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天高任鸟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抛弃糟粕:有理有据地揭露《论语》的糟粕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07-12-20 17:54:07 | 只看该作者
十七年前鸟儿在南宁从事的环保事业?

对鸟儿肃然起敬.....................

听其言察其行,看来鸟先生不是只会空谈的文人?从此俺不再给鸟先生再乱扣"高谈阔论"的帽子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07-12-20 18:10:24 | 只看该作者
"鲁迅为什么会被称为“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
这几个家,名实相符的,文学而已
但还必须在前面加一个“我国无产阶级”的定语"

鸟先生对鲁迅先生的谬误不浅呐,看来对鲁迅的作品了解的是够扎实的.如此的重古轻今俺就不懂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klcz2002 + 10 + 10 hehehe, 井字田就是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0 18:33:48 | 只看该作者
达老师说:

如果以鸟先生之定义文人,又有前面"小鸟一般不会责怪文人的这个“相轻”毛病
你想想,文人也只能凭这个,才有可能获得一点竞争优势
他也是一种生存手段,怪从何来?"岂不矛盾?若以鸟先生定义的文人就断不会有相轻的问题出现,这里又承认文人相轻的毛病,又轻轻一句带过,

可见鸟先生似有避重就轻之意.
----------------------------------------------------------------------------------

看来,老师指点之意稀稀,辩论之意浓浓
可惜,不仅没击中要害,反倒是显得老师“妹读咚鸟文”
还是僵硬兄夯实,不咚就承认不咚


鸟学生已然强调“先秦以下,圣贤学问难以传承”
很显然,意思其实是“学问不传久矣,文人绝迹时长”
根源在于“家天下的政治格局”
什么叫“家天下”?就是专制,就是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听说过没有?


先秦以下,堪称“文人”者,少之又少
这些“少之又少”的民族精华,何曾相轻过?证据又何在?


老师嘴巴里的那些文人,已经是“变质的文人”
正是鸟学生所说的“政治附庸品”,他们以“相轻”为竞争上岗的手段

矛盾在哪里?
鸟学生连“专政”都点到了,避什么重?就什么轻?
何必那么着急批驳呢?一笑




达老师又说:

在我看来,所谓的文人,以现在的称呼就是文化人,受过教育的人,至少是高等教育的人都可以当之无愧的称之为文化人.以古时来讲,秀才以上的可以称做读书人,科举考试榜上有名的都可以称之为文人,那时是以文会考,称之文人,文化人,当之无愧呀!

文人相轻,看起来似乎一个小毛病可以轻轻一句带过,其实文人相轻所造成社会危害实在是很严重的."为了生存?(为了名利耶?)"而互相诽谤攻击,甚至陷害,这是文人相轻中一种常用的手段(以鸟先生的话是可以理解的手段),而且在使用这些手段的时候,他们的知识理所当然的被利用起来,
人性中的恶若得到了知识的相助便成为大恶,同理,人性中的善若得到知识的相助一样可以成为大善,比如佛经中的道理对人的启迪和点化作用.
在这种诽谤攻击陷害成为一种正常和普遍现象的时候,真象真理便被蒙蔽,老百姓是不懂得的呀,往往成为利用的工具.
所以,文人做为文化的传播者,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那些仁义道德背后的虚伪和黑暗,这一点反过来也是文人相轻的原因之一.
现代社会的文化人有没有这个毛病,就不讨论了,各人有眼有耳看得到也听得到,以上讲的是过去的文人.
如果鸟先生说是家天下的制度造成的,是谁为这维护这家天下的制度而制定了君臣父子的严厉制度?-----是文人自己

-------------------------------------------------------------------------------

鸟学生再笑,老师真幽默

老师如此苛责那些可怜的、被现实扭曲了灵魂的“变质文人”
想必老师应该不属于他们那种类型
面对90年代普遍的无耻腐败,不知道老师有没有奋起抗争呢?

哪个人(不单只文人),愿意接受“家天下”的专制专政欺压?
“家天下”的政治格局

天下太平的唯一出路,就是“出现圣君明主”

文革期间,主上昏沉,出现什么局面?


茶余饭后,随口批批“那些臭文人”,当然轻松
只是,没看见队伍中间,自己的身影

这就是典型的“文人相轻”吧?






达老师还说:

中华文化应该不是几本经典就可以代表的,它早就渗透在民生日常的婚丧嫁娶穿衣吃饭中了.连孔夫子也是贪食美味,食不厌精的,称之为饮食
文化,穿衣文化,嫁娶文化有何不可?
与其在这高谈阔论的争辩哪是精华哪是垃圾,不如实实在在的做点事,比如每天少用几个塑料袋?少用几双一次性餐具?少扔点废旧电池?少
开点汽车,多骑点自行车多走点路?  

-------------------------------------------------------------------------

报告老师:
鸟学生这38年来,所走的路,怕是很多人一辈子都走不完的
老师提到的垃圾袋,鸟学生十七年前在海口、南宁

就实践过现代化、集约化了

别的就不说了,天高地大
不仅仅是窗口那几只麻雀,才叫“鸟”的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12-20 18:3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07-12-20 18:48:59 | 只看该作者
俺早就说过了:何尝敢跟鸟先生辩呢?俺是来学习滴

而且收获不少呐,过几天等BB的病好,还要经常来请教,只怕鸟先生嫌烦,不肯指教


很显然,意思其实是“学问不传久矣,文人绝迹时长”
根源在于“家天下的政治格局”

鸟先生没仔细看,俺的意思是说,家天下的格局应该跟文化人是脱不了干系滴,至于无产阶级专政俺倒是很乐观滴,社会在前进鸟先生没注意到么?

