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jerryh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让你惊叹的真实历史事件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6-6-21 11:28:51 | 只看该作者
日本历史教科书之争的背后2005-04-07 00:00本报记者 黄章晋 “那个首相田中义一是坏人,我不是。”   陪我逛书店的田中先生指着书架上一本历史教材的作者名笑着说。与二战前的首相重名的田中先生退休前是大阪府一所中学的前校长并教社会学(历史、地理),书架上那本面向小学生的教材是他编篡的。3月20日,到日本短期采访交流的我被安排到他家居住,我获赠了一本东京书籍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历史教科书(2001年版)和田中先生编的历史、地理读物,正好可就历史教育问题向他讨教。   为何右翼史观教科书难推销   日本有8家历史教材出版社,除右翼扶桑社出的历史教材外,东京书籍、大阪书籍、日本书籍、清水书院、帝国书院、教育出版、日本文教出版这7家出版机构出版的历史教材内容和历史观基本一样。日本教科书的选择权不在文部省手中。公立学校(县、市办的)由各地教育委员会决定,国立、私立学校则由校长拍板。出版右翼教材的扶桑社是新批准的一家,采用数最低,2001年时,使用学生为500多人,全部为弱智学校学生,到今天也只有1300人使用,约占0.06%的比例。   东京书籍版的历史教科书是目前日本采用率最高的教材。这本尺寸杂志大小彩色装帧的教科书,内容部分正好200页,相对中国初中历史教材,版式更为讲究照片、图表与文字的交叉运用,用4位小学生的漫画插入提示,更易为学生接受。内容有相当多篇幅涉及中国,古代部分一开始就提到中国对日本历史的影响。到了近代的篇幅更大,“中国的反帝国主义运动”一节用的是中国国内一幅“五四”运动宣传画,“南京大屠杀”出现在日中全面战争中,未提及人数,但在左侧的注脚中有“此事件国际上称为南京大屠杀,日本广受谴责,但国民并不知道”字样,关于抗日战争,此书中还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节。   右翼教材广受抵制,田中先生讲述的原因大体印证了日本外务省新闻官千叶明的说法:日本教育界长期为左翼知识分子占主流,其代表组织就是“日本教职员工会”,日本有政客称其“完全是共产党的红外围”。左翼思潮源远流长,马克思主义最早在东方的传播就是从日本开始的,二战期间日本大学里甚至有“男生出门必夹一本马克思,女生出门必夹恩格斯”之说。20世纪60年代日本掀起了一场反“日美安保条约”的运动,大学生是其主力军,它甚至被认为是一场日本的“小文革”,田中太太当年就读的大学一度因学运而长时间无法开课。   历史教科书两种史观的较量,背后是部分日本政、财界的右翼势力与左翼教育界两大力量的较量。扶桑社右翼教材被审定通过,是日本文部省想方设法配合右翼势力“平衡”掉日本教育界左翼的和平历史观。但各地的教育系统却掌握在日本左翼知识分子手中,比之50年代和80年代,日本教育界近年对右翼历史教材的反应要更为激烈。   “南京大屠杀”曾消失20年   今天,日本7家使用最多的历史教科书中,均有“南京大屠杀”的记述,但在1950年代中期到1970年代中期,日本历史教科书全部都删去了此项内容。   据战后《波茨坦宣言》、《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方针》取消了鼓吹天皇制和军国主义的教育内容,实行地方分权的教育制度,禁唱“君之代”歌,拟订了《战后教育基本法》。为肃清皇国史观余毒彻底杜绝军国主义的土壤,历史教科书奉行的是彻底反省战争的宗旨,都能客观理性地记叙历史。   但由于冷战需要,美国占领军未彻底肃清旧日本的官僚阶层,到了1955年8月,执政的民主党(自民党)以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存在严重的赞美马列主义“偏向”为由,要求加强教科书审定,大量有关日本对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战争罪行和战争期间日本国民反战的记叙被删除。教科书中的“南京大屠杀”等历史全部从教材中消失。   这种情形直到家永三郎发起“教科书诉讼运动”,裁定文部省“干涉过度”才得以改变。   但是,1979年自民党“教科书问题小委员会”再次攻击教科书的存在“偏向”问题,文部省对已审定合格的教科书也提出“参考意见”,以“勘误”的方式强制更改教科书内容。1982年,送审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全部遭文部省篡改,“侵略”被改为“进出”,1983年,“731部队”的内容被文部省删除。1980年代的教科书问题引起亚洲国家关注,中、朝、韩都为此提出强烈抗议。   