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huge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经当然要讲解

[复制链接]
151#
发表于 2007-12-6 17:49: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07-12-6 16:58 发表
读经要讲解是无可厚非的,但不能因为你要讲解就推翻别人,即使推翻,你推翻谁?南怀瑾老先生最早提出儿童读经,是提倡不讲解的。蔡礼旭老师也是提倡不讲解的,蒋庆先生也是。。。还有许多国学大师都这么提倡,为什么就偏挑出“王财贵”专利?就因为他做得比别人多,奔波得头发早白,就要献上如此大礼?家长的身份可以这么乱说话,教育者呢?公开讲呢?不只是不严谨欠妥当吧。

经典是成德之教,但教育者自己都看不到别人的“德”,你怎么教育孩子?怎么讲解经典?岂不荒谬,误人子弟?


读经讲不讲解不重要,但是把读经提高得高过一切似乎确实是"王财贵"专利.

另外一方面,读经人士言必称"王财贵",正是你们这些人让人一提到读经就想到王财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发表于 2007-12-6 17:5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9 jiangying 的帖子

我真的没有力气再跟你说话了,语言的纯文字游戏真的毫无意义,上面那段话算我给自己一个交待,我答应水瓶子会支持她的,但修持不够,没做好,很惭愧,觉得对不起她。我也觉得对不起新唐人,他跟我算是老朋友了,但我依然没能把握好尺度,真的抱歉!虽然我语言不逊,但因为看客太多,只是对着帖子所表现的一面来说的,对新唐人和水瓶子的为人我还是深深敬佩。新唐人帖子含金量我没看到,但是我们还算有些了解,毕竟他是修炼之人,修养还不会差到哪里去,之间的误会相信以后会很快消除。

你是我不了解的,即使意见一致,我们也很难沟通,我想这就是缘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发表于 2007-12-6 18:38:49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有兴趣,我建议新唐人或水瓶子单独开一个帖,就我们三个局内家长,其余不要进来插话。我们三个好好的痛痛快快的说话,不遮掩,谈透彻,说实际儿童读经教育问题,不谈玄论妙,这样是否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发表于 2007-12-6 19:14:43 | 只看该作者

难道胡乱搅扰些文字上来,就能体现僵硬有什么理论或者思想水平吗?
这个帖子除了展现你不讲道理、只能挑刺的面貌,难道能够证明你有雄辩之才吗?

你不讲道理的原因,不是不想讲道理
恐怕是缺乏这个能力,只好嘀嘀咕咕零零碎碎地找些台阶。
原来你也是要面子的喔?

很可惜,你这个回帖,不仅不能帮助你找回面子
和前面的帖子一样,只能进一步凸现你“缺乏思考的能力”。

----------------------------------------------------------------------------------
以下
黑色字为鸟儿原文
红色字为僵硬发言
蓝色字为鸟儿作答
----------------------------------------------------------------------------------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7-12-6 17:20 发表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12-6 14:54 发表
不是楼歪,而是歪楼自然会歪。
何以故?这楼主不讲道理而且不讲礼貌。为什么呢?


教育要对机,要善用优势。

“善用优势,因材应机施教”是教育的原则。违背这个原则,即是无理,即是歪理。

1、我们讨论的读经,是针对孩子的(姑且大约说15岁以前)。
    15岁以后不用管了(鸟儿笑笑,这栽赃也要栽得像样点,否则就让大家看穿了)
2、孩子的思辨和理解能力,无论从生理学还是心理学角度,显然是没有成熟的,不具优势(除非天才)。
   刀不磨切得动肉(知道为什么不给小学开高等数学课吗?不是不教,是没到时候。)
3、儒释道经典是智慧浓缩成客观的义理。义理的圆润融会,必待于事上磨练,方能真正体悟(即便天才也得磨)。
 磨吧,统统磨成圆球球(低级得让人啧啧!)
   

