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沧海一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资料] 王财贵教授读经教育网络回复集成类编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09:04:37 | 只看该作者
14、在上课前后念"千字文"是灌輸"壞思想"吗

日期:  2008/03/18   發言人:  選舉到了嗎?   
主題:   情何以堪   
如果一位老師在上課鐘聲響之後和上課前,請小朋友們念"千字文",竟要被一位家長提告---灌輸"壞思想"——真是情何以堪!
日期:  2008/03/21   發言人:  王財貴   

喔,原來是另有「新聞」。

不過,依我看來,不管是新聞還是舊聞,通通是反覆不斷的舊聞!而且是百年陳腐的舊聞!

因為自從五四以來,就是這種論調,我稱之為「五四八股」。

五四那些人,是聰明的,他們別有用心,他們是故意的,他們的本意只是要毀滅中國文化,所以,盡量用有色的眼光檢查中國所有的東西。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任何地方,任何書,一定都可以成為攻擊的對象,而且證據確鑿,振振有辭。但我常說這些人絕不敢用這種心態去批評西方的任何一個人或任何一本書,因為他們一生的用心只在於破壞中國文化,而不是為了求真理。若文化人喪失了學術的真誠,時勢所趨,他們又受政府所重用,造成了整個國家民族文化心靈的沉淪。一百年下來,中國人更不會讀書,愚昧地附和他們,一起死於句下。於是人人自以為聰明,讀書不求其大義,而專在字句間挑毛病。

此風之流行,已將近一百年了。,愚昧的當世人們,對經典的內容會有什麼心理反應,十餘年前,我要出來推廣讀經時,已經都料到了,請看十餘年來的議論,便知。所以,既要推行文化教育,恢復讀書明理的精神,就不用害怕這些莫名其妙的質疑。所謂邪不勝正,歪曲邪僻之說,都是泡沬而已,只要你守得住,他們就隱退消散了。。

只是在此糊塗的世界上,遇到這樣的事,也要善巧處理就是了。

但我以為,如果學校教的是論語,在讀經觀念已漸漸普及的今日,家長們就比較不敢說三道四了。所以,不管是因為對讀經理念的熟透,還是為了讀經成效的加倍,還是為了免除家長的疑慮,請改教論語吧。治家格言等古傳童蒙諸書,不是不好,只是不夠好。勸您還是教論語吧,以免浪費孩子的時間。論語讀個半本了,治家格言,一兩天工夫可辦也。

幸好家長已經了解了。

勉之!   


15、一日約一百字,讀一百遍的意思

日期:  2008/03/03   發言人:  讀經家庭   
主題:   請問尊敬的王教授   
內文:
在師資研習中.您提到自學小朋友讀經時數約四小時以上.而您又提到一日約一百字進度.讀一百遍.請問課表的安排是以一本.二本或是多本進行為妥.謝謝指教
日期:  2008/03/04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請問尊敬的王教授   
內文:
所謂一百字,是對課餘讀經班,或體制內老師建議的標進進度。
標準的意義有二:第一,全班以每日一百字為進度,跟不上的隨後跟多少算多少。
第二,一百是基準數,各班視自己教學情況,或多或少,可以調整。
若一天四小時以上之全天讀經,則不必立標準。因全天候讀經班一來是因材施教,二來是要求人人熟誦。所以人人進度不同,一般情形下,少則三五百,多則一兩千,並無定數。但若學習能力不足的兒童,每日十字二十字亦有的。
一本二本乃至三四本皆可。吾人只算字數和遍數,不論幾本。當然,多到五六種以上,似乎太繁了。
有關這種問題,本都不是大問題,只有盡力教下去讓兒童盡其所能讀下去才是不可變的。其他任何問題,都可以自己設法方便解決之,並無定案。
又,可在本網及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多看已有的經驗分享。   


16、我孩子抱怨说中了王财贵的毒,读经典有什么用。你说我怎么办

日期:  2008/02/28   發言人:  ---   
主題:   王教授,你说我怎么办?   

王老师:我孩子读了大量的经典。进入初中以后,语文成绩已处于中下分数……抱怨说,都是中了王财贵的毒,读经典有什么用。你说我怎么办?

日期:  2008/03/06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王教授,你说我怎么办?   

一,寶寶的回答,指明教育的目的在能力,不在分數,實是正理。請家長與這位同學為人為學要務實,不要務虛。
二,退一步說,一個初的孩子,正是理解力要發作的時候,以前只會背誦古文,不習慣現代白話考試方式,但滿肚子經典的孩子,稍一提示,能力即能轉化,從以背誦為主轉為理解與表達,一旦開了竅,即可超邁同儕。請稍等待。
三,因為你的小孩的語文能力是太高,而不是太低,所以,若要加速其應試能力,不是讓他多看有深度的詩詞解釋,而是讓他多讀比較簡易的「少年課外」讀物,又可多作幾份刁鑽的考卷,即能熟悉考試的「路數」。
四,我預測他的語文考試成績,初二之內,至多到了初三,就自然突飛猛進。等著吧,那孩子「中毒」愈深,到時將愈感激王財貴。我唯恐他中“毒”不深,一生再也深不了了。  


17、有讀即好:关于深圳寶安區嘗試自編中小學國學教材的可喜看法
  
文章主題: [轉貼]光明日報:深圳寶安區嘗試自編中小學國學教材     
如幻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8/21 09:13am 第 1 次編輯]

有全區性的由政府部門領導的讀經教學,聞之令人欣喜!

去年暑假九月,我從四川欲回台,因寶安區表示有意要在全區推動讀經教學,希望我能在回台前撥空與該區內熱心於讀經教學的校長座談。我即轉機深圳,留一日。座談中,有甚多時間討論重編國學教本之事,我引證多方,力爭之,力勸之,希望經本用全文,並希望自一年級開始即讀論語。終於爭不下,勸不進。

如今果然重編之,又,以年齡分深淺,奈何!

但,天下事只能慢慢來,一步到位,有時反遭大的排斥。有讀即好,故此消息總歸是可喜的。
  
2008/08/20 08:09pm 


18、有智慧的人,一提便醒

文章主題: 丁丁的讀經教學日記(2008年09、10月)   
  刃刃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8/30 08:58pm 第 3 次編輯]

有意思,且看丁丁如何收拾這一「四肢發達」的班。
奉勸丁丁,最好發願繼續寫,每日寫,做成日記,將來集結成書出版,讓人看看在體制內,亦可把讀經教得「如癡如醉」。
現代的人,就是要「量」,才能壓死他。

古僧人有言:「良馬見鞭影而走,鈍驢須痛手乃行。」
有智慧的人,一提便醒,
沒有智慧的人,老是問我:「你有沒有數據?」往往害得我不知說什麼好,只好陪著冷笑。

希望那些沒智慧而尚有一點心肝的人,或許可以由量變引起質變。
至於到底沒心肝的,除非由美國人來統治中國,可以讓他們立即俯首貼耳,否則,不論你如何理達事證,他們總是不信的。

也管不了那麼多了,能做的先做吧!!
  
2008/08/30 08:03pm 


19、讀經可以改善這一切,誰可相信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9/02 09:31am 第 2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丁丁在 2008/09/02 06:02am 發表的內容:
翔的故事
翔可以說是我們班的「全民公敵」,他是個聰明的孩子,聽說功課很好,課業方面可圈可點,但他的衛生習慣不夠好,身上散發著異味,而且,更令人討厭的,是他怨天尤人的性格,導致同學一天到晚告他的狀, ...

聽說「讀經萬能」,可以治教育之百病,
驗證這「口號」是真是假,此其時矣!

當前台灣體制教育,有幾個棘手問題,諸如:
單親家庭,或隔代教養,或外藉新娘的子弟;過動兒,發展遲緩兒,或已行為偏差,或已入資源班的後進生;以及社會整體的城鄉差距等等。其實這也是全世界束手無策的難題。

但,吾人揚言:讀經可以改善這一切,誰可相信?

請丁丁不必太刻意去為了這位學生而大費周章(注一),只在你「正常的」讀經教學實施中,慢慢觀察這位學生的變化,並把它如實報告出來。

欲證明讀經之效應,此天賜良機也。

(注一)因為如果用心太過,則縱有成果,也不能「普遍化」。而且,傾全心全力照顧某個孩子,是家長或「特別家教」的本份,不是當前體制內老師的職責。再說,孩子應讓他自己成長,自己成長出來的,才是真的。

2008/09/02 09:22am


20、寫得很好,很紮實,很流暢,也很動人

玉鉉--牛頭班讀經教學隨筆     
  玉鉉   

寫得很好,很紮實,很流暢,也很動人。。
紮實是實話實說,白描寫實。
流暢是文通意達,筆帶真情。
動人是情節起伏,引人入勝。
最後一點好像最重要,不過這點卻要感謝那校、那班、那些生、那幾家長。從這點上看,玉鉉是抽到上上籤了,無黑風惡浪,怎激起瀰天水花?
看玉鉉的手段了!(此時,我不敢說「看讀經的厲害了」,因為如果失敗的話,就可以歸罪給玉鉉。讀經無罪,讀經萬能,嘻!)
2008/09/15 11:09am 


21、現在終於扭轉氣勢了

文章主題: 丁丁的讀經教學隨筆(2008年01.02月)      
刃刃   
  
下面引用由丁丁在 2008/02/29 09:53pm 發表的內容:
02/29  Fri. 真高興,以前的班親會,是家長寫信給校長說要告我老教讀經。現在終於扭轉氣勢了!

雖然十幾年來我就一再強調,事情一定會這樣發展,
但,看到真正的案例,也還是很高興的。因為初聞讀經即能信得過,而氣勢扭轉之前,能打得過的人,畢竟太少了。
高興!

2008/03/01 00:46am 


22、请问先生有在初中开展读经教育的计划书吗

文章主題: [求助王老师]在初中该如何进行读经教育  
二河白道:王老师您好:
    我在大陆一所初中任教,最近学校领导准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我做一份关于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计划,我则想以此为契机,让经典教育真正融入体制.
    见先生有小學《讀經教學》實驗計畫书,请问先生有在初中开展读经教育的计划书吗?先生可愿教我?                                                                                   致礼
                                                   2008.3.27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3/27 04:32pm 第 1 次編輯]

讀經教學之「境界」只有兩個層次:

一,熟其辭,二,透其義

熟辭者,讀誦至於熟背是也。透義者,訓詁之理解之領會之悟入之實踐之是也。

所以如果真想讀經,其中沒有年齡差別,只有層次問題。故不論三五歲,三五十歲,或八九十歲人想要讀經了,若未有三五萬字熟諗於胸中,還是須從讀誦開始。

若以為到了初中高中以上,是已經到了理解年齡,宜兼著講授經義,則是不明語文教育原理之論,必敗之路也。(當然,亦有些成果,然其效應實在太少,簡直浪費時間,且決無大成。八十餘年來全民族之「實驗」,不是已經大大地證明失敗了麼?)

所以,如果貴校真有意要改善語文與文化之教育,則請從讀經開始,要讀經,則請從「老實讀經」開始。老實讀經者,一,選論語為第一本教材,大學中庸孟子次之。二,只多讀多背即是莫出花樣,莫急著講解也。

如貴校學生普遍都已熟誦經典十萬字以上,則可「開講」,這是與小學可以不同的地方。如沒有此背誦底子,則應從頭開始,以補一生之不足。經兩三年之誦讀,有了三五萬字功底之後,要不要講解,都餘事,不必計較了。語文教育以背誦為本,講解為末,背多了背久了,自能理解,不勞老師費心。而語文能力提升了,自能提升所有科目的學習能力與興趣,即使初中課程,對有讀書能力有讀書興緻的學生來說,亦甚簡單也。此種效應,凡真明理者,必能知而信之,凡真實踐者必能見而證之,凡未經思考,未曾實踐者,即以一己之執著或時代之通病而致疑,皆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迷而好自誤者也。

所以我沒有「初中讀經教學實驗計劃」,也不需有。如要說初中與小學有何不同,則答:初中學生的功課已繁,學科壓力已重,如想在「體制內」推廣讀經,其讀經時間已少。已經不能如小學生每節打上課鈴後,讀二十分鐘三十分鐘,則讀個五分鐘十分鐘便了。

當然,以上是就「體制內」一般的情況而言,如果有校長或老師信心堅定,勇氣足夠的話,則亦可以如同小學一樣,用「一半的時間」都讀經,用其他一半的時間做功課。

而最好的辦法是:干脆不上學了,在家自學,參加私塾,全天讀經一兩年再說。

以上諸種選項,端看各人見識,各有其取擇,此乃有關各人之福份,吾無定性之說也。

2008/03/27 04:28p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09:05:17 | 只看该作者
二十五)家长答疑篇

1、讀經急哭了,怎么办
2、有大信心,就能等待,以愉快的心情一面讀,一面等待
3、您心裏一定要有一股很堅強的信心
4、请教王教授几个问题
5、读经儿童如何面对污染
6、如何面对在家自学的孩子对同儕的需求
7、教讀經沒有別的方法
8、性從偏處克將去
9、若有伴較易定心与讀經只怕少,不怕多
10、有家長為了文化理想,有家長為了功利成績--都好
11、请教王教授三个问题
12、几个小问题,请教尊敬的王老师、各位老师、家长
13、請問王财贵教授一些關於幼兒讀經的問題
14、不必太計較太著急
15、聽到有類似您的煩惱的家長愈來愈多,我就愈心急
16、勿太急
17、很敬佩您及您的孩子
18、請問小孩要讀一整天的讀經學園還是社區一小時的讀經班就好
19、请问王教授:我儿现在该如何读经为好
20、 我想请教王财贵老师,读经的问题
21、請教王教授
22、請教王教授
23、請教王教授:三字經的茍不
24、參加讀經的年齡及其它
25、請教王教授---如何拉長讀經時間
26、大陆哪里可以买到陈功雄教授的精华版cd
27、把孩子送出去讀經是否会造成“經孝不能兩全”
28、读经的进度有何标准
29、讀(经)書是否会讀成書呆子
30、对这种幼儿园和读经班教育“方式”不一致的情况,我们怎样引导孩子好呢
31、怎样让孩子读经典的兴趣越来越浓
   



1、讀經急哭了,怎么办

日期:  2002/12/05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華視新聞.. 讀經急哭了   
內文:
此新聞我是在中天頻道看到的,不知是否相同,不過中天頻道還採訪了大安讀經自學班,平衡了一下.十二月二日的聯合報第九版也有大幅報導,標題說小二背老子,背到大哭,有些誇張其詞.那篇報導同時採訪了教育部國教司司長和我兩人.司長說得很持平得體,他說讀經有潛移默化之功,只要不強迫,他是樂觀其成.我則說了一些讀經的基本理念,大概可以解除一些疑慮.但家長如因看到有人大哭,便放棄讀經,那真是可惜了.而本來就反對讀經的老師,如果以這新聞為藉口,那就障礙了天下更多學子了,可惜可惜,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我們只能盡力罷了.
   其實,任何教學,都可使孩子快樂或大哭.即使如彈琴這種好像比較快樂的功課,都有大哭的孩子,何況為了數學,大哭的孩子可能更多,但郤不見有家長說大哭就不應該學.所以這裏其實是有大小眼的.只要家長不能肯認讀經的重要,則批評是永遠會有的.學習總是要用些力氣的,那一種學習能保障每一個人都哈哈大樂呢?依照大部份人的經驗,讀經已經是很愉快的一種學習了,讀到大哭的總是少數.
   然而,我們還是要呼籲所有讀經的家長,儘量以鼓勵賞識為主,不要操之過急.學校的老師最好把讀經功課在學校讀完,回家只要秀給家長聽,就沒有家長反對了.
   從這次普遍報導的情勢來看,我們又可了解到讀經真的已經衝擊到正規教育了,已經進入到社會運動了,吾人更應謹慎努力,與各界加強溝通.以上是一點感想,供參考.
   王財貴敬上,二00二,十二,五.   


2、有大信心,就能等待,以愉快的心情一面讀,一面等待

日期:  2003/09/02   發言人:  eva   
主題:   讀經感想   
日期:  2003/09/04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讀經感想   
內文:
首先,敬佩您是個好母親.您的孩子是有福氣的.
人生之問題本即複雜,不能一概而論.小孩有個別差異,也不要用別人來相比.(如果相比,是為了鼓勵,還可以,如果相比,是用來責備孩子,並且用來擾亂自己的心情,減損自己的信心,那不僅失去了教育效果,反而帶來了更多的麻煩.)
不過人生的問題,也非常簡單,譬如您已經開始教孩子讀經,已經把握到教育的要點,那就對了.一定有效果的,不要懷疑.一定要堅持,不管任何困難,都不要停下.這就對了.
至於效果,有時現在看到感受到,有時現在還看不到感受不到.不要太著急,不要生氣.著急生氣會害事的.
有大信心,就能等待,以愉快的心情一面讀,一面等待,大家就愉快了.愉快才能自動.
信心不夠,常會懷疑,雖然也讀經,帶著勉強,是愉快不起來的.尤其一遇到挫折,就會放棄.
照您所說,每天至少教讀一小時,一個中等以上資質的孩子,讀一年,應是不錯了,而您只說"在語文能力有些進步".或許您是個理想很高自我要求較嚴格的人,很多事您都看不順眼,這樣人生會比較辛苦,做您子女也比較難,比較會逃避.是否可以建議您多些祥和,多些"滿足感",多些鼓舞.
尤其有關小孩品德及個性的改善,是比較困難的,至少不像語文那樣明顯,因為它關係到的層面比較多(所謂言教,還有身教,讀經只是一種言教罷了---關於身教言教之義,此處不及細說).所以讀經對德性的提昇效能是一定有的,但大到多少,並且是否一時可以看出,倒不一定.
總之,要有信心,並且要堅持下去,最好是轉為愉快的堅持,就不會覺得累了.---累,是一種感覺,不是嗎?
不過,如果情勢一時扭轉不過來,縱使不愉快,縱使覺得很累,也要堅持.試想,天下有多少父母,他的孩子不喜歡數學,還不是堅持要他學數學?堅持讀經,總比堅持數學來得簡單,來得重要吧!讀經之業,一放手,一輩子就沒有了.
祝福您的孩子,身在福中能知福,能早日體貼父母教養之意.   


3、您心裏一定要有一股很堅強的信心

日期:  2003/12/03   發言人:  徬徨的小p   
主題:   如何抉擇?請大家對經典了解的朋友們給點意見吧  
日期:  2003/12/04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如何抉擇?請大家對經典了解的朋友們給點意見吧   
內文:
前二人的回應都大好大好。
多鼓勵吧,看來您和孩子的溝通不錯,您是一個成功的家長,而且孩子不但不排斥讀經,還喜歡讀經,這是極難得的親子檔呀!再給孩子多一點力量吧--多鼓勵他。就如同這兩位朋友對您的鼓勵一樣--我也願給您多一點力量,加油!!!!
不一定只用負面的方式--如你不去讀經班,我不陪你了。多用正面的方式--你好乖,你去讀經,我每天都會多多陪你讀經,那裏也有很多朋友,那裏的老師也很好......等等。
而您心裏一定要有一股很堅強的信心--這孩子一定會漸漸喜歡讀經班的--隨時默默地傳送給孩子,祝福他。
孩子漸漸喜歡讀學園以後,希望您也給我們消息,祝福您!  


4、请教王教授几个问题  

日期:  2003/12/03   發言人:  李中圆家长      
日期:  2003/12/04   發言人:  王財貴   

一,以我所見,他是上等資質。何況凡能讀經者,下等可成為上等。所以再過一兩年,他將是上上資質。不過不管何等資質,皆應盡力讀經,否則,什麼資質也沒有用。

二,忘記是正常的,復習是補救唯一方法,沒有別法。但間隔愈短,復習效果愈好。

三,能多識字,已是大效果。我在宣導資料上,也沒說到什麼神奇成效,一切都很正常呀。如果天生有不太正常的孩子,才容易看出一些不平凡的效果。您的孩子很正常,是順利成長的,所以效效不明顯,只要讀下去,品性和才華自會慢慢展露出來,您不要太急。
千萬不要用功利的心態來教讀經,因為那種心態和經教本身是衝突的。教他讀經,是要他不要浪費了生命,不一定是要如何出人頭地,成龍成鳯。

四,英文愈早讀愈好,不拘何時都可以開始。但不要要求成效,就是呆呆的讓他多聽即是,請勿懷疑,不要急著看到效果。我給您兩個電話,您可以請教他們: 059-25098584 呂麗委老師  053-52300712 趙升君老師   


5、读经儿童如何面对污染

日期:  2004/01/31   發言人:  糖糖   
主題:   再給王教授的一封信   
日期:  2004/02/02   發言人:  王財貴   

對污染,主要是鍛煉自己的體氣,培養自己的免疫力,而不是怕,不是躲,更不是怨.
維摩詰經有一則很美的故事,供您參究:眾人聽文殊菩薩與維摩詰論道,至於精微,天女即散天華,滿室繽紛,華至諸菩薩,即皆墮落,至大弟子身上,便著而不墮.一切弟子以神力去華,不能令去.天女問舍利弗,何故去華?答曰:此華不如法,是以去之。天女曰:勿謂此華不如法,所以者何?是華無所分別,仁者自生分別耳。(觀眾生品)
又,兒童讀物,壞的較少.且,既經過大量讀經以後,自能選擇書籍,偶有不良的議論,也能辯識.
請勿多慮了.
不過,讀經的孩子,閱讀的時間不可以超過讀經的時間,否則,是買櫝還珠了.切記切記.


6、如何面对在家自学的孩子对同儕的需求

日期:  2004/02/13   發言人:  讀經家長   
主題:   既喜亦憂   
日期:  2004/02/15   發言人:  王財貴   

一,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您的這個問題,是天下許多人共同的。──只要真認識讀經理念的人,在此廣大的社會以及長久的文化環境下,總是會有這些疑難的。有人會說:是因為讀經不合時宜。我反而以為:時宜不合讀經──讀經,尤其是在家自學,我總是告訴大家:那是十年以後才會被大眾接受的事。所以,誰先做,誰就得了風氣之先。
二, 有人說:孩子有多少福氣,才能讀多少經。我則以為:能讀多少經,就代表他有多少福氣。──如果一個天生福薄的孩子,我們人間是可以給他造福的,而最重要的造福來源,則是父母。──即給他教育,給他最適性最有益的教育,即讀經教育!(或許您能想到其他種教育來代替,只是目前我還想不到。)
三, 比起其他家的孩子,您的孩子算是大有福份了。──因為您的堅持,他已經讀了五年,您的孩子將會一輩子感恩的。這是您給他的最好的祝福了。
四, 孩子有同儕的需求,這是很正常的(雖然這不是人生唯一的需求,甚至也不是人生最要緊的需求)。為了讓您的孩子在學校就自然能讀經,我們需要影響國家教育政策。但政策之大幅改變是遙遙無期的。──除非吾人很努力,吾人的力量大到很快可以撼動政府,要不然,就要默默地從現在以大量讀經來培養大人才,二三十年之後,所謂政府,不就是讀經的人的了?
五, 在目前,您只好儘量宣導。您的環境愈多人支持,您的孩子就愈不會孤單。您既然有心在學校教讀經,理應多費點神,模仿現在的讀經學園方式,先向孩子的朋友的家長宣導讀經自學理念,有了三五個同道,孩子就可以和三五好友一起學習,其樂或許將勝於去學校了。(只是家長必需花錢請教師,這對某些人來說,是比較困難的。)
六, 有些家長善與孩子溝通,讓孩子知道上學固然快樂,在家自學,不管一個人還是一群人,也一樣快樂。
七, 有些孩子一時無法適應,就三天在家兩天上學。或四天半在家,半天上學,當成過度。
八, 有些家長則不考慮那麼多,一話不說,把定主意。半強迫的硬是把孩子從學校徹回來。──或許有人會認為這不合情理,會造成孩子的不快樂。但什麼是真正的情理?什麼是孩子真正的快樂,誰知道呢?這不但是家長很難知道的,連孩子本身也是很難知道的。如果憑著孩子眼前一時的判斷,會不會是正確的──凡事不實驗,怎麼知道呢?而且不經過一段時間,怎麼知道呢?近年來,所有在家讀經自學的孩子,有百分之八九十都喜歡自學甚於上學。──這可以詢問所有自學班。
九, 教育是百年大計,您也不必太勉強。只是如您的孩子終究還是沒有在家自學,我為您的孩子感到有些可惜,所以多說了一些話。──好像證嚴法師曾說過一句很動人的話:凡事可以等,只有孝順父母和教育子女是不能等的。因為父母很快就要老去,而小孩很快就要長大。──我十幾年前,因為不夠積極,沒有下定決心讓我的孩子在家讀經(當時整個社會情況較為嚴峻),現在,我們父子倆,一想到,便後悔,但已莫及了。 
十, 附一則莊子齊物論的寓言:”麗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國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於王所,與王同筐牀,食芻豢,而後悔其泣也。”──隨著時機的變化,對事情之觀感,往往有大不然者。您的孩子讀了不少經典了,可以和他討論這個問題了。


7、教讀經沒有別的方法

日期:  2004/03/02   發言人:  程亞禎   
主題:   孩子記憶力   
日期:  2004/03/03   發言人:  王財貴   

SINJOW 的回應很好。
您的孩子從三歲就讀經,但不知平均每天讀多久,又他已會背了多少經文。
大體一個天生資質有障礙的孩子,在背熟一部大學之後即有改善,若背完中庸和論語,則將超越常童。
何況您的孩子是正常的,應沒問題的,可能是讀太少了,--就是父母不敢給他太多,以致擔誤了他成長的機會。
不過,不管如何,不用擔心,因為孩子只是六歲。
至於怎麼教,其實,教讀經沒有別的方法,首先就是家長有無窮的信心,不管三七二十一,想盡辦法,教就是。利用一切可能的環境,教就是。--有信心的家長教起來是愉快的,不會急躁的。
這是最簡易有效的教育。其餘的方法,恐怕都是費力多而收功少呀!


8、性從偏處克將去

日期:  2004/03/28   發言人:  圓圓的媽   
主題:   王教授,請幫幫我  
日期:  2004/03/28   發言人:  王財貴   

程子說:性從偏處克將去.故若不知毛病則已,既知有性急之病,就克制一下,緩一緩,不就成了?
又,一個四歲多的孩子,一般來説,是很純真的,不會有所謂跟不上而害羞的情形,可能因為平常父母太多責求,以致缺乏信心了.--如果是這様,那就屬於性格的偏差,更應改善了.(我教的班,有兩三歲的,而我的速度不只是小一小二的速度,乃是高年級和大人的速度,三歲的孩子,只要父母陪伴他,讓他跟著跟著,漸漸也就跟上來了).
於今之計,您是不是可以改變教育心態,多鼓勵少責備.他只有四歲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很長的培育時間,進步是慢慢來的,不必急.去讀經班,跟不上,可以一直安慰,一直鼓勵,只要沒有壓力,把上課當遊戲,他甚至可以感到追趕的樂趣呢.
又如真不好教,則整天大部份時間都一面放音樂,一面放經典的錄音給他聽,聽久了,聰明程度和讀書能力也就自然増高了.書也自然容易背,根本不用費心教.如果沒花您什麼時間和精神,您大概比較不會生氣了.


9、若有伴較易定心与讀經只怕少,不怕多

日期:  2004/03/25   發言人:  马玉红   
主題:   询问   
日期:  2004/03/25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询问   
內文:
S 的回應是好的。
一般來說,若有伴,較易定心,讀五六個小時也不累。
但無時,亦無妨,慢慢增加。(請安喆多聽我的話,該玩的時候可以玩一下,而讀經的時候好好讀經哦!讀愈多愈好喔!)
有關在大陸讀經自學的問題,亦可就近請教湖南婁底賀益德老師,或深圳許竹如先生,會有很切實的建議。
又讀經只怕少,不怕多。曾見有心理學者云:人類的記憶能力無可限量,可將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書全部背完,還有剩下。
只要不是出於強迫,以鼓勵的方式,學愈多愈好。頭腦愈聰明,生命愈厚實。
我會想法另外回信,這陣子實在有些忙不過來,很抱歉


10、有家長為了文化理想,有家長為了功利成績--都好

日期:  2004/04/28   發言人:  马玉红   
主題:   询问王教授   
日期:  2004/04/30   發言人:  王財貴   

所囑咐之事,這兩天會用EM回覆。
所言孩子讀經教育的關鍵在家長,說家長必須對經典有熱愛,又要有恒心有智慧,才能讓孩子認識到讀經是幸福美好之事,此不只是讀經教育如此,乃是一切教育的至理名言。
然而,如果這種家長不多,吾人之責任即在鼓舞風氣,風氣所及,家長雖不見得知道熱愛經典,縱使只站在功利的立場,看到人家都讀經了,自己也要讀--暫時先做到如此,也可,因為這個時代要讓家長先有智慧,實在太難了。所以有時會以讀經的孩子成績好,頭腦好來吸引家長(當然,這也是事實)。等到孩子讀得多了,全國的孩子都讀經了,經典自會調理溶化孩子的功利心。
吾人應盡量將讀經之理論與成效向社會傳導。有家長為了文化理想,有家長為了功利成績--都好。在大陸,有以德治國之理想,要達此理想,非普及讀經教育不為功。勉之!   


