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天高任鸟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抛弃糟粕:有理有据地揭露《论语》的糟粕

[复制链接]
141#
发表于 2007-12-24 18:21:25 | 只看该作者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发表于 2007-12-24 21:48: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12-24 11:29 发表
真正深入经典,在《论语》中,小鸟读到了老夫子对人类那份深切的关怀
如实了解到往圣先贤顺应时代发展的灵变精神,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务实态度。

就如同小鸟品尝女儿第一泡粑粑的,那份真切关爱


我觉得读经时摇头晃脑只是浅一层的境界

真正忘我的境界应该是痛哭流涕

----------------------------------------------------------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天性使然

读经的热爱也许也是天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发表于 2007-12-25 05:51:46 | 只看该作者
你读过南怀瑾讲解的论语吗?
他讲的很明白。
孔子那时候是刻字,很累,当然说的不能太明白。
一个字代表很多意思。
这样就产生一个问题,你知道中国人许多时候好断章取义,对自己有利就拿来用,不利的就不说。
后人根据这个做了很多注解,咱们今天信奉的意义就是取自南宋朱批。
其中是非,由大家来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5 18:26: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3 江湖 的帖子

小鸟并非“热爱”读经,读经只是个必要途径

我是对经典之中的蕴涵,心向往之
此蕴涵广博厚重,不读不足以明



读经是“明经典之理”的必要条件,却非“明经典之理”的充分条件
牟宗三先生对此有一个解释(以下,转摘《读经专栏》鸟帖部分言论)

----------------------------------
----------------------------------


“对经典背后所透露的洞见智慧,有一存在生命上的感通相契”
是恰当诠释经典的基本条件,入门钥匙。


没有这个感应,无论你学富五车还是勤奋刻苦,皆是枉然。因此,牟先生说:
现代人对从前的学问没有存在的呼应,再加上一些污七八糟的新观念,就更不易了解。
了解与否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有存在的呼应、有真实感。
理性之了解亦非只客观了解而已,要能融纳于生命中方为真实,且亦须有相应之生命为其基点。
否则未有能通解古人之语意而得其原委者也。

具备了这个基本条件,接下来,你就让这份实实在在的“感应”牵引着你
如果有“诠释经典之必要”,你自然会完成余下的“知识积累和审慎运思”的工作;
如果你的生命,不允许你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这些工作上

你会将“诠释经典的任务”,交给那些“具德上师”去做,他们生来就是干这个的
毕竟,每个生命都其天赋的限度和向度,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


关于“知识积累和审慎运思”的工作,牟先生是这么说的:

注释的目的是在恰当的了解,并期望能适应各阶层。
因此,专门的、通俗的、深入浅出的注释与解说都有其适当的价值。
唯一的条件是不能歪曲与背离。
因此,(“知识积累和审慎运思”要遵循)以下三步骤:
第一步须通晓章句,此须有训诂校勘的根据;
第二步通过语意的恰当了解须能形成一恰当的概念;此须有义理的训练;
第三步通过恰当的概念随时能应付新挑战,经由比较抉择疏通新问题,开发义理的新层面,此须有哲学的通识。


-------------------------------------
-------------------------------------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12-25 18:3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3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4 15:26 , Processed in 0.214222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