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关于体制内读经
1、答关于“老師難當”
2、 何種選擇適合將近13歲的國一孩子? 孩子做功課時可同時撥放讀經CD?
3、讀經不錯,但學校功課卻平平,如何釋懷
4、應該讓愛心媽媽也有做老師的尊嚴
5、請問王教授,該如何取捨
6、班上的暑期讀經班成立了
7、关于國中讀經
8、关于讀經與學校課業
9、读经天才的悲哀
10、试向高樓撞晚鐘,不信人間耳盡聾
11、面对我的读经班统考成绩
12、丁丁的讀經教學隨筆(96年04.05.06月)
13、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14、在上课前后念"千字文"是灌輸"壞思想"吗
15、一日約一百字,讀一百遍的意思
16、我孩子抱怨说中了王财贵的毒,读经典有什么用。你说我怎么办
17、有讀即好:关于深圳寶安區嘗試自編中小學國學教材的可喜看法
18、有智慧的人,一提便醒
19、讀經可以改善這一切,誰可相信
20、寫得很好,很紮實,很流暢,也很動人
21、現在終於扭轉氣勢了
22、请问先生有在初中开展读经教育的计划书吗
1、老師難當
日期: 2002/10/25 發言人: teacher-huang
日期: 2002/11/04 發言人: 王財貴
這電子函,據知原來是寄到文化省分會,責問經典會考之事,由省分會傳過來,希望我代答的.
看來teacher-huang 遇到的困擾是相當大的,但您對讀經教育的理念可能是不很了解的,也對讀經推廣人的苦心是有些誤會了.
茲就所見,稍解如下:
第一:在現代化的社會裏,來自學生家長的要求,不只是讀經,而是會漸漸多樣化,所以九年一貫才一直要培養老師的多元心態.家長和老師都同樣是為了孩子著想,您不也是一心一意想把孩子教好嗎?但教育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是只照教科書教就好,如果家長所要求是合理的,正是協助老師教學---例如,可以把讀經加入您的課程中,把孩子教得更好,老師何樂而不接受?
第二:如果家長要求是不合理的,老師應具備與家長溝通的能力才好.如家長不講理,溝通不來,可以提請學校協助解決.千萬不要認為是困擾.
第三:如果有些孩子確實程度高,他們的白話文自己學就好了,甚至所有的功課自己學就好了,那是您班上的榮幸,老師應將他們另外安排學習的功課.為什麼一定要統一管理,非要他們學白話文讀學校的功課不可呢?豈不是浪費了人才嗎?當然,這又要考驗老師了.不過,做為老師的,不是為了要培養人才而盡力嗎?
第四:如果他們因為不讀白話文,不學學校的書,而成績落後了,老師再跟家長商議警告不遲.但如家長認為成績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程度",那就請家長自己負責吧,相信沒有家長傻到故意讓自己的孩子不好的,老師就請不要太操心了.
第五:班級中,有人讀經,有人不讀經,正好可以考察到底那種教育有效.而且政府提倡小班制,就是要讓老師注重個別差異,以兒童為中心,因材施教,班上學生有不同發展,要看老師帶領的能耐了,總不能以老師為中心,只有一種教法呀.
第六:吾人也曾建議教育部將讀經納入體制,也建議各校成立讀經特別班,也一直建議學校要鼓勵讀經兒童在家自學,奈何未見回應.所以不是不為也,是不能也.
第七:如果您或您的學校能協助兒童在家自學,那是大家求之不得的事.必定感激不盡.
第八:經典會考,只是一個民間的嘉年華會,大家高高興興的事,又不是考官做,聯考也沒有加分,而且任何人隨意可以參加,也可以不參加,是自由的,因為沒有特權,所以沒有誰得寵,也沒有人被漠視.為什麼會影響其他同學呢?譬如有人學鋼琴,學得很好,得獎了,會影響班上的學習嗎?我們要叫他不可以學鋼琴嗎?