11、请教王教授三个问题

日期:  2004/06/09   發言人:  启正   
日期:  2004/06/10   發言人:  王財貴   

這些問題,可請大家共同提供意見,我暫時敬答如下:
第一,幼時離家就學,確不得已。但至於多大可以,也很難有個固定的說法。因為關係到家庭父母的觀念,兒童個性的差異,老師教學的態度,離家多遠,多久可以見一次面等等。。。。都可有不同的考量。--如一定要講一個數字的話,大抵六歲就可以考慮了。
第二,要把論語背完,主要不是年齡關係,而是從何時開始,每天讀多久的問題。如從兩週歲開始,每天兩小時,三週歲時背完論語,也是可能的。
第三,一天一個半小時,以一個普通資質的孩子,一年中,連複習,大概可以熟背三至四萬字,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到十三歲畢業,六年時間,可以背二十至二十五萬字左右。大概可以把中文基本經典背完。如加上外文,有日文英文德文法文等,則各取一半,已經很好了。
但一般在家自學或依照我「小學讀經實驗計劃」的設計,則不僅背經可以中外文全部背完,六年間,還看三五千本書呢!   


12、几个小问题,请教尊敬的王老师、各位老师、家长

日期:  2004/12/15   發言人:  相如   
日期:  2004/12/15   發言人:  王財貴   

敬答如下:
一,有關登錄問題,如魏老師所說。又,亦可上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二,如陳老師所說,大學中庸所以放在論語前,是依朱子的集注,因為正式把這學庸論孟配為四書,是朱子創始,為尊歷史,故雖以論語為要,亦不敢動朱子的次序。但我教學,還是從論語開始。
三,兒童背誦之過程,我想應無定法,要分大段或小段進行,皆可。但有了相當份量(一千字左右)即應加以連串,因為根據人類遺忘的規律,是愈早復習愈容易。又,數百或一千字連起來背,其本身即是一種大能力的訓練。一個智能不足,腦神經發展有障礙的孩子,可以因為連起來背大學一篇(約一千七百字),而得到治療。何況一個正常的孩子?一個孩子能背半部論語或一部老子,就有脫胎換骨之功。

四,「佛經選」快編好了。但這並不是所謂「適合幼兒讀的佛經選」,這是為永恒佛學而編,不關乎是幼兒還是成人。
五,注重論語,論語為先,蓋以其為文化的源頭,學問的根基。若弟子規為先,是注重生活的規範,具體的實踐。雖似所重不同,但不僅兩不相妨,且須相輔相成。   


13、請問王财贵教授一些關於幼兒讀經的問題   

日期:  2005/03/14   發言人:  里仁   
日期:  2005/03/15   發言人:  王財貴   

第一,恭喜您及您的孩子,真是福氣呀!
第二,所提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
第三,如果看成問題,這些問題都已討論過好多回合了,因為這是大家共同會問的,請有空將幾年來的本站各種資訊,一一看過來,尤其請細看手冊及各期通訊。你不只可以得到這些問題的解答,且你便是一個讀經問題專家了。
第四,總之,放平心,只要老實而大量的讀,怎麼讀都可以,不要被不關緊要的支節問題所牽絆。
第五,一個國學大師所要準備的經典背誦其實不很多,大概一二十萬字就可以了。以您孩子的功力,三五年就足足有餘了。當然,背誦是根基,日漸成長,還有其他的心智必須開發。---等以後再說吧!如您想把孩子培養成國學人才,可以開出書單的。(其實,古人,或者民初的學者老早都開過了。您的孩子還小,不必煩這個問題。
第六,再誠懇吩咐一句:記注及早讀經,老實讀經,大量讀經,快樂讀經這四個原則,便是。


14、不必太計較太著急

日期:  2005/03/06   發言人:  小琳   
主題:   請教王教授   
日期:  2005/03/07   發言人:  王財貴   

只如此交待,我對您和您孩子的情況還不很清楚。恐怕不易有適切妥善的建議。
或許可以說兩個原則:
第一,對孩子,甚至所有對待人生,其實只要充實,不浪費生命,即是盡了責任,可以安心。所以,不必以要學什麼做什麼或學多少做多少來衡量。看來,您的孩子學習的內容和進度已相當好了,他已在隨時進步中,就應安心了,這邊多一些,那邊少一些,先學這,後學那,原是無多大所謂的,不必太計較太著急。
第二,如真要讓他學多一點有用的東西,或許可以考慮上讀經學園,每天讀經四個小時以上。則不止讀經進度每週三四百字,可以超過一千字呢,而且還可以有時間讀書。大量讀經,學習能力大幅增強後,讀書效果也好,至於所有其他才藝,學得也快,利用晚上去學即可。
提供您參考。   


15、聽到有類似您的煩惱的家長愈來愈多,我就愈心急

日期:  2005/04/12   發言人:  小林   
主題:   我的問題,請教大家   
日期:  2005/04/13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我的問題,請教大家   
內文:
我有更進一步的建議,能做到最好,不能,亦請參考:
一,全日讀經,是最好選擇,故無論如何,必須盡全力達成。否則對不起孩子。
二,理想狀況是送到既有的全日讀經學園,(不知您的地方在那裏?為何說要送到台南高雄?)其次是自己開設學園,人夠多,可請老師。再其次是開學園,但人少,不能易子而教,只好自己教,總比不教好。(全省學園中,亦有不少是父母自己當老師的,可請教之。)
三,老大四歲,不是在小學前趕快讀經,乃是上小學還是要全天讀經。(其實這不必先在此說,等您的孩子讀了一兩年了,到了小學時段,您自會繼續讓他在家讀經的。此乃百試不爽者,因為讀經確有其不凡之功效也。)
四,一般幼稚園如能教一些讀經,固佳,但,這叫做「幼稚園讀經」。這對於開發潛能,及早奠定智慧基礎是不很夠的。如今所要做的是一個以讀經為主的幼稚園,才稱得上是「讀經幼稚園」,此兩種型態是絕大不同的。請務必注意。
五,我聽到有類似您的煩惱的家長愈來愈多,我就愈心急:須要趕快把讀經基金會做起來,在全省各地多設幾讀經幼稚園,教給社會看,等到支持讀經的家長愈來愈多,讀經幼稚園的學生愈來愈多,則許多現有的幼稚園就會跟著轉型。那時,我們就可以不辦了。因為我們是要推廣教育理念,不是要和社會爭辦學爭名利。
六,但您的孩子是不能再等下去的了,請快想辦法。沒辦法時,隨便辦法皆可,不要再求一妥善的情況才讀經了。千萬!千萬!
七,老大要讀經了,老二更是要讀了。一歲多,正方便呢。切記!切記!   


16、勿太急

日期:  2005/07/07   發言人:  poeticmusic   
主題:   请教王教授   
日期:  2005/07/07   發言人:  王財貴   

第一,勿太急。有您這樣的父母,您的孩子一定可以成大材。
第二,美樂可與經典同時二十四小時播放。還不會跟讀以前只是為了讓他有印象,只要是經典,次序自後無甚關係。又,大概一個星期換一次片即可。片子換完了,再重覆。
第三,認字是兒童的基本能力,你感覺的快些慢些,是無所謂的,不必擔心。用大字報來認字當然是很好的作法,如不嫌麻煩的話。(其實,按您對讀經教育的認識與實踐,要三歲脫盲,是很容易的,不必那麼緊張,那麼麻煩)
第四,祝福您,但別因為您的急,也把孩子逼急了。   


17、很敬佩您及您的孩子

日期:  2005/07/05   發言人:  黄祖勇   
主題:   请教王教授   
日期:  2005/07/06   發言人:  王財貴   

很敬佩您及您的孩子,也為他高與。他是有福氣的人。
當今時代,讀經是很個別的事,每個家長老師觀念不一樣,每個孩子機緣不一樣。讀經是有讀就好,讀一句已算不錯,何況讀過整本論語?至於要多熟,本無一定。
不過,想要培育較大的材,就讓他多讀幾本,想要為他造更大的福,就讓他愈熟愈好。
我不知您的志氣如何?不知您孩子的福份如何?
孩子潛能無限,切莫以家長的小氣限了他!
六歲,還算早讀的,至少可以把論語從頭到尾全背下來再說。
大部頭地背,對開發腦力及志氣,應是有重大影響的。而一生中,只有此時才可能,現在錯過,將來愈發難了。
我建議:不必貪多,先一門深入,是較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09:06:01 | 只看该作者
18、請問小孩要讀一整天的讀經學園還是社區一小時的讀經班就好

日期:  2005/09/06   發言人:  JOO   
日期:  2005/09/07   發言人:  王財貴   

「左右逢源」「兩面兼顧」,不失為處事良好的策略。有人稱此方法為「一加一」,也就是兩邊都帶上了,安心。

如今,一般學校課程和讀經,大部份的家長都想同時照顧,這是「聰
明」的表現。

只是照顧的本末可以不同。一種是「學校讀經」(幼稚園讀經),一種是「讀經學校」(讀經幼稚園)。前者是以學校課程為主,多少加上點讀經;後者是以讀經為主,只用少量精力學一般學校課程。
也就是說:「學校讀經」,可能學校功課照顧了,經也讀了一些。而「讀經學校」是經典讀了很多,而學校功課也照顧了,甚至更好,因為讀經的理論是認為學校功課實在太簡單了,一個經過智能開發的讀經孩子,不需要費那麼多的時間和精神去做那些功課,即可將它做好,甚至自我超前學習。
所以兩種方式,那種才是最好的潛能開發,有最大的學習量,對對整體人生比較有意義。取捨之間,就有待家長自己的認識與選擇了。
也就是說:「花同樣的錢去上幼稚園,上那種較為划算」而已,絕不是如 JOO 先生所說的:「一整天的讀經需要費用,且還要學費與月費,幾乎與一班幼稚園一樣了。」好像將「全天讀經的學園」視為只是附帶的,多出來的,去全天讀經,是增加了負擔。
我覺得JOO 先生的算法好像有點奇怪,「讀經幼稚園」或「讀經學校」既將成為一種趨勢,恐怕有許多才第一次要送孩子上幼稚園的年輕的家長,會遇到類似的疑惑,故說明如此,以供參考。


19、请问王教授:我儿现在该如何读经为好

日期:  2005/09/25   發言人:  何新怀     
日期:  2005/09/27   發言人:  王財貴   

此非對與錯的問題。
所以以上三者都對。
只是其中或許有些技術上的善巧不善巧,
但差別其實也不大。
最重要的是有沒有讀,有沒有認真讀,有沒有大量讀,一讀,再讀,再多讀,盡量愈多愈好,
其他技術上的善巧一點,也好不到那裏去,不善巧一點,也差不到那裏去。
因為總是都讀了,
請勿在此太憂心太計較。
那些在此計較的人,都應該是已經是多讀再多讀的人,才有資格空間來討論這些問題。
如果讀得太少的人,多門同時固無用,縱使一門也不得能深入。
不過,既然問到此問題了,
我也可以表示一下我的看法,
但千萬不要以此為「真理」,
認為非如此不可,
甚至還用這個觀點去指責別人,
因為如果這樣看問題,那就真的是買櫝還珠,小題大作了。
以您所列三種辦法,
我以為第三種為最佳,
但如您堅持在第二種,
則舊複習可以多一點,新進度可以少一點,
就接近第二種了。
供您參考,祝您成功!  


20、 我想请教王财贵老师,读经的问题   

日期:  2006/02/06   發言人:  樱子   
日期:  2006/02/08   發言人:  王財貴   

謹就所知,敬答如下:
一,有關選擇經典教材的方法:基本原則是:只要是經典,都可以。採取一本讀完再另一本,或同時多本一起讀,諸種方式,其關係都不大。最重要的是多讀,所以一向都只算一天讀多少字,不計讀多少本。輔助原則是:愈是高度經典愈先讀,而且讀得愈熟愈好。又,先以中文為主,其次及於外文。
所以,建議:第一,論語不要斷。第二,英文若讀兩本,則每本皆讀少量,合起來一樣。若改讀一本,則宜先讀大人認為高難度的仲夏夜。
二,閱讀的基本原則是:只要鼓勵他多看就是了。輔助原則是:讀經才是最重要的,閱讀是附帶的,不必太提倡。假如沒被教育摧殘掉的話,一切孩子本來就是很喜歡閱讀的,尤其讀經的孩子更容易手不釋卷,而耽誤了讀經,不可不防。
所以,建議:大人們不必先太緊張教他必從那一本或那一種類先看,因為愈看愈多就什麼都看到了,而且愈看會愈往深處看。童話當然也可以,只要不是太偏食,往前看去,他會什麼都看的。又因為你的孩子看書的勁道,將會變成你來不及買書給他看,他甚至整個圖書館都看完,所以沒必要由我來推荐什麼書。凡是有推荐書的舉動,就代表那個社會已經是不讀書的社會了。此老子所以慨嘆大道廢有仁義,六親不和有孝慈也。   


21、請教王教授

日期:  2006/03/10   發言人:  nicole     
日期:  2006/03/13   發言人:  王財貴   

一,不知是那家讀經學園?說要看孩子程度,或許是為了要因材施教,因為像您孩子已經讀經兩年,大概不好與其他沒有讀經經驗的同齡孩子一起上課,以免阻礙他的學習。這是讀經學園的好處,不是壞事(正規學校就是一刀切,一視同仁,一個進度,老師很難有因材施教的空間,所以想要得到特別教導的孩子,如上學校,就被耽誤了。)。
二,確實,在家自學的家長會有些艱辛(當然,讓孩子上學也有其艱辛,或許更為艱辛,乃至是一輩子的艱辛,所艱辛者不同。但一般人都隨俗較肯接受上學的艱辛),所以讀經學園會對凡是要進學園的家長說清楚,以免一時決定,將來後悔。這或許也是學園的好意,不是要阻擋您。如您已經完全了解了在家自學的意義,您不以為有任何艱辛,反而是一種福氣,那就不必怕了。
三,在家自學,最好是到學園去共學,除非家長很行,要不然,自己教是很難的。  


22、請教王教授

日期:  2006/03/08   發言人:  寶媽     
日期:  2006/03/08   發言人:  王財貴   

一,已從胎教開始讀經,而有好動不好學現象,是比較少見的例子,(甚至沒聽說過),我很希望多了解,能否稍微說明一下,您大概怎麼做這種教育的,(最重要的是每天做多久)。
二,出生以後,孩子的教育情況怎樣?是否繼續聽經典和音樂呢呢?這三四年來,怎麼進行?她聽了多少,或者背了多少了?
三,不知您什麼時候知道讀經教育的?以您的問題看來,您好似不很了解讀經教育。
四,她上幼稚園了嗎?是怎樣的幼稚園?
五,以我所見所聞,要改善您現在的焦慮,最好的辦法是:送去讀經學園(全天候的讀經學園)。兩三個星期,最多一個月,就好轉了。不必擔心。
六,但愈慢就愈難調教了。
七,您的所有問題,在網上(本站及全球讀經網)都已有大量的經驗分享及很深刻的討論,請您多閱讀參考,必定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日期:  2006/03/06   發言人:  寶媽     
日期:  2006/03/07   發言人:  王財貴   

一,因為生命是活的,所以歲數是一種大約,不可以像算數學這樣看。
二,如果我遇到有六七八歲孩子的父母,我會告訴他,六七八歲還是黃金期。總之,那天省悟,那天就是黃金期。三四歲都還是很早哩,能從這時開始,那太有福氣了,切勿再錯過就是了。
三,英文難不難是就大人說。從最難的算起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和戲劇,其次是名著和柏拉圖。其次是聖經,再其次是常語。最容易的是會話。
四,選擇難易的標準是:一,愈小可以讀愈難的,愈大才開始,可能只好從簡單的開始了。(但我們的最簡單,已經超過高中水準了)。但也要,二,看是要培養何等人才,要培養愈大才,就先讀愈難的。要培養普通人才,就背完會話和名著已經了不起了。(很容易超過大學,達到研究所程度)。


23、請教王教授:三字經的茍不

日期:  2006/03/21   發言人:  lin   
日期:  2006/03/22   發言人:  王財貴   

一,「教」這個字,第一聲第四聲都可以,而我認為動詞讀為第一聲較妥,故注第一聲。又,只有幾個字的讀音問題,不甚要緊的。現在不會佔記憶空間,將來什麼都知道,對有能力的孩子,要修正不會有多少痛苦的。又,像這樣的破音字,即使真讀錯了,有沒有大關係。請想一想,有學問比較重要,還是讀對音比較重要就知道怎麼辦了。所謂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請放心。(但請勿誤會說:我專門教小孩讀錯音。因為這是不可能的,不可以這樣推理。我只是說一千個字裏,有一個字有問題,是可以忽略的。尤其是如為了一兩個字的問題居然不讀了,那就得不償失了。))
二,先背再認字,或一面背一面認字,都可以。相差不大的。老師怎麼教,就怎麼學吧。小孩的適應力是很強的。放心吧。
三,所謂等他跟上其他小朋友,再一起上課。不知是什麼意思,或許老師考量點與你不同。但我認為經書不一定要從那本學起,而一本書也不一定從頭學起。
四,讀經的唯一目的是為了把教育做好。不看電視較重要的意思是不看沒教育意義,或教育意義低,花了時間,費了眼神,而得不償失的的節目。如您認為有教育意義的東西,當然是可以看的。---但,也要想想,如花這些精神再多讀經,或閱讀書籍,會不會更好。這應是取決於您的判斷了。
五,對讀經的理論愈深入愈好。


24、參加讀經的年齡及其它

日期:  2006/05/08   發言人:  珍   
主題:   參加讀經的年齡   
日期:  2006/05/09   發言人:  王財貴   

是的,包括另一個主題中的 JENNY ,回應給珍的,都不錯,很誠懇,很體貼,很切實。
也難怪「珍」的先生,有那麼大的誤解。讀經的觀念,雖然簡單明白,但因為幾十年來沒人做。一個受過「現代化」教育的人,尤其如果是一個有成就的人,他是比較忙的,不容易有空閒了解新的思想。如果了解了,他既有「現代化」的心靈,又是一個有成就的人,必定有開放的心胸,一定會贊成的。
首先,我就是道道地地台灣土生土長的台南縣人,我正在推動閩南語教學,我還可以參加閩南語演講比賽呢!
第二,讀經正是提升孩子的「聰明」「好學」「主動」「負責」的最好方法。所以讀經以後,首先達到的效應是:英文數學物理化學,乃至體育美術音樂各科,都學得更快更好,更有興趣。真正減輕孩子的課業壓力,還可剩下大量時間和精神,開拓孩子更多才藝。所以,以功課為重的家長,其最好的選擇,即是「讀經」了。
第三,有人以自己作例子,認為自己也沒讀什麼經,照樣有成就。殊不知,如果小時讀了經,當不只是如此而已。
第四,如果真正了解讀經的理論了,經過理性思考,還認為不可靠,所以拒絕讀經教育。這種人是真有「獨立思想」「獨立判斷」的人,是值得敬佩的,他的決定可能是清楚的,所以他可能願意為孩子負責到底。但如果因為什麼都不了解,以自己原來的見解,就平白反對讀經,那就不是一個「現代化」的「有成就的人」的態度了,而如果因此阻礙了孩子成長的機會,那是會很後悔的。
第五,孩子讀經愈早愈好,拖太久了,才醒悟,後悔是來不及了。


25、請教王教授---如何拉長讀經時間

日期:  2006/09/23   發言人:  林倖如   
主題:   新主題---請教王教授---如何拉長讀經時間?
日期:  2006/09/23   發言人:  王財貴   

您的孩子最大的問題,可能是讀經時間太少了,沒有進入情況。如果大量讀經,可能好些。又,如果有同儕,更好。又,如果是別人當老師,應該完全沒問題。
古人易子而教,是有道理的,
除非家長和孩子都很「奇特」,要不然,一個人又要做父母,又要做老師,是不容易的。
一個那麼小的孩子,又要做兒女,又要做學生,更不容易。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送去讀經學園--全天候的讀經班。
要不然,您就要以教讀經的「誠意」,嘗試出自己的方法。有誠意,必會有方法的。


26、大陆哪里可以买到陈功雄教授的精华版cd

   IH實在是個好父(母)。因為您很用心要把孩子教好(而現在已經很好)。
但太多慮了,顧慮太多,有時是會造成某些損害的。
例如,聽音樂,既然是美好的古典樂,就放著全天聽著去。怎麼一天只聽一個小時?,怎還要考察他是否「有興趣」?連這個都要管他是否有興趣,那如他沒興趣呢?是否就不聽了?(當然,話說回來,兒童一定會有興趣的,因為愛美好親近美好,是人的天性,只要是人,在他心靈還沒嚴重污染以前,都會有興趣聽古典音樂的。您須有此信心才更好呢!此是讀經理論之最核心的本質。)
又,您太照顧「白話文」了,既然孩子已能認兩千漢字,則白話文不必費心了。讓他自己閱讀就是了。甚至到時候如果讀白話文的時間太多,妨礙了讀經,還要限制他,怕他閱讀太多呢。
又如所謂通假字古今音的問題,您太多慮了。孩子就是糊裡糊塗地讀就是了,讀多了,自然有他的領悟。如果像您這樣費心,一五一十的想向他講解,和他討論,他就讀不了多少經典了。那樣就太可惜了。
因為您那麼愛孩子,又您的孩子那麼聰明可愛。故進一步說以上這些意思,與您的見解不同的地方,萬望不要誤會。我也是出於愛您的孩子才會如此說的。(對一般人,我不會說得這麼「偏激」的---其實不是「偏激」,乃是真情。不知者以為「偏激」就是了。)


27、把孩子送出去讀經是否会造成“經孝不能兩全”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6/08/04 06:02pm 第 4 次編輯]

      不苦先生發明了「經孝不能兩全」,可作為讀經名言。若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真是個「兩難」問題。
到底是棄孝求經呢?還是棄經全孝呢?
我則以為「隨地隨人情況不同」,不可一概而論。當顧此則失彼,顧彼則失此時,若欲做最佳處理,唯聖者能之!
不過,還好,世間的情況往往是:「問題並沒有那麼嚴重」。
有些家庭,剛要把孩子送出去讀經時,親情上的確不忍,尤其是爺爺奶奶,但,後來發現這樣對孫兒有終身之利益,出於更高一層次的愛,也就堪忍了,不只堪忍,後來見到他孫兒學問的的進步,行為的更加孝順,更感滿足幸福了。
有些家庭,為父母者想要讓孩子出外讀經,但家中老人情感特濃,百般不捨。有的老人甚至說:「寧可讓這孫子一事無成,也不讓他離開我身邊。」則亦無奈,只好留在家中了。
當然,能在家中大量教讀經,是天下最優美的事。我首先是支持這種選擇的,可惜,幾家能夠?不多就這麼埋沒了麼?古人易子而教,良有以也。
總之,教育是一件大事,個人大事,家庭大事,國家大事。是一團生機,是一種期待,是一件美事。應以愉悅的心,溫潤的心,體貼的心來做。教育本應是和祥朗暢的。為了孩子的教育,而讓家庭起風波,實在是很可惜的。所以有的「私塾」明定,一個孩子來讀書,必須家中六個大人全支持,否則不收。但,在此理性還不夠開明的天下,不知會不會因此障礙了孩子應有的生命的開發?
或者這裏可以有個緩衝,先約好只送去讀兩個月或三個月,讓不捨的人可以忍受,兩三個月之後,或許就會放心了。方法是很多的,但須有真心才能化解困難。所謂「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
所以,有時候我說:「能讀多少經,是有關福份的。沒福氣的人,沒機會讀經。福氣小的人,想要多讀經也不可得。」不過,我不是宿命論者,所以我還說:「唯父母可以為孩子造福。」
居常每遇到一個為人父母者,我就問:「您的孩子讀經嗎?」如果回答:「讀!」我就再問:「讀了多少?」有的回答,讓我為他一家高興;有的回答,則讓我唏噓不已。
就我所知,南老師是年年輕輕時就離鄉背井,遊學四方去了,當然,那可能是父母所允許並鼓勵的。不知如果父母反對,以南先生輕輕年記當如何進退?聖心難測,吾人也不便妄測了。有人問南先生學識廣博,何處得力?南先生常云:「童子功!童子功!」此所以一生位祿名壽,大福大享,世罕其匹之故歟?是天定之?是人作之?安所以識南先生?安所以學南先生?豈易易哉!豈易易哉?


28、读经的进度有何标准

不管如何,您的孩子已經開始讀經了,就是大有福氣的家長,大有福氣的孩子,可喜可賀了。而且看來進度不慢,請勿在此擔心。只管讀下去,不必比較。反正隨人不同,愈多愈佳。

如果真要問個標準,則亦有些時下讀經兒童的大體表現,可以作參考。(但這只是參考,切莫執著。)

如您問的是孩子對讀經的吸收記憶能力之進度快慢,則不能以讀了幾年來算,也不能以讀了幾個月來算。因為如果不說每天讀多少時間,只說讀了幾個月或幾年,是沒有意思的,是不能比較的。
故須算及「幾時」或「幾分」。大概整週或整個月平均下來,一個小時熟背一百字為「標準」。比這快為快,比這慢為慢。

如您問的是總進度,那就幾乎不可比較了。民國初年,錢穆在小時候,以七天背完整部孟子(三萬四千六百八十五字),楊振寧則在初中時以兩個暑假一面聽講,一面背完孟子。最近新疆有家長在兩個月內教孩子背完論語(一萬一千七百零五字)。也有讀經班全班在兩個月中背完孟子的。有人兩天之內或兩三小時之內背完大學(一千七百四十八字),也有人費了半年才背完大學,當然,也有人十年或一百年也背不完一篇大學。

這除了看孩子聰明程度之外,主要的是看家長給孩子多少時間讀經了。

最要緊的觀念是:孩子的聰明是有一定數的,是不可以責備的。聰明,固不足喜,不聰明,亦不足憂。因為聰明,不是父母老師的功勞,只應感謝老天,好好教導。不聰明,不是他故意不聰明,乃是造化之不盡,而讀經正可以彌補其先天之不足。老天還是敞開著路讓人走的,這是家長及老師要盡責的。

不過,盡責的意思不是家長及老師蒙著頭努力不懈的一直教一直教就好。乃是先要有「智慧」,即先要知道「教什麼」,其次要知道「怎麼教」。如這兩項都不知道,隨著時風走,則家長和老師的努力是可惜了,孩子的用功是白費了。更可憐的是,孩子被犧牲了,家長和老師都還不曉得,還自以為是,沾沾自喜著呢!


28、讀(经)書是否会讀成書呆子

發言人:黃牛      日期:2006/01/10 01:49am

能讀書識字者多之又多
得真學問者少之又少
天下間的書是讀不盡的
讀歸讀矣
知識的累積是無法窮究真理的
只有反求諸己方是正道
然而
書不可不讀
不讀書不足以明道
讀書最怕讀成書呆子
與其讀成書呆子倒不如不讀為妙
古云六經皆我注腳
非親身體會者何以知之


發言人:季謙   

讀書志在聖賢,
學問貴乎躬行,
黃先生之言,千古確論也。

然說:「讀書最怕讀成書呆子,與其讀成書呆子倒不如不讀為妙。」恐中了五四之毒計,似可商榷。

此種言論,若對好讀書者說,有恨鐵不成鋼之意,可得相勉捲舒自在優入聖域之效;然不可對未入門者言也,尤不可對此時代中始欲讓其子弟讀經之師長說也。蓋際此末世,或有經文一句之未曾教讀者,忽見此貼文,即憂其子弟或成書呆,則盡不讀之矣。若如此,則斷人慧命之過非淺。所謂「我若讚佛乘,眾生沒在苦」也。

任何人當然都知道要[學以致用]才好,但十餘年來,吾所以忍而不說,只催促師長,不管如何,先背再說者,蓋唯恐整個民族連書都未曾讀,而信口枉談[致用],遂令中華民族於空轉八十餘年後,無復再空轉八十年之機會也。

文化之氣,既若游絲矣,先宜護住血脈,然後徐而調之可也。若先以高標責難,恐一切遣倒,同歸灰燼。切望有高識者,矜憫下情,慎其言慎其言也!

又昔年曾有一友(林月惠)對我轉述其友之言云:
有人指責古來某些自小讀經的人,終於讀成「書呆子」,以為甚是可笑。殊不知該人若自小沒讀經,則當然不是「書呆子」,而只剩下兩個字:「呆子」。

此語雖詼諧,然初聞之,覺人性之難調,令我忽然悲從中來。


30、对这种幼儿园和读经班教育“方式”不一致的情况,我们怎样引导孩子好呢

   1)、有一次,孩子在幼儿园,老师发书给孩子们看。我孩子拿到书之后恭敬地对老师说:“谢谢老师!”继而说“老师辛苦了!”谁知班里却有几个孩子笑她,学她。对这种幼儿园和读经班教育“方式”不一致的情况,我们怎样引导孩子好呢?
   2)、大家一般都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而读经班主张先读而后能诵,不求甚解,似反刍教育的这种形式到底符不符合孩童生长的自然规律呢?
  

  有關第一問,

   答:告訴孩子,他是對的,做對的事是好的,不必怕與人不同,也不必怕別人笑。當然,最好是全天讀經,不必再上幼兒園了。

有關第二問,

答:可見您對讀經教育的理論還很陌生,您現在做的讀經教育可能只是人云亦云而已。您如果對讀經理論沒有深入的了解,雖然現在只提這兩個問題,以後還會提很多很多問題的。所以希望您自己要做做功課,多看些資訊。本網所帖出的基本理論,以及各版面的反覆問答,其實已經很夠了。

您了解深了,不只有信心地把自己的孩子教好了,也可以協助別人開始讀經,功德無量。

(附註:因為感覺您是可以用功 的人,所以沒有直接回答回題。如果對沒有心用功的人,我會直接給答案的。)
   
2008/11/17 11:32am 


31、怎样让孩子读经典的兴趣越来越浓

文章主題: [求助]怎样让孩子读经典的兴趣越来越浓?  
  lantianbaige  

  尊敬的王教授您好!
   我的孩子刚看过您在北大的演讲,回家就背<周易>,不到两周就背会了前四章,几乎一字不错,可是在后来就不行了,他说背着没有用,在说晚上睡觉太晚,太累,怎么办呢?