1980年代中期以后到今天,是日本历史教科书内容最正常的年份,所有教科书都记述了南京大屠杀,高中课本均有“随军慰安妇”的内容,“731部队”也出现在部分版本的历史教科书上。   一个人向国家的宣战   迫使日本文部省在历史教科书问题上大幅让步,使和平反战史观成为日本学生历史教材的主要宗旨,必须要提到家永三郎历时32年的“教科书大诉讼”。   1958年,滩尾弘吉任文部大臣后,文部省用审定程序启动了对日本教科书的重大修改。1963年,东京教育大学教授家永三郎编写的高中历史教科书《新日本史》被定为“不合格”,并在1964年提出300多条意见,要求删除书中关于日本侵华的部分段落。   为此,家永三郎分别于1965年、1967年、1984年3次提起教科书审定诉讼,以“国家审定教科书违反宪法和教育基本法”起诉政府,并控告日本政府隐瞒历史真相。这是场过程异常复杂的诉讼,它消耗了家永三郎后半生的全部精力,51岁的家永三郎在第一次诉讼前,召集家人表示即使他死去,家人也要把官司打到底。家永诉讼在日本学界和民间引起巨大反响和支持,成立了各种后援会进行支持,而文部省则成立“保卫教科书会”进行对抗。   1970年7月和1977年7月东京地方法院对家永的第一、第二次起诉作出的判决,未达到家永要求判定文部省审定“违宪”的目的,但此时已迫使文部省开始大幅度收敛肆意删改审定教科书的行为。   1984年,家永就1980年代日本政府审定的历史教科书的删改提出的第三次诉讼终于在1997年8月获最高法院裁定:长达32的诉讼以部分胜诉而告终,基本实现了家永三郎的主张。   32年的诉讼过程中,家永没有缺席迟到过一次庭审,从51岁打到83岁,这是一场一个人对抗强大的国家机器的战争,到了晚年,他的体重仅有38公斤。   日本通俗历史读物值得注意   日本右翼加强历史教科书阵地的争夺,有年轻人对历史知识接受渠道变迁的社会背景。随着战争一代的老人越来越少,年轻人对战争期间的历史更多来自教育。据日本历史教育者协议会的调查统计,1999年日本高校生的战争历史知识从老师那里获得的超过90%,而1991年只有62%。历史通过书本而不是上代人的身传,使得教科书问题比过去更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扶桑社的右翼教科书在日本被广泛抵制,但因为它在日本国内外引起广泛争论和抗议,反而引发公众好奇而成为畅销书。在学校,这书的选用始终无法超过1%,但在书店却卖出了数十万册,成为成年人的读物。   另一个问题是,在公众注意日本历史教科书动向的同时,通俗历史读物却被忽略。事实上,日本通俗历史读物带来的问题要远比一千多本右翼教材在残疾人学校使用更为严重。   我在日本东京、大阪等地的书店注意到,美化侵略和为皇军翻案的书并不鲜见。尽管日本揭露侵略暴行的书占多数,但这些书多是严肃的读物,而面向年轻人的书中有不少是完全在鼓吹“皇国史观”的。   最典型的是“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的理事小林善纪的作品。作为漫画家,小林的《台湾论》、《战争论》图文并茂,非常对学生的口味,我在几家书店都可看到他的书。依我之见,这些书的吸引力要远大过历史课本。   资料链接   关于南京大屠杀死亡者:  7家出版社都写到“一般市民遭到杀害”或“俘虏和一般市民遭到杀害”。   关于死亡者人数:  大阪书籍、清水书院、教育出版、日本文教出版:“十数万人,中国称30万人”。  东京书籍:2001年版无人数。  日本书籍:“20万人”。  帝国书院:无人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6-6-21 11:52:06 | 只看该作者
多角度了解历史是必要的,但因为了解到另一角度的观点,就信以为真,奉为史实就免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6-6-21 12:57:49 | 只看该作者
历史是什么,它本应是对过去发生的事实的一种记录。可是当这种记录被付予了某种立场时,它的客观性就丧失了。不错,我们需要从多角度去看一个事物,那是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立体的、不片面的、不走样的事物的原形。我想这应是历史学家的责任,并不是我们这些门外汉可以单凭自己的历史观和菲薄的历史知识就能有一个真实的认识的。所以我们需要不同的声音,了解不同的侧面。从这一角度来说,老鼠所列的这些例证,是反应着一种声音。然而可惜的是,当一种声音一旦发出来,也许就不能是站在客观的角度,这是说话者本身的立场使然,也是听话者的立场使然。如果说话者的立场或者说是出发点就有了偏差,很悲哀地,我们这些听话的就往往会被误导;如果听话者本身对事物已经有了刻版认识,而听到的恰恰又是与自己的认识相左,那么或者听不入耳,或者就会认为说话的人有问题,甚至会给说话的一通大帽。如果不兼听,哪能还原历史的真实。再说日本教科书的问题。我们会认为日本的右翼在歪曲史实,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的教科书也有这样那样的曲解呢?大学时的历史课是不再学近代史了,只有两门课,中国革命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不看课本的内容,仅就课程的设置上,大家就能看出来这是有立场的。也许历史本来就不是客观的,对历史真实性的追索本身就是一个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那么何妨多听些声音,何妨在听这些声音的同时,仍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6-6-21 14:30:56 | 只看该作者
