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新新唐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经教学到底要不要讲解?

[复制链接]
131#
发表于 2007-11-30 16:04:25 | 只看该作者
王财贵教授十年奔波辛劳,将读经的理念引入教育界,其功甚伟。但如何实施读经教育,这是广大实践者、第一线读经老师的任务。讲解和不讲解都是方法和手段,关键要看对象。读经老师自身的素质非常重要,国外对老师的资质要求非常高,更不用说读经老师了。在我看来,读经老师今后担当的就是一种类似“神甫”的作用,打个比喻,就好比是阳光和雨露,而孩子能在基础教育的阶段得到充分的阳光和雨露,未来的社会才会和谐才会有希望。所以读经老师为人师表、肩负重任,真的要非常谦虚的学习才行啊!

大家今后心平气和的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发表于 2007-11-30 16:32: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07-11-30 14:03 发表


今天没时间跟您聊,不过上面这句话我要打您屁股。对于任何事情要下判断之前,多多了解,急于否认就少了学习的机会。


受您责打我还是会笑着滴
而且我没有否认读经,您知道我是多么赞同阅读经典。但是我否认我以前,曾经在鼓掌而笑的同时,没有掂量自己的份量,就一头扑进私塾里去。
这鼓掌,实在有着太多的背景在里面。我的汗下如雨估计跟你的理解不同。
我那时候觉得只要送了私塾,我的孩子就接受到最高的最正确的教育,将来就有可能凌驾于众人之上,不但得到所谓的人生幸福,而且还会带给众生幸福。
估计“众人”之中,有一半以上甚至更多的人,都像我一样傻傻地,受了这些潜台词的诱或。
你以为大众能够像你一样,像另外本坛里的“高人”一般地,都能够掌握着孩子的整个教育?其实绝大部分家长,都是普通人哪,对孩子无法完整地施教啊。
当然,我这样说,有些人可能又会说我“自作自受”这类的话,甚至不但怀疑孩子智能是否正常,也怀疑像我这样普通的家长,是否具备正常的智商。
所以,我羡慕你们以己之力能够掌握孩子的整个教育,但是也允许另外不能掌握的人,有自知之明而汗下。因为您自己也知道,孩子是不能够完全放手送给任何一个私塾的。

杨老师,我不来回本帖了,请您不要在此骂我 。我发现网络上的文字,其实不能真正表白见解和意思,站在自己的立场,完全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因此极易造成误解.前面的硝烟尘灰,我想如果换成面对面,不可能扬得如此弥漫.

下次我打电话任您在电话里打我屁股。

[ 本帖最后由 水瓶子 于 2007-11-30 16:4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发表于 2007-11-30 16:53:42 | 只看该作者
请看下面这段,孩子都是好问的,却用这样的方式阻止孩子发问,还说是"免除后患".
"那不讲,假如这个孩子很聪明呢!他会问老师这个什么意思?那请问你怎么办?第一个方法,老实一点对孩子说,你问我我问谁啊!我也不懂。这样,他只要问两次以后就不会问了,所以免除后患!呵呵(先生笑,众鼓掌)要不你后患无穷啊我告诉你。呵呵他就记住了这个老师不懂哦不要问他,所以老实一点好。那你说这个孩子更聪明,他还会笑老师,老师都不懂还要教我们,啊老师好“逊”!那你就扳起脸孔来教训,你知道为什么我不懂吗?就是因为我小时侯没有人这样教我,你知道吗?我现在这样笨,你以后不要像我这样笨啊!我告诉你,你现在就要给我读,这样呵呵(众鼓掌)。"
============================

先生說這話的背景是什麽呢?
是沒有合適的老師能够給孩子講解。
他說了第一個辦法,後面不是還有兩個方法么,就是如果非要講的話,可以只講字面,而不講義理。引用不可以斷章取義啊。
每個人有自己行事的方法,先生什麽時候說過絕對的話,什麽時候說講解就是絕對錯了?他只是不提倡過早講解。
况且他解答這個問題的時候,也是半開玩笑半認真的,如果說讓人覺得這段話有問題,那也是筆錄的人沒有寫清楚,或傳播的人沒有轉達清楚,當然這是不可避免的,一個人應該有自己的判斷能力,而不要怪別人說得不好。

先生的作人原則就是,該怎麽樣就怎麽樣。
該學數學的時候學數學,該講解的時候講解。
至于什麽時候該學數學,什麽時候該講解,找答案的方式有多種多樣,他給了大家一個參考,但大家也可以按自己但理解去找答案。只要帶著理性的心情去尋求答案,沒有什麽是一定錯的。因爲孩子是活的,每一個孩子都是活的。

這個帖子,從一開始就根本不是在討論讀經該不該講解。
先是說先生和師母怎樣怎樣,說實話,我看了即想笑又想哭;接著說用數學的方法解决哲學問題,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大有誤導之嫌。

先生的理論不是不可以評論,但不能因爲讀經教學出了問題就怪到先生的頭上,這不會折損先生的修爲,只會折損自己的修爲。

就好像,今天中國社會出了問題,就把責任推到儒家頭上,儒家你不是講治世的嗎?你不是出了那麽多聖賢嗎?怎麽把中國今天搞成這個樣子?

