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新新唐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经教学到底要不要讲解?

[复制链接]
17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13:45:55 | 只看该作者

继续回复老帖

先温习以下回帖:

智慧

求智慧有程序,先求根本智,再成就后得智,根本智叫无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你要想成就无所不知,要先求无知,无知就是修定!现在求学的方法,永远不会开智,为什么?他不知道修根本智,现代人不遵守古老的传统方法,疏忽了根本智。所以不可能有后得智。

根本智在童蒙培养。七岁上学教规矩,教读书,读书不讲解,只教读、背诵,这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守规矩就是持戒,读、背书,心专注在课本上,不去想东想西,就是定,把一切妄想杂念打掉,属于修定。书念得清清楚楚,字没念错,句子没念颠倒,这是慧,就是根本智。七到十二、三岁,他心定了,该背的东西全背熟了,进太学开讲,叫后得智。小孩天天背书干什么?修根本智。不许他胡思乱想,用这个方法帮助他修定,修清静心。他心地清静就开智慧。

上面这段话是我从这两天在看的《净空法师法语菁华录》里面摘抄的。一部经典如果没有背得很熟,讲解也是枉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16:39:49 | 只看该作者
净空法师是佛门中人,佛教有好多法门,净空法师是修净土宗的。

净空法师的这段话有理吗?非常有理!但是理不是唯一的。

就象净土宗只是佛法的一个法门,净空的理也是道中的一个理。

禅宗六祖慧能不识字,从未读过书,更不要是天天背书。他有没有根本智?他有没有后得智?不仅有,而且他具有大智大慧。

当然慧能是特例,难得的大根器之人。

“七岁上学教规矩,教读书。”这里“教规矩”可是关键。拿什么教规矩?讲解经典,拿经典来教规矩!比如讲解《童蒙须知》《弟子规》等等。教规矩要讲道理吧,拿什么讲道理?最好还是经典。

“读书不讲解,只教读、背诵。”读经就读经!老师在旁边讲解干吗?但是教育就不能只是读,还要教啊!要教规矩吧,要让小孩守规矩吧,怎样让孩子守规矩?讲道解理!

唯有天天背书才是修定?唯有天天背书才是修根本智?帮助他修定修清静心难道也唯有让小孩天天背书?

“大学之道”是不是也是戒定慧?

“致知在格物”,“格物”是不是必须天天背书?

天天下棋能不能戒定慧?能不能悟道?

“日三省吾身”能不能修根本智?

只读经不讲解行不行?当然行!关键在老师。

读经讲解行不行?当然也行!关键也在老师。

它们都只是千万条道中的一条道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17:24:29 | 只看该作者
果行育德回复 #67 新新唐人 的帖子

扑哧。。。。
-----看到别人犯错而笑,笑别人的无知,这好像不切合中华经典的内涵。好像应该悲伤流泪,有同情怜悯心比较好。

黄老师卖了半天关子才有这个新发现,好笑。

鸡和蛋在逻辑上虽有关联,但属于两个不同的类概念,鸡不是蛋,蛋不是鸡,怎能“把鸡记作1,把蛋记作-1”?这根本是个假命题,后面的推理结论也就不成立。
-----冰与水是不是属于两个不同的类概念啊?冰不是水,水也不是冰。但冰与水是不是也可以属于同一个类概念啊?冰是水的固态,水是冰的液态。我们可以统一叫做“水”。
    1与-1
是不是属于两个不同的类概念啊?1是正数,-1是负数。但1与-1是不是也可属于同一个类概念啊?1是正态的1,-1是负态的1。或者说它们都属于数类。
    一个杯子放在桌上,我们能不能把杯口朝上记作1,把杯口朝下记作-1,杯口上下翻转变化用乘(-1)表示?杯口朝上和朝下是两个不同的类概念吗?我们能说朝上不是朝下,朝下不是朝上,所以就不能记作1或-1了?
   如果拿鸡比人,那是不是蛋相当于胎儿啊?
   如果鸡与蛋不能记作1和-1,那记作1和0行不行啊?我们改成鸡为1,蛋为0,鸡生蛋记作-1(减1),蛋孵鸡记作+1(加1),这样可不可以啊?这是不是假命题啊?