ealain+2006-06-21 12:57-->引用:ealain @ 2006-06-21 12:57 历史是什么,它本应是对过去发生的事实的一种记录。可是当这种记录被付予了某种立场时,它的客观性就丧失了。不错,我们需要从多角度去看一个事物,那是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立体的、不片面的、不走样的事物的原形。我想这应是历史学家的责任,并不是我们这些门外汉可以单凭自己的历史观和菲薄的历史知识就能有一个真实的认识的。所以我们需要不同的声音,了解不同的侧面。从这一角度来说,老鼠所列的这些例证,是反应着一种声音。然而可惜的是,当一种声音一旦发出来,也许就不能是站在客观的角度,这是说话者本身的立场使然,也是听话者的立场使然。如果说话者的立场或者说是出发点就有了偏差,很悲哀地,我们这些听话的就往往会被误导;如果听话者本身对事物已经有了刻版认识,而听到的恰恰又是与自己的认识相左,那么或者听不入耳,或者就会认为说话的人有问题,甚至会给说话的一通大帽。如果不兼听,哪能还原历史的真实。再说日本教科书的问题。我们会认为日本的右翼在歪曲史实,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的教科书也有这样那样的曲解呢?大学时的历史课是不再学近代史了,只有两门课,中国革命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不看课本的内容,仅就课程的设置上,大家就能看出来这是有立场的。也许历史本来就不是客观的,对历史真实性的追索本身就是一个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那么何妨多听些声音,何妨在听这些声音的同时,仍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说得很对,其实好的办法就是多听多看不盲从我上面转那个关于教科书的文章,也是希望大家了解这一点,随感情的东西听多了,眼睛就会被遮住。那篇文章有一个很客观地了解。指出了,日本教科书上,真正问题很大的其实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并非主流。同时也指出了日本确实存在那么一股否定历史的潮流,而且很有市场。几十年前日本教科书完全掩盖这段历史,我们的民众从来就没抗议过,是否那时的民众根本全都不爱国呢?现在却热心这个问题,是爱国呢还是别的目的呢?日本教科书的修订,到底是国内抗议的结果,还是日本有识之士努力的结果呢?没有日本大多数民众的赞成,你强迫他修改了,真的日本人的后代就可以认识那段历史么?日本一些教科书上不写南京大屠杀的人数,国内曾经有50万、40万、35万、30万各种说法,差异之大令人吃惊,目前按大屠杀纪念馆的为标准是30万。这个数字就要好好研究力求准确。总的来说,在事实的基础上一定要力争客观,你再正确,但为了这些目的去编造一些东西,或者使用以偏概全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6-6-21 18:09:12 | 只看该作者
ealain+2006-06-21 12:57-->引用:ealain @ 2006-06-21 12:57 历史是什么,它本应是对过去发生的事实的一种记录。可是当这种记录被付予了某种立场时,它的客观性就丧失了。

不错,我们需要从多角度去看一个事物,那是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立体的、不片面的、不走样的事物的原形。我想这应是历史学家的责任,并不是我们这些门外汉可以单凭自己的历史观和菲薄的历史知识就能有一个真实的认识的。所以我们需要不同的声音,了解不同的侧面。从这一角度来说,老鼠所列的这些例证,是反应着一种声音。

然而可惜的是,当一种声音一旦发出来,也许就不能是站在客观的角度,这是说话者本身的立场使然,也是听话者的立场使然。如果说话者的立场或者说是出发点就有了偏差,很悲哀地,我们这些听话的就往往会被误导;如果听话者本身对事物已经有了刻版认识,而听到的恰恰又是与自己的认识相左,那么或者听不入耳,或者就会认为说话的人有问题,甚至会给说话的一通大帽。

如果不兼听,哪能还原历史的真实。

再说日本教科书的问题。我们会认为日本的右翼在歪曲史实,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的教科书也有这样那样的曲解呢?