一,再看一遍光碟,就知道何謂有用,何謂沒有用了。

二,以後凡是信心消減了,就再看一遍。有智慧的人,就有福氣。有多少智慧就有多少福氣。有福氣的人,才能讀到經典,沒有福氣,是讀不到的。福氣大的人,才能讀到許多經典;福氣小,想要多讀也沒辦法,必然有許多障礙(或從自己而生,或從環境而生)障著他。

三,讀書做人,都不要太累,但只是盡力。日日念茲在茲要讀易經,一年背不完,兩年也可以背完。

四,最好是參加全天讀經私塾,與眾多全日讀經的同儕在一起,就不會有雜七雜七的想法了。
   
2008/08/10 03:08p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09:06:41 | 只看该作者
二十六)读经教学师资的資质


1、請問關於師資培訓
2、兒童經典導讀初級和中級師資研習課程有什麼不同?
3、好老師的至要條件
4、有關教學及生活老師的資質
5、一個幼兒讀經學園的老師,是否也須修學幼兒心理課程
6、答关于是否可忽略在私塾读经学子,受老师"素质低下"的负面影响
7、關於對讀經教师素质的提升的責備求全
8、好老師的条件(兼谈谷冰办私塾的过程)


1、 請問關於師資培訓

日期:  2003/09/12   發言人:  Marco   
日期:  2003/09/18   發言人:  王財貴     

如您在台北附近,請星期六早上來華山院,看我親自教的讀經班,就可以看到所說所做完全一樣.
讀經手冊中,也已說明了常遇到的困難,相信您的困難不會超出那些,請仔細再看看.
然而,我認為大家最大的困難是在於信心不夠和期望太多.期望太多,如果不符期望,更會自己打擊自己.
首先,要知道,您能教到什麼程度就算什麼程度,總之,都是成功的,沒有失敗的.您不可太天真地期望人人都來,人人都大有興趣,也不可期望成績會多於付出--也就是要想想,只不過每週上一次課,而家長配合到什麼程度,又是兒童成績的關鍵.所以,如有任何不满意,不是您的問題,不要太挫折.
您要有信心教下去,來一個教一個,來一雙教一雙.能背一句算一句,背兩句算兩句.則天下無難事矣.
如能找到共識的幾個家長,認真地一天一百字,每週進度七百字,一年即大有成就,其他的孩子就讓他跟著,也就不錯了,不可期望太高.等到有幾個家庭教出來了,就有人相信了.
但,第一步是您自己要撐得下.祝您成功.   


2、 兒童經典導讀初級和中級師資研習課程有什麼不同?  

日期:  2003/09/28   發言人:  馬六甲革成何老師     
日期:  2003/10/01   發言人:  王財貴   

此活動不是我所主辦,亦非我所發起,所以我並不知道有這兩種課程,大概是其他讀經團體針對需要的人所設計。這樣也很好。
不過,總的來說,讀經教學甚為單純,只是一個方向,本無固定方法,用心處即有方法。您既已有法,就不必再求他法。
當然,一切的理論和經驗,都可有參考之價值,但若已經教得好好的,則不必再亂陣腳。
凡事安心為要。
但我前月在馬來西亞所提出來的讀經教育四個原則,要念茲在茲,不但不可忘記,且要愈做愈逹到標準:
第一,早日讀經,愈早期愈好。
第二,大量讀經,愈大量愈好。
第三,老實讀經,愈老實愈好。
第四,快樂讀經,愈快樂愈好。   


3、好老師的至要條件

日期:  2004/10/09   發言人:  賴文智   
主題:   請教  王教授?   
日期:  2004/10/11   發言人:  王財貴   

真是大哉問!非三言兩語可以決之。
然亦三言兩語可以決之:
要立志做一個「教育家」,而不是「教育匠」。
真正的教育工作,其底子是「人性」,其成果是「人才」。
好老師的至要條件不在「教學認真」,不在「管理嚴格」,
念茲在茲啟導人性,一心一意培育人才者,便是好老師。
你若與我同校,何不覓閒來見面談談,或許更為親切。


4、有關教學及生活老師的資質

日期:  2005/06/20   發言人:  心星   
主題:   向王教授问好,并想了解有关大陆盘锦经典学校的情况
日期:  2005/06/20   發言人:  王財貴   

謝謝關懷,我會努力照顧自己,永保青春的。
盤錦辦學之事,因有諸多條件未能具足,故一時還不能如願。如另有消息,會向大家公佈。
不過,有關教學及生活老師的資質,我想大體是以如下條件依次優先考量:
一,有品德。
二,有民族文化意識,有世界襟懷。
三,有教育愛,喜歡孩子。
四,有明確之讀經教育觀念。
五,有讀經教學經驗。
六,教學教師有教師職照。
自上看下來,其實,如具備第一項之一項,已綽綽有餘矣。蓋一項可涵多項也。何況具備一二兩項,何況具備一二三四項!因愈到下面專才部份,愈容易於短時間中培養也。


5、一個幼兒讀經學園的老師,是否也須修學幼兒心理課程

日期:  2006/06/19   發言人:  困惑的孔雀   
主題:   想請問王教授及各位先進
日期:  2006/06/21   發言人:  王財貴   

天蝎的兩三個問題,都很好,很重要,天地間,讀經界本當需要有這些問題,也需要給予回答處理,相關問題向來常被提出,也有不少回應,雖然未能完滿如願,但此乃世界人人皆需參與回答者,無有任何人能有圓滿之答案也。

茲轉貼今年五月十四日在全球網上,我對一位朋友 Lmusic 的回應。他的問題是:一個幼兒讀經學園的老師,是否也須修學幼兒心理課程。我對此問題的回應,或可供天蝎及有類似問題的人參考之:

(以下為轉貼之文):
時有緩急,事有輕重。孟子所謂:「今民養生送死之不暇,何暇治禮義哉?」
處此禮崩樂壞,或視經典如蔽屣,或視經典如寇讎的時代裏,不管如何,先趕快讀經再說吧!所以,阿貓阿狗都可以當老師,都可以教讀經;阿毛阿花都應該來讀經。讀什麼經都可以,怎麼讀都沒關係。如果先設有門檻,恐怕能教的人就少了,而人才難免就被耽誤了。

教,總比不教好:讀,總比不讀好;讀熟,總比不熟好;讀多,總比讀少好。

現在,隱藏的問題出來了,Lmusic 是個敏銳的人,或者,並不是只有他敏銳,而是他更不安於只是「保守」,他把問題挑破!

我認為:Lmusic 的帖文,雖然用問題的方法寫,但他的問,是假的問。因為答案是很顯然的:
當然為人經師者,必要兼人師。尤其是讀經學園的老師,掌握了大部份學生教學的時間,兒童有兒童的心理,需要應對,心理學是一門應用性很高的人文科學,學習它,是可以協助教學效果的,怎可不思研究精通兒童(幼兒)心理學呢?

不過,話說回來,這裏有另一個層次的問題需要綜合著思考,即:
Lmusic 之疑問,是出自於「恨鐵不成鋼」的見解。

我先講一個故事:今年四月八日,在北京,參加一個「讀經與和諧社會(「和諧社會」是大陸正風風火火的政治宣導口號)」的座談會。會上,第一位發表的人是錢遜先生(錢穆先生之公子),他很憂心的提出了讀經發展所面對的三個難題,認為如果不解決的話,讀經推廣必定遇到瓶頸:第一:教什麼?第二,怎麼教?第三,誰來教?也就是:什麼是絕對好的沒有問題的教材?於是我們應慎重的重編天下人都能滿意的教材。又,文化教育最重要的豈不是要他成為一個有德者,於是我們應求其品行真能於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只有死背是無用,反而有害的。又,教育的成敗關鍵在教師,於是我們先要訓練好一批理想的讀經教師團隊,才可以放心的推動讀經。

我是第三個發言。我發言的內容,大部份臨時起意,針對錢先生的問題而談。我的第一句話也就是:

錢先生之見甚為深遠,但這是「恨鐵不成鋼」的見解。

接下去,我表示:

不過,在此連鐵都沒有的時候,又那煉得出鋼呢?又何必憂愁鋼之練得成不成呢?所以,長江大河,泥沙雜下,如果經典有糟粕,那就連糟粕一起先吞下再說吧,畢竟營養多於糟粕,就好了。若待字斟句酌然後定案,天下老早都亡了。又,不管幾個人能成聖賢君子,先讀再說吧,其中必有聰慧者出,能自悟其道,以援天下,若不立即讀經,連此君子種子亦無矣。又,當前國民通通是阿貓阿狗,又那裏去訓練什麼堅強團隊?說阿貓阿狗都可以教讀經,乃是當前廢經百年之後不得已之策略,而若阿貓阿狗也可以教出人才,方是教育之大手段!

因為 Lmusic 之問題,與錢先生,乃至於與社會上思想前進一步的人大略相似,所以我解答 Lmusic 問題的意思也大略相似,以下謹綜合個人所見,提出以供參考討論:

第一:帶讀經的老師,瞭解並加強幼兒及兒童身心發展的專業素養,是很重要的,是對讀經教學大有幫助的。如果太一味地將孩子的「教育問題」賴給「聖人」(經典教化功能)?而忽略了現代社會裡,作為「師者」所應具備的「專業素養」----對幼兒、兒童之身心發展的認知,這不是很好的正常現象。所以,提倡讀經風氣及開啟讀經教育之餘,在師資的培育上能開始重視並提倡「經師們」對「幼兒及兒童身心發展」之專業知識,不僅是值得思考的,乃是必要的。

第二:但,大學云:「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子夏云:「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後倦焉,譬諸草木,區以別矣,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朱子注云:「言君子之道,非以其末為先而傳之,非以其本為後而倦教。但學者所至,自有深淺,如草木有大小,其類固有別矣。若不量其淺深,不問其生熟,而概以高且遠者強而語之,則是誣之而已。君子之道,豈可如此?若夫始終本末一以貫之,則唯聖人為然,豈可責之門人小子乎?」現在,讀經是違逆時代主流的,也就是屬於非主流的。在此主流與非主流相對時,一般人比較不會去討論主流有何缺失,但如果非主流有所不足的話,很容易被一眼即看出,而備受質疑。我常想:要當非主流是比較艱難的。因此,我在對師範學生或體制內教師講讀經理論時,我都鼓勵支持的讀經人,一定也要兼通主流教育理論,一來才可以對讀經信心愈加堅定,二來免得讓人以為你是因「孤陋寡聞」,才「無知妄作」。譬如說,每個讀經老師,都要深入九年一貫的理論,一面可以知其所以必定失敗之因而不一味追從,一面可以以讀經輕巧方便救助之。

不過,這必須是教育本科出身,又有超越的智慧的人,才容易有此「始終本末一以貫之」的全面素養。以此標準來要求一個讀經學園的老師是應該的,但現實上是不切實際的。當然,雖不切實際,不可以因此永遠自我封閉。我建議在可能的時候,必須不忘自我充實。

第三,所以,此時,最好的方式應是:一面就這樣教下去,一面找機會自我補足。但切不可因為不通主流教育,不懂兒童心理,而竟然放棄讀經。或說先把心理學讀通了,再來教讀經。因為兒童是不能等了,民族生機是不能等了。此所謂輕重本末也。

第四:我曾見過,本來很認真,以大半的時間精力教讀經的人,教得很好,學生很受用。後來他為了拿園長資格,去受了幾年的幼稚教育課程,回來後,就向普通幼教傾斜了。我不知如此是好呢?是不好呢?有時候,人的直覺在大方向上是對的,這類比於智慧;但直覺總是不可靠的,所以須要有理智去建構理論以穩定之,這就是知識。但往往在思考研擬時,被瑣碎的分析所牽絆,以致於見樹不見林,宥於偏見而不能自拔。

能以智慧運用知識的人是不多的。所謂「若夫始終本末一以貫之,唯聖人為然。」

第五:所以,若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我以為:與其迷失於一百年來,己經證明其日漸沉淪的,已經證明其失敗的主流教育理論,倒不如呆呆的只一味教讀經,或許還有成功的希望。

第六:再說:所謂幼兒或兒童心理,一般尋常百姓,基於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原理,不必依靠心理學家,亦有相當的把握,有的人不必學即能八九不離十,甚至操作得得心應手,這是人性之常。讀書,只是多些例證,多些參考。影響不是很大的。君不見有許多心理學教授有精神病嗎?有些輔導專家最需要輔導嗎?知識只是輔佐性的學問,不是人生的主題。當然,根本既深了,有紅花綠葉,豈不更美?但培根乃最重要者。近一百年來,世界喪失了對人性根本智慧的體悟,一切以知識為標準,這些知識往往是無根的。譬如,心理學只能應用到一般社會大眾上,不能應用到孔子顏回身上。則這種心理學即是有問題的,依照這種心理學自修或教人,即把人教成庸俗了。所以有時我稱西方近代心理學叫:「庸俗的心理學」。故學了「幼兒心理學」,也要有智慧善用之,否則,把孩子都教成庸俗了。還請慎之慎之!

第七:近世學校社會所謂「心理學」也者,只是西方式的心理學耳。八十七年前,中國五四諸名流,即無大智慧以曠觀人性,以兼通中西,以深入歷史,故只取西方之餘唾而遺害中國,將數十百年。今日吾人用西方,必須改「全盤西化」為「全盤化西」。在西方的心理學之外,之上,或之下,有沒有可以填補改善,或另起爐灶之處?如果此而不求,西方現有理論固有可觀,但終不能一頭栽進去,而以之為人性之全也。故如有「全面幼兒心理學」,吾願學之。如無,則吾取其可用者用之耳。譬如蒙特梭利,譬如皮亞傑,皆教育界中豪傑也,然,以我視之,亦偏才耳。若取其偏而善用其偏則可,若取其偏而用於全,則自我障礙了。八十幾年來,中國沒有出一個心理學家,研究心理學的人,都抄自西方,令人痛心!若如此,叫我們讀經老師何處去學「幼兒心理學」?

我這樣講,恐人誤會,再強調一次:我不是教人故意不長進,而是要人先有智慧,再求長進。

第八:說:「讀經教師不僅要成『經師』而要有『人師』之風範與行舉」,此乃不言而喻的。讀經教師實應時時以此標準自我提醒與勉勵,乃能合乎經教之原意。但此「人師」之意,比上來所說了解「幼兒心理學」是更上一層者,不可同日而語。

我相信凡是人,尤其當老師的人,都多多少少會有一點教養。做人只要不太惡劣,即可以算是合格。因為一般人對學校的老師的人品,也沒有太多的要求。我想讀經班的老師有一般學校老師的標準也就可以了。因此,並沒有特別強調讀經教師的「人師」資格。

如果我們因為他是「經師」,就特別要求他也要做到「人師」;又,如果因為他教「教聖賢之書」,我們也要求他要有「聖賢之行」,這是有點太過了。雖然,每一個讀經老師都要自勉「讀聖賢書,行聖賢事」,但這只能是希望他「主觀的自修」,不應在外面「客觀的要求」。尤其在此時代中,八十幾年喪失文化教育的結果,我們目下只有這樣的社會風氣,只有這等的人才,我們又從何處求來那麼多「特立獨行」「有高度德行有深厚教養」的「人師」?所以,我主張,縱使一時沒有「人師」,我們也應該繼續教讀經,我們現在只能急著「盡量」的做,如救火然,能救多少算多少,等到這批孩子長大了,期待可當「人師」的人自然會多些。就比如雖然土地貧脊,明知長不出什麼好作物,但辛勤的農夫,還是要下種,先求一口飯吃,活下去,等待來年的收成。要不然,連一粒收成也沒有,將要挨餓。

我們是在這種艱困的環境下求得一線生機的。至於沃土膏壤,含笑豐收,誰其不願?

第九:總之,我是不唱高調的,我的「退而求其次」,是不得已的。有朝一日,有誰有能力倡起「德教」,我也服他,我也願以他為師。但不管有沒有「人師」,讀經總不可忘卻,這是首先要把握的。其他的,則愈全愈好,愈多愈佳,乃是題中必有之目。凡我讀經老師,亦應作如是觀,不可因為自己德性不足,就不教讀經;也不可因為教了讀經了,就把孩子交給聖賢,自己不思自修長進也。

第十:我亦宜自勵,一者,要寫出比較完整的教育理論。二者,要多鼓勵讀經老師做第二步的提升---除了信任讀經理論之外,要讀書了,兼備現代化的教育知識。

只是千萬要有智慧,讀了各種教育理論,要比對看看,要知其始終,要明其本末,以貫通用之。

昨晚,即再看到此帖,因為已半夜,所以一夜難眠,今早起早,即回以上之文,費五個小時,計約六千字。反反覆覆,其意至簡,只是一本末輕重,因應環境而已。因為此意雖簡,此理所關其大。這是讀經推廣以來,第二層序的問題,遲早會有人提出來的,遲早要詳細回答的。所以就一路寫來,辭繁不殺。看帖的朋友,請勿見怪,此中有至意至誠在焉。

因為這問題不是「YAS」或「NO」的問題,所以下語稍費斟酌。但也不一定能取得諒解,所以特別要在此向 Lmusic 先生致歉,好像針對你的話,一一回駁。其實,不是的。孔子云: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或人以為管仲知禮而儉,孔子即以其不知禮不儉答之;子路與子貢以為管仲不仁,孔子卻答以如其仁如其仁。若有人說讀經教師唯唯教讀經即可,我必以為不可也。我雖不敢自比孔子,願學焉。故請勿誤會,否則,討論不能進行矣,希望我的語氣不致產生誤會也。

又此種問題,發自內部,即發自讀經的支持者,其心意必是關懷備甚的,故常會有一種反向的效應,即令人為求好心切,而因小失大,鄙棄讀經或讀經學園。孔子所謂:「好勇疾貧,亂也。疾之已甚,亂也。」不可不慎也,然亦不能諱疾忌醫焉。好在,讀經交流網乃一開放系統,而讀經朋友心態都頗為乾淨,且有相當雅量,任何問題皆可討論,且皆應討論也。


6、是否可忽略在私塾读经的孩子,受老师"素质低下"的负面影响

下面引用由如是在 2008/08/03 01:23am 發表的內容:
读经虽然重要,读经教育虽然可以开发孩子的潜在能力,但留在私塾读经的孩子,受老师素质低下的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不能因为“读经的好处”就可以忽略,其责任就可以推卸。

直接說:「留在私塾读经的孩子,受老师素质低下的负面影响」,若讓天下初識讀經的父母看到此語,不解這是如是先生一貫「恨鐵不成剛」之言,而以為私塾主辦人專找「惡師」來教學,不僅厚誣踐踏了天下讀經老師,且將讓天下父母在讀經門口,逡巡不前,則斷喪天下讀經種子,其罪將永世難贖矣。孔子繫易云:「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吾人於此公天下之網絡上,有所發言,皆驚動天地,影響萬民,切宜慎之,再慎之!

夫講大話,求完美,誰人不會?譬如誰人不愛居室之美好?而孔子盛讚衛公子荊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在廢墟中,有一蔽身之處,已足珍貴,在此時代中,能讀一句兩句經典,已屬萬幸,安可責全?若讀經老師個個如聖如賢,豈不完美?然此乃一大妄想也。

君子躬自厚而薄責於人,我一向責人的標準很簡單:只要不存心害人,即是好人。若能稍有善念,即可贊嘆。若有志向學時刻自勉者,雖未盡美,我即欲下拜頂禮之矣。

願如是先生能多讚嘆讀經老師,就如同我時常讚嘆您一樣。


7、關於對讀經教师素质的提升的責備求全

下面引用由如是在 2008/08/03 01:23am 發表的內容:
师道之尊严,在于教师自我道德意识的不断追寻和扩展。读经教育对孩子有没有好处,与老师该不该提高修养,这完全是两码事。教师素质的提升,可以有效改善当前的私塾教育现状,于其负面弥补过失,于其正面更上层楼。

其實吾人推廣讀經教育,其最可珍貴處,是在於「教育理念典範」的轉移,即只是教材教法與教育時機之改革。而不在於教室、操場、餐食、運動、才藝、乃至於教師素質教師品格之特別要求。亦即,吾人相信就著一般水準之設備與教師之品質,只要改變教育理論,即可有翻天覆地起死回生之變化,不必靠其他外在條件之強過一般體制也。甚至吾以為縱使生活條件較差,教師品質較劣,由於教育理論的正確,其成效亦可超越體制而上。如此,方顯讀經教育之殊勝。若一直擔心外在條件不足,恐將障礙教育的成效,則讀經還有何可貴之處?

當然,如此說,並不是為了「文過飾非」「不思長進」,乃是因為說「理」,則只有一個,當然是愈純愈好;而說到「事」, 則事有多端,須因時因地制宜。欲制其宜,須明本末,排先後。亦即,兩眼只管盯著「讀經」,其他只要維持一般水準即可。若在不得已時,生活條件及老師的知識和品德水準稍差,亦無所謂。再說一次,這不是「故意不思長進」,乃是盡最大能力長進了,而只能到此地步。既已見識到讀經之重要,則雖阿猫阿狗,拖泥帶水,亦要辦下去。能教一個是一個,能教一句是一句,不能等萬事俱全,方允許辦讀經學園也。

說:「教师素质的提升,可以有效改善当前的私塾教育现状,于其负面弥补过失,于其正面更上层楼。」這是理上的「當然」,誰人會反對?這些話,還用說嗎?但光講「理」,是無補於「事」的。依常理推斷,讀經界很少有「故意為惡害孩子」的老師,天下讀經老師,在我看來,都已是可圈可點的了。

人間做事,常要面對「抉擇」,至於選那一邊,做為一個現實存在的「人」,他只能「在所有現實情況中,選擇較好的」。如果想要「在可能的情況中,選擇最好的」,那是一種「妄想」。以我所見,從「總體」上考量,當前的讀經「私塾教育現狀」,以如此的社會條件,而有如此之成就,乃是人間第一等成就了,再也沒有什麼教育系統比此更可親而有功可大而可久了,如果誰能指出來當今天下,居然有比讀經私塾有更好的「教育現狀」,則我明日即宣導該教育,而不再講讀經,不再叫孩子去上讀經私塾,而去上那地方的學。

此意可用一個譬喻說:

一個人在飢渴邊緣,只要一碗稀粥即可苟活,活下去,即有希望。現在吾人辦私塾,是在飢渴邊緣,一碗稀粥,尚不可得,求生都來不及,何暇山珍海味?

在如此艱難之情況下,諸友猶然不顧一切辦私塾,此乃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氣象也,吾衷心讚嘆之而已,正不忍責備求全也!
2008/08/03 05:04pm


(斯人  :斗胆在先生楼下说一句
先生不忍责备求全之心,读经界皆知。唯此,则另有责备求全之人也是一种补充。
此责备求全,可以是读经教师自己本心生发出来,也可以是读经家长责于贤者。小子觉得都是读经界内自己事。
当然,先后缓急还是要有个次序。)
  
斯人說得是,
唯切記不要先障了要上私塾讀經的家長之初心。
  
2008/08/03 05:43p


8、好老師的条件(兼谈谷冰办私塾的过程)

文章主題: 代发帖:北京莲花书院招聘读经老师         
  伯毅   

谷冰,讀經界之名將大將老將也。

記得四五年前,賢伉儷帶其約八九歲的女兒
到中觀村國家圖書館聽我一場演講,
講完後在門口台階邀我與其全家照相。
照相間,我轉頭看女孩,
說:「看這孩子,一臉聰明,在校成績必定不錯。」
谷冰與其夫人,點頭說是。
我說:「那明天就不用上學了。」

事隔一年,我聽谷冰說:
那天晚上,兩口子簡直沒睡,就討論我那句話,
隔天,果然不上學了。
他說:
一句話轉變了他們一家的命運。

一個月後,孩子果然長進了,是勝於十年的長進,
於是夫人自動下崗,專門在家陪孩子長時老實大量讀經,
後來,全國聞風,一個個孩子從四面八方送過來,
他們不得不開起了私塾。

到現在,已經是全國有名的讀經盛地。
而今,學生多了,要招老師,
希望有好老師來應徵,讓這學園日新日盛。

所謂好老師者,一要深切認識讀經,
二要有老師的特質,
老師的特質者,一有自然的愛心,
二要能不動聲色,即讓孩子自然敬愛服順。
  
2008/11/25 09:14p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09:07:22 | 只看该作者
二十七)德行教育篇

1、見地比熱誠重要,智慧比實踐首出
2、有關古人之規矩,與現代之觀念不合怎么办(兼谈注音)
3、經教不彰,管教將亦無大用也/論語為主,弟子規為輔
4、小學生該不該背誦《弟子規》
5、 品德教育,其實應擺在教育的核心
6、請問王教授有關於"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話是出自何典故?
7、有關品德教育
8、讀經正是希望一個孩子能往“中行”方向走的教育。而其重點,則在養“德”
9、孝弟是行仁之本
10、關於「童蒙養正」的幾個問題
11、谈读经与德行两种教育
12、讀經的孩子自能化解其功利心
13、为什么古人读经还会出现一些小人奸惡者
14、谈關于行禮及將來書院中的孩子要用哪種禮儀的一些想法
15、读经不可轻身教吗
16、讀經教師是否不僅要成『經師』而要有『人師』之風範與行舉


1、見地比熱誠重要,智慧比實踐首出

[原創]读经教育推广要抓住一个中心

下面引用由思想的篩子在 2006/10/16 04:00pm 發表的內容:“没有多少人看过资本论的,但所有的人都可以读懂真诚。如果有一天全国人们都说这些搞读经教育的老师确实都是品德高尚的人时,读经教育的推广就成功了”。

小篩子此見甚為重要。
但,吾人可進一步說,世人易受「無私奉獻」之感動,以「感動」的心態接受新觀念,並不是人類最高的品質。
只是,人情既如是,「真理不去吸引人,邪魔就來吸引人」,吾人做人,本來就應真誠高尚的,何況為了推廣讀經,更要特別表現一番真誠熱情了。

(附言:何以說「受誠信所感動」,不是「人類的最高的品質」?
因為:
首先,人類受感動,不應停在「情緒」之「激揚」上,而應在「理之是非」的判斷上。孔子所謂「不以人廢言」,如其言之合理也,雖其人存心不正,行為乖張,其言其理亦猶是,而亦應遵循之也。若其言其理不正,則雖輸肝剖膽,亦不值一顧也。
故,重要者,在「見識」,而不在「感動」。如果沒有「深度的慧見」,則宣傳者以其「似是而非」之觀念,在「自以為是」的堅持下,或許更會「真誠」的宣導,並且躬行「實踐」之,乃至於「狂熱」的奔走呼號,以為民族舵手來降世,國際救世之主之現身。而芸芸眾生,為其「真誠」所感動,受其「風力」之吸引,乃至「如癡如醉」,而相攜走向絕路,蹦入懸崖,集體自殺,死猶不知,以為是在「替天行道」。斯乃人間之大悲劇也。----這種「現世報」,大家不都親見了麼?
是故我推廣讀經,必自理論說起,而且,必定反覆再反覆,說得很明白。又,必諄諄交待:「此雖是我主觀之見解,亦是每個聽眾之共同見解,可以反覆思考,可以反覆驗證的客觀見解。如果沒有經過思考自己認定的人,千萬不可因為我之一片真情苦口,而隨便相信信我之所說。如果因為一時之感動,雖然熱情支持並且努力實踐,吾亦不以為貴也。」
因為,如果他是被我的無私精神所感動,他也會被一些其他的「熱情」所鼓舞。而中華民族如果永遠這樣被「熱情」所激揚,將永遠在生死苦海中浮沈,永遠不得冒出頭來。縱使老天可憐,或許有時僥幸讓他走對了路,亦將無保障也。
孔子謂:「人之生也直,枉之生也幸而免」,又云:「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又云:「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陽明云:「不知而行,只是冥行。」聖賢之護國佑民,其慮深矣。冥行之行,亦所謂「不知常,妄作,凶」而已矣。
所以我認為:見地比熱誠重要,智慧比實踐首出。
前幾天,在山東萊西月湖小學一年級某班的教室牆上,看到一則標語,是科學家牛頓的話:「沒有知識的熱心,猶如在黑暗中長征。」一見此語,驚動我心。我想把它獻給五十多年來許多很「忠誠」的黨員和當年「熱血沸騰」的「小紅兵」們。
不過,我並非不注意「德行」與「實踐」,凡事要解行雙證,解了之後,必繼之以力行。故,明白讀經理論之推廣者,接下去,必須以真摯之心,誠愨之意,敦懇大方之度行之,而儘量擺卻功利之貪,窮酸之氣,則推廣之功乃可指日而成。小篩子之憂,更加深切了。)


2、有關古人之規矩,與現代之觀念不合怎么办(兼谈注音)

日期:  2003/10/29   發言人:  蔣老師   
主題:   有關讀經方面的兩點疑問,請教王博士
日期:  2003/11/04   發言人:  王財貴   

很感謝提供此一訊息。
第一點:一方面國音審定公布在八十八年,經書大概都編完成了,一方面是我其實並未注意此問題。我在出版說明曾交待注音的原則,大柢皆有所依據。不過今後注意一下部定規則也是應該的,至於有人提出批評,很好,我很想知道,您能不能把那些批評轉寄給我參考。

不過,在還沒修改以前,老師兒童們取用我原來所注的音,也無大礙。因為有些字的注音很難有一定的標準。而不合部定的發音,其實並不很多。(或許不到千分之一),所以如果不是關係到終身成敗的重要比賽,其實怎麼讀是無所謂的。而且如果老師或家長,認為某些必要改,請他們自己改也沒關係。--總之,讀最重要,小小差異,不必太計較。

第二點:有關古人之規矩,與現代之觀念不合,這個意思,我也曾在說明手冊第六節兒童讀經實務教材問題中,提到:對於合不合現代,不必太過在意,因為藉事可以顯理,古事可以今用.....。善用者,只管心地之正不正,不必計較事事是否皆直接可套用。又如果一本書大部份是非常合用的,只有少部份不甚相合(當然不可以是明顯的錯誤),那這一部書已經值得讀了。

再說,如果不想讀弟子規也沒關係,但總要有點生活規矩要學,請問拿什麼更好?這是一個重大問題,你不能只說弟子規不好,請拿出較好的看看!這時將發現弟子規是還不壞的,可以拿來讀背,拿來實行的。如其中果真有一兩句不合時宜,把它放著就是了,相信老師家長也不至於迂腐到會強制逼著孩子做。所以這個問題是假問題,只是還沒真正教讀經的人,就想了一些罕見的難題來難倒自己,難倒別人而已。--凡事,分清本末,先後。凡問題,深入一層想想,就容易解決了。


3、經教不彰,管教將亦無大用也/論語為主,弟子規為輔

日期:  2003/10/17   發言人:  ZHENGWEI   
主題:   當前兒童讀經理念問題的探討(兼致王財貴教授)   
日期:  2003/10/19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當前兒童讀經理念問題的探討(兼致王財貴教授)   
內文:
再次多謝ZHENGWEI的提供精釆的老法師語錄.文中流露老法師智慧之高明與淑世之心切,如暮鼓晨鐘,令人感奮不已.您所花費的心血是甚有價值的.
先讀論語老子,乃我多年來之主張.我想一個有深度文化教養的人,自然易存善念,易有善德.故我一向不強調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以太多"德行"來要求他.兒童宜以"自然天真"為主.我以為只要不至於"惡劣",即不必太加約束.
當然我不反對要求孩子"有德".而"德"是難教難學的,表面的要求,雖說習慣可以成自然,但自外之規範,畢竟不是"道德"之所以為道德的真實所在,所以我想用經典的陶冶,期待其久後的自覺自證,才足以成其君子之德.
若論成德之教,自宋明以來,即以四書為重,如弟子規亦只取論語一章衍繹而成,因此,一個善教善學者,論語足矣.
另外,針對一般所謂"言教不如身教"的話,我有進一步的說法,說"身教不如言教",要父母親或老師當聖賢君子,當德行的典範,是相當不容易的.若無聖賢君子之德,便不足以教學,則太為難當今父師了,所以不管父師之德如何,只要趕快以聖賢君子之"言"教孩子,亦將有甚大之效果,如果家家教讀經,我們當可期待下一代比我們這一代好.---當然,教讀經的父母老師,大概不會惡劣到那裏去.也就是只要以平常心教讀經即可,不要增添了父母教師的不安.這樣人人才敢教讀經,這個文化傳統才不會斷絶.只要護住此智慧之傳統,吾族人才賢聖,自然日漸輩出矣.經教不彰,管教將亦無大用也.
不過,讓孩子讀讀弟子規三字經,也是好的.其文義較淺顯,有時父母老師可以借用其中字句來管教,甚至大人自已也可就此好好反省一番.
又就認字來說,亦有相當之便利,總之,讀弟子規三字經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我以後會在某種程度上加強弟子規的宣導,雖然論語一時難用,弟子規郤馬上可用.但依然是論語為主,弟子規為輔.蓋物有本末而事有終始也.
若以學習角度來看,如先習論語,其基礎可以增進學習弟子規三字經之能力,先讀弟子規,對習論語郤無多大幫助.此點甚應注意之.
又,依我所聽到的經驗,先教論語四五篇後,再教弟子規三字經,每種在兩三個星期內就可背完,所以台灣以及大陸所有讀論語的人,幾乎都會讀到弟子規三字經,故似不必太過提倡.倒是有許多讀弟子規的人,郤一直沒讀論語,因為不敢讀論語,認為論語太難了,真是可惜了一輩子.
不過,只要認真教讀經,對這個問題,是不須要辯論的,因為我所看到的是:真有志教弟子規三字經者,一定會再教論語老子,真知道教論語老子者,一定不會放過弟子規,三字經.
所以,最終的關鍵是,這個人是不是真知道要教讀經,如真知道,則從那裏讀起,總不是問題,請ZHENGWEI放心吧!   