第九:讀經的家長自己教讀經,都是很辛苦的,如果老師能在班級教讀經,不僅全班兒童進步,班級管理方便,家長也會非常感激,而且老師自己也因教讀經而受益.您如果能開始教讀經,將會感到"老師真好當".茲附一份也是小學老師的文章,敬請teacher-huang 參考:
第十:大家都為教育關心,大家都很誠懇,有問題可以平心討論,希望不要為了觀點的不同,而互相傷害.
王財貴敬上.2002.11.04
2、 何種選擇適合將近13歲的國一孩子? 孩子做功課時可同時撥放讀經CD?
日期: 2003/09/08 發言人: 李麗香
日期: 2003/09/08 發言人: 王財貴
一,至少還要熟背老莊和孟子,才像個樣。
二,語文學習愈大量愈好,不怕重疊。況且英”文”讀經與英語節目程度相差甚遠,更不重疊。英文讀經且可使其英語程度提升到高位階。若孩子聽話用功,可以用多點時間英”文”讀經,英”文”好了,”語”的問題是很次要而很容易,不需煩惱的。
三,人生的學習能力,日漸消減。一心多用,這在三歲前,是自然如此的,幼稚園以前,大概還是可能的,但到了小三,就難說了,要看各人心性的純度。一般說來,用音樂做背景是沒問題而且有好處的,(陳功雄配樂學習法已證明)。用讀誦經典做背景,您可實驗看看,其結果請您公布給大家。
四,請網上朋友有經驗者提供意見。
3、讀經不錯,但學校功課卻平平,如何釋懷
日期: 2004/01/06 發言人: Maggie
日期: 2004/01/10 發言人: 王財貴
我覺得麗芬與力德兩位的回應都很好,因為很平實,是他們真正的經驗.
我不知力德先生是誰,但麗芬女士我認識(現在在屏東開讀經在家自學學園),她的兩個小女孩我也看過的.
據我所知,她家只是普通人家,甚至學歷及經濟等所謂社會背景也並不比別人好.而兩個小孩子原來也是眾多小孩之一,不是所謂天生英才.不過,她和她先生,這兩個家長確是認同讀經,小孩確是真切實地讀了經,所以其程度就超越一般而上了.
我也以為MAGGIE 的煩心,可由兩方面解開:
第一,就如力德先生所說,您的孩子所讀經的量實在還太少了,要再多讀呀!量大了,自然有效.(一般縣市的小狀元,其科目是以幾百幾千字算的,全國經典會考是以幾千幾萬字算的)
第二:更進一步說,讀經的主要目的,並不是要在功課上顯現立即的功效.它有更高更遠的前途,不要為一時的得失而不耐煩--要相信,只要做下去,多讀一句即有一句之功效,其功效或者現在尚不顯明,但畢竟有效,且有永遠的大功效.--一定要有信心,要能等待,教育是百年大計呀!
最後,請勿太重視學校功課,而要用大量的時間精神讀經.因為太重功課會誤了讀經,而大量讀經,將來功課很容易就會了,所以那些功課,甚至不學也罷.
所謂物有本末,事有終紿,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造句寫字先會後會,是不用擔心的;而讀經讀多讀少,差別可就太了.
本來以上這些話是不可便隨便跟人說的--因為有些人會以忠言為逆耳,但想了想,我還是老實地說出來,因為畢竟一定有一聽就明白的人,或許他看到了,可立即受益.
若一時還不能接受的人,希望他不要太詑異,更不要立即就不高興--等十年後再憑事實來論斷吧!