大学时的历史课是不再学近代史了,只有两门课,中国革命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不看课本的内容,仅就课程的设置上,大家就能看出来这是有立场的。

也许历史本来就不是客观的,对历史真实性的追索本身就是一个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那么何妨多听些声音,何妨在听这些声音的同时,仍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font color="royalblue">  我们都想看真实的历史。

  袁伟时、纳兰性德之流弄出的所谓历史,纯粹就是要毁我中华文明打击民族自信混淆视听颠倒黑白。
  非但不是真实的历史,更象有倾向性的读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6-6-21 19:39:23 | 只看该作者
jerryhao+2006-06-19 15:44-->引用:jerryhao @ 2006-06-19 15:44 目前的历史教材,全部都是垃圾。
看来是我理解错了,我还以为老鼠转贴那么一大堆东西,就为证明老鼠早前对于历史教材下的结论呢。呵呵呵呵~~~~
心贝+2006-06-21 11:52-->引用:心贝 @ 2006-06-21 11:52 多角度了解历史是必要的,但因为了解到另一角度的观点,就信以为真,奉为史实就免了吧。
还是心贝的话说的一针见血,多角度了解历史是必要的,但如果以此来作为“目前的历史教材全部都是垃圾”的证据,呵呵呵呵~~~~~此帖由 小意0523 在 2006-06-21 19:43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6-6-22 00:32:32 | 只看该作者
hq1966+2006-06-21 18:09-->引用:hq1966 @ 2006-06-21 18:09 <font color="#4169e1">  我们都想看真实的历史。   袁伟时、纳兰性德之流弄出的所谓历史,纯粹就是要毁我中华文明打击民族自信混淆视听颠倒黑白。   非但不是真实的历史,更象有倾向性的读本。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一个帖子这算是写第三次了,一点点激情被我的该挨摔的电脑磨得所剩无几。按说这会我应该是已经砸碎了这劳什子了。</span><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span><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好了,有话还得好好说,我就继续我的说词吧。</span><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span><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我这里想说的不是如袁伟时、纳兰的观点存在什么问题,是的,我也同意66帖子中对袁的驳斥,但我在这里想讨论的是另一个话题:要不要听另一种声音。</span><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span><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老鼠建这楼的作用,不能看成是对历史的另一种声音的宣扬,其目的在于让我们能够正视到,书本上写着的历史并不是史实本身,既然是人写出来的,它就有了倾向,有了立场。</span><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历史是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是上层建筑层面的东东,它必然会服从于经济基础。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我想楼主建此楼的目的就达到了,而另一种声音是否就是代表着真理,倒并不是最需要探讨的。</span><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span><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其实可怕的并不是另一种声音的存在,如袁伟时、纳兰的观点,我们看了,不同意,再加上口诛笔伐,这一切不正说明,听了这些声音并不会被洗了脑,我们有的是辨别能力,不是吗?</span><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最危险的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我们认为那代表的就是真实。</span><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span><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看看十楼的</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古怪的中国历史教课书》中这一段
引用:<<!--quote1--><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历史教科书中的另外一个结论更滑稽,就是农民革命推动中国历史发展。无论如何我看不出来,农民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有什么本质改变。刘邦起义,推翻了秦王朝,自己坐了龙椅,中国历史有改变吗?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统治,自己做了皇帝,把过去的穷朋友一锅烩了。历史有改变吗?没有。中国历史,正是在这样地不断革命流血中轮回堕落。到了晚清,我们与世界列强就有了明显的差距,这个差距虽然表现在经济上、科学上、技术上、军事上,但其本质是思想上的差距。我们闭关自守、故步自封、做井底之蛙。因此,落后就引来挨打,这个落后不但是指军事、科技、经济上的落后,更重要的是指政治上、思想上的封闭落后。</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span></span><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历史教科书中的另外一个结论更滑稽,就是农民革命推动中国历史发展。无论如何我看不出来,农民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有什么本质改变。刘邦起义,推翻了秦王朝,自己坐了龙椅,中国历史有改变吗?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统治,自己做了皇帝,把过去的穷朋友一锅烩了。历史有改变吗?没有。中国历史,正是在这样地不断革命流血中轮回堕落。到了晚清,我们与世界列强就有了明显的差距,这个差距虽然表现在经济上、科学上、技术上、军事上,但其本质是思想上的差距。我们闭关自守、故步自封、做井底之蛙。因此,落后就引来挨打,这个落后不但是指军事、科技、经济上的落后,更重要的是指政治上、思想上的封闭落后。</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span>