基于以上理由和前提,鸟儿在13楼提了一个问题:
若楼主能够让孩子理解经典,就请楼主为我们这些成年人讲解一下《中庸》章句,鸟儿有补钙的请求。

鸟儿的13楼,隐含了几个预设,省却其他,只说其一:
不懂经典和教育原则的,就没有资格讨论经典教育问题。正如不懂流体力学,就没有资格设计飞机。

 说人文和科学学习方法不一样的尔等,把飞机设计和讨论经典教育类比的也是尔等.道德中人水平就是高

鸟儿说:
这个驳议,令我们再也不用怀疑一个事实:他的思维极其混乱,根本不懂逻辑。
尽管他多次犯这种低级失误,但我们仍然把希望,寄托在他曾经吹嘘的“为大学生讲课”这一幻境上,指望他能有所长进
现在我们可以放下这一幻觉了。

将“学习方法”与“设计资格”相互混淆,其无知程度,与胆量之大,确切印证了无知无畏者的特征
更堪称一绝的是,顺着他的逻辑,我们可以毫不含糊的做出一些饶有趣味的推论。
稍微隐讳一点的推论是:
因为------《合同法》与《婚姻法》的规定不一样
所以------违反《合同法》的叫做违法,但你就不能将违反《婚姻法》的也叫做违法。
为体贴僵硬的混乱,更浅显一点的推论是:
因为------水电维修与开车的方法不一样
所以------虽然二者都需要上岗执照,但你不能在执照问题上讨论二者的相同之处

呵呵,谢谢僵硬,让鸟儿严肃的心情得以大幅度放松。
真幽默,会要笑死。


鸟儿这个请求,楼主未作任何回应,是不讲礼貌。
 尔等提倡读经,对水瓶子关于后续教育的问题未作任何回应,真是有礼貌得紧.

鸟儿说:
你怎么知道水瓶子的问题没有回应?
难道回应一定要在论坛上吗?
你就不会仔细思考之后,再说话吗?
你总是这么信口雌黄吗?

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心里鼓动你,如此着急、如此轻率去断言呢?

若楼主“以为鸟儿在讽刺挑衅而大度不作回应”,是对义理的不尊重,源于对义理的无知。

若以为这样就是高姿态,不能认识到自己对华夏文明的无知浅薄,就是虚伪。
楼主高扬“读经当然要讲解”的旗帜,违背了“善用优势,因材应机施教”的教育原则,实为无理。
不能正面解答《中庸》义理,而又不能直接承认,是无能且无勇的怯懦。

  知道自己挑衅,还算有点自知之名,明知自己挑衅,还要强辩,当然不缺道德,有良得很

鸟儿说:
楼主发帖,鸟儿正常回帖。
楼主立论,鸟儿正常破论。
只到了僵硬的有色眼中,就变成了挑衅。

鸟儿怎么又强辩了呢?你说话总是这样不负责吗?
鸟儿倒不会这样。



僵硬所谓的“人人都有资格做评论,和他是否明白经典无关”之言论,是站在法律赋予的“人权”角度狡辩,而不是道德角度。

华夏经典,原本就是道德生命的学问
正因为僵硬不懂道德,因此说话行事就偏离了道德,简称“缺德”。

举例说明:
《婚姻法》对重婚罪的认定是很苛刻的。

“包多奶”很难被认定为“重婚罪”,因此“包多奶”现象很难得到有效惩治。
在法律的宽容下,你可以包多奶,但就婚姻的道德意义来说,你是缺德的。

 
 批评一下王财贵=包多奶,高见,景仰.正好提倡所有有色心的人都来批评一下王财贵,省点钱,也减少家庭矛盾.不过不好,断了很多少女的生路,两难呀.这个王财贵到底要不要批评呢

笑不出来了,虽然此人又犯了那个“思维混乱”的毛病
但这段话,却显得特别无聊

一个人,居然可以愚笨到这种地步还洋洋自得,少见的恶心。
以下无心情回复。


同理,你如果对华夏文化、对教育原则认知浅薄
而对王教授推行的读经教育也未做深入了解,却要任意反对“符合教育原则”的经典教育
那么,虽然法律赋予了你说话的权力,但是你不仅是无理的,而且是缺德的。