4、應該讓愛心媽媽也有做老師的尊嚴
日期: 2004/04/09 發言人: eva
主題: 請教各位帶讀經問題,能否提供意見
日期: 2004/04/12 發言人: 王財貴
大家的意見都很好,可以參考。
但最根本的問題是:級任老師要不要管--尤其是級任老師是否重視讀經。
如果老師很注重讀經,他必會比較在意。所以您可以請級任老師交待交待小朋友。情況應立即會有改善。
又,愛心媽媽不管上什麼課,小朋友的秩序大概都不如學校老師。所以您不必難過。我曾看過有愛心媽媽在一年級的早自習時教看繪本,本來繪本應是比較能吸引小朋友了吧!但,不然,全班還是打打閙閙的,只有三五個小朋友要聽,因為全班太吵了,所以他們跑到講台前去聽,這個媽媽照講不誤。我當時實在很難受,因為這對兒童的學習心態是一種很大的傷害。
所以我建議學校應對愛心媽媽做教育,--愛心媽媽不是保姆,不是傭工,--應該讓愛心媽媽也有做老師的尊嚴。孩子才不會一大早就學得散漫了。
5、請問王教授,該如何取捨
日期: 2004/04/01 發言人: 憂心的媽媽
日期: 2004/04/02 發言人: 王財貴
一,看到這種情況,我也替您憂心。尤其是以前從沒遇到過如此現象,只聽說讀經而免於進資源班的,沒聽說讀經而進資源班的。所以在不知詳細的情況下,也實在很難替您拿主意。
二,一般來說,只要是中等資質,小學一二年級本來就不必補習,對功課是沒問題的,何況您的孩子會背了一些書,而且還認了一些字,何至於差那麼多?這是很奇怪的。不知是那一種小學,居然那樣困難?
三,您小孩以前所讀的所謂讀經幼稚園,是全天讀經的?還是偶兒讀的,如是全天讀的,則您可以去請教以前的老師,看看您小孩的學習是否真有問題。同時也問問其他同讀的小朋友,是否也有類似問題。
四,有時候,某些特別的小朋友,其學習的模式與人不同,不是真學不好,而是他還沒適應那種學習。--所以看人要看程度,要看發展力,而不只是看其現在的功課,程度好的,一時考試沒考好,是不要緊的,以後就會好起來。
五,最好趕快找老師討論一下,原因出在那裏,如能就近找個懂教育的人詳細談談更好。
六,至於要不要繼續讀經,除非您想讓他整天讀經,否則一天只讀半小時一小時,不會因此妨礙他學校的功課的,所以我建議不必放棄讀經。--說到這裏,我不免又想問問,為什麼小一的功課,就多到連半小時都挪不出來?
日期: 2004/04/03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請問王教授,該如何取捨?
內文:
如從全天讀經幼稚園出來,則不管何時要教他應付學校功課,都是很簡單的.
所以,有些信心很夠的家長,起初真的是什麼功課都不管,但孩子在半年一年,最多兩年內就趕上了,而且一趕上,就一路一宜領先.
不過,畢竟很難(也不必要)教每一個家長都要有如此的信心,以至於平白去擔負孩子一時有些方面不如人的恐慌.
所以,林楊老師的方法是可取的.
6、 班上的暑期讀經班成立了
日期: 2004/06/04 發言人: 陳珧華
日期: 2004/06/05 發言人: 王財貴
敬佩有熱誠有創意的小學老師!
我常說:最能實現敎改理想的就是讀經教育了.因為:
第一,促進學生多元的發展,各方面功課都同時好起來.--而這是有本有源的,從心智最核心的地方立其本,本立而道生.
第二,讓學生學習如何學習,--由於語文程度的提升,建立自我學習的能力和意願.
第三,快樂學習,把孩子帶上來,--要把孩子帶上來,必須啟導他的能力和心性,讀經正是最佳方式.
第四,教師創意,經營班級和學校風格,--像珧華老師即是一個典範--許多教讀經的老師所做,都是有創意的教學.這位老師暑期自己不在學校,亦能帶動家長參與設計並執行假期讀經營.而且能取得校方的支持,也為學校辦學精神做了一個最佳見證.
敬佩這位老師,也敬佩這個學校!
7、关于國中讀經
日期: 2004/09/04 發言人: amigo
日期: 2004/09/07 發言人: 王財貴
當然,小學階段讀經,在年齡,心理上,時間上都是比較當機的.
但國中也未晚呀.
只是各方面都麻煩一點了.
但所謂亡羊補牢,未為晚也,此時不做,他日更難.
所以老師應多以鼓勵行之,而很難用規定的手法了.
譬如,在每次上課前帶著一班,大家多少唸一點,
而另以誠懇說服以及分數加分或其他各種奬項誘因,鼓勵自願背誦者,先背一部論語再說.
平均一天背一章,不出百日,即可見其在品德聰明學業各方面的開發之效.