4、小學生該不該背誦《弟子規》

日期:  2003/12/09   發言人:  ZW   
日期:  2003/12/09   發言人:  王財貴   

謝謝提供此一資訊。
對讀經教育的這種相關的討論現象,五六年前在台灣也發生過,今年暑期在馬來西亞我也看過。
一個新的,涵蓋面大的理論出來,有人支持,有人反對,我認為是正常現象--如不是這樣,那就不正常了--要嘛就是那理論本是無所謂的東西,要嘛就是有什麼大勢力介入。
因為是正常,所以我一向都只是默默地看著雙方,尊重著雙方--只要他們的動機是為了孩子好,為了教育成功--我相信這些人必都是好人,而所有好人都不應互相攻擊互相消耗--所以我一向不與回應。--希望到最後能相諒相解,莫逆於心。
現在在台灣,幾乎很難得看到反對的意見了,--不是誰把誰壓下去了,而是大家知道推廣讀經的人是真誠的,是開朗的,是關懷下一代,乃至關懷人群的,而不是死硬的頭腦或標新立異的。並且讀經是真有效的,不是迷信的。--我們只問自己。何況天下事務難了,教育學理廣大,不通過讀經,也許也有其他良好途逕,在人見識與選擇,不可勉強,也勉強不來。
附及:本文是從北京四海的網上來的,大陸的讀經相關網站有多處,我正建議華山應將之互聯,讓大家視野更廣。謝謝您。   


5、 品德教育,其實應擺在教育的核心

日期:  2004/03/18   發言人:  仁云   
主題:   轉載:【愛他,就是教他知足】
日期:  2004/03/18   發言人:  王財貴  

品德教育,其實應擺在教育的核心。有品德的人,一定有學問(因為他會為自己負責,敬業樂群,包括學業。)
我們國家教育部,號稱要現代教育,科學救國,荒廢品德教育八十餘年。現在西方世界自己都警覺了,我們還不快快改進嗎?
昨天國語日報載教育部要把品德教育列入學校評鑑的項目,吾人尚不知其詳。最重要的是,如果不能恢復讀經教育,我也不知以後學校用什麼教材教法來敎所謂 "品德"。
謝謝轉貼,如能找到出處,標明出來更好。


6、請問王教授有關於"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話是出自何典故?

日期:  2004/08/16   發言人:  VILLA   
日期:  2004/08/23   發言人:  王財貴   

此語不知出自何典,不知其說話之時空背景,所以不能確知其原意如何。(一句話的原意和其別解常有很大不同。請參考禮記「有子之言似夫子」一文,此文收在古文觀止中。)
不過,此語一般都解成小人自私之意了。而且有不少人真的用它來做為人處世的格言,確實可憂。如果以此教其子弟,那可真是荒唐了。
不過,人生價值錯亂,群言混淆,此乃世間常情,雖說於今為烈,實亦自古有之,比此語更加不堪者,尚所在多有,縱使聖賢出世,亦不能一一去除之。

為今之計,一在吾人須先有自處之道,其次在深明教化。

自處之道,則在明知「道不同不相為謀」,「匹夫不可奪志」,而「從吾所好」爾。諺所謂:「君子樂得為君子,小人枉費為小人」,中庸所謂:「君子正己而不求於人」可也。若與之斤斤計較,則徒勞矣。
其次,要知「教不可以已」之理。教化既明,則自善言日興,惡意日減。而吾人之讀經教育正為良策--此理須深切著明於心!。
推廣讀經者,如以三言兩語左右為難之故而棄守其志,亦云淺矣昏矣。
共勉之!   


7、有關品德教育

日期:  2004/11/03   發言人:  ZW   
主題:   獻給點亮心燈的您們
日期:  2004/11/04   發言人:  王財貴   

我以為南徐所慮甚是。
有關品德教育,應將之放在日常生活中,隨機以淺易的道理來說明,以鼓勵的方式來引導,以成人的誠意和行為做模範(兒童的感應力很強,以身作則,固為重要,以心作則,更為根本)。如他受教了,能有高尚的品德表現出來,當然最好。但,不可把所有兒童管束得太緊,太急,責備他們一下子成聖賢。
品德是很難教的,必須引發其本有的善心善念,其德行才是真實的。教得好的家長或老師並不多見。教不好,會對心靈產生某些約束性,要求太多時,可能反而引導他習於做假。
所以,我十年來推動讀經,不敢太過強調「德性教育」,我認為所有天下父母以及老師,本來就已有「為人表率」的自覺了,亦即,親人及師長們已都盡量把他們最美好的一面表現給孩子了,基於人類原初的善性,孩子的基本德操,已經受到相當程度的教導了。社會之所以亂的更深原因,往往不是在小孩的時候沒被教好,而是這些小孩肚子裏面沒有文化素養,所以成長過程中,容易受社會污染。
因此,向來我只是提倡普遍的大量讀經,期待天下孩子,在經典的薰陶中,慢慢潛移默化。
有些人常遭這樣的質疑:「你的孩子不是讀經讀了那麼久了嗎?還是那麼調皮,在學校上課還是會講話,平時還會說謊呀,讀經有什麼用?」這其實是要求太多了(其實,所謂德行,尤其對兒童,大體好就好,不必在各細節看得太精密),太早了(如果有深度的薰陶,應等待其將來的變化),也太嚴苛了(把所有責任都推給讀經,以一兩個孩子一兩次調皮,就否定讀經的普遍教育功能)。
當然,德行教育也是應該盡量想辦法進行的,我想,如果一面讀經,一面注意德教,是最好的狀況。如果誠懇的實施德行教育,家長與老師也將同時受益。
我今後也要多推廣弟子規等簡易切要的德行教育。


8、讀經正是希望一個孩子能往“中行”方向走的教育。而其重點,則在養“德”

日期:  2005/07/04   發言人:  小琛   
主題:   请王教授释惑   
日期:  2005/07/05   發言人:  王財貴   

南徐先生之答,正是我所要答者,而南徐以自家兒女為例,更加親切了。
故我常說這是大家共同的園地,希望大家一起來,互相關懷之中,定能解決各種疑難。
我亦接著再就相關意思略談幾句,以報小琛之誠意。
俗語云:「女大十八變」,兒童正是人生發展時期,更是何止十八變?所以您不必太緊張,以為您的孩子從此定了終身了。
但,是否任其隨意變化呢?「變」,固有聽天由命的變,亦一可以有教育引導的變。聽天的變,人人皆知其必不完美;但如教育不知往那裏引導,則有時教育的變,其危險有逾於聽天由命。
而縱使教育已知引導之方,也不一定就能萬事如意,朱熹曾感慨說:「教學生如扶醉人相似,扶得東來西又倒。」可見教育之難,培養人才之不易。
何況,依您的帖子看,您是想要把孩子培養成完美的人才,更是難上加難。
何謂完美的人才?孔子云:「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在孔子心目中,可教之材,有二:一狂,一狷。而中行不是另有其道,乃是應進取則進取,應有所不為則有所不為,一偏不倚恰到好處耳。所以孔子在周遊列國,不得起用之後,感嘆:「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裁之者,即裁使中行也。
請注意:孔子說的三種人格,皆是以「德」為底子,也就是都從德行上說。而若依您所說,孩子或者「好強爭勝」,或者「軟弱無能」,則不管那樣,皆非德行觀念,則皆非孔子心目中可教之善材。您說不喜歡您的孩子「軟弱」,但您願您的孩子又走回「好勝爭強」的路上嗎?
讀經正是希望一個孩子能往「中行」方向走的教育。而其重點,則在養「德」。其實,如您所說,您的孩子「溫和」「善良」「懂事」,或南徐所說的「有主見」「能謙讓」「明事理」等,皆是有德之象。您又何愁呢?
古人以謹厚敦篤為第一等人才,聰明秀出為第二等人才,您又何愁呢?
孔子說:「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又說「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朱子說:「沒有不曉事的聖賢。」聖賢以其德應世,只是不力「爭」,不好「勝」。俗人或者以為他「軟弱」,以為他一定「吃虧」,替聖賢煩惱。但朱子不這麼看,您這麼看嗎?


9、孝弟是行仁之本

日期:  2007/10/20   發言人:  清淨平等覺   
主題:   淨空老法師相關開示(值得我們深思之
日期:  2007/10/21   發言人:  王財貴   

說:
「紮根重要」。
又說弟子規等,
「是世出世間大聖大賢教人學習的根本」。
「無上菩提根本是十善業」。
以我所知,這些意思,是近幾年老法師常表示的,社會上很多人都耳熟能詳。有子所謂「君子務本」,老法師念茲在茲,從「根」從「本」上教人,一代大德之見識與心量,自是不凡。
然,所謂「根」,所謂「本」,有兩層意思。論語第二章「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句下,朱子注云:「本立則其道充大,孝弟行於家,而後仁愛及於物,所謂親親而仁民也,故為仁以孝弟為本,論性,則以仁為孝弟之本。或問:『孝弟為仁之本,此是由孝弟可以至仁否?』曰:『非也,謂行仁自孝弟始。孝弟是仁之一事,謂之『行仁之本』則可,謂『是仁之本』則不可!蓋仁,是『性』也,孝弟,是『用』也。性中則有箇仁義禮智四者而已,曷嘗有孝弟來?」
一個字,有多層意思,一般人是常弄不清楚的。朱子此注,明白地分出了「本」的兩層意思,可以說一個是自「體」上說的本,一個是自「用」上說的本。而「體」又是「用」的本,用是體的「末」。故,若從體上說「本」,這個本,是本中之本。以仁和孝弟二者來說,仁是「本」是「體」,孝弟是「末」是「用」,乃至一切生活規範,如感應篇、十善業,都是「末用」。但另一方面,若從「用」一面說,一切「本體」的實踐,都要落實,而落實,必從小處開始,所謂「倫常日用」,從小處做起,日漸擴充日漸提升。如果沒有「末用」,即不能實現「本體」的真義。故「孝弟」是「行仁」的「本」,這個「本」,是「開始」是「初階」的意思,不是「內在根據」的意思,也不可以說是「最重要」「最根源」的。朱子表示得很清楚了。
老法師道通儒佛,安有不知此理。故其言云:
「所以我們今天學習,十分的肯定就是從《弟子規》開始。有這個根本,你學世出世間法才能夠成聖成賢;沒有這個根本,你成不了。」
「從哪裡做起?從《弟子規》做起,起步,從《感應篇》做起。」

一再強調,弟子規等,是「開始」,是「起步」,老法師說得是很清楚的。恐怕有些信眾不是很清楚,以為「弟子規」等,真是「聖教」的根源依據,甚至以為從生活規範出發,就自然「生出」仁德,只要做好弟子規,就可望成聖人。因此,便不識聖人真本事,容易棄高遠而不學,那誤會就大了,想必非老法師之原意也。
總之,是內在之「仁德」生出「弟子規」,不是有了「弟子規」的要求就能走到「仁德」地步。沒有了內在之「仁」,弟子規是沒根的,是假的。反之,沒有生活中弟子規的實踐,仁德是不踏實的,是空的。成德艱難,本末相發,方為正理。


10、關於「童蒙養正」的幾個問題

[推薦]關於「童蒙養正」的幾個問題

謝謝泊靜先生。
淨空老法師德望高崇,所言所行,舉世蒙福。
其所論有關童蒙教育,前者在華山聯誼中心,屢屢而見,莫不令人嘆服。
今者,眾人所提對讀經諸疑,皆為切問,
法師之答,必甚精彩,我誠欲敬聆之,
奈我電腦操作不出文字檔,
其影音檔下載亦甚慢,
可否請您轉錄出來(文字檔),直接就放在本網上,免得眾如或有如我者之奔波。
又,凡支持讀經推廣讀經者,皆吾人之師吾人之友。
世道已如斯,
願凡我讀經之社群,都能體認:
每個人或每個團體對於經教之了解與實踐,可以有不同之切入點,只要出於關懷人心關懷文化之誠,此諸多之論點,皆可相輔相成。
吾人相助相協都已來不及了,
切勿相疑相攻也。
據我所知,淨空老法師一向以德教為重,此乃千載不破之確論也。


11、谈读经与德行两种教育

   首先,人自然有一颗求完美的心,这是人向上向善的动力,可以说是一种「圣性」;但这个求完美,如不善用,会变成责备的心;求全和责备,都在「理」的层次上对人生有所希求。「理」,是纯粹的,是容易一下把握到的,但,理总会被要求要实现在「事」上而后止,而「事」是多样的,有程序的,不容易一时达成的。所以,责备一不善用,就变成挑剔批评,见「事」一时不得完美如理,就起了愤世嫉俗的心;愤嫉之极,常发狠而致鲁莽毁灭在所不惜;而这些责求挑剔愤恨及毁灭,本皆来自于「求完善」的「本心」,所以有人,甚至带动大批徒党,进行绝世浩劫,而还自以为是「替天行道」。人间一切大罪大恶从此而出。人一时昏昧胡涂,即会由善而变为不善,所谓「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不可不察。
   如何善用此向往神圣之本心本意,而无差错?中庸教人要有「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之宽容的雅量,大学又教人知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若能于此「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譬如读经与德行两种教育,既皆有意义,皆欲匡导人心,理应乐观其并育并行,共扶圣业。若一时不能完全顾及,亦应以「本末」问题安排,徐徐而图,令得两面圆满,方是道理。若有人以「是非」问题来看待,以至读经与德行形同水火,必欲其「你死我活」,何其愚昧也!何其可悲也!
  至于何者为本,何者为末?亦不是截然可判者。以人生之总体言,固当以德行为本,而学问为末,尤其「呫哔咿唔记诵之学」,更是末中之末。然以人生之成长经历看,则要求小儿「循规蹈矩」,未必合乎人情,而「呫哔咿唔」,乃小儿之本领,幼年不读,老来难成,所以,欲求学问,当在「幼时」以「记诵」为本也。

又,学问有两类,一者知识,二者智能。空有知识,而无德性者,知识反济其奸。但有智慧者,必兼尊德性。读经所诵者,是智慧之书,虽未必即能开启智慧,然必增其开启智慧之契机,则无可疑也。于读经之时,可同时施行德行教育。不必停下读经,专做德行也。又,因读经而开智慧者,必然有大德,斯又有越乎「循规蹈矩」之教者矣。

又,责问教读经的人:「你是诚实的人吗?」,认为诚实了,才可以教读经。犹如责问人:「你是圣人吗?不是圣人,还敢用圣人之道教人?」注意!这是五四时代胡适之的技俩,他说:「你懂经典吗?不懂经典,还敢教孩子读经,不是自欺欺人吗?」这也是误用了「求完备」的思考模式,让中国人误入歧途将近一百年,到现在,很多人还是这样胡涂,这种思考法,真是可叹!我在「读经教育说明手册」中,就曾经反问:「如果家长不懂经典,就不可以教孩子读经,那中国人什么时候可以懂经典?」结论当然是「永远不懂」!同理,如果一个德行不够完美的人,就不可以教孩子德行,甚至不可以教他圣人的道理(读经),那中国人何时会有德行?何时文化能够复兴?

我们推广读经,不仅是希望孩子能从经典中,得到聪明和学问,最重要的,乃在期待他立君子圣贤之志。所以实施读经的人,必定同时注意德行教育。

但不会等待大人们都成学者圣贤了,才来教读经,才来教德行。我们这一代是被牺牲了,我们的学问不好,德行不高,但我们的教育不能等。

我认为教育的最高意义,不在于由圣贤教出圣贤,乃是能由匹夫匹妇即能教出圣贤。因为教育所凭借者,一是身教,一是言教。粗浅的看,「言教不如身教」,是不错的。但一个普通的家长老师,有何高德之行,可以做为「圣人之师」?所以,深入来看,应该说「身教不如言教」,如果此「言」是圣贤之言的话。

经典,即是圣贤之言,家长教师与儿童,同时读经,皆受经典之启发,改过迁善进德修业,将日进而不自知,此方真是「德行教育」。毕竟德行是一辈子的事,是要从内心处考察的,是不能量化的,不能只看表面的,不能以一些既定的标准来苛求,也不是当前有了一两个合乎德行的举止,便可视为成功,便可保证一生无憾的。

近年来,我们希望教读经者,同时必教德行,而期相辅相成,使天下老少渐进乎善而已。不知教德行者,何以要求读经师生必俱为圣人,苟一时不成圣人,便要排斥读经,岂非求全太过,而至鲁莽乎?



12、讀經的孩子自能化解其功利心

日期:  2004/04/30   發言人:  PEE-PEE,POO-POO   
主題:   經典自會調理溶化孩子的功利心?   
日期:  2004/05/05   發言人:  王財貴   

以上,諸人的回應都很恰當。
十年來,有關此種問題,偶爾也會在演講場合被提出當面質問。凡是有人提此問題,我都不免要讚嘆一番。因為這是比較有思想的人才會提出的。
不過,這種問題不該被提出來質問讀經育,尤其是PEEPOO已經說到讀經不是壞事。既消極地說不是壞事,如果能積極地承認有其教育上的正面意義,則即可行,應行。可推廣,應推廣,而不是逞口舌之辯。
須知,教育本就沒有所謂萬事無憂的道理。我也未說讀經即萬事無憂,請看我四月三十日對馬玉紅先生說的話,我是站在推廣的立場,說有人是認識到讀經的文化意義,為文化而教讀經,那是最好的。而如果有人一時尚不能認識到這樣深刻的意義,只認識到讀經對一般功課及增長智能上的意義,為此目的而教讀經,這便是我所謂的功利心態,但縱使家長是為了這樣的功利而教讀經,我們也還是歡迎的。接著又怕有些人質疑說:為了成績功課而讀經,豈不是太功利了嗎,所以我又加上了一句說,讀經的孩子自能化解其功利心。總之,我左右維持,其目的就是希望大家都來讀經--這主要乃是一種悲憫心腸,一種鼓舞的意思。並不是論斷說讀經就一無問題。怎麼PEEPOO會反應如此強烈,誤會成逞口舌之辯呢?我又何需對誰起辯論呢?為名乎?為利乎?
進一步,如果真的就直說讀經能調理功利心,也是站得住腳的。因為教育,本來就沒有萬靈丹。但讀經已是最接近萬靈丹的了。即如林楊說得好:藥膳不是生命的免死金牌,卻是維持生命的大補丸~~讀經不是人格的免死金牌,卻是提昇人格的大補丸~~
自古讀經而猶有奸臣,是因人類劣根性未能完全化除,不是因為讀經造成--讀經,本來就是為了化除其劣根性呢!化不完,是一種天地的遺憾,不是讀經的本意。若一定要責備讀經,是不公平的,那一種教育能完全化除呢?為何不去責備其他的教育呢?
以上這一論點千萬要仔細釐清,否則將毀滅世界之所有善意善行。因為照PEEPOO的邏輯,會推出以下的結論:孔子也沒有平治天下呀,所以出個孔子有什麼用?有了慈濟,還有人會發生災難,慈濟有什麼用?有法律,還是有人犯罪,法律有什麼用?那個人一心想要為善,他還沒有成聖人呀,立志有什麼用?
所以,這問題如能作兩面思考,自已就能能清楚了:如果自古不讀經,是否天下就無奸人?是否就太平?--還是,因為自古讀經,所以在天下有難的時候,還是有人出來撥亂反正,而這些人正是飽讀經書之人。
如果您的答案是前者(如果自古不讀經,天下早太平了),則吾人明日起即不再推廣讀經。
歡迎再論--我是誠懇的,非逞口舌之辯的。
又,恰好今日是五四,五四諸名流所論,大柢只是一面觀,吾人可勿受其範限。


13、为什么古人读经还会出现一些小人奸惡者

    此類問題,早時在本網亦曾討論過,我及幾個朋友有數千字長篇的回應,如今事忙,不能再作長答,您可回溯查看。(或有誰能記得,請幫忙查出)
簡答如下:人有善性,然亦有惡質。君子小人賢能不肖,乃人生必有之品類。任何教育,只是願其君子多小人少,邪惡是不可能一概消滅的。只要這種教育不是造成邪惡的來源,即不可因世界尚有小人奸惡者在,即回頭反噬教育。
每一種教育或許有其特殊功能,而讀經正是最能陶養心性的教育。如果還要質疑讀經對人性的變化之效,則不知天下還有那種教育能比讀經對品德之養成更具效果,如有,吾人亦願舍棄讀經,而改學其他呢。
進一步說,只要看看清平之時,孜孜以天下為念,「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人是誰?每至亂世之時,挺身而出,救國救民者是誰?文天祥云:「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不都是因為他飽讀詩書麼?
中華民族所以能延續幾千年,成為地球上最長遠文明古國,至今猶生命力旺盛,經典教育之功,實不可沒。
不知您以為如何?


14、關于行禮的一些想法和大傢商榷

文章主題: 大禮四拜與三跪九叩,關于行禮的一些想法和大傢商榷         天涯在小樓   

下面引用由天涯在小樓在 2008/09/02 01:57pm 發表的內容:
其實寫這個帖子經過很長時間的踟躕。。。。

中華民族踟躕已經得很久很久了!自古改朝開國,急務是「議正朔、議服飾、議禮樂」,獨獨到了「中華民國」,就是不議。奉洋人之正朔,服洋人之服飾,行洋人之禮樂。要求「現代化」是有相當道理的,但總有個交待!闢如,吸收洋人的教育理論與實務,是可以的,但總有個交待,說:「這是好的!這是應該的!」而不是一味地傾倒也,可笑近代堂堂一個中國,竟無人也!

下面引用由天涯在小樓在 2008/09/02 01:57pm 發表的內容:

這不由自主從內心升發的感情,是禮存在的基礎。所以禮是一種表達,不是一種禁錮,是一種需要,不是一種束縛,是一種釋放,不是一種壓抑。

    深深一拜,究竟有多深,這是每個人心中的尺度,你的敬意有多大,就決定了禮的深度,這時候禮在人的心裏,人是禮的主宰。
如此,所謂「知禮意」也。

下面引用由天涯在小樓在 2008/09/02 01:57pm 發表的內容:
人大的学生搞了三次礼仪活动,每次活动过后总会有些"大人先生"跳出来大声疾呼,莫作秀、莫过头、莫肤浅、莫张扬。

中庸云:「非聖人不敢作禮樂,非天子不敢作禮樂」,議禮之事,非同小可,此實政府之責也。奈何兩岸政府不知都剩些什麼 人了?
當年朱子亦不甚滿意於世俗之禮,有「家禮」之修訂。國禮,吾人無力與之,若民間之禮,或許由民間推動,才是如今可行之道,不必太管那些洋奴也。
我也常在想將來書院中的孩子要用那種禮儀?去年孟母堂讀經培訓,有一位從韓國私塾長大的學者來參加,表演了他們私塾在讀論語的朗誦調子,非常好聽。我趁機向他請教行禮之法,他作了示範,言是宋代朱子一系所傳至今。
2008/09/02 05:11pm

下面引用由天涯在小樓在 2008/09/02 01:57pm 發表的內容:

而如果是以拜的次數來衡量,比如段譽當年拜神仙姐姐,就磕了一千個頭。

段譽著實可愛,「日後」如再上大理國,一定找他帶我去見「當年」神仙姐姐,若得傳授淩波微步,我也磕它一千個響頭!

2008/09/02 05:15pm 


15、读经不可轻身教吗

[反省?忏悔]读经不可轻身教

一般人思考,常作片面性思考,當然,聖人說話一時也只能說一面,這不怪人,但如以片面思考而阻擋他人作另一片面之發言,則有過。

又,凡譬喻皆「少分喻」,少分者,少分相似,非全面展示也,故應「以意逆志」,不可執少分以責全面也。

我對七樓游泳的譬喻,反而覺得可以支持讀經。因為凡事若往極端想,縱使十全十美的好事,亦皆可以說出令人反對的部份。所以游泳雖好,豈無危險?亦可說讀經雖好,豈無可以質疑之處。但不苦先生所指的游泳之害,正好拿來反質那些顧慮游泳之害的人是「杞人憂天」是「吹毛求疵」。以正面的表明游泳是利多害少的。就譬如「因噎廢食」的成語,正是譏笑那些「推論太過」的人,將寸步難行也。

所以不苦先生剛貼出游泳之喻,我見之甚喜,以為不苦先生歸隊了。沒想到開文卻以為不當,認為不苦乃是依然要找讀經的楂,不准人說讀經之好,一定要指一指讀經之危機才過癮。

呵,不知是不苦表錯情,還是我會錯意。但是如有人用「吃飯都有哽到的時候」來反對讀經,說「讀經難道沒有缺點」,我認為這種反對,不只是善意的反對,簡直是在幫忙了。天下有這麼笨,笨到連反對都不知道怎麼反對,到最後卻暗中變成支持的人嗎?

有!不苦先生是也。

又,「少年讀書,如刻石版」的喻意,如看下文中年老年如何如何,則知此意在於鼓勵少時即應多「讀經背書」。而不是在說「少年習成若天性」,以作為「小時沒給他好習慣,將來難改」的誡規。在此,我相信諺語沒有表錯情,絕對是不苦會錯意了。

且,如真是「少年習成若天性」,也只是一種人生經驗之老生常談,不足以有力的證明有關智慧品德的學習一定如此,或可能性很高。人們常忘了,生命是活的,而且經典是有力量的。又,哄騙讓他讀經的「騙」,怎可以說是「說謊」呢?連講道德最嚴格,號稱道德嚴格主義的康德都允許一個母親為了治孩子的病,可以騙孩子說藥是甜的。請問不苦先生,你難道要去告發這母親,說她說謊嗎?而這個孩子會被這樣的事件教成壞人嗎?