  
对经典的了解,浮泛而浅薄,即是无知
无知者不明义理,则无理而取闹,即是无畏
无知无畏者根本不知“道德”为何物,因此缺德而无憾,即是无耻。
明知错了,还要强辩,即是强行缺德,即是无良。

无知者无畏,无畏者无耻,无耻者无良。
说僵硬无良,说明僵硬是聪明的,至少他大约知道了一些道理

重病就用重药。
这决不是骂人,若谁以为鸟儿骂人,鸟儿道歉,但话还是这么说。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12-6 19:1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发表于 2007-12-6 19:2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9 私塾张老师 的帖子
呵呵。。。果真是“世俗”老师,对事件的分析透着。。。


TO 果行:

我脸上已经涂抹了厚厚的凡士林,准备接受您的口水和吐沫,到时候擦洗比较容易……

在我看来,无论您骂人还是杀人您都可以从经典里找出理由,并且自以为很“狂狷”……

而骂人和杀人的魔性居然有人赞美为“黑暗中的一道闪电”,
而赞美者大概也涉及过佛经和王阳明的书籍……

TO newagua1先生/女士:

我的帖子并非针对您写的,而且我从来都没有想针对您的帖子发表什么看法,但从您132楼的帖子看,您分明在往自己身上套了,此时此刻我才明白您的“黑暗中的一道闪电”是什么意思,而我的帖子是歪打正着了,真的非常抱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
发表于 2007-12-6 19:3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5 私塾张老师 的帖子

谢谢夸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发表于 2007-12-6 19:59: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5 私塾张老师 的帖子

来这个论坛,这样的辩论鸟儿也只有两次,两次均与僵硬有关。
矛盾并不在读经不读经,怎么读经。
读经不读经是自己的事,与我不相干,你自便。

矛盾在于:是否尊重学理,是否尊重贤良。

你要有眼睛,就慢慢从第一楼,顺着理路往下梳理,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你要没耐心,可以不看,只讲你自己对“怎么读经”的看法
如果你既没有耐心从头梳理,也没有理论实力和实践经验去讨论“怎么读经”
那么,你至少还可以不掺和

如果你要假装斯文硬是掺和进来,不明就里地评头论足
而且还要指点江山地保护谁,贬低谁,你就要承担后果,不要埋怨。

你批评鸟儿,这没什么,你当然可以有你的看法,这是你的自由。
所以前面我没搭理你,挨批不是第一次了
但是,你要记住:
任何批评,都是要有根据,要讲道理的。

鸟儿每一篇帖子都摆在这里,不怕人评头论足,不怕人骂
你不喜欢可以不看,要是这样就动摇了谁谁谁读经的决心,那就不要读!
有什么果报,我承担。


---------------------------------------

你要真是个私塾老师,并且是国学私塾,就请你好好看看这段话:
批评一下王财贵=包多奶,高见,景仰.正好提倡所有有色心的人都来批评一下王财贵,省点钱,也减少家庭矛盾.
不过不好,断了很多少女的生路,两难呀.这个王财贵到底要不要批评呢

姑且不说别的,单就这“断了很多少女的生路”一言,你还看不见这是个什么人吗?
你要是个女人,一个妻子,你还能维护这么个人吗?
你还能维护他的所谓粉丝,并为这粉丝打抱不平吗?
你难道还相信,那粉丝说的“这个人有宠辱不惊的风范”吗?这“宠辱不惊”难道不是“不知羞耻”吗?
你难道还能说,他那粉丝是金子般的心,用“心”去理解了这人吗?