論語不過四百九十八章論語,一年半即可背完,加上複習,不出兩年,終身不忘.
不僅不忘論語,亦將不忘教其背論語之老師.
培養人才,尊嚴師道,此百年千秋之教育大計也.
請問諸位國中老師,教書這麼久,有幾個學生能如此懷念老師?
8、关于讀經與學校課業
日期: 2005/03/31 發言人: VULVUL
主題: 讀經與學校課業
日期: 2005/04/05 發言人: 王財貴
以上諸友所答均甚好,甚可感謝.
不管提問的人是誰,這總是讀經自學家庭存在的一個隱憂,故須提出,縱使是替別人提出也是好的.經典中不是常有弟子為發師者之高論,故故意設難以引之的問答麼.(此處只取其問答多方之意,無
誰為弟子誰為師者之比.)
這個問題,其實包涵許多層次,若欲澈底除疑,亦須顧及多種層次而答之,趁今清明得閒,試詳為解答如下:
第一,大量讀經,並非一天十二或十六個小時都讀經,讀經時間只有四個小時,或六個小時,最多八個小時,要做學校功課,仍是有相當時間的.只是讀經兒童能力提升,以小量時間即可將功課作好.
去年,有屏東陳麗芬女士曾問我,她的讀經自學的孩子要用多少時間做學校功課,我說,用全部學習時間的五分之一.今年她告訴我,最初用五分之一,後來用十分之一就做完了,她的孩子讀經之外,讀了許多課外書,還學音樂和瑜珈.而且學校功課還超前.二年級已經在做四年級的數學了.我預測他們在四年級時,就可進入初中課程,還憂六年級畢業後,接下上初中嗎?
第二,自學愈早愈好,這不只對潛能開發的時機愈早愈有效而說,對學校的功課應付也是如此,因為愈小,功課愈簡單,愈容易通過,甚至完全自己做就好,而通過一二三年級的,就容易通過四五六年級的,通過小學的,初中高中大學研究所,也水到就渠成,愈來愈好,因為他早已養成〔學習如何學習〕的能力了.
第三,如到較高年級才在家自學,則其學校功課愈難應付.因為孩子在學校幾年下來,他的頭腦笨掉了,學習心態被動了.他用盡全部力氣都難作好學校功課了,還要大量讀經,只用少量時間來應付學校那麼多功課,更顯無能為力了.
第四,但縱使事情已經難辦了,如非辦不可,為了要救這個孩子,還是只有一條路:在家自學,而且大量讀經.三五個月,半年,他的智能開發了,學校功課就可以補回來.除此之外,沒路可走了.君不見,只要學校成績一差,就幾乎永遠差下去嗎?幾個能在學校繼續學下去而有起色的?
第五,所以在家讀經自學,是一個生命見解的問題,一個教育理論的問題,是要澈底改弦更張,全面另起爐灶的問題.
要已沉下去的學校功課有起色,不是要學校老師多關照,也不是要孩子多用功就有用的,因為這是整個生命整個頭腦的問題,這是一個〔脫胎換骨〕的問題.而此時才想要用讀經來賓補救,就要下定決心了.不是一天用個二三十分鐘讀經可解決的.
此時真須要老實讀經,大量讀經了.老實如何?家長和老師都要有純樸的信心,不要懷疑,只管做下去.大量如何?學生一天至少要有六小時以上的讀經時間.才可能〔脫胎換骨〕.大概要耐心等個半年至一年,他的心智變化了,聰明增進了,求經典有經典,求品德有品德,求功課有功課,一切都順了.
第六,上面說過,聰明的孩子,小學功課都自己做(以課本,習作,參考書,考卷等)就好.若自己做不來,須要人指導,則現在在家自學,大體都是合力請老師,家長是不必負指導功課的責任的,所以家長程度不好並沒關係.但如果是完全由家長自己教,孩子又遇到功課的困難,則應請家教就其難處教一教,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第七,如進一步說:一個在家讀經自學的孩子,學校功課沒辦法自己做.則我們應問看看,這個孩子在學校就能學好嗎?如雖然整天在學校,本來功課已經不很好了.則自學以後功課不好,有什麼關係?