善乎,趙升君先生說:「讀經便好,如不好,也壞不到那裏去。不讀經便不好,如好,也好不到那裏去。」此智慧之言也,不可以口舌爭之。

生命是活的,是有深度的。不是平面的,可計算的。影響生命最大的,還在於「真誠」,而真誠的表現,因為生命之活而亦是活的,千萬勿死於句下了。

16、讀經教師是否不僅要成『經師』而要有『人師』之風範與行舉
   
    說:「讀經教師不僅要成『經師』而要有『人師』之風範與行舉」,此乃不言而喻的。讀經教師實應時時以此標準自我提醒與勉勵,乃能合乎經教之原意。但此「人師」之意,比上來所說了解「幼兒心理學」是更上一層者,不可同日而語。
    我相信凡是人,尤其當老師的人,都多多少少會有一點教養。做人只要不太惡劣,即可以算是合格。因為一般人對學校的老師的人品,也沒有太多的要求。我想讀經班的老師有一般學校老師的標準也就可以了。因此,並沒有特別強調讀經教師的「人師」資格。
    如果我們因為他是「經師」,就特別要求他也要做到「人師」;又,如果因為他教「教聖賢之書」,我們也要求他要有「聖賢之行」,這是有點太過了。雖然,每一個讀經老師都要自勉「讀聖賢書,行聖賢事」,但這只能是希望他「主觀的自修」,不應在外面「客觀的要求」。尤其在此時代中,八十幾年喪失文化教育的結果,我們目下只有這樣的社會風氣,只有這等的人才,我們又從何處求來那麼多「特立獨行」「有高度德行有深厚教養」的「人師」?所以,我主張,縱使一時沒有「人師」,我們也應該繼續教讀經,我們現在只能急著「盡量」的做,如救火然,能救多少算多少,等到這批孩子長大了,期待可當「人師」的人自然會多些。就比如雖然土地貧脊,明知長不出什麼好作物,但辛勤的農夫,還是要下種,先求一口飯吃,活下去,等待來年的收成。要不然,連一粒收成也沒有,將要挨餓。
    我們是在這種艱困的環境下求得一線生機的。至於沃土膏壤,含笑豐收,誰其不願?(摘自“一個幼兒讀經學園的老師,是否也須修學幼兒心理課程”之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09:08:03 | 只看该作者
二十八)读经教育实施之成效及其分享

  (一)读经教育成效举隅

1、读经为我教育孩子打开了一扇智慧的大门
2、讀經教育的成效太好了
3、過目不忘和一目十行
4、對[兒童讀經與潛能開發]一文的回應
5、讀經与教讀經的人,應也可以延年益夀
6、用一分力,得一分效
7、因健康理由 要多讀文言文
8、你的弟子近日發言,表現高遠深遂的見識,令人起敬與贊嘆,不知王老師是用何方式指導
9、在你讀經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及老師是如何引導你的
10、凡中等資質以上,讀經多了,都自然有此「效應」
11、「超右腦學習」的「速讀」訓練而來的能力
12、我讀論語呀,不再怕了
13、读经能让人过目不忘吗


1、读经为我教育孩子打开了一扇智慧的大门

日期:  2003/02/14   發言人:  马玉红   
主題:   读经为我教育孩子打开了一扇智慧的大门
日期:  2003/02/25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读经为我教育孩子打开了一扇智慧的大门   
內文:
您的孩子因讀經而受益,其效應且將日益擴大,令人羨慕.您的自發熱心,更令我感佩.
本來,一個真正的知識份子,就應盡其為人應世的良知.何況是學中文的,何況自己親受讀經之益.
推廣讀經,並無定格,目前是以理念之傳播最為重要.若有機會有能力,向一群人演講,影響大,最好.開班教學,也是推廣.但只要有心,逢人便說,說動一人,即是推廣.久之,便愈有心得,愈能動人.孟子所謂: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
小事大事,皆如此做去,人生只此一事,更無別事,願共勉之.  


2、讀經教育的成效太好了

日期:  2003/07/06   發言人:  秋秋   
主題:   在我们这里有一个全天的读经班,问王教授怎么看
日期:  2003/07/20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在我们这里有一个全天的读经班,问王教授怎么看   
內文:
太好了,太令人羡慕了.
在台灣,像您們這種的讀經托兒學園,在這一年裏,日漸多起來.而且小學生不上學,全日讀經的,也有數十處,計數百人,稱為"在家自學".如果政府的學制更開放的話,還會有更多人在家自學.
不過,不管學制有沒有變,我預測到了明年,自學人數都會大量增加,因為任何人都發現同一種情況:

   讀經教育的成效太好了.

不管在台灣還是在大陸.凡是大量的經典教育,都有同樣的成果.
前半個月,我在馬來西亞巡迴演講,也提到"讀經在家自學"的觀念.大大打動馬來西亞華人,他們正著手大力實踐.
希望以後常將您們的教學心得上網告訴大家.並請寫一篇文章,寄到本書院來,我們將刊在"讀經通訊"上.謝謝.
祝福您們及您們的孩子.請您們繼續辦下去,您們的成果,將成為全世界華人教育的模範.


3、過目不忘和一目十行

日期:  2004/03/25   發言人:  汉   
主題:   请问王教授   
日期:  2004/03/26   發言人:  王財貴   

一,過目不忘和一目十行是兩種不同的能力。前者是指記憶力強,後者是指閱讀得快。
過目不忘,大體是一個形容詞,很少真的達到只看一眼就完全記得的兒童。如果唸兩三遍就背起來,已是非常驚人的了,(聽說現在山東就有一個孩子如此。)我們平常不必以此期待我們的孩子。只要他盡力即可,他就會日漸進步,雖不至於過目不忘,其記憶能力也己高人一等。
一目十行,是較易達到的,只要加以速讀旳訓練,有許多人都可以做到。但讀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後,也自然能有閱讀快速而理解準確的能力。
二,有關讀經教學方法,我以前只是粗略的說一個規模,至於細節,則因學生和教師都有個別差異,所以沒有定出一個標準步法,都是憑已明白理論的人自己去發揮,我一向認為只要深刻了解理論的家長和老師,必定能克服所有困難而往前進。
不過,您的建議可作日後研究參考。
謝謝!   


4、對[兒童讀經與潛能開發]一文的回應

日期:  2004/03/22   發言人:  李傳相
日期:  2004/03/24   發言人:  王財貴  

面對問題的方法,有積極與消極兩種。積極,則一一正面答之;消極,則指出問者之不合理,即算答了。
對於可以確定是非的知識問題,應積極清楚回答之。對於無法明知究裏的問題,則不必正面回答--其實也不可以回答,因為回答了,反而就錯了。
所以,我以為可以如此看待這個回應:
第一,宇宙是個奧祕,人體也是個奧祕,尤其人類對自己大腦的了解,更還在初階。左右腦之說,有相當程度只是假說,當然實證性不高--姑且這樣解釋罷了。
二,這位朋友對左右腦如此了解,則或者他是醫生,或者他聽了專家的話。然而,以他的觀念,醫生和專家的話,也不一定可信,則請問他如何相信自己所相信的?
三,不過,他所說的左右腦功能,是較屬生理上的,是比較可證實的(所以他振振有詞)。至於較高的心理層次,或更高的心靈層次,才是教育關心與應用所在。但這層次上,左右腦到扮演何種角色,恐怕除了上帝之外,誰也不敢打包票。
四,這時吾人也只好靠專家了。--不然,我們又相信誰呢?
可以請問這位朋友,是不是什麼都不信?什麼都不信有更好嗎?
五,又,姑且相信左右腦學習之說,對照音樂或讀經等教學來看,似乎也可以解釋得通。--其實,讀經教育或其他教育也不一定要靠左右腦之說來支持,但有了這種說法,至少沒有壞處,在沒有人能證實其理論一定是錯誤前(他說林文中處處是錯誤,也太武斷了些),有保留的相信,是無可厚非的。
六,反正如果相信左右腦之說的人,並未把它當作宗教來崇拜,或商品來推銷,或來加害於人。且萬一左右腦之說被證實是錯的,也不會影響到吾人的讀經教育。--所以輕鬆一點,幽默一點就好,不一定要懷疑王財貴和林助雄是在"騙無知的人"。
七,這種質疑,相當類似胡適之當年聲言打倒迷信的手法--因為相信神明的人,不能證實有神,所以是迷信。其實正方可以答:難道你就能證實無神嗎?不能證明,而相信必然無神,何嘗不是迷信呀!
所以,人常是非理性,非邏輯的,只想攻擊別人,忘了他自己也在被自己攻擊之列。
八,總之,吾人既不能證明左右腦一定是如此,他人也不能證明一定不是如此。這是一件公平的各自表述,不可以一下子給別人戴帽子貼標籤。--除非別人強迫你相信。
這位朋友認為不可信,如不信而對他的教育會更有頁獻,對人間會更完美,便可以了,千萬不要駡人呵!


5、讀經与教讀經的人,應也可以延年益夀

日期:  2004/04/23   發言人:  AAAA   
主題:   AAAAA   
日期:  2004/04/24   發言人:  王財貴   

如此說來,讀經的人應最長夀.古人云:讀經令人喜,讀史令人怒.讀經的人養成樂觀進取,與世和諧之心態.即孔子所說不怨天不尤人.所以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又教讀經的人,應也可以延年益夀,因為以我教讀經的經驗.我每星期有一個上午教讀經.那時是我一周間最歡喜的時刻.保此心情過日,則既不會多愁,也不會消極,更不會厭世輕生.
而更可貴的是:雖然我不是詩人,但我因讀經和教讀經,也增長了我欣賞詩作的能力.   


6、用一分力,得一分效

日期:  2004/06/04   發言人:  困擾的媽媽   
主題:   請教王教授!   
日期:  2004/06/08   發言人:  王財貴   

諸人說得是。
讀經是一個教育的理念,一個培養人才的方向。--只要認識到這觀念是合理的,便積極地穩住方向前進即是。
但小孩難免有個別差異,所以,您的孩子多大了?他平時性情如何,學習的態度如何?每天怎麼教的,教多久?用什麼態度教的?。。。。等等,都會影響教學的效果。如果您沒有提供這些參考資料,別人是很難確切討論的。
不過,諸人說的一般道理,也可供您參考了,亦即:教育是慢慢來的,只要真相信讀經的理論,沒有不成功的。
要早日見功效,就如以上所回應的,送到每天讀經的地方。要不然,家長就得每天陪讀一個小時以上。
如果只送讀經班,每週一次,回家又沒複習,其效果要久一點才會顯現出來,這是一定的道理。
總之,我常說,讀經之效,如果用力是等加級數,則其效應是等比級數。即用一分力,得一分效,用兩分力,得四分效,用三分力,得八分效。
請這位家長不要氣餒,不要急躁,要樂觀教下去。當作陪他讀書,自己也有長進。此乃讀經教育之真諦也。
否則,誤了自己的子弟了。   


7、因健康理由 要多讀文言文   

日期:  2004/12/01   發言人:  夢鴻   
日期:  2004/12/03   發言人:  王財貴   

腦,真是神祕而麻煩的所在。
在醫學還不太能掌握它的時候,
我們是否盡盡自己的責任?
不只是到老年才動動腦,
而是從腦剛開始建構它的運作系統的胎兒嬰兒時期,就盡量讓它成長得健康一點?
而且,如果促使它成長的資訊,又是一生可以反覆諷詠反覆提煉的經典之作,孔子所謂「溫故而知新」,這些東西自然在生命中,日新又新,踴躍活現。則何必年記一大把時,為了防止老年痴呆而學打麻將?
聽說有許多人都發現,現在八九十歲,那些小時讀過古書的前輩,到老都比較精明呢。這種看法,不知有誰願意做做調查統計,以取得公信?但,應該鍛練頭腦的時候給予相當的鍛練,對頭腦的健康之有益,總是不會錯的。


8、你的弟子近日發言,表現高遠深遂的見識,令人起敬與贊嘆,不知王老師是用何方式指導

日期:  2008/03/06   發言人:  讀經媽媽   
主題:   請教尊貴的王教授   

    在2月6日的王老師”恭喜新春”主題的回應中,
觀你的弟子近日發言,表現高遠深遂的見識,令人起敬與贊嘆,不知王老師是用何方式指導。(適 先生誨諷古文經典),又請問是那一本古文經典,華山書院有嗎?
以及讀經對小孩以後的升學就業有幫助嗎?
讀經兒童如要有同樣優異的表現家長老師要扮演何關鍵的角色,
因看不懂文言文麻煩王老師用白話文告知

日期:  2008/03/06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請教尊貴的王教授   

李庚道小朋友在文章中曾自己說,他只是「老實讀經」,並無他巧。只是人皆不信,那麼,我也沒辦法了。

據我所知,李庚道即是自小熟背我所推廣的華十書院出版的幾部經典,學庸論語老子莊子易經詩經唐詩三百首等,並無其他老師,也不需要其他老師,經典即是最好的老師,背誦,即是最有效的教學法。家長老師不必扮演什麼重要角色,只是鼓勵小孩多讀多背,就完事了。在自己肚子裏醞釀出來的,才是真學問。由別人教的,都是附帶的,乃至無用的。有了真學問,其他雜學,自己就會去學。學校所有功課的內容,還不及那些雜學呢!所以,功課成績當然好到不行。升學,要上那所學校,就上那所學校。

還是那句話:信不信由你!

又,李庚道的文章,以他的年齡,在現今的時代,其表現當然算是特出了,但還不算成熟,請勿太過驚訝,再過幾年,他還會進步的。   


9、在你讀經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及老師是如何引導你的

日期:  2008/03/03   發言人:  一位媽媽   
主題:   請教庚道
   
庚道,你好:
在2月6日的王老師”恭喜新春”主題的回應中,提到你目前相當於初二生。
觀你近日發言,表現高遠深遂的見識,令人起敬與贊嘆,你的成長實乃讀經教育之見證。
但我們知道,並不是所有讀經兒童都有同樣優異的表現,在下以為,這其中主要是家長老師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如果没有家長以身作則或老師悉心教導,而只是你關起門來大量讀經,可能不會有今日的成長。所以,可否請你分享,在你讀經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及老師是如何引導你的?他們對你讀經過程中的影響是什麼?
你的分享,一定可以提供更多有心的父母老師學習效法的。謝謝你。

日期:  2008/03/06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請教庚道   
內文:
「有疑問」朋友問了這樣的問題:
「查遍大部分的經典書籍,內容都和庚道的文章無相符之處,不知他寫的文章,是參考那一本書?師承何人?」
因為李庚道是「活的人」,所以寫文章時已把經典文句融會了。如果李庚道是電腦,那你就可以從他的文章中抓到那一句相符於那一部經。
所以他的師承,就是經典本身。
作文是不必教的,這是我多年來所宣導的理念。
請你相信!


10、凡中等資質以上,讀經多了,都自然有此「效應」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8/03 05:06pm 第 1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培雯在 2008/08/03 01:23am 發表的內容:

这次在上海您应该是第二次见到我女儿,您微笑着轻轻拍着女儿的脸颊,亲切地询问在家读经情况,孩子回来的路上说:妈妈,今天我整天不洗脸了。“贵”人又拍我脸了,我要多留点“贵”气。我百感交集,您真是孩子一生中的贵人。此恩孩子也当永记。

您的孩子是真可愛的,愛她,是我的真情,請她珍惜!


下面引用由培雯在 2008/08/03 01:23am 發表的內容:

我孩子目前在家读经效果很好,13岁了,数学虽四年未学,但资质聪颖,自学能力强,初中数学自学的很轻松,甚至高中乃至大学的习题她也能解答。看着她奇妙的解题思路,快速的得出答案,我都不敢相信这是个四年未碰数学的孩子。

您的孩子或許真是「资质聪颖」,有此表現,是可喜,但請不必太過驚異。以我所見所聞,此類表現乃是讀經界之常情,凡中等資質以上,讀經多了,都自然有此「效應」,不足為怪。

去年,在「華山書院網」上曾有一母親貼了一文,說她的孩子英文讀經一兩年了,背了數十首莎翁十四行詩,但發音不準,字義句義一竅不通。正憂心時,鄰居警告她不可再讀那麼無用的東西,應該趕快把孩子送去市面「兒童英語補習班」,她送了之後,孩子口說手寫,一下子進步神速,大展身手,被老師譽為「天才」。這位媽媽表示:「還好,送去補習班了,終於找對了路,差點被英文讀經給耽誤了。」這種數典忘祖過河拆橋忘恩負義「貪天之功以為己力」的傢伙,被我狠狠罵了一頓。


11、「超右腦學習」的「速讀」訓練而來的能力

11齡童全本《老子》倒背如流 國學大師驚嘆不已

我當時也和這位小朋友的老師說:
倒背可以是偶爾為之的一種好玩的把戲,不必認真教學,以免浪費時間。
但據其老師說:他若能正背,即能倒背,所以倒背並不另花時間。
追問之下,才知他是接受了號稱「超右腦學習」的「速讀」訓練而來的能力。(與台灣「楊式速讀」有相當淵源)
這種訓練,是用「印像」法,即好像電腦掃描器一樣,將所看到的文字或任何圖形,凝成「圖檔」,直接存放在腦中,要讀出時,閉著眼,即可清楚映現原圖,照著腦中圖樣,正背即從頭唸起,倒背即從後唸起。所以正背倒背一次完成。
當時來不及測試睜開眼時,是否亦能看見,或在什麼情況下,可以不必再看影像,而能如如流出,應用自在。
但用在閱讀上,確實速度甚快。其法乃是先將書本一頁一頁快速「輸入」腦中,一面輸入,頭腦的理解功能,即一面自行啟動。等到書翻完,理解也完成了。所以數百頁的書,幾分鐘可以看畢,且有相當準確的了解,不足為奇。
所可奇者,人類居然還有那麼多潛能尚待開發呀


12、我讀論語呀,不再怕了

日期:  2004/09/09   發言人:  秀美   
主題:   外靈入侵?   
日期:  2004/09/11   發言人:  王財貴   

來者所問,略近無稽,
良心建議,頗有深意。

我恰遇一例,未曾公開,今既有人提此問題,
聊述於下,以供參考:

九年前,我在華山教的讀經班,有一個小二的學生,
因自小即好看書,父母未及注意,
看多了偵探鬼怪之書,
於是怕鬼,
據其母親言:
每到傍晚以後,不敢獨處,須有人隨時陪伴,而且整夜常不能安眠,
不得已,看了心理醫生,每天須吃數十顆藥。
後來有朋友認為此兒既好讀書,向他母親介紹何不讓他讀經,
初來讀經班時,我看他性情真的與人不同。
一兩個月後,才漸漸平正起來。
有一天晚上,孩子對媽媽說:以後不必陪我了,我不怕鬼了。
母親很高興的問為什麼?
他說:我讀論語呀,不再怕了。
從此,漸漸不必吃藥,
讀經三個月後,恢復正常。
後來,這孩子考入建中,
自己告訴媽媽說:
從小,您讓我學許多才藝,
到現在,最有用的還是小學時讀了幾年經呀。
這種事,或許湊巧,實也不必據為常理,
孔子不語怪力亂神,方是。
但人生世事,複雜離奇者多有,
遇著即生許多煩惱,困擾家庭,實為無妄。
若平常之醫者不能得法,
請以讀經之法試解之,至少總有益處,不至於生害也。


13、读经能让人过目不忘吗

文章主題: [求助]读经能让人过目不忘吗?   
jxst009757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10/05 08:55am 第 1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jxst009757在 2008/10/04 10:19pm 發表的內容:
王博士说读经一半的孩子能过目不忘,这里过目不忘指什么程度呢?

「過目不忘」的句意表面是:景象或文章,只要經眼看過一次,就記得而且不會忘記的能力。這是對善於記憶者的形容,帶點誇張格,如說「健步如飛」類似。當然,輕功厲害的人,或許真的可以飛起來,如李連杰、甄子丹。而記憶力特別好的人,或許真的可以過目即終身不忘,如傳說中的紀曉嵐。讀經可以增長記憶力,特別好的人,可以記得很快,如讀三五遍能一時記住,我們就驚嘆為「過目不忘」了。演講時往往略有文學性的語言,遣辭用字稍帶誇張,但我是個「相當負責任」的人,我應該只會說:「有的孩子」可以達到過目不忘的程度,但不至於說「有一半的孩子」,因為確實各讀經班偶爾都可以見識到一兩個這樣的孩子。

下面引用由jxst009757在 2008/10/04 10:19pm 發表的內容:
读经需要多少时间?每天10小时,1年够了吗?

我們只問盡不盡力,不問夠不夠,盡了力,雖一句不為少,要說夠,百萬字不為多。一般資質的成人,每日十小時,一年保證可以記誦十萬字,具足就讀當今海內外中文研究所的基礎(是基礎),但比起古人,還差得多。


下面引用由jxst009757在 2008/10/04 10:19pm 發表的內容:
读经时候听录音读好还是自己读好?

都好,隨環境或隨心情方便。但如兩皆方便,還是看讀且讀出聲音較強些。因為兼用多種官能。

下面引用由jxst009757在 2008/10/04 10:19pm 發表的內容:
把录音加速然后读,会不会影响效果?

若要強記,爭遍數多,則可加速。但讀書亦有調理性情體貼義理欣趣美感之作用,如上樓白雲先生之言者。故不必只一意求快,或時可快,或時可慢,自在用之。

(附及,觀JIXS之發問,是有志者,有銳志者,然似難免有些急切,請慎防「其進銳者,其退速」之誡。祝您讀經一年有成,希望此後將做功課勇猛精進之情形,時來本網發表,以激勵諸方朋友。)
2008/10/05 08:45a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09:08:45 | 只看该作者
(二)庆祝与分享

1、請多分享,並請多分享分享。
2、讀經的孩子是有福氣的.讀經的家庭是有福氣的
3、我彷彿聽到牛羊的哞咩伴著孩子們讀經的聲音
4、关于給6/20在家自學座談會的建議
5、以後這一類的文章,要讓它們常在世間流傳
6、看了你的帖文
7、轉貼萱媽(咪)的心得分享
8、我會照顧自己的
9、孩子因讀經而有如此的長進,是很自然的
10、最近剛當媽媽
11、知道讀經之好,欲與人分享,仁者胸懷也
12、開辦幸安兒童讀經班的想法
13、儿子被论语感动
14、論語讀書心得
15、這是一個值得記憶的日子
16、恭喜凱文,雙喜臨門
17、祝學園招生及教學成功
18、王财贵经典学堂08年暑期班总结
19、祝賀后謙三年有成
20、祝福您家和您的孩子
21、要讀經的孩子,跟著張淑鳴老師,一定不會錯
22、人生有多少二十五天

1、請多分享,並請多分享分享。

日期:  2004/04/26   發言人:  dodo   
主題:   讀經分享
日期:  2004/04/28   發言人:  王財貴   

請有教學經驗者,多出來分享。
並請所有讀經家長老師多來分享這些分享。
有人分享了,又有人分享了分享了,則我也能分享大家的分享--因為讀經推動的力量,最主要固然靠理念的傳播,但有了分享,又讓大家分享,其力道必將加深加厚,這是我深所期盼的。
分享的人愈分享,不但享受了成就之喜悅,並有助人之功德。您的享受雖然分出去了,但這是愈分愈多的。所以請大家不吝分享。老子說既以與人己愈多是也。
而分享了他人的分享的人,更具有了信心,教起來更有勁道。並希望也能多多介紹親友,都來共同分享這些分享,分享分享的人愈多,那些原來分享的人愈高興。孟子所謂善莫大乎與人為善是也。
以上是我分享這些分享後的分享,希望讓這些分享的人知道我對您們的感激之意,以後常來分享,也請更多人來分享,讓我們的中心充满活絡與歡欣。


2、讀經的孩子是有福氣的.讀經的家庭是有福氣的

日期:  2002/10/30   發言人:  Sinjow   
主題:   宜蘭縣讀經學會_推展91年第三屆   
日期:  2002/11/03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宜蘭縣讀經學會_推展91年第三屆   
內文:
恭喜陳先生陳太太,教出了一個"可畏的"一旦小哥(孔子說,後生可畏的"畏").從文章中,可以感受到您們的喜悅之情,這種喜悅,並不只是因為孩子的得獎,而是對孩子一生的品性及才華的信心所致.
我常說讀經的孩子是有福氣的.讀經的家庭是有福氣的,希望這樣的福氣可以多多傳播,形成影響,營造出一個福氣的社會.
陳先生說得沒錯,兒童一年可以讀上八九段,終身的教育基礎皆已打定,在乎家長信心及指導而已,指導要以和樂來鼓舞,不可硬逼強求.
此外,我覺得我們要一再地感謝的是:宜蘭縣讀經協會張三理事長及諸多同仁老師的努力.讓讀經風氣居然在"偏遠"的宜蘭日漸風起雲湧.他們以這麼少的資源,辦那麼多的大大小小活動,真是造福鄉梓.功在後代.
今天下午兩點,我就要去參加華山書院的"讀經師資研習會",已經是第一百一十幾屆了,也就是不停地每個月辦這檥的研習會,有一百多個月了,讀經風氣的推廣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願共勉之.
王財貴.二00二,十一,三.中午   


3、我彷彿聽到牛羊的哞咩伴著孩子們讀經的聲音

日期:  2004/04/26   發言人:  可可   
主題:   致王财贵教授   
日期:  2004/04/26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致王财贵教授   
內文:
知道了,知道了,而且很高興。
我大概在四年前去過赤峰,是第一次踏上蒙古草原。正值蒙古百年來的大旱,只見天依舊蒼蒼野依舊茫茫,可惜少了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情景。草原真是很大,四下遠連天際,但草很短,縱使不吹風,連老鼠也藏不住,那裏的人說許多牛羊都餓死了,聽了甚是難過。不知這幾年好些否?
讀經是任何地方都可以的,而且以我的經驗,好像愈偏僻的地方讀徥愈認真,--聽!原野上草長風吹,我彷彿聽到牛羊的哞咩伴著孩子們讀經的聲音,遠遠地傳過來了了!
祝福蒙古草原的孩子們!他們有您這樣熱心教導,是有福氣的。  


4、关于給6/20在家自學座談會的建議  

日期:  2004/06/16   發言人:  著急的讀經老師   
主題:   給6/20在家自學座談會的建議   
日期:  2004/06/17   發言人:  王財貴   

我們邀請來經驗分享教師及家長,
一向只注重其經驗和熱誠。
所以兩屆以來,剛好如您所說的情況。
---學歷和社經地位不一定很高的人也是報告人。
因為我們沒去注意這些外圍的問題,所以如果這一次您感覺到並沒有達到您的願望,
請您務必在交流時間,提出這要求。
在場必定有這樣成功的案例,可以解除這種疑慮。
謝謝您注意到這一點。
我常說:只要努力施行讀經教育,任何家庭都可以出人才,
甚至最窮,最偏遠的地方較有機會出大人才,
因為他們專心。
沒想到廣大的讀經群眾,還有怕自己學歷不足的問題,
不過,聽說某些縣市政府在家自學申請的審核,
很強調學歷,
甚至強調財產,
這真是太官僚了,
太封建了,
我們讀經人,
正是要轉移社會這種不合理的思考模式,
怎可以先自卑呢?
自卑,即是代表對讀經的信心不夠呀!   