這真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发表于 2007-11-30 16:55:34 | 只看该作者
我以上發言,沒有什麽針對性。純粹是想說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发表于 2007-11-30 17:42: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3 天涯在小楼 的帖子

没有时间去找他的原话.但是他说话"绝对"的时候不仅不少,而是很多.

如果盲目的信仰,会在自己的思想里装一个滤波器,你也好,果行也好,都是这样.这方面子君做得不错.至少还说王教授这么说是抓住了家长急功近利的心理.

"只讲字面,不讲义理",呵呵,即使是字面,恐怕也不好讲吧.

"每個人有自己行事的方法,先生什麽時候說過絕對的話,什麽時候說講解就是絕對錯了?他只是不提倡過早講解。"
什么时候早,什么时候晚?这个王教授有明确的定义的,13岁,不是吗?13岁以前讲不就是绝对错吗?再说山东赵XX的成人读经不也是700,1000遍的读.

"况且他解答這個問題的時候,也是半開玩笑半認真的,如果說讓人覺得這段話有問題,那也是筆錄的人沒有寫清楚,或傳播的人沒有轉達清楚,當然這是不可避免的,一個人應該有自己的判斷能力,而不要怪別人說得不好。"
王教授本就是一个凡人,有一理论,不管对错,都是可以实践.可以讨论的,不过被一些盲目崇拜的人一推崇,任何一句或都成了绝对真理.因此被误导的人到底是受害者还是只能怪自己?

"這個帖子,從一開始就根本不是在討論讀經該不該講解。
先是說先生和師母怎樣怎樣,說實話,我看了即想笑又想哭;接著說用數學的方法解决哲學問題,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大有誤導之嫌。
先生的理論不是不可以評論,但不能因爲讀經教學出了問題就怪到先生的頭上,這不會折損先生的修爲,只會折損自己的修爲。"
不是我帮楼主说话.楼主此贴我看来莫名其妙,不知道说什么.但是王教授是名人,名人就是让人评论的,甚至是让人狗仔,让人漫骂的,这是名人的代价.王教授有悲天悯人的心,一定不会在乎这些.反而是某些盲目崇拜者看不过去,要来出头,正如果行的贴,不多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发表于 2007-11-30 18:09: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5 jiangying 的帖子

好热闹。
jiangying君:我这出头叫“偏”,不是中正之德,但生命中有些事必须要一任其偏,正如有时矫枉必需过正。生命是动态的,没有一个僵硬的模式。义之与比。所以凡对王教授胡言乱语的只要我遇到,都会这么一任其偏,抱歉!栽给我“崇拜”也无所谓。

你的话:“名人就是让人评论的,甚至是让人狗仔,让人漫骂的,这是名人的代价.”

这本身就是社会不正常状况,多少人权受侵害!你还拿来当正当理由。荒谬!

很忙,没时间对教授的理论跟你进一步探讨。
不过提醒一下,佛经都是佛陀说的,但很多经典都互相矛盾,为什么呢?经典有了义不了义,有真实绝对说法,有权变方便说法。我们说话、王财贵说话也一样,不能单挑一章一节,忽略语境和对象这么去分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发表于 2007-11-30 18:19: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5 jiangying 的帖子

强调一句:我只针对胡言乱语。有诚意但有疑惑的除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发表于 2007-11-30 18:3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2 水瓶子 的帖子

我不打您屁股了,还是抱一抱吧,请原谅!

我跟您一样这么走过来的,也不是一开始就把握好读经真谛,弯路也走了不少,但有一点与您不同,我遇到问题总想自己哪里没好好领悟教授的理论,多请教多修改,我真的从来没有怨过教授和读经老师,虽然跟老师有很多次争论,也向教授直面提过问题,但都是很诚恳地讨论。

孩子的教育,自求多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发表于 2007-11-30 21:55: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5 jiangying 的帖子

您真逗。

信是盲目的,難道不信就不是盲目的了嗎?
這一點上誰也別說誰。

有人在指桑駡槐的,那崇拜者不出頭,誰出頭呢?不出頭還叫崇拜嗎?怎麽一出頭了就成盲目了呢?

而且也沒看到有人說王教授任何一句話都是絕對真理,他說語文課本是垃圾,難道我家里有語文課本真當垃圾扔了么?人說話是有修辭的好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发表于 2007-11-30 22:00:52 | 只看该作者
但是王教授是名人,名人就是让人评论的,甚至是让人狗仔,让人漫骂的,这是名人的代价.
============

是的,所以杜甫有一首詩專門說了這個問題“爾曹名與身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千載之下讀來,這首詩的前兩句正驗證了后兩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8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0:23 , Processed in 0.085724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