社區,能讓七八個孩子讀好書來,那可是不得了的功德呀!
第三,如果開班的人沒有愛熱閙之心,則人少,反而比較好教。因為來的人都是精英,至少都是有心要讀的,這樣氣氛可以更好些。
第四,若感嘆家長何以受現實影響而不重視讀經,則需反省我們有沒有宣導清楚。因為世俗之人總是「糊塗而盲從」的,如果不糊塗,怎麼叫做「世俗」?所以,讀經教學時,一定要求家長來陪讀。而且教讀經最重要的節目,不是教兒童要認真讀經,因為兒童本來就會認真讀經,一切不讀的問題,都是出在老師和家長身上,現在,老師大概都是沒問題的,唯一有問題的是家長了,所以,兒童讀經成敗的最大關鍵在家長。因此,讀經教學時,最重要的節目是隨時向家長再加強宣導讀經理念,乃至恐嚇他們--告訴他們:孩子把經讀好了,要學什麼有什麼;如果不讓孩子讀經的話,學其他一切都沒用!而且其他東西,慢點學,學得愈好。但讀經,愈早愈好,等過了十三歲,想要讀,就一輩子都來不及了。並請家長要睜大眼睛,要有一點時代見識,不要窩在自己的山洞裏。看看當今世界,再過一二十年,是誰家的天下?中文人才現在就已經極度缺乏了,何況一二十年之後?如果小孩要工作,到底學什麼比較吃香?家長功利?我倒怕他不功利呢!
第五,老師也要加強信念,此即吾所謂「心法」是也,請參看其他回帖。
第六,祝福你,以及你的讀經班。
10、請教王教授幼兒去全日讀經班整整三~四年時光,竟無法背誦到孟子、易經、莊子…等經典,會不會太浪費生命
日期: 2008/06/13 發言人: 天啊!錢不好賺啊!
日期: 2008/06/14 發言人: 王財貴
很抱歉,我還沒有機會寫一本完整的書,
巨細縻遺地把讀經教育的各方面細節都交待清楚。
也很少舉辦讀經高級教師(如全日讀經班的老師)的進階陪訓。
當然,如有的話,因為沒有「加盟」的約束力,所以也不見得人人都會來參加,來參加也不見得人人都照我所建議的做。
但,我相信讀經的教師,人人都是希望把人家的孩子教好的,
如果有什麼不很完整的地方,不是故意的。
我的建議也只是我認為較妥當的方式,也很難說非遵照不可。
其實我的建議,也很簡單,就好像我講讀經的道理是「老生常談」一樣。是人人都懂得的,如下:
讀經學園最好只分兩班,或只有兩種分班法:
一是不識字班,一是識字班。
不識字班的教學以齊讀為主,而其進度以共同一致為方便。但其進度宜以前面的二分之一兒童為標準,即,有二分之一的兒童會背的速度為速度。不必等全部的人都完成,因為以前面的為主,後面的人雖沒背熟,也在進步,而且有最大的進步。但如以後面的進度為進度,則前面的就被耽誤了。
識字班,則應注意簡單自然合乎人性原則,最自然最合乎人性的方法是「因材施教」。
即每個孩子視其能力,每個人有自己的進度。同一班十幾個二十幾個人,每人唸他自己的進度,有人每天一百字,有人兩三百字,或五六百字,也有一天一千或兩千字的,標準的遍數是一百遍,有的多些,有的少些,目的是毫不費力地背起來。
這樣的上課氣氛,外人粗聽起來是吵雜的,但愈聽愈覺安靜。兒童則是無所謂的,每人好像只聽到自己的聲音,其實是已經兼著聽到別人的聲音了,但他不覺得分心,只唸自己的內容,效果和自己單獨在安靜的環境唸書並沒有兩樣。而他人的內容在無心之中,也受了薰習,將來讀到時,老早熟了一半了。
中文外文都一樣,中文是自己唸,剛學會識字的孩子,也可以放CD。外文則每個人有一架機器,自己放CD,跟CD唸。
無論學生或老師,在此讀經聲中,會感到愈吵雜愈安靜。王安石詩云:「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不妨把此起彼落的讀經聲當作夏日在森林裏聽蟬吧!