黄老师智慧如天,怎会犯如此幼稚的错误?
-----谁说自己智慧如天,谁就是愚昧无知!在下自认为呆子一个,如何敢称智慧如天?
     怎会犯如此幼稚的错误?因为愚昧,也因为幼稚!人非圣贤,谁不犯错?谁不犯幼稚?谁敢承认自己不会犯幼稚的错误?谁敢保证自己从未犯过幼稚的错误?


幼稚园的小朋友学数学也不会把一只鸡与一个蛋相加,大字不识的农妇也不会拿只能买一个蛋的钱强行买一只鸡。
------谁说幼稚园的小朋友学数学不会把一只鸡与一个蛋相加?他会高兴的数1个2个,告诉阿姨这里是两样东西!给他一个苹果一个香蕉,他保证告诉你他有了两个水果!给他一个苹果一个馒头,他保证告诉你他有了两个食物!
     大字不识的农妇也不会拿只能买一个蛋的钱强行买一只鸡。对!但
大字不识的农妇也知道有蛋就可以孵鸡,有鸡就生蛋。

我看黄老师先不要谈哲学,先到幼稚园跟小朋友学学归类如何?

------科学,科学,就是分科别类的学问。科学的发展好像就是一个不断统一不断综合的过程。
曾有一次与某教授夜谈,大家提到了大科学家霍金。说到霍金对宇宙到底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达还是几个分段公式来表达一直研究不透。我们异口同声认为,如果霍金学了中华经典文化,他就可以很明确的认为这个宇宙完全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达了。道生一啊!


[ 本帖最后由 新新唐人 于 2008-1-16 17:5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发表于 2008-1-16 17:39:02 | 只看该作者
“鸡和蛋在逻辑上虽有关联,但属于两个不同的类概念,鸡不是蛋,蛋不是鸡,怎能“把鸡记作1,把蛋记作-1”?这根本是个假命题,后面的推理结论也就不成立。”
鸡和蛋在逻辑上有关联?! , 鸡和蛋在逻辑上有关联我看不出,也推不出来彼此的关联 ,事实经验上我知道鸡和蛋它们有某种关系,鸡可以生蛋,蛋也可以孵出鸡。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8-1-16 17:5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18:44: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天涯在小楼80#帖

本來我數學學得還是不錯的,被這位老師一說,覺得又好像接觸了一門新的學科,很有意思,于是我把您的解法複製給了正在讀理科碩士的朋友,他是這樣解答的——

没解决问题呀,只是又复述了一遍
------数学中解方程好像有个无解。无解不是解吗?

确定一个系统的演化要知道演化方程和边界(初始)条件
------宇宙的演化是不是有边界(初始)条件啊?宇宙的边界(初始)条件谁给啊?

“鸡生蛋,蛋孵鸡”,是演化方程

“最先有蛋或鸡”,是边界条件
-----一把问题分析成演化过程和边界条件就有问题了。建议这位学理科的硕士多读读《易经》《老子》之类的经典。

边界条件本来就是要独立给出的,不能从演化方程导出,所谓“鸡-蛋问题”是一个假悖论

另外演化方程有其适用区域,当时间趋于负无穷时,你不能确定它还是按“鸡生蛋,蛋孵鸡”这种方式变化

类似问题有

磁场产生电场,电场产生磁场,那么先有电场还是磁场?(目前还没找到磁单极)

一个人走路,迈右腿之后迈左腿,迈左腿之后迈右腿,那么他先迈的那条腿?

……

这些都不是悖论,只是初始条件没有给出
。。。。。。
----不想一条一条分析了,也不知这位朋友是什么意思,最后是什么答案。不论用什么方法,先给个答案或解题思路来看看才好。
----数学的发展好像就是不断解决原以为不成立的问题。就象以前一个数不能除以零,说是无意义的。但现实就存在除以零的情况,后来搞出了个无穷大概念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什么叫没有意义啊?除以零记住无穷大不就有意义了。什么是假悖论真悖论啊,不论什么论,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才是真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19:31:37 | 只看该作者
回果行86#帖

黄老师外面罩了一层追求真理的光环,思维偏执却傲才侍物自己也察觉不到。您爱惜王财贵要把他拉下神坛,我也爱惜您,冒昧提个醒。
------谢谢提醒!不论说得对不对,在下都得反省反省。思维偏执傲才侍物这些问题的确一直没意识到,得考虑考虑如何调整。

引用黄老师的话:“记得修炼之前我有几个哲学问题,曾问了很多人均回答不上,而我却用了独特的数学方法回答了问题。”

由此而来就是鸡和蛋的数学解析,针对我的破解,您又搬出了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何谓物?人、石头、空气、蚂蚁、铁、、、、它们是一个物类吗?

