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jiangyi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经私塾教育与现行体制内教育综合讨论帖

[复制链接]
211#
发表于 2007-11-18 00:12: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10 susan_1201 的帖子

邀请子君喝的是“赵州茶”,这碗茶,我和他都不那么好喝。

我和子君都不认为自己是善知识,所以也不需端着个善知识的架子循循善诱某人,我们都是朋友而已。

网络上,有些话可以选择不说,所以我对某些事眼珠子都不想转过去,何况多言?如果要说,分明说去,也不需遮前掩后,似说不说,装成三日新娘子模样。如有说话不中听,苏三烦多担待。

如朋友们觉我有慢心,但看其他人好样子,莫看我坏样子,切勿取法乎下,自己又等而下之。

[ 本帖最后由 果行育德 于 2007-11-18 00:1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2#
发表于 2007-11-18 09:39:10 | 只看该作者
果行育德,人不可能事事都上心都慢心,你的上心我知道,你的慢心我也知道,我理解尊重你的选择,你说的做的不须我担待,我亦觉得你没什么需我担待的。望你喝好赵州茶,亦觉得赵州茶好喝。

我亦喝茶去。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1-18 09:4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3#
发表于 2007-11-18 22:07:47 | 只看该作者
苏三胸襟开阔,爽!现今女子都气度不凡,不由想问:现在几个男儿是丈夫?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发表于 2007-11-19 08:34:35 | 只看该作者
我只是尊重你和你的选择,谈不上胸襟。

再看你由此而发女子如何男儿如何之感叹,知你是由感而发。感,人之感,人人有异,人人能随感而发,不亦乐乎。但由此让自己有偏见,得不尝失,故还需多一份慎思。

男儿丈夫应很多,看中央领导多是男儿(当中央领导自需要相当的远见和胸襟),民间亦有许多男儿丈夫,未识未交而已。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1-19 09:1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发表于 2007-11-19 11: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14 susan_1201 的帖子

把前面的话收回,草草回复,有幻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6#
发表于 2007-11-21 16:11:31 | 只看该作者
首先问苏三好,最近太忙,没怎么上网闲逛。
------------------------------------------------------------------

其次针对楼上朋友的几个具体问题,简短说点个人看法:

1、读经私塾是适合所有的孩子吗?还是适合某些特质的孩子?

------在鸟儿看来,这个问题是“制造”出来的。100年前的孩子们,也就是我们的祖辈,只能读私塾,也没见得就被糟蹋浪费了。现在的私塾也没说要取代各大专院校传授现代科学知识的资格,只是帮助孩子们奠定一个文化根基,二者并不冲突。同时,上学也好,读私塾也罢,纯属自愿,亦无强求。

2、有关于走出学校体制的孩子,又发觉无法进入读经私塾怎么办?

-------若是傻孩子,就自己好好教育,或者送去残障学校学习。若不是傻孩子,家长就必须寻找教育失败的真实原因。若找不到,那就是这孩子命里注定,你说怎么办?

3、如果是后者,读经私塾是否有义务给读经对象来个定义。

------私塾的生存和发展,已经够艰难的了,不要给私塾添加太多“家长责任”。自己的孩子,自己有观察了解的义务;如何选择私塾,选择什么私塾,都是家长自己的事情。做一个合格的爸爸/妈妈,不是那么容易的。(有些私塾可能存在着夸大教育功效的嫌疑,但这样的现象,基本上各个国立学校都存在。诚信的缺失是国难,是缺乏道德教育所致。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靠家长的慧眼甄别,否则就是命里注定)


因政治的需要,打击、摧毁传统文化慧命,使得几代人无视道德教育,导致全民不识道德而沦为功利短视的奴役品,拖带国家公信力大幅度滑坡--------这一事实,从前几年政府12道金牌救市,股民却毫无反应,即可见一斑-------非至积弱之国,文化不能复兴,民族精神不能复兴。

国家弘扬德政之际,正是“德政”无存之时。
此际,家长们哪,请你们将眼光收回来,收回到自己身上,收回到自己的良心里,问自己:孩子的教育,谁的责任最大?

惟其如此,孩子才有救。
还要讨论什么“体制”吗?那显然是一匹死马,正待“居于其位者”厉行变革,不容我辈置喙。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各人都把自己的本分做好,一切都将好起来。
------------------------------------------------------


苏三有问:有什么法门不是从表及里,是从里到里的?
然后苏三自问自答:我想世上没有一顿不用经过身体转化就变成身上肉的饭。

你如果宿慧深植,就知道当然有“从里到里”的法门。
所谓“法门”,一定是针对“传者受者”而言。没有“传者受者”,哪里有“法门”呢?
如果你心里没有恭敬,没有深信,哪里会有“法门”呢?

你深信不疑的逻辑,难道就是你的法门?
那么,请苏三为一个天生瞎子,用逻辑帮助他彻底明白“白”的表征,好吗?

逻辑只是“智慧妈妈”生下来的一个蛋
而“智慧”,则是“内心通达了悟之后”生下来的蛋
妈妈尚且未曾识得,外婆就离得更远了。
--------------------------------------------------------


至于jiangying老弟的帖子,子君回答了,鸟儿正好节省点时间。
向jiangying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7#
发表于 2007-11-21 18:49:23 | 只看该作者
回问鸟儿好 ,忙是德呀,恭贺你。

问完好,我就想先抱怨下鸟儿,鸟儿你为什么让我回答这么难回答的问题呢?
“你深信不疑的逻辑,难道就是你的法门?
那么,请苏三为一个天生瞎子,用逻辑帮助他彻底明白“白”的表征,好吗?”