</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span><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它是对历史书的质疑,却也这说得不无道理。因这文中的疑问是我在上中学时就觉得奇怪的一件事,现在总算有个人给了个说法。因而我只相信一条:兼听则明,偏信则暗。</span><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span><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span><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历史的作用在于什么,是以史为鉴,记住历史又是为了什么,是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是为了面向未来。</span><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回头看看我们近代史,我们是怎样落后于世界的,闭关自守、目光短浅、自以为是、妄自尊大。鲁迅先生的文章,把国人丑陋的一面揭示出来,并不是</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为了去污辱中国人,而是因着恨其不争,是为了用自己的笔让国人觉悟,引国人反醒。对历史的认识也是一样,需要以一个广博的胸怀去容纳来自八方的声音。</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6-6-22 08:07:08 | 只看该作者
历史事件是一个“玻璃杯”。不同光线、不同角度映在眼里的画面不同,反应在画布上是不同的。历史教科书就是画布上的“玻璃杯”。在国家机器之下历史书肯定有政治性,不可避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6-6-22 11:48:09 | 只看该作者
ealain+-->引用:ealain <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我这里想说的不是如袁伟时、纳兰的观点存在什么问题,是的,我也同意66帖子中对袁的驳斥,但我在这里想讨论的是另一个话题:要不要听另一种声音。</span><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老鼠建这楼的作用,不能看成是对历史的另一种声音的宣扬,其目的在于让我们能够正视到,书本上写着的历史并不是史实本身,既然是人写出来的,它就有了倾向,有了立场。</span><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历史是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是上层建筑层面的东东,它必然会服从于经济基础。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我想楼主建此楼的目的就达到了,而另一种声音是否就是代表着真理,倒并不是最需要探讨的。</span><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class="MsoNormal"><font size="3" face="Times New Rom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其实可怕的并不是另一种声音的存在,如袁伟时、纳兰的观点,我们看了,不同意,再加上口诛笔伐,这一切不正说明,听了这些声音并不会被洗了脑,我们有的是辨别能力,不是吗?</span><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最危险的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我们认为那代表的就是真实。</span>
<font color="royalblue">  兼听:  学过点点中学历史,但成绩不好,只得了个基本框架。  又学了《中国真是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吗》、《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等所谓网络上真实的历史?虽然历史学得不好,但发现这两篇东西都有明显倾向性。刚开始看《中国真是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吗》这贴,对作者背景不了解,只是觉得那种语气太让人受不了。别说,看这两篇贴子还真被他们说动了一点点,就因为他们学术外表下强烈的倾向性,我差点中招。  http://www.etjy.com/showthread.php?t=54570&highlight=  老鼠认为,历史教科书欺骗了我们,是一堆无用的垃圾,那这两篇包藏祸心的东西同样欺骗我们,它们是什么?  《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论坛发过一次,我上面转的红字驳斥贴就是从那贴再转来的。  《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在本版也发过一次。http://www.etjy.com/showthread.php?t=55929&highlight=  《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在本贴是第三次看到了。  