------补充说明,咱是拿起什么就用什么,提到了数学就用数学。这个鸡与蛋的问题可以用很多种方法去解答。即使用数学方法也有很多不同的具体方法。

下面我又来破解:

首先,您是用代数来演算的,用代数就不得不用逻辑,代数本来就叫“逻辑代数”。代数中X或Y代的不是数,而是代“类”(class)、代区(region)、代概念。代之以什么,便是它的值(value),一系列演算也叫“类的演算”或“项的演算”。

数理逻辑中把“1”命为全类,如:孔子+非孔子=人类之全;红+非红=颜色之全;鸡+非鸡=禽之全;蛋+非蛋=卵之全。所以,命鸡为1,那么非鸡就是-1,但不能命蛋是-1。不是同类就不能用代数演算。

------咱本身就想破这些所谓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方法!
      这里略取一二分析。
      “孔子+非孔子=人类之全”  老子是不是孔子?若老子不是孔子那是不是非孔子?孔子+老子=人类之全?
      咱重新用数学来表达一下,咱现在用集合的概念。{孔子}+{除孔子以外的人}={人类}
      “命鸡为1,那么非鸡就是-1,但不能命蛋是-1” 那么鸡+非鸡=1+(-1)=0,又“鸡+非鸡=禽之全”。那是不是
禽之全=0。
     又“1”被命为全类。那是不是1=0???
     为了再说明白一点:咱可不可以把鸡记为A,把蛋记为B,把鸡生蛋记为加(B-A),把蛋孵鸡记为加(A-B)。这样可不可以啊?

其次,您用老子的话来推翻逻辑也是毫无道理的,这本身是人文科学两个不同的范畴。不能用人文推翻科学,也不能用科学代替人文。

------咱本身的目的就是要将人文和科学统一起来啊。万物为什么是统一的啊?用化学的解释是任何物质都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的其中几种元素组成的,用五行学说说是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的。咱就是通过这个小例子来告诉大家如何打破以前的思维定势来看问题啊!

就您所说“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所说是从超越境界上说的,亦超出了逻辑数学使用的范围。老子的“一”的概念是万物根源归一,这个一是对“根本”的描述。而不是数学里面的“1”(全类)。
-----咱为什么不能从超越境界上说呢?咱为什么就不能突破逻辑数学使用的范围呢?
老子的"一“可以有万物根源归一的含义,那为什么不能有全类的含义呢?
”一皆一切,一切皆一。“这个”一“又是什么意思啊?
经典义理之学不是说自悟才是真章吗?咱自悟老子的”一“其中就有全类的意思可以吗?


至于“何谓万物?人、石头、空气、蚂蚁、铁、、、、它们是一个物类吗?”
您想用这个来推翻分类也是不妥的。万物固然有关联,亦有牵剪不断处,但每个物体都有其本质特性的不同。所以在知识的范围内,不能只泛混的停不下来的关联,浑然一片关联。若如此,则根本不能有科学知识。从变动批评逻辑无有是处。


逻辑、数学、科学是连在一起的,在科学知识内,我们不能反对数学亦不能反对逻辑。但逻辑科学数学亦有局限性,它不能穷尽事物的一切内蕴。这就需要人文,需要突破知解分类方式来探知宇宙真理,这就是智的直觉部分,亦是悟性。
-----。。。。。。

而经典正是培养我们这部分能力。如果经典也用分析知解的方式去学,那正是在扼杀儿童天生的悟性。好心办坏事。

------咱是在用数学破数学,用逻辑破逻辑,用科学破科学啊。
      当然这很难。很难说清。因为在下智慧不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19:55: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天涯在小楼99#帖

鶏和蛋的問題,還得到其他朋友的響應,分享一下:

==============================
鸡和蛋的问题显然不能用数学问题来解决,从生物进化论和遗传学,基因学的观点去看问题比较好.
------显然不能?为什么?科学不是从不能道能这样发展的吗?发明创造不就是让不能变能吗?
     不论从什么论什么学的观点去看,能讲出个道理能解答问题均是好的。关键是要能解答问题。

有以下几个论据:1,生物体从诞生之起其DNA决定了它的性状.