從文章的行文筆調看來,您是一個相當聰明的人,猜想您的孩子應也是比較聰明的,若老師如此安排進度,且每個家長都能安然於孩子的能力,不攀援比較,不揠苖助長,則每個孩子都得其所應得者,您就不會您的學費被浪費的感覺了。
以我的觀察,現在台灣的讀經學園的老師,普遍的低估了孩子的能力,
而且全班同一進度,等來等去,大家都變笨了。
中等的孩子,一天平均可以有三百個字的新進度,有三千個字以上的複習量。
而且應以真正的經典為起步的教材,當然以論語等四書為要。
蒙書,是不必教的。除非他已經把重要經典都背完了,沒事情做了,才做些消遣。
譬如,三字經是不必教的,如要教,一兩星期就應背完,如果用三五個月教三字經,等於把孩子當半個白癡了。又,弟子規,也是兩三個星期就可教完,以後就常常複習,隨機引用即可,不必花太多精力於此也。
日期: 2008 - 06 - 16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請教王教授幼兒去全日讀經班整整三~四年時光,竟無法背誦到孟子、易經、莊子…等經典,會不會太浪費生命?
內文:
一,因為是先有讀經推廣,而先有華山和全球讀經網,大家已習慣在此兩地討論讀經問題。「基金會」成立較晚,本身的網站也還沒完全建構好,還沒形成討論,所以我不常去,沒看到這個帖子,不是「放著三個星期」故意不回,敬請『天啊,錢不好賺呀』鑑諒!
二,感謝『天啊,錢不好賺呀』的問題,讓我可以再次回答此類疑問,讓其他人參考。但我的回帖中所舉的讀經量,說每天三百字,是一種理想的或標準的情況,是供給天下所有讀經班參考的,為了鼓舞起見,當然說得比較滿比較高,所謂「壁立千仞,能者從之」,不可一概而論。像育慈學園三年的讀經量,當然是已經極佳的了。因為教育不是數學,孩子不是機器,不可以說一天三百字,就把三百,乘以三百六十五,再乘以三,來算三年的成績。以生命對生命的教學過程中,尚有許多不確定因素,讀書或多些,或少些,其實,只要是老實讀,大量讀,已經不辜負了對下一代生命的開發,其過程已即是目的了。我曾說「教養」,要像養孩子一樣,用心綿綿密密,但期待又是寬寬鬆鬆,只要給營養,他一定會長大的,不可輕放,也不必急切。
三,據『天啊,錢不好賺呀』帖文所說,『天啊,錢不好賺呀』』的孩子,從「尚未滿三歲,即送去全日讀經班的托兒所」,到如今「已滿四歲」,在讀經托兒所的時間,可能只有一年多或兩年。縱使從出生即到此學園,真是「讀了3~4年的全日讀經班」,這麼小的孩子,能「僅」熟背「學、庸、論語外加啟蒙及一兩冊西方導讀」,也真太了不起了!前途無量呀!太值得了!想想,你去上哪裏的托兒所或幼稚園,能有此成果?而其他托兒所幼稚園也是要收費的呀,或許費用更高呢,在那種繳費而兒童無所長進的情況下,您再來高呼「天啊,錢不好賺呀!」才更有道理哩!
四,當然,如果發現孩子能力較強,可以與老師商量,提高其背誦量。如果用「因材施教法」,不論讀多少,對老師都不會增加負擔,又能培養更高度的人才,相信老師也是樂意的。不過,有兩點很重要,第一,對讀經老師要有信心,親師的感情要盡量和善,否則,孩子的靈性必在冥冥中受煎熬而不得安寧,書也讀不好,性情也難坦蕩平和了。第二,對孩子一定不可以太勉強,我曾經有一個「臨界點」的比喻,即:老師安排每個孩子的讀經量,都能試著接近其所能接受的臨界點,愈高愈好;但不可以超過其臨界點,因為一超過,學習的安定之局就解破了,人就不安了。
五,共勉之!
11、请教王教授,封闭式私塾教育是最佳的读经教育模式吗
文章主題: 请教王教授,封闭式私塾教育是最佳的读经教育模式吗?
申申
我小孩年龄较小,现在一间封闭式私塾读经,每个月只回家一两次,最近发现他每次回到家,已经很难见到他露出小孩子应有的天真的笑容,要在家里呆上较长的一段时间后,才会恢复这种天真的笑容; 他对读经的兴趣也比以前减少了许多; 每次要回私塾时,他总是不愿意回去。
我和妻子都很担心和困惑,很害怕他这么小年纪就不能经常在父母身边,缺少父母经常的关爱和沟通的机会,以后人格发展是否会出现问题?而且,小孩子在私塾中,较长时间处于一种较紧张的学习和生活气氛中,缺少回家所能带来的可以放松和向父母倾诉的机会,会不会渐渐的厌倦学堂,厌倦学习,反而背弃了最初快乐读经的愿望呢?
我和妻子想请教王教授,如果家离私塾不远,且家中环境比较单纯,是否让小孩子可以经常回家(甚至是天天回家)将会更加好,这样将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加均衡,小孩子也能做到每天在学堂中紧张学习,在家里放松休息,从而更好地保持学习热情,做一个真正快乐读经的孩子呢?
(散步道 :
竹心流水的這問題簡單之至
在此先代答了!
