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窍“与元认知能力有关吗?
我在原认知的帖子里已经摆明了我的观点。我认为聪明跟天赋有关。教育能够打造出一个工匠,但很难打造聪明人。(这里可能有例外,例外就是极为特殊,针对性强的教育。那已经不是寻常意义上的大众教育,而是一种专门化教育。大众教育就像我们所说的群众性体育,指望群众性体育培养出刘翔那是绝无半点可能的)。
人类未来大规模的产生聪明人有两个渠道,第一是基因的改良,这时间可能长达万年。第二是教育专业化,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每个孩子有专门的智力教练。在生产力没有达到这个层次之前,只能少数有钱人或是知识精英享受这样的特权。比如有些父母本身才智了得,如果他们倾力培养孩子的话孩子有可能变聪明。但这也仅仅是有可能而已。
为什么说仅是有可能?这里说说“开窍”这个话题。
我们常说某某孩子开窍了,一下子懂事了不少。有的孩子则无论采取任何方法都不开窍。开窍光是老师或者家长道理讲得多讲得好吗?我看未必,就像孩子说话的时候,有的晚,有的早。那些说话晚的可能要把家长急疯,想尽办法也没用,可孩子却在某个阶段突然会说话了,而且说得一点不比别的孩子差.所以可以说,这个孩子开窍了,开的是语言窍.是大脑中掌管语言学习的这部分功能逐渐成熟了打开了.格塞尔有个双生子爬梯子的实验也是说这个道理的.我现在摘几句话,详细的大家可以搜艘.
阿诺德·格塞尔,美国儿童心理学家。他的主要观点是成熟理论。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成熟与学习,但成熟更为重要。强调生物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儿童身心的发展变化是受机体内部的因素,即生物基因固有的程序所制约,他把这种通过基因来控制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maturation)。
他认为成熟与内环境有关,而学习与外环境有关。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行为或心理型式在环境影响下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过程,成熟(内环境)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学习(外环境)本身并不能促进发展,只是给发展提供了适当的时机而已,同时发展是螺旋状逐步上升的,不同阶段有些发展会重复和不平衡产生,因此该理论亦称螺旋发展理论。
20 世纪初,他以双生子为对象,研究动作发展与成熟的关系。在这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双生子从 48 周起每天作 10 分钟爬梯训练,连续 6周。到第 52 周,他能熟练地爬上 5 级楼梯。在此期间,另一个双生子不做爬梯训练,而是从 53周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两周以后,第二个双生子不用旁人帮助,就可以爬到楼梯顶端。由此,格塞尔得出的结论是:在儿童生理上未达到准备状态(即成熟)时就无从产生学习,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而一旦在生理上有了完成这种动作的准备,训练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格塞尔还对儿童的行为进行过广泛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他们的成长趋势,从中概括出一些重要的观点:
- 发展是遗传因素的主要产物;
- 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发展质量较高或较低的年龄段有顺序地交替;
- 在儿童的身体类型和个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
格塞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顺序地进行的。例如,在人类胚胎的发育过程中,首先形成并发生机能的器官是心脏,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其头部的发展先于四肢等这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进行的。对于胎儿以及出生后的个体而言,其发展也主要是受基因控制。
好,现在可以说说开窍了.我觉得开窍某种意义上就是格塞尔说的成熟.有的孩子开窍早,有的晚.有的甚至永远不开窍.当然,永远缺乏元认知能力的人还是比较少的.也许可以拥有元认知能力的脑区不只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可以开辟各自的脑区来存放元认知能力,就像有人为第二外语专门在大脑里开辟了一块地盘一样.
说来说去,归根结底想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教孩子学习的大法究竟有多少是有效的,有多少是蒙人的?
可说实话, 我们是难以得出确切结论的.很多得靠我们自己去"悟". 其实由于脑神经科学这个大瓶颈,教育在学术界的地位一直不高.没有理论基础的日子苦啊.物理学已经成熟到要退出江湖了.而教育这个学科登堂入室的日子似乎仍未开始.所以在论坛这样一个闲扯的环境中谈教育也并非不敬.
这个话题还会继续.先歇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