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前车之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拉车集:也谈打孩子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07-3-21 09:33:53 | 只看该作者
有没有哪位家长(孩子最好5岁以上了)从未打过孩子的现身说法一下:比如碰到各位家长觉得不打不行的地步时(孩子有时的行为是差不多的),是如何以非暴力解决问题的——让我们好好学习学习
多谢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5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zgl + 5 + 5 严重支持 :)
前车之鉴 + 10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07-3-21 09:54:33 | 只看该作者
BB才一岁半,说不听,打不怕.真不知怎么办?是不是太小了,还不懂呀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前车之鉴 + 10 + 10 对孩子置之不理几次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07-3-21 11:43: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harmacist 于 2007-3-20 20:27 发表


我觉得这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难道是家长不打的孩子的攻击性强, 打的孩子攻击性就弱了? 根本就是反过来说了.
根据我自己跟孩子们交往的经历, 挨父母打得的才喜欢打人.

根据我跟孩子们17年的相处,喜欢打人惹事的孩子多是家长在问题初期任其发展,说什么孩子还小,不用多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07-3-21 11:46:08 | 只看该作者
对孩子置之不理几次

呵呵~~~~我试试.谢谢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07-3-21 11:58: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harmacist 于 2007-3-20 20:35 发表
我儿子常到游乐园玩, 在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的过程中常有冲突, 不是他冲撞了别人, 就是别人冲撞了他, 但我们做家长的一般就在旁边看, 他们也多数都会自己解决.

至今还没发现孩子有意打人的现象. 当然如果有, 我 ...

你自己没有发现,并不等于别的孩子不出现有意打人的事情,更不能说明你不打孩子就等于所有的孩子不可以惩罚.
你家孩子没有打,说明你的教育方法在最初就是正确的,温和理智,那么很多家长在最初出现问题的时候并没有像你那样去解决啊.比如668的VV曾经多次受委屈而别的家长没有理会,VV受到的伤害你想过没有?
如果多数能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将来也不会出现打人或被打的现象呢.正是因为家长没有做到及时处理问题,才会有不断的纷争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07-3-21 12:20: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qmei 于 2007-3-20 22:16 发表

“打”也让一些人获得了成就,如父亲通过“打”,让女儿在弹琴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这类例子很多,但这些都是能力的提升,更多名人或伟人,在他们小的时候,父母给与他们更多的是鼓励和赞美,一定不是“打”!~

我所阐述的打可不是你所谓的因为没有弹琴而逼迫的打.毛泽东的父亲就是打,而母亲是鼓励.用名人说事,道理不通.多数名人被打过.


因为你要改变别人很难,没有人希望被你所改变,如果你希望能解决问题,你只能改变自己,去适应别人,适应周围的环境,这不是“忍”,这就是方法-----用自己去影响别人,而不是改变!~

一个孩子攻击性强,那么别的孩子就去适应他,找方法,是吗?_鲸鱼说了:孤立------这就是孩子们对待问题的方法.


“打”,这个习惯的传递,它传递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孩子未来的人生之路上,它所给孩子灌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定是去改变别人,改变周围的一切,孩子从不会去思考改变自己,这就是给孩子未来所造就的最大的损失!~

这句话我很认可,但是,我理解为-------这句话是那些把打成为习惯的家长应该牢记的!


我们说,快乐可以传递,悲伤可以传递,做人的方式方法也可以传递,让我们一起给孩子们传递一些正面的,因为只有正面的,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影响到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能乐意与他们交往,让更多的人能团结在他们的周围,让他们自己在这社会上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我所斟酌的打,也会传递给孩子一个道理:当他屡犯规则,当他侵犯到别人的利益,我不高兴,我会反击!

结论:孩子身上出现问题,我们别急着去关注孩子怎么了,先问问自己,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有效,自己的行为是否影响到了孩子,是沟通的不够,还是某些观念的缺失,又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解决,再问问,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他们需要什么-----可能我也无法找到所有的答案,但有一点我很肯定:他们一定不需要“打”

1、在孩子小的时候他还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和不需要。2、当他会表达自己的时候,同时也是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更是知道需要强大需要蛮横需要懒惰需要自私的时候,3、没有几个孩子愿意和需要打预防针的,那么每次到了打针的时候,难道我会因为他不需要就不打吗?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5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ealain + 5 + 5 我很赞同。
小灰熊 + 10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07-3-21 13:37:31 | 只看该作者
第一: 很多时候父母打孩子与孩子的对错根本没关系. 我记得我最想打的时候竟然是有次与孩子睡觉, 他翻来复去的就是睡不着, 我那怒火腾腾地越升越高, 最终举起自己的右手, 及时打在自己的大腿上.