我要培養人才,來替我賺取聲名,獲得一己之益處.. 那是為利
我要培養人才,來興國益民,傳承文化... 那是為義
「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
義利之辨,豈可不慎?)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4/16 03:22pm 第 3 次編輯]
散步道義利之辨甚是。
又,類似本貼樓主申申的問題,以前也有人提過,並答過。
此問題不難解決---凡是世間的問題都不難解決,只要「回歸本位」,先「依理而思」,然後「依理而行」即是。我意如下,敬請參考:
一,教育的目的,是為的讓人性有良好而全面的發展。那一種教育,怎麼教,較能達到此目的,即應如此做去。因為我認為「大量讀經」,是最簡捷而有效的達到此目的的方法。所以提倡全天候的「讀經私塾」。相信的人,不願錯過一天。不相信的人,可以用世間其他種種方法,都應尊重,絲毫不可強求。
二,「大量」是以讀的字數和遍數來計的,其實也是以「工夫」,即「所費時間」來計的。如以「熟背」為原則,因為個別差異的關係,諸多學生中,字數和遍數很難有一致的要求,有人一天能背兩三千字,不可以壓抑他而讓他少背;有的人可能一天只能背三五十字,那就三五十字開始。只要一個學生「盡其所能」了,即是優秀可喜的,不可一概而論統一進度。所以所謂「大量」,往往從每天讀經的「時間」來計算。至於大量到什麼程度,這是有彈性的。不過,至少四小時以上是必要的,信心堅強者,六個八個,乃至十個小時,也是有的。
三,私塾而寄宿,本來有兩個理由,第一,離家太遠,為了大量讀經,勢不得已。第二,如果日夜在校,老師對學業及常規的教導比較方便。大部份學生走讀的私塾,老師覺得白天讀書情況良好,回家一個晚上,隔天常常需要調理,如果週末放兩天假,星期一到校時,學生多是浮燥不安或萎靡不振。如果寒暑假幾個星期下來,開學後,更不得了。所以,海內外的私塾,都以寄宿型的學習效果好,老師也輕鬆。
四,但,幼兒寄宿,確會令一般人對是否妨礙「親情」有所擔憂。不過,依大量實驗的結果看,只是少部份有的兒童有狀況,大部份還是很正常,甚至比往常親,比一般家庭還親。
五,個別情況差異甚大,世事不可一概而論。如果離家不遠,可以接送,而白天在私塾中的讀經量已夠,回家可以不必再讀,或在家也能和在校一樣做學習(也可以有自己的「才藝學習」),又,最重要的是:家中對孩子的規矩管教能和學校一致(不看電視,不亂吃垃圾食物,不溺愛而放任恣肆等)。則接送來回,當然是可以的,甚至是較好的。
六,你的孩子不願意上私塾,可能不是「讀經」的問題,也不是「大量」的問題,甚至不是「親情」的問題,有極大可能是該私塾的「管教」不當所致。我對讀經教育的理想是:一,及早讀經,二,老實讀經,三,大量讀經,四,快樂讀經。前兩項是有跡可尋可以數據檢驗的。唯最後一項最難,塾內須有一種「學堂特質」,老師須有一種「老師的人格特質」,即在客觀方面,純粹以「教育」為心,其他條件參雜愈少愈好;在主觀方面,能體貼人性,知兒童,愛兒童,以協助兒童之生命成長為第一關切所在。在日常規矩的管教上,能寬嚴得中,既不可放任,也不可太過拘束。最重要的關鍵是:對讀經要深具信心,深知只要引導兒童老實讀經,必能讀出味道,而且只要持續大量讀下去,經典薰陶之力將日益顯著,以此信心自我鼓舞並鼓舞學生,老師的情緒即能隱定,而給孩子有一種深厚可靠的安全感。孩子讀經有了成就,又有一種心靈的厚重感,他是很愉快幸福的,那時,孩子的生活規矩也就不必太多要求而自然容易順情順理了。所以,我常說:我們給學生的「品德」教育,主要是靠經典的默默的薰陶力,而不是靠外在生活規範的練習。太多的道德「行為」要求考察,會讓一個孩子喪失來自於天地的純真生命力,造成他生命的「離其自己」,因為虛妄而產生內在的恐慌。故凡讀經老師,對人性要有信心,不論功課還是規矩,學生如果一時之不適應沒進步或一時情緒不穩定不服貼,應耐心等待他,不必太急。要常自我提示:只要誠心誠心引導他,相信他會日漸好轉。此即是「務實」,切不可「務虛」,以求即時之效。這樣,就不會給學生太多不必要的壓力,而快樂的氣氛就日漸生成了,學生就比較不會厭惡來上學了。
2008/04/16 12:48p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