此人出现,每次均有荒谬的笑话,你不知道吗?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12-6 20:1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发表于 2007-12-7 06:37: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5 私塾张老师 的帖子

真是不好意思,我根本就没误解您的帖子,不过您还真是误解了我的帖子。我那个含糊不清的说法,既有自省,也有不愿说出来的话——因为说了也白说。

不过我是需要更深反省自己:以往的我比任何人都要闭塞,应该知道从闭塞走出来的艰难,所以不应该说那些关于狂狷的话。您没看出来我其实不在赞美“狂狷”,我是无奈于“狂狷”,找不到任何办法能够不“狂狷”。如果说我还有一点赞美之意,是因为天高先生和果行老师的犀利,不自觉的对我有“照亮”效果。您也看不出来我跟果行老师、天高先生的区别,甚至看不出来我跟楼主、跟jiangying先生的区别,何苦讲这么一番话呢? 说实在,“一道闪电”是艺术的说法,如果您能了解“一道闪电”之无奈之光芒微弱,您就不可能认为我在赞美狂狷。

不过我确实有很多暗含的话没说出来,只提到了“应境”“不应境”。我不是什么智者,没有什么高论可以让您仔细琢磨,但是您看别人的文字看得如此粗疏,看不出其中的内容,是否可以从这点了解为什么我批评您糊涂,是否可以从这点了解果行老师对您的“世俗”之批评呢?如果您不是“私塾”老师,如果您不是身上担着对孩子的教育,我也不必说这些得罪人的话。

我没读过佛经,没读过王阳明的书,我只不过东学一句,西摘一句——我记忆力不好,连“默摈”都是上网临时查的。写下来的话,先战战兢兢的审视自己的真诚,但求无欺于自己。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此是真知!

[ 本帖最后由 newagua1 于 2007-12-7 07:3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发表于 2007-12-7 09:05:55 | 只看该作者
鸟兄是有道德的人,说起话来有水平。好,就道德和法律我请教。

1。一个人和别人发生争执,这是他的夫人站出来打圆场,捣糨糊,又不告诉别人他们是夫妻关系,这样的事情,这样的事情至少发生了2次,这对夫妻的行为,当然是符合法律,也符合道德,仁得很,信得很。对不?

2。一个大贤人,家旁边开了一个首饰店,这个首饰店“言过其实”地,“藏着功利心”地把白银当成白金卖,大贤人的家人到首饰点看了“5分钟”明白了一切,就是不说,有买主买了发现自己手中的不是白金是白银,问贤人,是否该揭露这个首饰店。
大贤人曰“知未的,勿轻传,俗话说:没两把刷子不敢走江湖。我们对贵金属认识如此浅薄又怎敢孤注一掷买呢?冷静细想,这一决定是欠理智的,然而,祸兮福兮?购买本就是一个过程,从另一面我们也感恩那些贩卖者,虽然言过其实,虽然藏着功利心,但我们也感恩这些功利让我们认识了贵金属,让我们接触到了白金,我们带着感恩离开,也将带着感恩提些建议给后来的买者长,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购买其实真的就这么简单。你去揭露,就是忘恩负义。”
这个贤人,当然是符合法律,也符合道德,仁得很,信得很。对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
发表于 2007-12-7 09:06: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8 newagua1 的帖子

狂和狷是不同的,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都非中道。然哪有一个中道摆在那里给你去行,一切从大局着眼,一切从良心出发。你说应境,此方便说法,哪有个境让你去应?人与境随时是个系统,如同一个磁场,哪里分得那么清。就象开车,不可能一直在马路中间行使,我们会有所偏,这个偏不值得称道,但因为前面有车过来,或马路上有人,我们会开偏一些,难道我们去称赞开偏车吗?但我们会称赞司机灵活,而且随时把车又开回马路中间,整个都是动态的。生命亦是动态的。

圣人云:至于至善,尧舜其由病诸。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圣人亦有此感叹,因为这是人世间,天地犹所憾,何况人乎?


[ 本帖最后由 果行育德 于 2007-12-7 09:1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8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2:10 , Processed in 0.07935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