偶倒很愿意成为文人的一份子,蒙您抬举

至少俺敢于承认自己也有那些臭毛病

[ 本帖最后由 嘀哒嘀 于 2007-12-20 18:5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07-12-20 18:53: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07-12-20 16:48 发表
《儒林外史》:“丈人说:‘你赊了猪头肉的钱不还,也来问我要,终日吵闹这事,哪里来的晦气!’陈和甫的儿子道:‘老爹,假如这猪头肉是你老人家自己吃了,你也要还钱?’丈人道:‘胡说!我若吃了,我自然还。 ...

俺用的是反证法,只要看看经典教育出来的人都是啥样子,就可以知道经典的好坏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辩论个啥尼?看看结果就知道了.

越来越糊涂的是,俺本来是支持读经的,现在好象倒反对读经了

掉进了鸟先生的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0 19:33: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嘀哒嘀 于 2007-12-20 18:53 发表

只要看看经典教育出来的人都是啥样子,就可以知道经典的好坏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辩论个啥尼?看看结果就知道了....


事实上,经典教育,必须要靠多方面因素集合,才有可能焕发活力
如果笼统地说,那么几千年来,所有的忠臣奸党,都是接受过“经典教育”的
为什么效果如此悬殊呢?
找到答案,就不会说:看看经典教育出来的人都是啥样子,就可以知道经典的好坏了

如果先放下政治因素(这是影响学人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
我们倒是可以首先看看:怎么样理解经典,才是正确的途径

如果连“正确理解”都谈不上
其实也就没必要讨论经典的效用问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0 19:37:50 | 只看该作者
可以赏阅一下黄俊杰先生关于“《孟子》的诠释学途径”
以及郑宗羲先生的论文《-牟宗三的经典诠释观》

都比较简短,论述清晰
比较适合快节奏的思考习惯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12-20 19:3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0 19:45:34 | 只看该作者
jiangying2007-12-20 09:13金钱+5然汉唐强于宋明,何也?
jiangying2007-12-20 09:13威望+5然汉唐强于宋明,何也?

专制政治,民生昌盛天下太平的唯一渠道
就是出现圣君明主,妥当借用“经典文化”的教诲,复兴国家
大唐如此,而今如此

僵硬兄看不见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0 20:02:20 | 只看该作者
引用达老师教训:
鸟先生对鲁迅先生的谬误不浅呐,看来对鲁迅的作品了解的是够扎实的.如此的重古轻今俺就不懂了


鸟学生读高二时,期末作文得了个49.5分。按百分制计算,合99分
这是篇议论文,题目是《我最崇拜的作家》,鸟学生第一句是这么破和立的:
没有崇拜,只有尊敬。我最尊敬的作家是鲁迅

记得返校时,语文老师在讲台上说:我怀疑这篇文章是抄的
理由是:还没见过哪个高中生能够如此了解鲁迅的一生
鸟学生当时硬邦邦地说:
有本事老师你拿出证据来嘛,给了99分又来说这种话,没意思
老师很脸红

鸟学生读书的时候,有趣的事很多
身为班长,却可以一个月不到校,每天泡图书馆
达老师不信,可以到湖南明德中学查查这些事实
那些小鸟的老师们还在,还记得这么个家伙

林子大了,什么鸟没有?



我不赞成“自己的儿子自己夸”这种作派
要知道,我们所了解的鲁迅,是位包装后的“革命同志”
有没有意识到:中国至今仍然是“出版管制”国家?

思想家的帽子,不是那么好戴的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12-20 20:1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jiangying + 5 + 5 我相信,我也是团支书总逃课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07-12-20 20:15:40 | 只看该作者
《抱朴子》外篇《疾谬》:  

世故继有,礼教渐颓,敬让莫崇,傲慢成俗,俦类饮会,或蹲或踞,暑夏之月,露首袒体。盛务唯在摴蒲弹棋,所论极于声色之间,举足不离绮繻纨绔之侧,游步不去势利酒客之门。不闻清谈讲道之言,专以丑辞嘲弄为先。以如此者为高远,以不尔者为騃野。于是驰逐之庸民,偶俗之近人,慕之者如宵虫之赴明烛,学之者犹轻毛之应飚风。嘲戏之谈,或上及祖考,或下逮妇女。往者务其必深焉,报者恐其不重焉。倡之者不虑见答之后患,和之者耻于言轻之不塞。周禾之芟,温麦之刈,实由报恨,不能已也。利口者扶强而党势,辩给者借鍒以刺瞂。以不应者为拙劣,以先止者为负败。如此交恶之辞,焉能默哉!其有才思者之为之也,犹善于依因机会,准拟体例,引古喻今,言微理举,雅而可笑,中而不伤,不枨人之所讳,不犯人之所惜。若夫拙者之为之也,则枉曲直凑,使人愕愕然。妍之与媸,其于宜绝,岂唯无益而已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4 22:09 , Processed in 0.084334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