5、以後這一類的文章,要讓它們常在世間流傳

日期:  2004/09/12   發言人:  邱秀玲   
主題:   兒童讀經體驗與分享   
日期:  2004/09/12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兒童讀經體驗與分享   
內文:
謝謝邱老師的分享。實在太好了,真實而動人。
這種感受和案例其實許多地方都有,但外面看到知道的人還是太少。讀經風氣推廣不如理想中的快,不如應該有的深,我的推廣,多談理論,苦口婆心,用力多而收功少,真是可惜。
因為只有少數人能夠一聽理論即力行實踐,大部份的人,是不到黃河不死心,不看到案例就不信的。
我十年來,都以為道理講明了,必定能得到認同,讀經風氣必深入人心,普行天下,實在錯看人性了,後悔莫及矣!
昨天早上,美國洛杉磯日報記者,因為在大陸採訪了許多地方,已相當了解了讀經的理論和實務,聽說此法來自台灣,又特地從北京用電話打來台北採訪我,談了一個多小時,我努力說明了,到最後,他還問:你這套說法做法,是你自己想像出來的,還是有什麼科學根據,有沒有科學研究的成果?惹得我一時不太耐煩。
--當然,他是美國人。
但,人同此心,台灣到處也是這種人哪。
在所謂「科學研究」還沒出爐以前,我們應把這樣的案例多多說出來。
既然我們要成立基金會,其目的就是要結合眾人之力,更廣更深地推動讀經,讓更多人受益,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要把這些真實動人的案例向社會宣達。
我們要讓教育部門--教育部,及縣市教育局看到知道。
我們要讓廣大社會群體看到知道。--不論何種群體,愈多愈好,因為人人具有良心,人人內心都有善念。一時糊塗不表示永遠糊塗。少見者他多怪,如果常常讓他看到,他應也會醒悟。
在這全國教育束手無策的時刻,我們要把這篇文章寄給教育部長,各縣市教育局長,國內所有師範學校校長。所有國民中小學校長及所有幼稚園園長。
我希望凡是看到這則文章的人,也都E給自己的親朋。電腦操作較有能力,經常上網的人,如夢鴻,PAO,SINJOW,南徐,如我居,黃奕及全球讀經交流網所有版主,。。。。。等人,每人都將之撥到二三十個網上去,凡是您有上其他網,不一定是教育網,那管是時裝網還是鬥魚網,都可以潑上去。
以後這一類的文章,要讓它們常在世間流傳。--這或許也是基金會成立後要做的重點工作之一。
說出來,走出去!讀經朋友們!
不是為了炫燿,更不是為了任何利害。
只是一份老實,一份誠懇。一份不死的心。


6、看了你的帖文

日期:  2004/11/05   發言人:  马玉红   
主題:   致王教授   
日期:  2004/11/07   發言人:  王財貴   

看了你的帖文,我想應該引南徐先生十一月四日的用語,說:WONDERFUL。
這不是對我而言,乃是說阿諾德,
說您,
尤其是您的孩子。
其實,天下父母親都一樣,內心深處都是善良的,都想把孩子教成有才有德的人。
天下的孩子也都一樣,只要像您這樣教下去,半年一年,即有如此成效。
只是,一般人識見不足,為世俗所掩沒。
乃至於連半年的眼光,一年的心願都沒有。
何能要求其百年千年,如阿諾德者?
又何能要求立即實踐像讀經這樣的「不急之務」?
但我還是深信善願依然在人人之心中,
所以,繼續推廣下去,一急不徐,讀經之風,必定普及天下,培養人才,修齊治平之願,終必得成。
--從另一面看,也無所謂「成」,因為,所有的「成」,只不過回歸人性而已。
又,「我以前還是有急功近利之心,知錯必改,願經典與我和孩子同行」一語,可為讀經教學守則,願讀經家長及老師時時警覺之。   


7、轉貼萱媽(咪)的心得分享

日期:  2004/12/20   發言人:  小親   
主題:   轉貼萱媽(咪)的心得分享!!
日期:  2004/12/20   發言人:  王財貴   

真是一個月用心而又有智慧的學員!
以下這一段講得很好,尤其是『我知道這是學習的必經過程』一句,點醒了一般遇難則退的老師和家長:
「剛開始小朋友無法真正進入狀況,唸一句心就跑到別地方去了,不是想上廁所,就是想做其他的事,但,且這件事是很有意義的,於是我便很認真告訴孩子,無論如何,我們一定得唸30分鐘,就這樣一天天地完成任務,將這件事變成習慣。」
家長或老師有多少智慧,就能給孩子『造』多少福。
當然,也可以說,孩子天生有多少福份,就會遇到有多少智慧的父母和老師。
有時,一直向某些人宣說也是沒有用的。
不過,老天的事,誰知道呢?我還是不放棄任何一個機會,向人宣說。
希望聽到讀經,而相契的人,除了立即行動,教其子女學生之外,也要不放棄任何機會,向人宣說。   


8、我會照顧自己的

日期:  2005/04/15   發言人:  嘉宜   
主題:   我敬佩的王老师:您好!   
日期:  2005/04/27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我敬佩的王老师:您好!   
內文:
看過燒煤的老火車頭嗎?
它最先要拉動整列停止的車箱的時候,是須要很用力的,甚至加足馬力,不惜讓輪子在鐵軌上迅速地空轉一陣,磨出了點點火花,列車才緩緩移動幾寸。但一起動,就漸漸順利了,等到整列車愈走愈快了,就誰也煞不住了。
多謝嘉宜對我如此體貼關照,我會照顧自己的。有人說:「身體不健康,亦屬無德。」孔子也說:「父母唯其疾之憂。」我會照顧自己的。
古人有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然我一向不敢為人師,更不敢為人父。所謂四海之內皆兄弟,我與你,兄弟也,而吾等同師孔子可也。


9、孩子因讀經而有如此的長進,是很自然的

日期:  2005/07/17   發言人:  末学   
主題:   感谢王教授   
日期:  2005/07/18   發言人:  王財貴   

看這「末學」的帖文,字裏行間充滿驚訝與喜悅,讀來很令人愉快。真希望天下家家父母都是如此聞道勤行,天下家家孩子人人皆如此早慧開展。
其實孩子因讀經而有如此的長進,是很自然的。所以,要把「教育」做好,與其盡「努力」,不如有「智慧」。有智慧而後盡努力,其努力才有成效。
我看現在天下父母與老師知道逼孩子盡努力的多,孩子已經盡最大努力了,而收效猶然甚少,縱使校功課可以趕得上,是否回收了其努力所應得的成長?沒人計算;即使一路用功做好了學校功課,是否可以成「大才」的料,連想都不曾想。此即無智慧之故也。
中國自五四以來,即是一個無智慧的民族,孩子讀書是世界最苦的,而人才出得很少,令人浩嘆!
很慶幸您及您朋友們的孩子已經開始讀經了,而且也體會到讀經的成果了,希望從此更上一層。
但,勿說沒機緣全天讀經,機綠是創造的,如果認清了學校課業可以「從來不教,能學几多就几多」之原理,則何故不能全天?縱使不能全天,半天也好,縱使不能半天,每天至少要兩個小時,直到十三歲,其中自有妙處。
祝福您!


10、最近剛當媽媽

日期:  2006/03/02   發言人:  新手媽媽   
日期:  2006/03/05   發言人:  王財貴   

恭喜天下知道讀經教育的父母,以及他受益的孩子!
音樂與經典誦讀是可以二十四小時的,
經典美術是可以佈置在環境中,或隨時翻畫冊的。
總之,只要經典,不嫌多,愈多愈佳。因為經典即天地,經典即大道,經典即真,即善,即美,即天才之蹤跡,即聰明智慧之府庫。
不接近經典,是自我耽誤了。知道經典,而不多接觸經典,是可惜了


11、知道讀經之好,欲與人分享,仁者胸懷也

日期:  2006/11/06   發言人:  應   
主題:   英文讀經教材中,我家孩子最愛讀聖經   
日期:  2006/11/07   發言人:  王財貴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知道讀經之好,欲與人分享,仁者胸懷也。
人皆笑之,猶然特立獨行,賢者情操也。
持續自修,並持續勸人,無功而無悔,守先以待後者,聖人之功也。  


12、開辦幸安兒童讀經班的想法

大易乾文言有云:
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
咸之彖傳云:
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繫辭傳云: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
孟子曰:
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豈日小補之哉!

吾人與諸小子,皆在聖人慧命之涵蘊護佑中,
諸小子與吾人,皆在聖人慧命之中相感相通.

祝福幸安美育讀經班的兒童,家長,和老師.


13、儿子被论语感动

日期:  2008/11/17   發言人:  李太太   
主題:  Re:[轉貼]紧急求助季谦先生鸟儿和果行等,儿子被论语感动?   
季謙先生的回應:

了不起的孩子,有靈性的孩子!
不用說做父親的跟著哭,我看了您的描述,都流淚了。

我們在宣導讀經時常說:孩子不一定什麼都不懂,他有他的懂,我們不用著急著求他懂我們大人的懂。而他的懂,是否真懂,也不能保證。
總之,
這事雖有些特別,但他還是個正常的孩子,
天下的人那麼多,每人一生的事那麼多,尤其是孩子,他的感覺是多變的,不隱定的。
除非是壞事,但生來就壞的孩子不多,
所以,
孩子讀書,發生什麼都屬正常,也不用因一時的變化,而掛慮太多。
如果真是秉賦特異,他應當會自我調理得很好。(否則就不是「天生異秉」)所以,照常教下去,不用擔心。

大約七八年前,我曾聽有一位家長說,他的孩子一聽到比較和緩的古典音樂,就哭,屢試不爽,只好不讓他聽這種音樂。可惜後來我沒有繼續追蹤這孩子的發展。

又,魏晉時有一位學者王裒,生性至孝,每唸到詩經蓼莪篇,就哭號不止。他的門人就把詩經的這一頁撕去,不讓他唸到,叫做「弟子為之廢蓼莪」。列在二十四孝中。

如果您的孩子,持繼那樣不忍,可以考慮不讀這一章。但如果是一時的興頭,那是無所謂的。

不過,不論如何,由這件事,可見您的孩子確是聰明的,甚至可以說是有智慧的,要大量讀經,以回報老天的恩賜呀!


14、論語讀書心得

日期:  2008/10/02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論語讀書會週年心得感言   
內文:
了不起!
程子說:讀論語,有讀了後全然無事者,便是不曾讀。有讀了後得一兩句喜者,有讀了後知好之者,有讀了後直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后謙論語讀書會諸君子,至少皆在一之上也。恭喜恭喜!
此活動應成為社區文化營造之典範,
若推而廣之,則於民情風俗之醇厚必有不期然而然者矣。  


15、這是一個值得記憶的日子

文章主題: [求助]孩子休學,求在家讀經經驗及重慶有志於此者           欲知道者   

下面引用由欲知道者在 2008/09/18 02:08pm 發表的內容:
自,2008年9月18日,讓儿子请假在家读经。  

人有生命,有慧命。
2008年9月18日,這是一個值得記憶的日子,
或許您及孩子一生都忘不了的日子。
欲更了解讀經,更有信心大量地讀下去,請多來本網,多交讀經朋友,
將來希望您在重慶開一個讀經私塾,嘉惠當地學子。
  
2008/09/18 07:18pm




16、恭喜凱文,雙喜臨門

文章主題: 沈阳市长江幼儿园日记         
   kevin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10/24 06:51am 第 1 次編輯]

恭喜凱文,雙喜臨門,
看來,你要感謝美嬌娘為你帶來好運!

在這舉天下不讀經已百年的時代裏,
讀經班或讀經學校,辦得起來與否的最大關鍵是宣導。
不僅要對老師宣導,
對家長的宣導也很重要,
不論是對現在的,還是對以後的,
不論是對業餘的,還是全天的。
對老師的宣導,是一定會成功的,因為是老板請來的,而且教讀經對學生有益,對自己也有益。
對家長的宣導也一定會成功的,因為他們基本上都為孩子好。
有一老師不大量教讀經,有一家長不讓孩子大量讀經,
皆吾人宣導不力之罪也。

凱文,勉之矣!
相信以你對讀經的了解與對文化的執著,
一定可以辦得很好,很快地,作為當地以至於全國的示範。
  
2008/10/24 06:48am


17、祝學園招生及教學成功

文章主題: 青岛经典教育全日制小书院欢迎您
  etdj   

又有新的讀經學園成立了,
很令人欣喜,尤其計劃頗為週詳,
四至六小時的讀經,已經相當多了,
將來視情況,或許還可以增加,
祝學園招生及教學成功!
  
2008/10/29


18、王财贵经典学堂08年暑期班总结

文章主題: (山東) 王财贵经典学堂08年暑期班总结   
  趙升君  

下面引用由趙升君在 2008/08/24 09:06pm 發表的內容:
反思:面对这些小皇帝,远离父母,远离网络,电视,零食,远离在家许多待遇,在这么差的地方,在这么紧张的学习面前,为什么有一半的孩子选择想留下,只有一个答案:就是这样学习符合人性,孩子在深度的成长下的喜悦远远超过物质的享受。

看來,我們的孩子還是有希望的,人類還是有希望的。

恭喜班級圓滿結業!
恭喜趙升君,恭喜諸位老師,
恭喜各位同學,
恭喜讀經界!

我們期待這些孩子回家後,家長能上網來說說他們對孩子四十天來變化的感受。

趙升君說得是:明年各地都來辦這樣的密集班吧!
  
2008/08/24 09:38pm 


19、祝賀后謙三年有成

文章主題: [公告]三重市后謙幼兒讀經班慶週年擴大招生(原:資優幼兒讀經班)        
  林楊   

下面引用由林楊在 2008/08/25 01:59pm 發表的內容:
第四屆畢業生成長記錄:
http://blog.xuite.net/arvin66/icsc/18732962
原DVD共有一個多小時,,
.看我們三年來的成長吧!!..

祝賀后謙三年有成,但以林楊之內在實力,輔以鄭執行長之鼎力,如今之成,比起其將來的前途,還只算小成而已。
三年能站得住,實屬不易,請繼續努力,將愈辦愈好,作讀經界的模範!

2008/10/03 06:31am 

20、祝福您家和您的孩子

文章主題: 莱州王财贵经典学校暑假班女儿的变化  
璇   

真好!我們跟您一樣受這個孩子的表現所感動!
祝福您家和您的孩子,
希望這樣的表現可以自己持續下去,而且可以影響學校同學。不要一開學後不久,又被學校給拖下去了。
當然,這麼好的孩子,最好是去私塾精進到十三歲再說。


2008/08/31 07:43am


21、要讀經的孩子,跟著張淑鳴老師,一定不會錯

文章主題: (台中縣)  鹿鳴讀經學園  全日讀經班  招生中     
  no10gin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8/28 05:24am 第 1 次編輯]

讀經推廣第一批健將,中部讀經教師聯誼會創會人,
對台灣中部五縣市讀經風氣之興盛貢獻鉅大,
把自己的孩子教得成人成才以作見證,
永遠樂觀,大方,愛心十足,
要讀經的孩子,跟著張淑鳴老師,一定不會錯!
  
2008/08/28 05:19am


22、人生有多少二十五天

文章主題: 王财贵经典学堂08年暑假班第一次总结      
  趙升君   

下面引用由趙升君在 2008/08/07 11:06am 發表的內容:
08年暑假班第一次总结

      王财贵经典学堂暑假班已开班25天,来自全国各地学员近五十名。最远来自内蒙广西。 ...:《老子大学中庸》可以提前八天天完成任务,八天即两千字的量。《论语》班进度扎实,再有一个周可以完成200遍,也可以顺利完成原计划。《庄子班》读完120遍,聪明的基本背完。正进行第一轮强化,把不会背的背完。


呵呵!人生有多少二十五天,在不知不覺間溜掉了?
想我自參加了這些孩子的「開學典禮」,
一路奔波,也是經過了二十五天,
一幌即過,毫無長進,
慚愧!慚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09:09:33 | 只看该作者
三十)读经教育的愿景以及读经学子的生涯规划

  (一)读经教育的愿景与规划
1、我曾把推廣讀經的願景分為三階段
2、讀經本旨,在於使「人盡其才」
3、吾輩讀書受用之標的
4、讀經教育正是要培養這種人格
5、將來,我開了書院,就到我身邊讀個一二十年書吧,可以一路培養他成才。
6、讀經背經十年,書院講習十年,社會歷練再十年,而後可成為國家天下之棟粱
7、 十三歲之前還是以讀經為要,多背而少閱讀
8、讀經以後,要學什麼都可以,要學什麼都比較容易
9、何時才是解經時機?
10、正常的讀書生涯規劃,語文是在十三歲之前就應該學完了
11、所立者高,則所見者遠
12、我光读经,以后我能找到工作吗?
13、只怕無才,不怕無名無位
14、读经儿童日后学习职业是向古典文学或文科发展吗
15、如何培養高尚的文學素養
16、只要读经就够了吗?
17、繼續還是不繼續讀經?
18、王老师读经教育生涯规划提纲
19、10年「講貫」和10年「歷練」的提纲
20、谈讀經是否萬能兼谈背完五萬字以上英文經典之后须下何种工夫


1、我曾把推廣讀經的願景分為三階段

[最新消息]快報!!!基金會已通過設立登記!!!

我曾把推廣讀經的願景分為三階段,
第一是播種期,只是漫無目的,彌天遍野的撤種,希望種子隨機而發。
第二是育苖期,鼓勵有信心有意願的家長,就其種苖呵護紮根栽培之。
第三是秀實期,對已積學多年滿腹經綸之青少年,即所畫之龍而點之以睛,期其綜會貫通,調適上遂,庶幾成為新一代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之人才。
十餘年來,讀經種子雖已遍撤天下,而或芽或不芽,且嬰兒日日不停出生,撤種宣導,不能一時或輟,須直至納入體制,全民讀經為止。
如今,簡陋溫馨之讀經私塾,在兩岸及華僑社會,已漸呈風起雲涌之勢,預測正式規範之讀經學校亦將如雨後春筍,此讀經推廣已進入第二階段之象也。蓋冬蟄既久而逢春必甦,乃天地生機之不容已。何況道在人心,憤悱既久,豈無啟發之時乎?
然而,第一階段之播種隨時不可停,而第三階段之工作要及早預備。今後的讀經推廣是全面的,工作是不能停的,這是天下人共同之事務。本基金會既是大家共同出力成立的,也需要大家繼續合力護持之。


2、讀經本旨,在於使「人盡其才」

日期:  2006/06/23   發言人:  小芬   
主題:   秀才與狀元   
日期:  2006/06/23   發言人:  王財貴   

讀經本旨,在於使「人盡其才」。而「天生我才」,長短不齊,這不是人所能決定的。故做教育,若能使無學者,成為童生;使童生成為秀才,秀才成為舉人,舉人為成狀元;狀元而有「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志業;則讀經即達成其理想了。若要人人都成為狀元,那是孟子所謂「不揣其本而齊其末」,也是世間所不可能的事。

再進一步說:如果人人有志有德,則大禹平治洪水,為天子;后稷教民稼穡,為大臣;而顏回只是窮居陋巷,不改其樂。孟子以為「禹稷顏回同道」,這個意思可以了解成「同等心情,同等價值」。所以如果讀了經了,有了志氣了,人人不管在世間事業功名上,有沒有成就,都心安理得,順天休命,貧而樂富而好禮,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不論龍在田,還是飛龍在天,都一樣是「利見大人」。則是天下太平景象。因此,只要有德有才,正不必計較誰狀元,誰秀才也。(若不如此思考人生,則人生必定有許多困頓,縱使讓他飛黃騰達,依然焦慮困苦,夜不成眠,天地不容,人人喊打,鬼神窺伺,一生不寧,何益?)

又,讀經之所以在家自學,是因為眼見當前的體制,不能真正培養人才,乃出此「下策」。自學而大量讀經,正是要從開發孩子的大能力開始,讓他有了大能力後,其他學習容易起來,並不是不學其他的學問,反而是要讓他不僅把智慧學到了,還要把其他學名都學得更好。只是換個手法,換個時段,而節省精神力氣,節省金錢時間而已。

您如不能信此法合理可行,則稍稍兼著讀就好,一天讀一點,也種下因緣種子。不一定每個人都來全天候讀經也。我常說,「只有大福份的孩子,才能讀到許多經」,自古以來,不一定每個孩子皆有我所意謂的大福份也。有大福氣的人是不多的,因為古時經濟不發達,大部份的家庭想讀經,沒能力沒經讀。現在世界太雜亂,大部份的家庭有經讀了,而父母不屑讓孩子讀也。

我誠摯的希望您如果不放心,不讓孩子全天讀,則在兼顧其他課業的情況下,多少讓他讀一點吧,不要全盤放棄。已經知道有「讀經」這回事了,而竟全盤放棄,真太可惜了那孩子。   


3、吾輩讀書受用之標的

日期:  2007/09/19   發言人:  zlc   
主題:   读书人的偶像   
日期:  2007/09/20   發言人:  王財貴   

讀書,首先要有益於己;讀多時,要思有益於人;讀再多時,要思有益於天下;讀更多時,要思有益於千秋萬世。否則,恐怕比不讀書的人還差還壞。
中庸云:「君子之道,本諸身,徵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謬,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質諸鬼神而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遠之則有望,近之則不厭。」可為吾輩讀書受用之標的。


4、讀經教育正是要培養這種人格

下面引用由木木在 2008/11/24 09:06am 發表的內容:
...我想:我们教育孩子无非是为了他们将来能有自信地幸福地走完一生,希望他们更好地生活,而不是生存,希望他们有志向,有信心,有良好的自律能力。自信又谦逊,善于沟通又不随大流,具备独立的个性及自尊,有独立思维的能力,有爱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良知。关心时事,具备国际化眼光。以上这几句话是我从一本书上抄下来的21世纪的人才应具有的综合素质。


    讀經教育正是要培養這種人格。甚至還有更高更遠者,該書作者未觸及到。所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也。

下面引用由木木在 2008/11/24 09:06am 發表的內容:
我认为很对,但不一定都能实现,

   如果連那些基本的素質都不能實現,那教育的功能實在太差了。
  

5、將來,我開了書院,就到我身邊讀個一二十年書吧,可以一路培養他成才。

日期:  2006/09/22   發言人:  綸源   
主題:   請教王教授   
日期:  2006/09/24   發言人:  王財貴   

一,四庫全書大概不是拿來一本一本讀的。它是給人作參考研究用的,因為一般來說,四庫是讀不完的,也不必要全讀(當然,喜歡博學的人,每天讀個十小時,費個二三十年,可能讀它一遍,但,這不是真正做學問的方式。)。它是一個「小圖書館」,很少人立志要讀一個圖書館的,而且也不必要。
二,譬如,第一部,經部,其第一部分易經,即有數十百家的注解。這些是給易經專家研究參考用的,不是易經專家,是看不了那麼多的,而且也不必看那麼多。
三,基本上,讀經背書超過五萬字以上,蘊釀個兩三年,年紀在十歲以上,頭腦靈活的孩子,大概可以開始讀古書了,先從培養閱讀能力開始,可以先把他背過的經典,能做到自己會完全翻成白話,再把古文觀止全本「移注」個兩三番,到達全部能自己翻成白話文,然後就可以廣讀群書了。
四,至於讀書的書目,本來我想開一張,以供參考,在我還沒開以前,可用梁啟超的「真正國學最低書目」,約三十部。這些要看完,也要三五年功夫(但,現在的中文博士畢業,連這些過這麼基本的古籍原著,都很少人讀完過),如嫌不足,可以再讀梁啟超的「國學入門要目」,約兩百部,通讀一遍,大概非得十年功夫不成。(以上兩項書目,皆收入在我編的「孝弟三百千」中,可查看。)
五,以上的書,大概都存在四庫中,但只佔四庫的不到百分之一。
六,當然,要想成為現代學者,只讀中國古書,還是不夠的。還須要讀現代人以及西方兩千年來的重要著作,所以以上的書目也不必全部讀完,因為時間是有限的。
七,當然,如果年紀還小,而且教育的志向遠大,最好讓孩子背完二十至三十萬字,才開始閱讀。這樣,其閱讀能力既強,很快就超越只讀五萬字而提早五年閱讀的孩子。
八,請現在不必急,盡力讀經背書就好,到了十三歲以上,肚子裏裝了二三十萬字中外經典,將來,我開了書院,就到我身邊讀個一二十年書吧,可以一路培養他成才。
  

6、讀經背經十年,書院講習十年,社會歷練再十年,而後可成為國家天下之棟粱

日期:  2006/12/13   發言人:  li   
主題:   請問是王教授建議讀空大嗎?
日期:  2006/12/13   發言人:  王財貴   

是的,我曾於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在台中師院舉辦的「在家自學親師座談會」中,講過如此的意思。但那是只給「在家自學」的家長,尤其是對讀經信念很堅強的家長的建議,不是給普通人的。(看您發帖,好似未曾親自參與該會,了解不甚完整,故有此疑,請向基金會索取該講全程VCD,可以釋疑也。)

因為如果依照台灣的高中及大學入學考試制度,而讀經自學家長還一定要孩子與學校體制「接軌」的話,則應替他們尋找各種可能的管道,「空中大學」,乃是一個可行之道也。

本來,在當今世界的先進國家,其大學和研究所的入學方式是多樣的。尤其對「報考資格」的限制,是很寬鬆的。譬如大陸,在三年前即已取消大學入學(他們叫做「高考」),的學歷限制。凡是中國的國民,只要六十五歲以下,繳了報名費,即可參加聯考。不必有所謂的「高中學歷」證件。意思也就是三歲五歲十歲,皆可報考,只要考得好,學校願意收,即可就讀大學。此乃國家培養人才之意也。

但,在台灣,規定是很硬的,凡要考高中,必須有初中文憑,考大學,必須有高中文憑。只有「空大」是免試入學的,當然不用看學歷了。空大畢業,也可以考研究所,也可以出國,此不得已中之上策也。

當然,最佳的自學心態是決心自我造就,永遠不必煩惱「接軌」問題。其次是只接研究所,其次是接大學,其次是接高中,其次是接國中,其次是自學到小學三四年級,就回學校,其次是只幼稚園讀經,小學即回學校。
若小學六年都「在家自學」,最後還有「結業證書」,也可以升初中。初中因為也是「義務教育」,所以雖然沒上學校,年紀到了,也可以拿一張「結業證書」,去考高中。高中,即無所謂自學不自學了,但高中不上學,即無所謂「結業」證件可拿,雖然台灣政府有「高中學歷鑑定」辦法,但年齡卻規定要二十歲以上才可以報考(很明顯的,政府是瞧不起「自學成功」的人)。當然,現在國外有許多高中簡易上學的學校,因為也相當麻煩,所以,最簡便的還是「空大」。
前數日,在「全球讀經交流網」上,有朋友建議讀高中夜校,一來上學時間短,不必浪費,二來也有正式畢業證書。亦是可取之法。
其實,吾人提倡大量讀經的真正本意,是要培養有守有為有高德行大能力的人才。故讀經背經十年,書院講習十年,社會歷練再十年,而後可成為國家天下之棟粱,為此時代做見證。如還為「學歷」與「就業」問題煩惱,那就小看讀經了。此雖有類乎狂言,然吾人推廣讀經,或者隨意撤種,遍地花開;或者壁立千仞,能者從之。在各人取之耳,信之不及者,切勿見怪也。


7、 十三歲之前還是以讀經為要,多背而少閱讀

日期:  2008/06/16   發言人:  讀經家長   
主題:   該安排讀資治通鑑嗎   

內文: 孩子去年回學校,目前每天維持兩個小時讀經.王教授開出的書單已完成近九成.是否該讓他試讀資治通鑑?還是增加讀誦四書五經的時間?
日期:  2008/06/16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該安排讀資治通鑑嗎   
內文:
轉貼文中,有一句中的一個字要改:
所以胡適之說:「讀資治通鑑是他研究中國歷史的第一步」。
應改為:
所以胡適之說:「讀資治通鑑是我研究中國歷史的第一步」。
我前些年的確有過「十一歲讀資治通鑑」的宣導。不過,不必視為必要遵循的標準。因為十三歲之前還是以讀經為要,除非我所建議的經,包括中文外文都已背完了。否則,應該多背,以背為主。因為多背雖然少讀,好像遺憾,但放著將來才讀,還來得及,而且會讀得更好。即使十八歲能讀完資治通鑑,也是當世難能可貴的了。

曾國藩說:「書有宜精讀者,有宜略讀者。」

精讀要熟而背誦,略讀則是披閱。

吾人所推薦的讀經本,即是應精讀者,其他一般知識類文學類的書,略讀即可。史記、漢書、資治通鑑等史書中之佳者,及諸名儒之思想,如宋元、明儒學案,傳習錄等,則屬半精半略者,可以多看幾遍,並選段背誦。至於重要的哲學著作,如牟宗三先生的書,應全套十遍二十遍讀之,以期思考通透理性煥發。

至於諸多兒童書,隨意看看即可,如無空暇,不讀也可。

閱讀,或講解,令人從理解中吸收了知識,往往表現得比較聰明,大家都高興。

但請不要太早啟用孩子的聰明!我覺得還是讓他笨笨的好。因為一「聰明」,人往往樂於「自見」,孔子所謂「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就不能再「進趨高明」了。

須記得古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訓誡。   


8、讀經以後,要學什麼都可以,要學什麼都比較容易

日期:  2002/10/15   發言人:  秀美   
主題:   請問王教授  
日期:  2002/10/16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請問王教授   
內文:
第一,讀經基本上是語文教育及文化教養,而在其中也開發了各項學習潛能,讀經不和其他學習衝突,而可以方助長其他學習.所以讀經以後,要學什麼都可以,要學什麼都比較容易.但是您要想想,什麼學習是比較重要的,什麼學習是比較次要的.所謂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方為近道.假如您認為重要的話,心算也可學,數學也可學.但時間必須調配一下.----即讀經的時間要愈多愈好,千萬不要捨本逐末了.
第二,及三問題,請洽詢華山書院.電話是:02-29496394.祝您讀經教學成功.
王財貴 敬上 二00二.十,十六.


9、何時才是解經時機?

日期:  2002/12/25   發言人:  jefferson   
主題:   請教教授,何時才是解經時機?
日期:  2002/12/26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請教教授,何時才是解經時機?   
內文:
隨時是讀經時機,不限於兒童.隨時是解經時機,不一定等到十三歲.
但讀經是無條件的;解經則須看他喜不喜歡,也要看有沒有人會解.
若他很喜歡,沒有人會解,也可以叫他自己看注解.
其實,一個滿腹經綸的孩子,他看山看水,聽風聽雨,看小說聽故事,可能都有領悟.不一定要看注解.等到長大了,一旦翻開注解,真有古人先得我心之感,才是所謂悅樂之情呀.
所以,最重要的事是:讓他多讀,多背.不要太煩惱解經的問題.
家長或老師一時能講多少算多少,不必很計較的.老實說,計較這些也沒有用.有用的趕快是多讀多讀,時間快來不及了呀!
誠如PIN所言,人師固難求,經師也不易得.因為我們喪失傳統已太久了.沒辦法呀.等到這些孩子長大了,下一代必有明師出現.

10、正常的讀書生涯規劃,語文是在十三歲之前就應該學完了

日期:  2008/05/09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余光中、張曉風:停止98課綱   
內文:
朋友們或許不知,我與另一位基金會董事杜忠誥老師,也都是搶救國文聯盟的發起人,

在九五課綱爭議之最早期(那時基金會還沒成立),我們積極參與聯盟活動,曾與余光中、張曉風等七八人一起到教育部抗議,是杜正勝親自主持回應。因此,還有報上說我是不滿阿扁政府份子,真是扯得太遠了。(從網路搜尋,還可以找到這條新聞。)

後來因為我在台中,有些活動杜老師參與,我沒能參與,但聯盟之活動消息,都還會通知我。所以,我是盡過力的,讀經運動在社會的功能和力量,教育界大體都是知道的。

不過,余光中和張曉風等前輩,名氣較大,由他們發聲,較有新聞價值,而大家的主張是一致的,我有沒有參加,沒有關係。

再說,他們的主張,只在細節做治標的救助,是較為平正而可行的,建議比較容易被採納。我當時在教育部的發言,認為要改善國民的語文程度,重點不在高中國文課的多少,乃是要從小學讀經起,到高中不要國文課也就罷了。這種治本之說,目前,不管民進黨國民黨,都是不可能或很難被接受的。而我又沒有時間和精力,主管那一點一點來的事,一點一點來,自有人會做。我的心願是,要做,只做最真切的這一塊,不管有沒有人接受,當然更不管政府支持不支持,八年,不是熬過來了嗎?當然,有機會,只要是正面積極的事,我都會盡量支持、參與。

所以,各位讀經朋友,我們要認定:不管時代風氣如何,不管政府政策如何,自求多福比較實在,及早教讀經吧!時代的腳步是緩慢的,但你的孩子的成長是快速的,您要及早覺悟這一點才好。或許十年二十年之後,讀經可以在體制中恢復,而那時您的孩子已經老了。況且,它也不會恢復得太完全。自古將相常出於鄉野茅屋,教育工作,實不必完全靠政府也。
有跟帖說得好:孩子是父母的,不是幼教專家的,當然,也不是我的。請各自清洗頭腦睜大眼睛了!  