我就是兼听三次相同的不同声音,然后再发出不同声音。  这才象互联网。如果象《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发《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那样只发一种声音,就是办墙报办宣传栏。  中国人不讲个性统一思想,在他们眼里全成了奴隶。如果官方提倡热爱祖国,他们一定要说卖国光荣,你不跟着他们说卖国光荣,有文化的叫犬儒,没文化的叫愚民、顺奴。而当中国人信了他们的邪开始讲个性了(八十年代初开始鼓噪要讲个性),又说中国人没有日本人、德国人讲纪律,还把这归结于文化大革命,文革时期的万众一心他们恨得要死现在又视而不见。  他们高呼民主口号的时候,人心涣散了,草民们没有跟着狂呼,看不到万众一心的现象,又怪中国人没有纪律不讲素质了。  我们草民到底是该万众一心还是一盘散沙,要随他们的意。  顺便说一句,最危险的不是“只有一个声音”。  如果只有一个“天籁之音”,那是理想状态,求之不得。  如果声音虽多,但其中夹杂着调羹刮瓷碗指甲抓玻璃的尖利噪音,那不是我们想要的环境。  如果仅剩那种噪音,这才是最危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6-6-22 12:07:38 | 只看该作者
ealain+-->引用:ealain [quote]引用:<<!--quote1--><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fon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历史教科书中的另外一个结论更滑稽,就是农民革命推动中国历史发展。无论如何我看不出来,农民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有什么本质改变。刘邦起义,推翻了秦王朝,自己坐了龙椅,中国历史有改变吗?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统治,自己做了皇帝,把过去的穷朋友一锅烩了。历史有改变吗?没有。中国历史,正是在这样地不断革命流血中轮回堕落。到了晚清,我们与世界列强就有了明显的差距,这个差距虽然表现在经济上、科学上、技术上、军事上,但其本质是思想上的差距。我们闭关自守、故步自封、做井底之蛙。因此,落后就引来挨打,这个落后不但是指军事、科技、经济上的落后,更重要的是指政治上、思想上的封闭落后。</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span><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历史教科书中的另外一个结论更滑稽,就是农民革命推动中国历史发展。无论如何我看不出来,农民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有什么本质改变。刘邦起义,推翻了秦王朝,自己坐了龙椅,中国历史有改变吗?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统治,自己做了皇帝,把过去的穷朋友一锅烩了。历史有改变吗?没有。中国历史,正是在这样地不断革命流血中轮回堕落。到了晚清,我们与世界列强就有了明显的差距,这个差距虽然表现在经济上、科学上、技术上、军事上,但其本质是思想上的差距。我们闭关自
守、故步自封、做井底之蛙。因此,落后就引来挨打,这个落后不但是指军事、科技、经济上的落后,更重要的是指政治上、思想上的封闭落后。</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pan>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它是对历史书的质疑,却也这说得不无道理。因这文中的疑问是我在上中学时就觉得奇怪的一件事,现在总算有个人给了个说法。因而我只相信一条:兼听则明,偏信则暗。</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fon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quote]</span> </span>

<font color="royalblue">  
  ealain想法偏了。
  根据西方蝴蝶效应,蝴蝶在千里之外扇扇翅膀都能带来龙卷风。中国成千上万农民流血进行的革命没有作用?  为什么革命多发生在一个朝代之末,为什么盛世前面常冠以“开元”二字?  基本的历史常识啊。几个江湖混混把个硬币放空碗里转转就不知所踪了?  如果还不信,用民主精英焦国标的诗来证明:(昨天百度学习民主,找到了焦教授一首奇诗,为了不光”只听一种声音“,待会我发出来大家欣赏欣赏。)
  
焦国标+-->引用:焦国标   ……  给法国带来民主的是攻克巴士底狱的炮火,  给英国带来民主的是英王查理的断头台,  给美国带来民主的是来克星屯的枪声,  ……
  外国人的革命就直接得来了民主,<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font><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span> </span>中国历史,正是在这样地不断革命流血中轮回堕落。<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font><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span> </span>  中国人流血是出汗。  就按引用所说的“无论如何我看不出来,农民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有什么本质改变”来说,毛泽东周恩来一辈领导的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不是本质的改变?恐怕是这本质的改变太大了,触动了米国以及帝国主义列强的利益,所以视而不见。  对这个本质改变如骨鲠喉舌却嘶叫着看不出”有什么本质改变“,只缘身在此朝中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8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2:23 , Processed in 0.078677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