另外,你的问题也证明了,不能里从里的,至少人需要察觉感觉一些东西,并把这些东西是从外输到里,并不是平白从里从里长出来的,没有这些东西为基础事情将很难办,即使解释明白的“白”也会很费力。

再者,如果明白了明白的“白”,不再拿来用,要明白它干嘛呢?拿来用就需要人的逻辑。

最后再说,即使摸不着看不到的地球引力都可以让人明白,让瞎子明白明白的“白”字应该还是有办法的。

最最后说一句,没有逻辑如何知道哪些该深信,没有逻辑又如何恭敬该恭敬,不恭敬该不恭敬的?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1-21 20:2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8#
发表于 2007-11-21 21:58: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16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国家弘扬德政之际,正是“德政”无存之时。
此际,家长们哪,请你们将眼光收回来,收回到自己身上,收回到自己的良心里,问自己:孩子的教育,谁的责任最大?

惟其如此,孩子才有救。
深表理解并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发表于 2007-11-21 22:54: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11-21 18:49 发表
你的问题也证明了,不能里从里的,至少人需要察觉感觉一些东西,并把这些东西是从外输到里,并不是平白从里从里长出来的,没有这些东西为基础事情将很难办,即使解释明白的“白”也会很费力。

再者,如果明白了明白的“白”,不再拿来用,要明白它干嘛呢?拿来用就需要人的逻辑。

最后再说,即使摸不着看不到的地球引力都可以让人明白,让瞎子明白明白的“白”字应该还是有办法的。

最最后说一句,没有逻辑如何知道哪些该深信,没有逻辑又如何恭敬该恭敬,不恭敬该不恭敬的?...



1、不是明白的白,而是白色的白。
     原话是:用逻辑帮助他明白“白”的表征。即是“白字所表示的实际征象”。

2、我所说的“由表及里”,意思是“由浅入深地逐渐转化心智的过程”,而非你所说的“输入”义。
     读文章要联系上下文一起理解,如果单单只从某些词句下手,很容易造成断章取义的误解。

3、即便按照你的“输入”义,你也要系统了解“人类认识的机制”、“脑神经活动的机制”以及神经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之后,你就不会再轻易断言“必须由外输入,才会产生认识”的结论。

     限于篇幅,这些基础知识,只好请苏三自行学习。之后再对照儒释道经典文献,苏三会很容易发现自己进入了“超前的人类智慧领域”。

4、因为第三点所言,我们能够得知:
     要“明白”一件事,不是单靠“输入”即可解决问题的,影响因素很多,统称“机缘和合”。

5、因为第三、四点所言,我们得知:
     学识的传授,也不仅仅是靠“逻辑”可以解决的。
     睹桃花而顿悟,显见形而上的“道”,绝对不是逻辑可以涉足的。
     但,上师观察机缘成熟之际,赐予学生这个“睹桃花”的机会,是上师依据自己的深刻智慧来解惑的大用。此用,也不仅仅是逻辑。

6、鸟儿从来没有说过“不要逻辑”。
     因此苏三最最后所谓的“没有逻辑的话”之类,是曲解,不是对话原意。

7、“恭敬”,不是单靠逻辑推理可以做到的。首先你得“恭于内”,才有可能“敬于外”。
      至于“该不该”,当然也不是仅仅靠“逻辑推理”可以正确抉择的,你得首先认得什么叫做“良知”。符不符合良知的抉择,才涉及“该不该”的问题。


提醒苏三,此帖专门为你而复,请“仔细地,慢慢地”阅读,勿辜负鸟儿诚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发表于 2007-11-22 08:02:4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鸟儿专门回复
我说那些只想证明世上没有你所谓的“从里及里”的法门,而不是一个个独立的观点。你一个个指出其中的不足,谢谢你指出,我接受也相信你是对的,也知道你的诚意,而且理解你的深意。

用一个例子说明一下我说的理解你深意。
有人叫我用几句话来形容“教育”或说几个与教育相关的句子,这样他就可以大致了解你的层次。

我说:教育是教育。
他说:这是一句没有意义的话。
我说:“教育是教育”是最全面的理解教育的话。不相信的话,请你来形容吧,我不相信你能够用其他话全面来解释教育这个词。如同“苹果是苹果”,无论你怎么形容怎么解释,你绝对达到不到真正苹果的水平。
教育是教育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一句没有意义的话,但对有些人来说它含有非常丰富的含义。教育这个词因说的人或听的人的理解不同,就会发生相对的变化。
同理,为什么论语这么多人去理解也理解不完呢?一因为理解人的水平不同,二因为是孔子说的,话里暗涵了他浓厚人生底蕴,人们不知道他人生底蕴的边界在哪里,就不知道应该站在哪个层次去理解他的话,因此可以看成浅薄的话也可以看成如同无底的深渊一样暗含深不可测的意思。所以某种程度来讲,说什么是其实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从反馈信息里知道对方的水平,再以它的层次来理解它。

事情就这样。我说,你的深意我理解,这个理解程度,你可以认为没有真正理解的理解,也可以认为浅理解的理解,也可以认为理解的理解,也可以认为深深理解的理解,也可以认为不理解的理解。再次证明:某种程度来讲,说什么是其实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从反馈信息里知道对方的水平,再以它的层次来理解它。

其实,从你一次次的见意,我知道你以往认为的“理解程度”,为不理解的理解,最多不过是浅理解的理解。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1-22 14:0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9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6:42 , Processed in 0.07787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