日期:  2008/05/09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余光中、張曉風:停止98課綱   
內文:
正常的讀書生涯規劃,語文是在十三歲之前就應該學完了,
至少是打好很深厚的基礎,自己能開展了。
十三歲之後,人生尚有許多豐富的知識技能要學,那還有時間精力來學語文?不是耽誤了其他應有的學習嗎?所以不論國文英文,都要在十三歲之前學完,中學六年,才能真有所長進。現在,初中高中花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還在猛學國文英文,我們的孩子被害慘了。
況且,初中高中學生在人類學習心裏的發展上,也是不適合學語文的,所以難怪我們的中學生不喜歡上語文課。如果小學已經飽讀詩書,這時,正是合乎人心的發展,是他融貫發用語文能力,擴展體悟人生境界的時候,誰還聽老師講那些一點一滴又是字詞解釋,又是文法分析的語文課啊!
現在的體制教育,是不明人生生長次序,浪費時間的教育,浪費來浪費去,到了高中,連那麼簡單的白話文,也要老師來教,連那麼粗淺的文言文,學生都感到頭痛,他這一生已注定沒有機會修成高度語文能力了。何況現行的高中國文課程,是給已經錯過時機的人讀的,縱使都會了,也還是在語文上不及格的人。
所以,我說高中國文課不上也罷。此中,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如果那一個國家,或那一個家庭,不知道要從小教孩子背誦高度的經典語文,那就障礙了孩子一生的發展機會。此意我講了十幾年,以前聽我話的人,他們的孩子長大了,高中或大學了,很快就會有人讀研究所了,他們都愈來愈有共同的感受:當年讀經,是走對了路。
十幾年前推廣的讀經,還沒有現在這樣的全天候讀經班,那些家長和孩子,看到我,都還怪我呢。
   

日期:  2008/05/10   發言人:  读经   
主題:  Re:余光中、張曉風:停止98課綱   
內文:
冒昧地再问一句。您在文中说:“所以不論國文英文,都要在十三歲之前學完”。为什么只提国文英文?那法文德文日文之类是不是也要在十三岁之前学完?   

日期:  2008/05/10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余光中、張曉風:停止98課綱   
內文:
善哉善哉,所謂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啟予者,讀經朋友也。

日文德文法文拉丁希臘文等,皆然。反正屬於語文者,皆須在十三歲之前培育完成,此乃天理,不可易者。誰易了,誰就是對老天爺犯上作亂,誰就倒大霉;誰易了,誰就跟自己一生過意不去,自討苦吃。

事實已擺在眼前,猶然不信,奈何?

此法能曉者少,故不可多說,多說,別人不再讓你發言,此亦天理也,請勿懊惱,在末流大學裏自己用功讀經,又自行其教學之道,或者偶遇一兩可造之材,而造就之,即可了一生之心願矣。

但亦因此法能曉者少,故須多說,逢人便說,或者遇一二聽得進去者,已造無量功德矣。慎勿因寂寞而灰心也。共勉之!


日期:  2008/05/15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余光中、張曉風:停止98課綱   
內文:
君子貴自修,慎勿責人太過,
讀經人如此言論,或者太急切了些,非「讀經之人」的本色。
時代如此,兩位前輩已經甚難得,甚可敬了。
張曉風十餘年前曾有一篇文章說,為什麼學校普遍有音樂美術視聽電腦英語等教室,唯獨沒有「國學教室」,觸動了明道中學校長,花了六百萬建了一間古色古香的「國學教室」。雖未對整個社會起大作用,但大旱中之一滴,已彌足珍貴了。
吾人只做吾人所覺應做的,
時代自有難逃難轉之共業也,宜深體諒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09:10:49 | 只看该作者
11、所立者高,則所見者遠

日期:  2006/05/28   發言人:  赵升君   
主題:   对阅读的反思   
日期:  2006/05/28   發言人:  王財貴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蓋所立者高,則所見者遠也。
趙升君先生此帖,我以為甚是。宜可轉告所有讀經老師及家長。
(但舉「胡适,冰心,苏步青还是毛泽东等,都在七八九岁,“偷看”了《三国》《水浒》」等為證,應取其文意。不是要宣揚三國水滸也。其他姑不論,但毛澤東之所以未能以王道治國,我以為三國水滸害之甚深。人若一生只信三國水滸,則其人品功業亦從而可知矣。)
我建議讀經兒童既能識字,則其一切知識的學習,皆歸付給他自己,因為他已可以讀一切的白話文。白話文以偉人傳記,德育故事,藝術評介,自然百科為主。一般童話、兒童文學、及歷史故事,理多不正,事多無聊,不看也罷。
如在意兒童解讀文言能力的家長或老師,可以在兒童能誦三五萬字以上經典,而年齡在九歲十歲以上,頗有文言敏感及理解能力時,讓他開始文義理解之訓練。此時,如無人講解,可以鼓勵自行看經典之注解及翻譯。看懂也可,看不懂也可,亦即「懂其可懂」即可。當然,若要做扎實工夫,可用「移注法」。所謂「移注法」,即在不了解的字句處,將注解抄到字句旁邊。此法亦可供大人們想用實功者使用。
先譯解背過的經典,再將古文觀止整本譯解一兩遍。則可看資治通鑑,及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誌等及史部一類的書。史部讀過兩三部,再看集部,則如看報紙矣。
當然,如能忍得住,在未背誦二三十萬字之前,不必急著開發其理解力。蓋時機稍縱即逝,背誦經典之能力,有時而窮,而讀書,不管白話文言,一生皆可。而且背得愈多,將發得愈大也。
故趙先生欲以史記當消遣,而變資治通鑑為淺薄,真大眼目也。   



12、我光读经,以后我能找到工作吗?

日期:  2008/03/05   發言人:  还未长大的女孩   
主題:   请问王教授及其他老师一问题.   
內文: 我今年17岁了,我是小学毕业的.那么,我光读经,以后我能找到工作吗?
具体情况再说明一下:
现已能背过论语全部,老子已背到70章了.现在每天能读3小时的样子吧.

日期:  2008/03/06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请问王教授及其他老师一问题.   
內文:
很好,請繼續讀。

有關來問,「認真讀經後,能不能找到工作」的問題,可以這樣用反問的話來回答你:「那你不認真讀經,就能找到工作嗎?」你想一想,可能就會這樣自己回答自己:「無論什麼情況,都沒有任何保障,一定可以找得到,但讀經以後,找到的可能性會增多。又,如果不讀經也能找到工作,那麼讀經也必能找到,而後所找的工作可能比較如意,而且工作起來應該會更負責任,更愉快,升遷的機會也會加大。」

其實,任何人都可以找到工作,問題是什麼工作。

記得我有一次演講,其中講到如何可以找到工作,此文刊在「讀經通訊」第五十期,不知你看過沒有?現在為方便起見,把它轉貼在這裏,希望你從頭到尾看一看,我所要給你的答案在後段哦!

並希望你多自己瀏覽本網其他文章,你對讀經和前途的認識會多一點,有些問題就會自己解決了。

引文如下:

讀經通訊第五十期第一版:

消解疑難好自學    (2006.12.20?第八屆「讀經在家自學」座談會講辭)(節錄)

王財貴     (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台中教育大學語教系副教授)

如果了解人類的整個教育歷史,我們就可以發現人類最正常的、歷史中最常被應用的教育的模式就是在家教育,也就是在家自學。自從兩千多年以來,不論是西方的蘇格拉底,還是中國的孔子,甚至耶穌、釋迦摩尼……所有的聖者、所有創始教育的人,或是說開始做平民教育的人,統統是用在家教育的方式的。蘇格拉底沒有開學校不是嗎?孔子也沒有開學校,蘇格拉底的徒弟-柏拉圖也沒有開學校。不過,到了柏拉圖的時候,就比蘇格拉底那時聚集的人還多,固定的學生可能也比較多了,但是柏拉圖並沒有像現在的學校開一定的課程,學生也沒有選課、修學分這一套,甚至也不一定要按照時間來上課。柏拉圖講學的時候,常是一面散步、一面講學,學生就跟著他,一路走一路聽、一路問。所以他們往往在庭院中、在馬路上講學,於是,後人給他們一個很浪漫的名稱,叫做:逍遙學派。

所以,所謂的教育,本來是可以用各種模式存在的。一直到近三百年前,由西方世界德國普魯士在1713年至1717年間,頒布教育法令,規定父母有責任送子女到學校接受教育開始─他們認為,如果國民普遍接受教育,有利於整個國家的發展,才有由國家辦教育的觀念。在中國的古代,也由國家辦教育,但是國家所辦的教育都是比較高級的,所謂國子監、太學,也就是等於現在的中央研究院,是國家人才的儲備所。而基礎的教育,都是在民間辦的。

大約二三十年前,也就是西元一九七0年左右,西方世界漸漸興起的一種新的認識,認為學校的教育並不一定是最好的培養人才的方式,就開始有一種把孩子留在家裡自己教的情形,這種「在家自學」流行了二十餘年,到了一九九0年,也就是民國八十年的時候,台灣人才開始警覺,有的人也開始了在家教育,當然跟體制產生了衝突。有些人心志比較堅強,不惜跟政府辯論、抗爭,其中最努力的首推「人本教育」集團。在人本教育之前也有大的抗爭,但是沒有影響到體制。所謂大的抗爭就是南部地區的錫安山,出於宗教的情懷,他們要完全脫離體制,那抗爭是非常激烈的,激烈到政府不敢管他們,他們和政府於是也相安無事。但是,後來的人本教育集團,是循正規的方式去抗爭,也就是說,他們去教育部申請、爭取了幾年以後,到民國八十八年,政府才正式通過在家教育的基本法規,然後就發文到各個縣市,請他們在基本條例之下再做一個細則。本來,從民國八十八年開始,每一個縣市就應該公佈「非學校型態的教育之實施細則」,但一直到現在,還是零零落落的有些縣市付之闕如。也就是說,如果你要申請的話,還沒有地方去申請。所以,「在家自學」在台灣,民國八十八年之前就有了,是八十八年之後才「合法化」。「合法」就是「合法規」,不是指「合法律」,因為這不是法律,只是個法規。



我們讀經界,讀經這一個團隊,是從民國九十年左右,我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因為我們從民國八十三年正式開始推動「讀經」這個觀念以來,有一些人做得非常認真,這些人發現,讓孩子讀經讀得越多,也就是經文背得越多-其實就是就是花的時間越多-因為你所花下去的讀經時間,跟他能夠背誦的經文的份量是成正比的-讀經讀得越多,孩子的進步越大。而且,不只是現在進步,他們相信對於孩子一生的影響也將越大。眼前所確實看到體會到的叫「經驗」,只是期盼,要到以後、乃至於隨著孩子一生的發展,才能證驗的叫「信念」。有些家長在強烈的「經驗」跟「信念」之後,開始有了讓孩子「大量讀經」的想法。



如果一個孩子一面上學,回家以後努力地教讀經,一天能夠讀一個小時已經很好了。有些家長是真的能夠教到兩個小時,他們都發現:更好。照這樣推演下去,讀一個小時比半個小時更好,讀兩個小時比讀一個小時好,那我們就想,是不是能再多讀一點?四個小時或四個小時以上。不過,我們是不是能這樣推:讀四個小時比讀兩個小時好、讀八個小時比四個小時好,那我就讀十六個小時……我們要推到什麼地步呢?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一般的共識是:四個小時到八個小時。但,只要每天四個小時以上,就有一個關鍵結果產生:「不能再上學了!」



我們思考一個問題,一定要跳出框架、跳出限制。所謂跳出框架、跳出限制,就是跳出自己的個性、跳出自己的環境,跳出所學、跳出時代,甚至跳出民族、跳出人類……跳出自己的個性大家都知道,可能比較容易;跳出自己的所學,就不大容易了。因為你這一輩子追求這一種專門的學問,你受了這一種專門的訓練-比如受了師範學校的訓練、你當老師,就很難跳出你這個訓練之外-但是我們一定要跳出你的學問、跳出你的學派。然後呢,再跳出你的時代,你在這整個時代中,剛剛說這個是思潮,像浪潮一樣,你看那弄潮兒,他必須隨著浪潮起伏,你很難跳出浪潮之外……要跳出時代,那就更不容易。不僅要跳出時代、還要跳出民族,比方說西方人要跳出西方民族、西方的傳統,那我們中國要跳出整個中國,你才可以看到整個人類的前途……到最後,要跳出人類,跳出「人」這個「類」。要以天地宇宙之心來思考人生的問題,要以人類整個問題來思考東西文化的問題,要以東西民族來思考我們時代的走向,要以時代的走向來思考我們的學問,我們學問到底是完整不完整?然後要用學問來消化環境影響,融通自己的個性。如果不是這樣子思考問題,都是井底之蛙、以管窺天。



在家自學一直發展到最近,整個台灣在家自學的人數,讀經界是最多的。雖然讀經在家自學發展比較慢,但是他成長得最快,而且每年都有倍數的成長。甚至,假如我們的體制,就是各級政府,尤其是縣市政府,他接受申請的心量比較開通的話,那不只是兩倍的成長,可能三倍五倍的成長。所以接下去就要談到我們讀經在家自學的困難,希望正要參加的人有一些預備:
首先的困難是:你自己。你自己能不能因了解而生信心。這個了解是完全的了解,而不是道聽塗說……千萬不要受王某人的「煽動」(眾笑)……因為有人這樣批評啊!所以要自身先真正的了解,你有這樣的理想、願望。所謂發大心、立大願。發大心、立大願不能隨便的啊,你一定要真正的明白,才能有深切的感受,你才能無畏的發心、立願,這是第一道難關。
但第一道難關之後又有第二道難關-越來越困難的-就是你的家庭。然後接下去是你的親戚,再來連朋友鄰居都管,總加起來,這一關叫是「親朋好友」關。因為「在家自學」是一種比較新的想法-其實剛才說,這不是新的想法,這是幾千年來最古老的想法。但是沒有跳出時代浪潮的人,就會「少見多怪」,所以你要有預備,會有很多親戚朋友不贊同的。那請問你怎麼辦?這個問題,你也可以要求我或「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來協助你,但是,很重要而直接有效的,是你自己要去努力。因為主戰場在你這裡,我們只是一個預備、一個後勤部隊。那你怎麼辦呢?其實也沒妙方,道路只有一條,就是,盡量去「說服」!你用什麼方法說服?方法很多啊,就憑你的觀念、用一些資料,觀念愈明白愈好,資料愈多愈好……說服的方式,有些人比較溫和、有方法、慢慢來;有些人就比較激烈……
親戚朋友都贊成以後,第三關,就接觸到社會問題了,尤其是小學以到初中階段,你要去向「百年體制」提出申請。因為剛才說小學初中是「義務教育」,國家就規定為國民的義務,如果你不上學,必須通過申請,這裡就更複雜啦!個人的,是簡單的;遇到親戚朋友,狀況就多些了;遇到體制、從學校到各縣市政府,要一關一關的打通,諸種狀況都落在別人手裏,不是你能掌握得了的了。
首先你要詳閱所在縣市教育局的法規,在網站上取得申請的表格,填寫得愈詳盡愈好,當然,據說最好將大部份的「讀經」意願和課程隱藏起來,也就是不要老實寫著一天要四五六七九個小時讀經,而是多寫些他們喜歡的東西,也就是他們認為比較安全的東西。譬如注重多元智能啦,多用社會資源啦,配合九年一貫啦,一類的,才不會被挑剔。
學校接受了你的申請,首先要經過老師,然後由主任、校長們初審,有時初審就給你打回票,或要求改寫。當然,有的是惡意的,嫌你找他麻煩;有的是善意的,想讓你將來好通過。好不容易初審通過了,再報上去。到縣市教育局,各縣市的規範又不一樣,還有,各縣市會請一些評審委員,這些專家學者的見解是最分歧的。你如果運氣不好,遇到不好申請的地方,那你就……認命吧!(眾笑)假如你所在的學校太嚴苛,我們就打聽,你的親戚朋友所在的地方,有沒有比較寬鬆的學校,把孩子的戶籍移過去。
如果依法苦苦申請,最後還是不通過呢?其次的辦法就是「請假」,一個星期請五天假,也就是長期請假。一般情況下,是因為學生有「特殊情況」才會請長假,譬如生大病,身心障礙,或者對學校生活極度不適應。這種學生,學校是歡迎他請長假,以免困擾教學的。但,一個「正常的」甚至是「優秀的」學生,而要請長假,這對學校來說,是很陌生的事。其實,一個想要「在家自學」的孩子,學校若把他看成「極度不適應學校生活」,豈不也一樣?但,因為事出「突然」,校方往往不敢承擔「風險」。因為學校怕會有「責任」,我縱使教家長寫切結書,學校依然不敢「放手」,有些學校會引用「不得請假三分之一以上,否則退學」的規定來嚇唬家長,其實這是高中以上學校的校規,因為初中以下的「義務教育」沒有所謂「退學」這一回事。又有些校長恐嚇要將學生當作「中輟生」來辦理,殊不知「中輟」的意思是「無故不到校」,而家長已經給出假條,學生行蹤俱在,怎麼可以等同「中輟」?況且,現在真正的中輟生不在少數,學校及政府也沒有真正處理妥善,卻一直盯著這些「關懷教育」「委曲求全」的家長,而不放過這些「奮發好學」「立志上進」的學生,不知是何道理?
這時,我勸家長們應該要體諒這些校長主任辦學的「辛苦」,不要叫他們「負責」了,要自己負起責任來,「一勞永逸」,「息事寧人」-放下它,放下你對「學籍」的迷戀!
低度的放下就是申請休學,就是我的孩子暫時不上學,有些學校是很嚴格的:「你為什麼要休學?」問出一個把柄。你說他的身體不好,「醫生證明在哪裡?」越問越麻煩。其實,假如比較不客氣,或是勇敢一點,你就問他:「你管這麼多做什麼?」確實,他不需要管的,因為孩子是父母的。學校老師可以判斷這個父母是不是發瘋了?是不是有暴力傾向?假如不是的話,他應該信任父母,這個孩子需要休學。不過大部分都會很利落地答應休學,所以休學是很容易的。但休學有一個缺點,即「復學」時,按道理說,是要從所休的那年接起來,所以,休學一兩年,可能就要延緩一兩年,造成教學和生活適應的困擾。
所以我建議用更加的「激烈」,其實是更加「簡捷」更加「乾脆」的方式。就是……不大好意思在這裡講(眾笑),但是我們都是自己人,所以沒有關係!就是,你可以「放棄」學籍。如何「放棄」?通常,如果是我們在這個國家生活不下去,有個最簡捷的辦法,叫做「移民」。當然啦!「移民」也不大容易,尤其是沒有錢沒有地位的人更是大不容易,這種困難,孟子稱為「貧賤不能移」(眾笑,哄堂)。那你可以轉個話頭,「說」要出國,我再講一遍:你是「說」要出國。如果「貧賤」真的「不能移」,但貧賤也能「說」要移。於是就去辦理「退學」。
你的認識如果能這麼明白,決心如果有這麼堅強,能夠真正負起家長應有的責任,那就沒有任何老師、沒有任何主任、沒有任何校長、沒有任何審查委員可以刁難你了,因為你連這個學籍都不要了。所以大家只是記掛著這個學籍怎麼辦怎麼辦,你就是「有所求」,就是「妄想」,想討便宜,把責任推給學校,你就會有很多煩惱,而且不只是你的煩惱,你的親戚朋友也一起煩惱。人生的煩惱都來自於「妄想」「有求」。
這樣子,學籍雖說放棄了。但是不是就完全脫離了呢?如果我們以後還想和體制接軌(因為所謂「體制」學校,其實就是人民給錢辦的,「接軌」是人民的權利),怎麼辦呢?剛才講過,我們的學籍是這樣算的,只要在義務教育的年齡之內,那一天你想去復學,復學是不會留級的,因為義務教育是不留級的。學校就會按照那歲數應有的年段來排年級,不是按照以前退學的年級接起來。就算功課跟不上,每科都考零分,他也會讓你升級、也會讓你畢業。所以,休學兩年再去入學,比方說你二年級休學,再過兩年,他不會叫你上二年級,因為這會造成學校跟老師跟同學的困擾。我們的國家一年花費在一個小學生身上有八萬、九萬,國家也沒有那麼多錢讓你多讀幾年,因此,義務教育,不要怕被耽誤。大家如果了解這些道理,就不會接軌的緊張了。
我聽過一個抗拒壓力的好方法,最近聽的,這是李傳樑先生跟我說的,(他可能等一下也會講,這是他的拿手好戲)。他的孩子在家自學,已經很多年了。起初,許多朋友都會好心地勸他:「你怎麼這麼大膽,不讓你的孩子上學?」他一時也不知道怎麼回答,時時感到困擾,乃至不喜歡帶孩子出門,以避免四鄰的眼光。以李傳樑對讀經認識的「功力」,雖然他可以不理會,也可以頂抗得住,甚至可以說是穿透了,但遇到這種質疑,只能笑笑,不知道怎麼回答。有一天靈感一來,人家又說:「你怎麼那麼大膽,不讓你的孩子上學?」他就反問:「你怎麼那麼大膽,還敢讓你的孩子上學?」(眾笑)從此以後,就沒有人再敢問他這個問題了。
但這種完全的放下是困難的,所以我們也不必要求每一個人都這樣。我們可以考慮自學幾年後就回到體制,越早回歸,擔憂就愈少。你在小學進入體制,一二年級在家自學、五六年級進入體制,那這個無所謂,到了初中才進入體制,你會擔憂一下。但現在告訴你,這也是沒有問題的。不過,到了高中,到了大學,想要進入體制,就要參加考試,考試要有畢業證書。每一年七八月,各國都有十三歲、十二歲、甚至十歲的孩子考上大學,舉國歡騰、媒體爭相報導。什麼意思?因為他們沒有學歷限制。大陸教育部在三年前也明令規定,只要是他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六十五歲以下,都可以報考高中、大學聯考-三歲也可以考大學,只要你繳報名費,只要你有把握考上。各位!如果我們中華民國、我們台灣也能取消報考學歷限制,你就不用煩惱我們的孩子怎麼考高中大學了,對不對?那我們現在正在朝這方面努力。各位,入學法規這樣改好不好?(眾答:好)交給我們基金會去努力!(眾鼓掌)
在這個法規還沒改革以前,也沒有關係,假如你在海外,有很多地方、用很多方法,可以取得初中、高中的學歷。在台灣,我發現也有一條路:去讀「空中大學」。早上,我印給大家一份「空中大學」的簡介,看了這些大概就可以了解了。它是免試入學的,十八歲就可以申請試讀,開始修學分,等到二十歲才算是正式的學生,而試讀時所修的學分都算在內,所以成為正式學生之後,兩年就可以畢業,加起來也是四年,也是二十二歲和一般大學畢業年齡一樣。空中大學是國立的大學,空中大學真的有課程,真的有考試、真的有學位,這個學位完全等同一般學士學位,可以作報考研究所之用。
假如有人認為「空中大學」名聲不好,而且想要過過大學的生活,可以在空中大學一年內修滿三十幾個學分,插班到一般大學二年級;或在空中大學修滿七十幾個學分,插班大學三年級,進入普通的大學,只要你的程度真的好,想去那裏就可以去那裏。但是,我告訴各位,假如這個孩子從小讀經在家自學,讀到那個時候,要插班是沒有困難的。假如連這樣的插考都插不上去,那我們以後也不敢再推廣什麼讀經在家自學了。
最後,再講到前途問題。前途,所謂的前途,一般人的觀念,只不過是進入社會找到「謀生」的「工作」。如果從頭到尾,都沒有學歷,難道就餓死了嗎?一般人都直覺地以為學位高,就等同於成就高,其實這是很幼稚的思想。有人這樣說:「學位證書只是第一份工作的敲門磚。」這樣講,我以為比較切合實際。現在,最看重學歷的,是政府機構。全世界的私人機構,都已經漸漸地打破了學位的迷思,他們是以能力為標準、而不是以學歷為標準的。縱使他還要看看學位,也只是初次謀面,沒有任何憑藉時,只好拿學位來看一看。但當進入到這個團體以後,愈久,大家是愈看你的能力,看你的德行,不是看你的學位,對不對?我常設問:「假如是你當老闆,你是要看重學位呢?還是要看重品德跟能力?」這樣自己問一問,就可以知道這個道理了。
當今日本的郵務大臣叫聖田美智的人,一個女性,政界呼聲很高,據說她很有可能當上第一個女總理,因為全國百姓很敬重她。聖田美智她怎麼成功的?有一個故事:
她讀大學的時候,暑假去打工,在一個大飯店裏做掃廁所的清潔工作,為了學費,每天忍受著這份卑賤的工作,本來兩個月的合約,不到一個月就做不下去了。辭職前,去和同事道別,剛好看到一個老婦人把廁所打掃好了,從馬桶裡面舀一杓水喝掉。她很驚訝:「你怎麼喝這個水?」「我要看看是不是掃乾淨了。」她大為感動!她決定:「好!我要留下來!」留到兩個月滿,要離開的時候,跟老闆說,我要做一埸掃廁所的表演,老闆把幹部都找來看。她很仔細地把廁所洗刷完了,從馬桶咬了一勺水,當場喝下去,全體都受到很大的震撼。老闆當場就問:「你是哪個學校的,把名字留下來,將來你畢業了,到我這裏來,我第一個用妳。」從此,他的工作就一帆風順,他到現在已經當了中央政府的大臣了,他到處演講時,都鼓勵一個人要盡責任,安慰人不要自暴自棄,她說:「我是掃廁所出來的」。全國百姓並沒有因為她曾經掃過廁所,就看不起她,反而是更尊重她。
各位,你願意讓你的孩子去掃廁所嗎?假如願意的話,你的孩子會是有前途的……。(泣,不成聲)
人生是很艱難的,但是人生也是很容易的。只要你肯過艱難的生活,那生活就會是很容易的。我走遍大江南北,看盡歷史人物,我不會害你的,有關於前途的問題,我們只看這個孩子是不是有德行、是不是有才華。總之,是不是個「人才」!
有關其他教學操作之細節,請參考基金會所發送的各種資訊,最好是上網,兩三年下來,「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上已經累積了將近一千頁的資料,至少在家自學有幾百頁可以讓你瀏覽。分享經驗,互相勉勵,大家相約成為一個快樂的在家自學團體。今天我們也邀請了幾位在家自學的「前輩」,有的是在家裡由父母自己教,有的是在讀經學園學的,有的是在學校裡當老師,來做心得分享。今天我講得太多了,暫且報告到這裡,下午還有綜合座談。
謝謝各位!(眾鼓掌)
   

13、只怕無才,不怕無名無位

文章主題: [轉貼](光明日報) 沈文倬:為往聖繼絕     
如幻   

下面引用由如幻在 2008/09/12 10:54pm 發表的內容:
看到這裏,或許有人會問:在當今社會,沈文倬這樣“不善自我包裝”的學者居然還能生存下來?
  沈文倬沒有在任何大學系統就讀的正規學歷,當然更不可能出國留學。但誰都不否認他的過人學識,原杭州大學校長讚歎“沈先生的學識深不可測!深不可測”!看來,只要有真學問,無需宣揚和“包裝”,學術界自有 公論。

或許有些家長煩惱讀經孩子將來的命運,
我想:時代愈來愈開放,也就是說社會愈來愈公平。選賢舉能,是時代的傾向,只怕無才,不怕無名無位。孔子所謂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最不濟,至少可以如此。或者說:能如此者,方為好漢。



14、读经儿童日后学习职业是向古典文学或文科发展吗

日期:  2003/06/09   發言人:  LIN   
主題:   請教王教授  
    一位中医师友人,对读经充满信心,极希望孙儿能自小读经,但其子认为读经儿童日后学习恐仅朝古典文学或文科发展,父子二人多处见地不同,恳请教授能提供一些数据说明读经儿童日后发展之方向,诸如理工科,医学科....比率数据,以供参酌,谢谢!

日期:  2003/06/10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請教王教授   
內文:
目前沒人可做確切數據,但以我所聽到的消息.大概十比一.理科十,文科一,或許不到一.
不是讀經以後文科差了,乃是讀經的開發是全科全能的,文科好,理科也好.
兩樣都好,為何考文科這麼少,這可能是因為家長的功利心還是未能免俗的緣故.
其實,我認為文科理科都好,不必歧視.我家的孩子,高中時,老師說可以讀醫科(因為老師也未能免俗),我孩子卻說:"哲學是世界第一等學問",所以考了沒人要讀的"哲學".
當前世界所缺乏的是思想,不是技術.將來缺乏文科人才的問題會更嚴重.
被中國時報譽為"讀經少年"的莊鴻宇,是我的讀經實驗班的老實讀經的孩子,本來我希望他將來走文科兼通中西學問,向世界發揚中國文化.他那學醫的父親,郤要他考醫科.不過這個父親有個"謬論",說"良醫醫人,良相醫國",希望他孩子將來既是良醫,亦是良相.當然以這孩子一路來的發展,這是很可能辦到的.
不過直接攻讀文科並不見得就沒有出息.老子云:"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解者以為:"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況且一個大科學家,或一個大企業家,如果滿腹經綸,豈不更好?或者反過來說,一個有深度文化教養的人,才較可能成為大科學家,大企業家,大政治家等等.
所以不管將來讀文讀理,古典現代,都要好好讀經.
只有好好讀經,願望才能實現.
進一步,我想奉勸您那位朋友的兒子.勿把他孩子的前途看小了.孔子云:"君子不器",豈可現在就要那孩子只守一個"好職業"而滿足?