提這問題的人,其意應是說:我的孩子本來在學校是可以學好功課的,但因在家自學了,所以學校功課退步了,趕不上了,因此可惜,因此煩惱.
但如果原來功課就不好,才在家自學,這時忽然要求起學校功課來,豈不是太不明理,要求太多了!因為在家自學只是提升學習成效,不是萬靈丹,如是萬靈丹,也須有一段治療的時間呀.
第八,更進一步說,最不得已的想法,其實也是最真實的想法,誠如上帖朋友所說,一個人,其品性好,頭腦聰明,是最重要的,學校功課不是最重要的.在家自學的家長愈有如此之決心,其子弟的成就就愈大.
祝福您,祝福讀經在家自學的家庭.
9、读经天才的悲哀
日期: 2006/03/06 發言人: 赵升君
日期: 2006/03/06 發言人: 王財貴
很高興有八歲孩子能讀這麼多經,認這麼多字。
但若在體制內考試考不好,
是沒關係的,
我以為:
最重要的是:
第一,家長要知道其中輕重,而不自餒。
第二,兒童若無所謂,就無所謂;兒童若有所謂,就要安慰他。
第三,本來就應在家自學,不必去參加學校考試,就不會有這種情形發生。
第四,如要參加學校考試,須先給他練習這些技術。
笫五,相信一個這樣讀經的孩子,要學會這些功課技巧,是太容易了。
如果老師因這位學生考不好而不管他的其他程度而責備他,則這樣的教育是有問題的。但學校考這樣的試,是可以的,因為既然曾教過,當然是可以考的,題目是那樣,給不會的人零分的,也是應該的,。
孔子所謂「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是我們教孩子讀經的人,沒把事情想好(或者先教好拼音,或者不去考試,兩條路,必須選一條,才是道理。),怪不得學校教育也。
若要怪,怪是全面的體制,怪其何必先教拼音再教認字。但不能怪老師依照體制考拼音,依照答題情況給分數也。
10、试向高樓撞晚鐘,不信人間耳盡聾
南縣口碑國小讀經班 解決裁併危機
天意所在,民意所在,唯政府意不從之,奈何奈何!
此乃教育部門之公務員一方面尚未知曉讀經之理,一方面遵照「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之官僚要領,死抱「法規」,故不敢開放耳。然而「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古有明訓,以教育局中公務員皆教育專家出身,必有教育之熱誠,將漸通達讀經之理;又以當今政府之清明,必以順從民意為急,相信再等一段時間,讀經班級之設立,必成一新趨勢,且將納入體制,家長不必花這麼多錢讓孩子上學也。
但兒童要及早讀經,這是不能等的。在此體制轉型之時,能夠如口碑國小這樣,有學校教室可以上課,就已經很好了,很感謝很敬佩這個校長!
台南市志開國小是此法先行者,上屆「讀經在家自學親師座談會」,曾邀請該親師來分享。今年五月座談會在高雄,當再邀之,或者加邀口碑國小讀經親師來(請注意時間地點,及早報名參加),我預計此法當成為過渡時期一個可行方案,宜大力推廣也。
「试向高樓撞晚鐘,不信人間耳盡聾!」讀經家長們亦宜盡力發聲要求爭取也。
11、面对我的读经班统考成绩
廣結先生知我者也。
就是你的學生們考了零分,我也支持你,你也要繼續教讀經,所謂「時窮節乃見」也。吾人之讀經,本非為功課好而讀也。若能於功課不好時,繼續安隱讀去,方是真安隱也。
退一步說,讀經,大量讀經了,尤其是那鄉下孩子,三個月時間,大半人就把論語背完,那本身即是功效,就是教育。教育不就是要培養人才麼?先不說人才不人才,只是「贊天地之化育」,天地生給孩子的聰明才智,吾人把它開啟出來,所謂「人能宏道,非道宏人」,盡其心盡其性了,即是贊了天地之化育,對得起天地了,對得起生命了。
如果相信讀經是較能開啟潛能的,是較可對得起生命的,那麼,讀經本身即是做好教育了。
至於常說讀經了,體制內功課就沒問題,說大量讀經了,全斑功課就可以拿第一,這雖是我扻廣初時的預料,也是長久以來讀經老師的共同經驗,但,這實只是教育之餘事,只是用來吸引某些聞道「若存若亡」和「大笑之」的人所用的敲門磚。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以「勤而行之」的乃學先生,何輕何重,何以未能明辨?