第二: 父母评价孩子的对错的时候仅仅是单方面的评价, 其实很多时候根本就不是孩子的错. 就拿孩子咬人来说吧, 论坛里的父母大概都知道, 孩子在8个月到1岁的出牙时候, 喜欢咬东西或咬人, 那是他天性使然, 有什么对错可言呢. 但我们ZGL老兄就直接吼着上手打她小嘴. 有效是有效, 但我不理他, 他咬了几次也就不咬了, 同样有效啊. 还有曾见过有孩子不好好喝奶挨打的, 有这个必要吗?

第三: 有没有必要把孩子的每一处缺点都瞪得紧紧的, 非要强行令他现在就改了不可呢? 人都是有很多缺点的, 作父母的可不可以也允许自己的孩子犯犯错, 大的错误你可以制止他, 也可适当惩罚, 但小的错误你可不可以给他一个机会自己去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呢?

第四: 很多父母就是不放下自己的孩子, 不认为他们自己会改正自己的错误. 其实你们自己想想,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 家长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小, 高中, 大学的时候有多少坏习惯又会养成, 那时你还追过去打吗?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Nikki and Felix + 2 + 2 学习一下。
前车之鉴 + 10 + 10 有道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07-3-21 13:42:25 | 只看该作者
另外, 我从来没说过孩子不能受惩罚这句话, 但要他该受的惩罚应该是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07-3-21 14:15:54 | 只看该作者
我儿子六岁了,出生前我也曾经信誓旦旦:绝对不打他!现在我发现,那是不可能的,至少对我如此.只是打之前要想一想,是否必须?一定要打吗?如果是,就坚决打,不是就算了 好在,必须的情况比较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07-3-21 14:24:43 | 只看该作者
第一: 很多时候父母打孩子与孩子的对错根本没关系. 我记得我最想打的时候竟然是有次与孩子睡觉, 他翻来复去的就是睡不着, 我那怒火腾腾地越升越高, 最终举起自己的右手, 及时打在自己的大腿上.

说得对,如果是这样,打自己的腿完全正确。

第二: 父母评价孩子的对错的时候仅仅是单方面的评价, 其实很多时候根本就不是孩子的错. 就拿孩子咬人来说吧, 论坛里的父母大概都知道, 孩子在8个月到1岁的出牙时候, 喜欢咬东西或咬人, 那是他天性使然, 有什么对错可言呢. 但我们ZGL老兄就直接吼着上手打她小嘴. 有效是有效, 但我不理他, 他咬了几次也就不咬了, 同样有效啊. 还有曾见过有孩子不好好喝奶挨打的, 有这个必要吗?


他是他的你是你的。他用过你的方法不见效果哟。还有,你孩子咬人的时候也许在你身边,如果不在你身边呢?

第三: 有没有必要把孩子的每一处缺点都瞪得紧紧的, 非要强行令他现在就改了不可呢? 人都是有很多缺点的, 作父母的可不可以也允许自己的孩子犯犯错, 大的错误你可以制止他, 也可适当惩罚, 但小的错误你可不可以给他一个机会自己去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呢?


认可你的看法,当你这句话是对我惩罚帖子的再次说明!说明了我是区分好了才这样做的,谢谢!

第四: 很多父母就是不放下自己的孩子, 不认为他们自己会改正自己的错误. 其实你们自己想想,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 家长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小, 高中, 大学的时候有多少坏习惯又会养成, 那时你还追过去打吗?


嗬嗬,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有时候是一辈子的。我从小顽劣,可是我的真诚直爽也是受了父母的影响,越来越小的是家长的呵护,绝对不是影响力!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Nikki and Felix + 2 + 2 我很赞同, 支持
小灰熊 + 10 + 10 我很赞同,正好懒得打字。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1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2 07:52 , Processed in 0.081954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