王財貴敬上.二00三,六,十.   


15、如何培養高尚的文學素養

日期:  2003/09/04   發言人:  minnie   
主題:   如何培養高尚的文學素養   
日期:  2003/09/08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如何培養高尚的文學素養   
內文:
自古許多學問名家,都是自學而來。
把當前流行的讀經本前三本各讀二百遍,其他各本讀一百遍,國文程度即超過一個中文系.而且到那時自然就知道如何自己往前進了.有關專業科目,如文字訓詁之類,稍微請教內行人,很快上手.
只患志之不立,不患無處求學.
共勉之.   


16、只要读经就够了吗?  

日期:  2004/08/09   發言人:  散木   
日期:  2004/08/12   發言人:  王財貴   

散木所憂甚是,南徐之答亦佳。
這是個大問題,要解釋起來,可能甚費周章,我在此僅簡單提供一點意見,以供參考:
當然讀經以後必須開講,但五四一批人所以反傳統,不在無人講給他們聽,(據胡適自傳,胡適之母反而是重金要求老師提早給他開講。)問題是誰來講,怎麼講,又學生怎麼聽。
而且,當今最嚴重的問題是連書都沒讀,怎麼講?所以還是先讀再說。
至於會不會重蹈歷史覆轍,又出幾個搗亂的人呢?我想,這是不用擔心的。--擔心也無用的。
總之,處今日之情況,經是不能不讀的。
本來,什麼時代出什麼人物,什麼人物造就什麼風氣,這其中有幾許人為,亦有幾許天命在。當時飽詩書的人並不少,讀聖賢書,有見識的,支持傳統的人,其實也還所在多有,中華文化不一定就必須向毀滅的路走。但一來因為清末敗壞,又加上義和團的錯亂,社會的崇洋,二來因為胡適一幫人挾洋自重,三來當時主政者,從孫中山以下,亦多以洋為重,四來歷任教育部長亦多為留洋生,以國家之力首先廢除讀經,然後推行白話文教育。以上種種機緣相連串,才造成傳統文化一面倒的結果。要不然,各個時代,都有百樣人。憑幾個胡適之,魯迅,是不一定有那麼大的力量的。(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說,這些機緣所以連串而生,也有其文化歷史發展的相當的必然性。)
所幸人心不死,理性永在。吾人今日所作所為,只是為消解八十餘年來的偏激膚淺而做而為。
所以今日做人與教育,都應以平正寛容為心,以純厚紮實為要。
欲學問之厚實,以讀經為本,而讀經之推廣,以寛平為心。一改五四以來偏激之風,致力培養千萬個經綸满腹的可造之才,其中或有幾個胡適之也無所畏了。
如此努力數十年,或可以真正出現一輩講經之儒士,以漸漸平此百年大難。


17、繼續還是不繼續讀經?

日期:  2004/08/31   發言人:  何老師   
主題:   繼續還是不繼續讀經?   
日期:  2004/08/31   發言人:  王財貴   

依照生理心理的發展理論,人生必須精讀的書,到十三歲就該全譴死背完了,十三歲以後是理解融通發明創作的時候了。
您的孩子看來已背了不少,語文教養程度已超出一般人之上了,如不是想要讓他有特別大的表現,利用他課餘時間,複習舊業,當作課餘之滋潤,其實也就可以了。
當然,如欲培養傳承文化之大才,雖在十三歲之後,理當把前未背完的書再設法背完。--雖然這其中有相當大的困難在,荀子所謂「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是也,但如欲成材,不得不做呀!
不過,如果既想多讀經,世俗之功課又放不下。於今之計,不是魚與熊掌問題,而是比例多少的問題。
您和孩子好好調配一下時間,即無煩惱了。


18、王老师读经教育生涯规划提纲

文章主題: 请教:在家自学而不想再与体制接轨的问题
二河白道  

  [這篇文章最後由二河白道在 2008/04/26 03:19pm 第 1 次編輯]

各位老师好:,
     我想若让我的孩子在家自学而不想再与体制接轨,那么,对孩子的将来应怎样引导?,盼赐教.


趙升君  


  [這篇文章最後由趙升君在 2008/04/21 07:37am 第 2 次編輯]

如果对于体制教育有了深刻的反省,对于经典教育有了本质的了解,那基本是没问题的。
体制教育的反省:五四至今,八十多年过去了,也是该到对五四影响作一反省的时候了。
自从五四取消经典以后,结果是:
一:五四以后,受新式教育的,再没出一个熊十力,牟宗三这样的人才……
甚至连鲁迅、老舍这样的也没有了。也就是说五四以后再没出一个大师,中国八十年全民教育的结果是再没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二:五四以后,佛家没落了,至今徒有其表,没人读经,哪来高僧?
三:五四以后,道家几乎没了,没有经典,何来高士?
四:五四以后,书法家几乎没了。
五:五四以后,齐白石、张大千这样的画家没了,五四以前,书画是不要说的。
六:五四以后,唱戏的没了,马连良、梅兰芳……成了历史,没有文化,连戏词都写不出了。五四以后,所有曲艺、民间艺术都消失了。
七:五四以后,中医院校多了,但中医没了。与中医相关的保健、武术等没了。
…………
如此种种,一句话,中国成了没有历史,没有文化,有传统的夷狄。
基于以上反省,对于一个不能培养人才的教育体制,弃之如敝屣尚唯恐不及。读经在家自学是从错误走上正确,读几年再与体制接轨是再从对的路走回错的路。

至于将来该如何引导,很简单,王老师早有规划,不知岳兄信的及否?
以下是王老师规划提纲:

(一) 主題:   讀經自學接軌問題

(二) 上課板書

十年讀經   從3~13歲   || 或從 0 ~ 10 歲以上

抽象運思期

皮亞傑:認知心理學

人類認知發展四階段:

0~3歲        ||   一、感覺動作期
3~6 歲      ||   二、運思準備
6~12 歲      ||   三、具體運思
12 歲以上   ||   四、抽像運思

                                                          20萬中文
十年讀誦: 預期達到30萬字  <  
                                                        10萬外文
                                                        30萬中文
                  進而達到50萬字 <  
                                                        20萬外文
         
十年講習:13歲~23歲

                    (1) 消化經典
               <
                   (2) 博習親師
   
十年歷練:23~33歲

                     (1) 行萬里路
               <
                     (2) 接物濟用


人才成就:

           1.      思想家
           2.      政治家
           3.     企業家
按:以上年龄阶段是大概,已过者顺延则可。乃至于成人想要有所成就,亦当有几年乃至十年埋首经典,否则此生又白来了,成人想成就最佳是当经典老师。


19、10年「講貫」和10年「歷練」的提纲

文章主題: [分享] 王財貴老師與華山讀經班的即席談話 (節錄於2008.0802)           
  delfi :從大陸巡迴演講回來後(2008.8.1下午抵臺北),2日清晨,王老師旋即開始了在華山書院讀經班的教讀,也概述了此次大陸之行的感想與讀經教育推廣心得。

其中,王老師再度提及了讀經教育人才養成的階段發展,對於13歲之後的讀經教育銜接,特就10年「講貫」和10年「歷練」,提出了進一步的說明與詮解,此段談話雖簡要,但對於讀經教育觀念卻有新的發抒,故為此誌以為記錄。

收聽與下載連結:

http://www.esnips.com/web/dujin-lectures/?flush=1



0~3~13 歲    10年讀經

13 ~ 23 歲    10年講貫  (經學,古今中外)

                                                     思想家(哲學家)
23 ~ 33歲     10年「歷練」 <                                             
                                                     實踐家 :
                                                                               從政
                                                    1. 社會實踐 <
                                                                              公益或社會活動

                                                    2. 經濟實踐 :企業家
                                      
                                                    3. 教育實踐 :教育家 > 教授 / 老師

                                                    4. 軍事實踐 :軍事家
                                      

「歷練」:視其志願可開始做事或繼續讀書、遍訪名山大川、遍訪名師、原創性的思想判斷的訓練


(天涯在小樓:   军事家的事情以前没听提起过,莫非是要攻打到大陆来~)

唉,冤枉啊,小樓曲解我的意思啊!
古有「刑期無刑」之說,故孔子自謂:「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朱熹以為「自古無不曉事的聖賢」,故孔子告魯公曰:「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

所以欲培育大軍事家者,乃「以戰止戰」之新意,非「反攻大陸」之陳言也。
2008/08/03 07:26am


20、谈讀經是否萬能兼谈背完五萬字以上英文經典之后须下何种工夫

文章主題: 写在自学班三年后的感想(趙升君)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8/02 06:49pm 第 1 次編輯]

記得前月本網有一主題,爭論「讀經是否萬能」,已經有不少朋友明白:

「萬能」一觀念,若直接地看,死煞地看,讀經中當然不「包含」其他科目的學習,尤其是數理英語體育等,所以讀經不可以說是萬能的。

但若間接而圓融地看,則因為讀經提升了學習的智能,便可以輕便地學習其他所有的科目,可以說讀經「含蘊」了所有科目,則讀經是萬能的。

理未易明,事有多方,未可一概而論也。

說到英文能力之展現,其實,兒童如果沒有學其他英語英文,縱使背完了莎士比亞的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詩,他眼前現實上的英語英文的表現能力還是等於零。

不過,他具有自我開發或被開發的極大潛能,那是費盡家財耗盡青春學了十幾年體制英語英文的人,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一種「真實大能量」。

雖是如此,吾人也未嘗說只此便足,日後還有一些工作要做的,只是這些工作做起來得心應手喜悅日生就是了。

背完五萬字以上(最好十萬字以上)英文經典的人,要開始做如下工夫:
第一,要默寫。
第二,要察字典,每一個字都要自己調其其發音,明其意思。
第三,要從簡易的「英語英文」課本或故事書看起,逐漸看到英文名著原文。

以上三項,可同時做,但最好儘量自我學習,這是愈做愈高興的事,真個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老師只是備問,不要老是想要講解。讓學生自己學習是讓他愉悅於學習的最重要手段,請天下老師今後不要再那麼「認真殘害」我們的孩子了!

吾人推廣「英文讀經」七八年來,我知道有一個成功的例子,是呂麗委教出來的學生。那孩子小一開始中文讀經,小二開始英文讀經,背了英文導讀四冊(約合英文名著選一冊)和一百五十四首莎詩,以及一本莎劇--仲夏夜之夢。然後默寫了全本莎詩,有機會隨意看些時下的兒童英文書和學生英文報,小四即開始正式閱讀世界名著,如雙城記、鐘樓怪人等,一天看四十頁。小六時,老師要他把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試翻成中文,初一時,老師要他把論語試翻成英文。一個初中還沒畢業的中國孩子,他的英文程度已經可以到牛津大學的研究所上課了。

我們國家為什麼還要花那麼多精力做英文教育?家長為什麼要花那麼多錢在小孩的英文學習?學生們為什麼要把絕妙的青春耗在英文的等級考試上?

縱使通過高級英文檢定了,請問你的英文程度在那裏?在和外國人談天氣,談生意?還是只能反頭回來,對著自己的中國同胞「驕其妻妾」?

2008/08/02 06:46p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09:11:58 | 只看该作者
(二)解经与读经史子集

1、何時才是解經時機?
2、谈移注法
3、請問王教授﹕論語註釋本之選擇
4、若兒童讀經,當然最好不要有任何注解
5、如何買到資治通鑑等書
6、請教王教授:資治通鑑哪一版本好?
7、資治通鑑的書可在哪找呢?
8、如何讓孩子讀史記
9、如何讀資治通鑑
10、「曾文正公全集」實是一部偉著要作
12、端午節讀離騷


1、何時才是解經時機?

日期:  2002/12/25   發言人:  jefferson   
主題:   請教教授,何時才是解經時機?
日期:  2002/12/26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請教教授,何時才是解經時機?   
內文:
隨時是讀經時機,不限於兒童.隨時是解經時機,不一定等到十三歲.
但讀經是無條件的;解經則須看他喜不喜歡,也要看有沒有人會解.
若他很喜歡,沒有人會解,也可以叫他自己看注解.
其實,一個滿腹經綸的孩子,他看山看水,聽風聽雨,看小說聽故事,可能都有領悟.不一定要看注解.等到長大了,一旦翻開注解,真有古人先得我心之感,才是所謂悅樂之情呀.
所以,最重要的事是:讓他多讀,多背.不要太煩惱解經的問題.
家長或老師一時能講多少算多少,不必很計較的.老實說,計較這些也沒有用.有用的趕快是多讀多讀,時間快來不及了呀!
誠如PIN所言,人師固難求,經師也不易得.因為我們喪失傳統已太久了.沒辦法呀.等到這些孩子長大了,下一代必有明師出現.   


2、谈移注法

[轉貼]大膽投資自己-15項
可否與晴玲相約,不知看何書時,可以看兩種書:
第一,現在孩子們在讀的經典,而大人可以讀一百遍,也可以用「移注法」看,所謂移注法,即將自己不懂的生字生詞的注解寫在讀經本上。以後先不必說都能自由解義發明,至少拿著讀經本時,可以順利將文句之意翻譯出來。或許兩三週看一本,或許一個月看一本,也就了不起了。完成移注之後,時常可以用這本書來作誦讀,體味將更深入。以後興來時,再取一本新的本子,重作一次移注,那時,就發現要注的地方少了,就代表自己文言文的閱讀能力進步了。注完再讀,每週讀它一兩本一兩次,則文化智慧自在其中矣。此法我以後會大力推廣,在此先告訴你了。
第二,請多看牟宗三先生的書。 不知你程度如何,但如看不太懂沒關係,當作經來讀,讀過就是,反覆再讀,學問長進之速,莫此為甚。此亦他日我要推動者,亦先告訴你。
何愁不知看什麼書?


3、請問王教授﹕論語註釋本之選擇

日期:  2005/01/23   發言人:  愛林   
日期:  2005/01/25   發言人:  王財貴   

一,學問有知識一面,有智慧一面。知識是明白的刻板的,智慧是深度的靈活的。因為兒童的理解力尚不足,我建議給他的閱讀,從簡易能懂的知識開始。
二,當然,若他要看他還不能了解的書,也可以,只不過不要強求他了解。這樣,也等於只看他了解的部份。至於不了解的部份,放在心中,其實也有很大的效果,因為現在不懂,但可以給將來的懂留下種子。
三,像論語這樣智慧的書,本來就不必急著讓孩子了解,縱使講給他聽,他也只能了解他能了解的部份,而這一部份,既然他已能懂,不必人講解,他也大概都能自己了解了,既了解了,何必費力再講再看?至於本來不了解的部份,即使講了,看了,他的了解,還是是不多的(不深的)。尤其,義理之學,必須是自悟,方是真章,靠看來聽來的,都不著實。
四,進一步說,如把論語翻成白話,講得讓他好像了解的樣子,他也能應用幾句,其中或許有大毛病在。即:從「理解」而來的「智慧」,是不了當,不相應的。如果一個小孩,居然把現在的了解當作是聖賢的智慧,則將一生受限。
五,我常在想:為何胡適之從小飽讀經典,長大後卻侮聖蔑賢,這可能與他小時成長的歷程有一點關係。他小時候,因為父親早死,母親希望他早日出人頭地,所以特別加學費銀兩給老師,要老師提早給胡適開講(即講解所背誦的經典的文句)。後來,我們看胡適的表現,就可以知道胡適的學問,其知識才華累積固然不少,但其智慧(歷史的見識,人生的了悟,文化的深度),卻只停留在十歲左右。例如,他說,他十一歲看資治通鑑,看到「神滅論」,以為很有道理,很高興,就定了他的人生宇宙的信念,成為一個永遠的「無神論者」了,到老還轉不過來,還殘害中國數十年呢。此外,他對孔孟老莊了解的深度,也和一個小學生差不多。
六,所以,不必急著讓孩子解經。一般的兒童青少年讀物,藝術,文學,歷史,地理,傳記,科學,多看些。開卷有益。
七,如真想要讓一個六七歲的小孩看論孟老莊之解,也不一定不可以,但讓他好玩即可,不可板起臉孔,說這句話就是如此如此,孔子就是這樣那樣。否則,愛之,恐適足以害之,不可不慎。
八,要看四書之解,最少要看朱熹集注。要看老莊,至少要看王弼郭象的注。如這些注本尚看不懂,那就代表還不到解四書老莊的程度。
九,以此標準衡量,大概不會錯的。提供參考。
十,兒童以讀經背經為要。讀多背多了,不怕他不解。將來,他在低頭舉手中,忽有領受,在散步斜臥間,即有會意,在河川邊,在秧田畔,皆能悟入。何等逍遙,何等自在?您煩惱什麼?該緊張的,切勿輕易放過了,不必緊張的,安之可也。


4、若兒童讀經,當然最好不要有任何注解

日期:  2007/02/03   發言人:  讀經媽媽   
主題:   請教王財貴先生: 有關論語白話文解釋本
日期:  2007/02/04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請教王財貴先生: 有關論語白話文解釋本   
內文:
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所謂「才兼乎趣始化」,易讀易入。以我所知,近年來有數十百萬的人經由此作,對論語有所認識,對儒家不再批鬥,維護文化,倡起人心,厥功甚偉也。

若兒童讀經,當然最好不要有任何注解,以免先入為主,障其智慧。若家長必欲理解,則任何注解,只要不是「批孔揚秦」「誣聖蔑賢」者,取自己手邊能得,有興緻者,參考參考,皆可也,皆差不多也。參考既多,見識提升,自能分辨其間之高下,而取精用宏也。

然,猶如民國初年易學家杭辛齋所言:

「或問讀易之方法如何?曰:『必先讀經。』或曰:『經文奧衍,初學者不能驟解,必先得明白解釋之注本,而後經始可讀。』曰:『不讀經而看注無益也,不熟讀經而看注,亦仍無益也。』」(學易筆談,卷一)
故吾人建議,縱使是成人,已屬「理解之年齡」,真正要有深切之了悟者,宜耐寂寞,不必汲汲於求解。重要的是:先將經文熟讀數十百遍!到時,或能自發善解,或讀人注而可以真有感悟,趙先生之論甚有遠識也。然此法只宜對濳心志道者說,若只為滿足於口耳議論者,或急於講解以障礙其子弟之前途者,另當別論也。
至於 DEILF 所引我對讀論語態度的若干說辭,了無深意與新意,僅供參考耳。


5、如何買到資治通鑑等書

日期:  2003/12/01   發言人:  綸源   
主題:   如何買到資治通鑑等書  
日期:  2003/12/01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如何買到資治通鑑等書   
內文:
三前年,我曾在通訊上倡導兒童讀資治通鑑。那時世界書局的書還有一百餘套古注標點重排本,正在打折促銷,立即搶購一空,現在好像還沒再印。
其他出版社也有,價格比較高(約五千元)。前年,我請友人直接從大陸訂購一批五十套,因為沒有公開說,只有台中附近知道的人自己來搬書,現在還剩十幾套。每套十冊,進價是二千四百元,自來都以原價供給讀經家庭。如您需要,最好邀集幾個人一齊買,以免給朋友添郵寄的麻煩。又我建議如一套能加附包裝及寄費一百五十元,最好。
請電:04-22231847,莊先生。
如用古注,左傳可買左傳會箋,較完整;昭明文選以五臣注為權威;公羊或許還是十三經注疏本為通用。
如用現代注音加注解翻譯本,則三民書局的新譯本是較後出轉精的,印刷亦很清新,原文的字也相當大。其新譯左傳讀本,一套上中下三冊,定價一千五百元;新譯昭明文選一套一至四冊,計二千元;新譯公羊傳四百三十元。據說現在門市打八五折,如劃撥則不打折。   


6、請教王教授:資治通鑑哪一版本好?

日期:  2004/01/30   發言人:  增   
日期:  2004/02/02   發言人:  王財貴  

市面上有古文及翻譯兩種.
  古文本有胡三省注本,是通用的.大陸中華書局曾作新式編排,正體字版.大概台灣所翻印皆用此版.據我所知,世界書局曾有發行裝訂精美,兩年前絶版,不知現在尚續印否?可去電詢問.又天工書局亦有同版發行.
  白話本在台灣有柏楊版,大陸亦有譯本,白話本我沒看過,不知上下,但如是讀經小孩,我建議不要用白話本,因為他己有能力看文言,何必浪費精神?如您要看,既然您發覺古文之美,則白話本就是古文的殺手,您又何必再看白話本呢!
  如剛開始看文言本,覺得吃力,就把它當作練功吧,練久了自有功力.  


7、資治通鑑的書可在哪找呢?

日期:  2004/03/17   發言人:  ching   
日期:  2004/03/18   發言人:  王財貴   

一,本來台灣中華和世界書局都有原文版,但好久以來都缺貨不補。這都是因為數十年來,中華文化低落,沒人看古書,生意不好所致。其實,想要有千百年眼光,想要治國平天下,--不要說治國平天下,想治理一個大企業,--皆須熟讀歷史。--現在人那還讀這些書,還想這個道理!所以那些人大概只有四年眼光(最多八年吧了)。
二,記得天工書局也有,可以致電詢問。
三,如要白話文,則遠流有柏陽譯本。(此版某些觀點有些怪,如要參考,到圖書館翻翻即可。又,讀經兒童如要訓練文言能力,也不須買此版。)
四,如需要的人多,或者可以請人進口。或者將來我請讀經出版社來印--其實一定有市場,只是那些書局還沒警覺而已--美國許多大學已把中文訂為必修第二外語。中國現在正在整編中文托福試題,將來凡要到中國來留學或做事的人,都要考中文托福,試題中將有許多文言表述的經典及歷史常識。等到看到外國人都讀中文古文了,台灣還不讀嗎?--真是悲哀


8、如何讓孩子讀史記

日期:  2007/03/11   發言人:  summer   
主題:   請問王教授.如何讓孩子讀史記?  
日期:  2007/03/12   發言人:  王財貴   

一,閱讀較深度著作,一需誦讀量夠,二需理解力夠。誦讀可以提升語文程度,而理解力往往需要年齡配合,以我估計,大約熟誦經典十萬字以上,年齡十歲以上,才可以讀史記資治通鑑一類的書。當然,或有宿慧天才,不在此限。
二,他自己看原文附有注解的書即可,不可看白話改寫本。可以先看列傳,再世家,再本記,最後才是書和表。看懂也好,不懂的放著,有人能指導指導也好,沒能力或沒時間指導,亦無所謂。如不懂的地方太多,以至於興趣索然,則應放下,又認真讀經一兩年再說。因為那些書留待將來,是還有很多機會去看的,而讀經時機則一去不復返。本末先後,宜所調節。
三,如史記一時看不來,可先讀古文觀止,以提升文言文的閱讀能力。用移注法讀,效果很好。
三,坊間書店有「歷史地圖」(即古地圖)出售,可以去找找。  


9、如何讀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確實好,能讀到的人,真有福氣。
我以前讀師大的時候,有一個魯實先教授,說:
讀歷史的人最聰明,最佔便宜,
以三五年時間,了解三五千年的事。

但讀資治通鑑,我建議一定要連司馬光的評論一起讀,

通鑑本身是「史」,史是「事」。
司馬光的評論,是想要當「經」用的,經是「理」。
司馬光做通鑑,本來就是要給治國平天的人用的。(所以叫做「資治」)
凡要做外王事業的人,一定要懂歷史,
但只知歷史,容易狡詐,走向權謀。
必須有經常之「義理」提住其理想。而後可以成「王道」。

其實,通鑑之所以自三家分晉開始,
乃是以戰國形勢之確立為開端,
司馬光的心裏,就是要接「春秋」,
亦即接孔子的心願,
所以司馬光作通鑑的精神,亦是模仿聖人之以「經」論「史」。
(史如無經,則人類走向何方,即無光明之指引。經是智慧,代表光明,代表方向,代表人類永恒之希望。)

司馬光學孔子以經論史,但不敢學孔子的「一字褒貶」,
就用「臣光曰」的方式來論史。
所以所有的「臣光曰」,都是司馬氏苦心所寄。

聽說近代有人(柏楊)翻譯資治遍鑑,把「臣光曰」都去掉了
(因我沒有看那翻譯,只是「聽說」,)
如果真是如此,真是所謂「買櫝還珠」了。

畢竟今人不再嚮往智慧了,不再喜歡「道德」了,
他們把道德說成是「教條」,

其實道德並不一定是教條。
何者為道德,何者為教條,
讀經人應仔細分清了。

丁丁的這段「心得」,寫得很老實,
人家胡適之十一歲就讀完資治通鑑了,現在丁丁不知幾歲了,才讀得津津有味,真可害羞的呢。
不過,老實說,
好,
很有感染力,
相信通鑑又要大賣了。



大概從胡適之推動白話文教育之後,就很少人,甚至可以說沒有人在十三歲之前讀過資治通鑑的了,所以我和你一樣,都是可羞的人哪!(偶爾有人問我:為什麼那麼努力推動讀經。此是理由之大者。)

上文只說丁丁可羞,表面上是嘲笑他,骨子裏是讚賞他。乃是因丁丁的一番老實話,嘲弄自己,並拿來鼓舞大家:亡羊補牢,未為晚也。
正言若反,此之謂「以歌當哭」也。

我二十幾歲時,曾與杜忠誥先生相約讀資治通鑑,後來杜兄真的以約兩年的時間,讀完。我則只讀了一半,那一半一放就是三十年,很可慚愧。看了丁丁的心得,真想立志再拿起來把未竟之志完成。所以我說,丁丁的文章是有感染力的。不只可以提倡兒童讀資治通鑑,也可以讓很多成人心動呢!(連我都動心,何況他人!)

丁丁問的氣象問題,可能在資治通鑑的後半部,請去問杜老師吧。哈!


10、「曾文正公全集」實是一部偉著要作

日期:  2006/09/05   發言人:  綸源   
主題:   請教王教授及各位先進   
日期:  2006/09/07   發言人:  王財貴   

坊間有「曾文正公全集」,曾國藩全部文章應皆收錄了。

首先可看其「家書」,家書文筆淺顯,文意親切,於其諄諄之教,可見古者賢哲治家之風範,而知中國古來真正「士大夫」階級,其生活之嚴謹,憂世之悲懷,比之於一般百姓,實有過之而無不及,非只天天好吃懶作欺壓百姓而已也。五四以及共產黨以來,盡情打擊之,是無心肝者也,而群眾亦皆盲從而攻擊之,是無見識者也。

其次看其「日記」,日記雖是其隨手之作,然學問所至,不論瑣事與精思,皆簡潔精當。其中可見曾國藩平日進德修業之要,又知其能以一儒生而統領大軍,繫天下安危於一身,克建大功之故。

最後讀「詩文集」部份。曾氏為有清一代桐城派之傳人,平生以聖賢為志,雖已登高位,且在軍旅危難之際,猶力學不倦,所謂道德文章,筆力深沉醇厚可知。非有中文系科班之訓練,或讀經三五年之功力者,不易讀也。

「曾文正公全集」實是一部偉著要作,凡是人,皆應一讀之書。自五四倡白話,國共兩黨投降於西洋文化以來,讀之者並不多見。憶昔先師掌牧民先生教我熟讀四書之後,命我閒時閱讀之第一部書,即此全集也。當時吾年方二十二,今復聽到有人問及此書,不覺心喜,而吾已垂垂老矣。噫!可嘆也!  

12、端午節讀離騷

[原創]端午節,,祝福大家
一  
您認為最好慶祝過端午節的方式是什麼?
今天是星期六,我恰好有讀經班的課。
隨口祝福大家過節快樂,
座中有兒童就唸起文章來: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于........跟的人愈來愈多,
原來他們是在背誦屈原的離騷,我就讓他們背下去,居然還有四五個小朋友全篇不忘,琅琅上口,愈背愈高興,愈背愈有精神.

去年教這一篇文章時,我曾向他們說,背會了,等明年端午節,我們到碧潭龍舟競賽場表演給全國人看(因為必有電視採訪),為端年節目增一景.

但一年過去了,我卻沒有為他們申請.
只好講兩個故事給他們聽:

蘇東坡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被貶到海南島(真所謂天涯海角),孤苦不堪.有一次過年,思鄉情切,想到屈原乃是千古以來忠而被謗的賢哲,他向上天祝禱:如果我能把屈原的離騷默寫一遍(兩千五百餘字),不錯一字,則是老天暗示我可以活著回到中原.於是當天就齋戒靜心默寫起來,寫完後,取書對照,真的不錯一字.不幾個月,果然接獲聖旨,重回京城,朝中重用.

又,曾國藩五十歲生日時,想考驗自己心智是否已衰退,乃試著背誦小時讀過的離騷,發覺居然全篇記得,且還背得相當流暢,甚感安慰,記在日記中,引為人生一快.

原來這篇號稱可以媲美一部詩經的離騷,是古時讀書人必讀必背,終身永懷的大作.

各位大朋友,小朋友!不要只知看龍舟看熱閙,不要只知吃粽子壞肚子,該好好讀讀離騷了,該好好背背離騷了.或許仗著屈大夫之英靈,也可以讓你逢凶化吉,可以讓你免除老年癡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3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6:07 , Processed in 0.12218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