                2,物种进化,在自然选择中产生更优良的基因,形成新物种.

                3,鸡都是由鸡蛋孵出来的,鸡蛋在受精卵形成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它性状,因为DNA是确定的,而鸡蛋的鸡这种物种的DNA是在其他原鸡繁殖后代中代代变异中选择出来的.

                4,最早的鸡蛋不是鸡生的.

   关于这个问题的出现,其实条件是"鸡都是鸡蛋孵出来的,鸡蛋都是鸡生的",人为制造的悖论.其实问题已经很清晰.

  我的结论:先有了鸡蛋,后有了成形鸡. 其实鸡蛋和鸡根本就是同一个物种,拥有相同的遗传密码子,他们只不过是同一物种的不同生长阶段而已,从降生到幼小,在生长到成年,最后死去,这是每个生物体的必经过程.

      鸡和鸡蛋之争可以休也!!!
------咱不看这位朋友的几点证据了,咱先看结论:先有蛋,后有鸡。咱也不看他结论后的尾巴。
      这里不多说了,朋友以为如何能说服你吗?
      其他不论,看看他的第四个论据:最早的鸡蛋不是鸡生的。???这好像是结论不是论据啊!


=======================

没有“蛋生鸡”这一说,这是一个障眼法,实际上是鸡生鸡,只是在中间用“蛋”这个形式过渡了一下而已。

------这位朋友否定”蛋生鸡“一说,那么改成”蛋孵出鸡“如何?这样不障眼了吧!
=========================

问题出在用分析有限量的方法和习惯来分析无穷大。

-------数学中的极限是不是都是用有限方法来解决的啊?无穷大的定义本身是不是用了有限大的概念啊?

上面的分析实际已经假定鸡的繁衍过程中没有变化了,忽略掉了亲代和子代鸡的差异。

但实际上由于变异,上一代鸡和下一代鸡会有微小的不同,这在讨论几代的问题时可以忽略,但是向负无穷大推就会出现问题。

尽小者大,积微者箸。按照微积分的理论,极小量与无穷大相乘是不可以忽略的。所以必须用变化的眼光来看。

若把时间向前推到远古,“鸡”就已经不是鸡了。

按照进化论,越是古老的越不像鸡,越是离现在近的越像鸡。鸡便是渐渐从鸡的祖先演变过来的。

这么看来这过去的某一代,鸡的祖先生的蛋其基因已经足够像鸡,可以定义为鸡(具体是哪一代,要看人类的定义)。在这以后变开始了鸡生蛋,蛋生鸡的循环。

所以

先有鸡蛋后有鸡,最早的鸡蛋不是鸡生的。

楼上说的有道理,实际上鸡生鸡和猪生猪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胚胎在体外而已。
=============================
---------还是看看结论:先有鸡蛋后有鸡,最早的鸡蛋不是鸡生的。不过看看,这里”最早的鸡蛋不是鸡生的“是不是在结论里啊?
最早的鸡蛋不是鸡生的。-----那最早的鸡蛋是什么生的啊?不会是鸭生的吧!


这个函数的设定有一个关键的错误,在这个函数中,一只鸡终生只下一个蛋,当然一个蛋只能孵一只鸡,所以这个函数成了围绕横轴震荡的函数,如设定一只鸡每天下一个蛋,一个蛋夫一只鸡,所孵的小鸡男女比例适当,那么时间、鸡、蛋三者所筑成的三维立体函数就是个发散型的了。

另外,当年应当是两只鸡,才能下出能孵出鸡的蛋。特此声明。

------这位朋友更搞笑。他的结论是:先有两只鸡!
=====================

仅就函数本身而言,其已预先假定鸡生蛋  1*(-1)X   此乃伪命题,无须讨论!