就是你的學生考了全鎮第一,全省第一,全國第一,少讀了經,吾以為亦不足貴也。
何況你只用不到別人一半的時間教功課,又沒有特別練考,能有此成績已出人意表,足以欣慰了。
今後只宜更加長讀經時間,加重讀經份量,則兒童智能越開越高,功課自也會更好起來。但此乃自然中事,切不可因計較功課,使兒童雙重負擔,陷入艱難之境。
如兒童必須在非常艱苦中,才能既讀經又維持功課,則讀經之功效,反使人猜疑也。
當然,如讀經後,一時功課沒有特別亮眼,而居然自己也懷疑起來,有如窮而變節,不能造次顛沛一心以之,則「乃學」也沒什麼「神奇」了。
12、丁丁的讀經教學隨筆(96年04.05.06月)
當然有讀就好,
但既然號稱讀經,又有誠意改善兒童教育,
則如有較好之理論,何以不用?有較有效之教材,何以不取?
是校長老師們對理論已作了思考,認為如此是較合理?
或者有了實際的教學驗證,證明如此較有效?
還是有如大部份的學校或班級,因為顧慮到家長的接受程度,所以就屈從現實,從三字經等童蒙書教起?
如果經過思考的決定,那是對的。但如果因為家長的意見而退縮,那不是辦教育的精神,實應多做宣導而非讓步。
但,如經過思考,是否能深根於人性而思?還是因著時代風氣而妥協?教育理論合理即合理,不合理即不合理,是不應妥協的。如一時不能明辨合理不合理,亦應以實驗驗證之。而當今天下讀經兒童已不計其數,有自蒙書始者,有自論語始者,有自唐詩始者,其效果之差異,皆已顯然呈現,何不用心稍作考察?
甚矣,世人之固蔽也!而丁丁猶云有讀就好,姑息之心,或將辜負校長之美意,甚至障礙學生之長進,豈不謬哉!
我想請丁丁以自己之所知,以自己之所行,重新向校長說明一次,自一年至六年,皆自論語或大學讀起,只問「經齡」,不問「年齡」。若說得通,甚好,若說不通,付諸天命,方不負聖人盡心盡力之教也。
13、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日期: 2008/11/06 發言人: 里仁
主題: 王教授您好,再次请教您 內文: 王教授好:
我想请教王教授,我下一步应该怎么做?是继续加大读经量?我怕背的太多复习的时间越来越少,怕孩子会忘记。还是开始大量阅读?还是做别的,请王教授指点
日期: 2008/11/07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王教授您好,再次请教您
內文:
一,六七歲的孩子,能背這麼多經典,是真有福氣。
二,但有的人可能天生就帶有大福氣,有的人天生只帶小福氣。不過,生了後,家長老師及社會環境,都好像還可以給他添福和減福。遇到能造福的家長,多福者者更多,少福者也會加多。反之,原來多福的,都被一折二扣三抵掉了。豈不可惜?
三,孔子云:欲速則不達,讀經教學,也要平心靜氣,求其恰當。既不可荒廢時日,但亦不可強逼炫燿。能讀多少,就讀多少,即是最好即是對得起天地,對得起孩子。不以多為可喜,亦不以少為可憂。故需三分之二進新進度,三分之一複習,以能「包本」為佳。
四,學校功課,如趙先生所說。
五,,孩子是您們的,十三歲之前的學習,完全掌握在您們的手裏,教什麼就成什麼。這是很嚴肅的事,不可盲從。對教育問題,要有所思考,有所自覺。請多看讀經理論,多了解文化,多領悟人生,才知道要不要選擇大量讀經。外人只能給些意見,提供參考,是不能為您們作主的。再說一次,孩子是您們的,您們要他成為怎樣的人,就給他怎樣的教育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