----这位朋友很干脆,判为伪命题,一句无须讨论就完了。就象有人一听到佛,一句迷信就完了,再不去理会。可怜啊可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2:37:10 | 只看该作者

鸡先蛋先的其中一个参考答案。

咱好像在前面借用数学的1和-1来分析鸡与蛋的问题,遭到了一大堆批判,但也没见到可以上台面的解答。

如果1和-1不能用,那咱也可以用1和0或者A和B或者等等其他表示方法啊,再则,如果数学不许用,那咱就用化学,物理,心理学,生物学,哲学等等,都是可以的啊!都是可以去解答的啊!还是老话,不论用什么论什么学只要自圆其说把问题解决讲得有道理都是可以的。

咱好像只是分析没给答案。咱认为答案也是很有价值的,值得展开的。

咱个人的结论是:鸡与蛋谁先谁后的问题,应该是既不是鸡先也不是蛋先,或者说既是鸡先又是蛋先。

当然答案要与推理联系起来。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提供更多的推理分析方法和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发表于 2008-1-18 10:19:48 | 只看该作者
唉...教个孩子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11:01:47 | 只看该作者
点评子君回复 #93 新新唐人 的帖子

唉,我已经说过了,宗教观念不要用科学来讲。(唉,在下也已经说过了,科学里也包含人文的道。科学里就没有符合宗教观念的东西?道无处不在啊!格物致知啊!)鸡和蛋的问题是存在的问题,读经教学是教育的问题。(咱没把鸡与蛋的问题与读经教学问题硬得联系起来,咱是谈到了人文与科学的时候随兴探讨一个题外问题。任何东西我们可以把它们归为一类,也可以把它们归为不同的类。就象如果把问题前面的定语(存在的,教育的)去掉,那不都是问题吗?风牛马不相及有时候也可以及,万物均有联系,万物均有缘。)说明白点,鸡和蛋的问题是宇宙起源的问题(所以有进化论的讲法,有基督教创世论的讲法,有佛教心识变现的讲法),读经教学这个事情涉及的层面没那么高,没那么终极,顶多涉及到对第八识的理解。(定语是可以换的,定语可以有很多个的,事物的分类也是有很多的,咱认为这么归类都可以,咱本来没有说它们是一个问题,但放过来说是一个问题也是可以的。)

我回帖,是因为看到楼主拿科学、数学来讲宇宙观,完全不对。(拿科学、数学来讲宇宙观完全不对?讲道就用道讲?讲无限就用无限讲?讲空就用空讲?讲不存在就用不存在讲?道不可言说又如何讲?拿什么都只是我们的工具,我们探求真理的手段。高僧用清风讲佛法可以吗?老道用明月传道可以吗?咱并没有把科学啊数学啊等同于宇宙观啊。拿什么都可以讲佛法,拿什么都可以讲道!)用心讲问题,脑子并非是缠夹不清的——这不是一个借口!心都清明了,脑子会糊涂吗?我们的观念虽然是造作,但是数学科学那套是造作里面存在真理,你既然用了数学,就不能不清楚自己用的是什么东西,然后说什么凭“心”说话。(不好意思,前后帖是不关联的,看到问题就扯几句。)我信佛,但不会妄言什么科学和数学的什么揭示跟佛法的终极道理是一致的。(科学里就没有佛法?数学里就没有道?佛无处不在!法无处不在!道无处不在!)

佛陀谈论问题,是层际分明,即使用的是吊诡的语言。而您呢,用吊诡的语言,讲得层际混乱(至少我现在还没看出来读经教学和蛋鸡问题是同一个层际、同一个范畴的问题)。(咱也没看出来读经教学和蛋鸡的关系!谁说读经教学的问题就是蛋鸡的问题啊?咱一直声明咱不断的在绕,在往外拓展话题。)中国人用实践来证道,并不意味着思辩毫无用处——如果实践不够,思辩至少就有辨伪、去虚妄的能力。(知行合一!实践好像没有光动身子不动思维思想的,除非是行尸走肉!思辩也是实践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9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4:58 , Processed in 0.080291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