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jerryh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争鸣][原创]爱你的孩子,请不要用中医

[复制链接]
191#
发表于 2005-10-13 13:40:24 | 只看该作者
Nikki and Felix+2005-10-13 11:24-->引用:Nikki and Felix @ 2005-10-13 11:24 RAY, 用心了, 你真是老鼠的好对手, 不过大家部分观点趋向中间, 再等老鼠出高招. 呵呵! 我就喜欢热闹, 热闹到门外汉都能思考得到点东西,算是老鼠的苦心吧.
你真会煽风点火。呵呵。我已经宣布休战了。从此刻,13:40起,沉默似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发表于 2005-10-13 13:58:14 | 只看该作者
ray+2005-10-13 13:30-->引用:ray @ 2005-10-13 13:30 老大,国民的寿命仅仅和医疗技术水平相关吗?呵呵。
确实不是仅仅和医疗技术水平相关, 但不可否认的是医疗技术水平是在提高的而不是下降的。很多过去的不治之症现在都已经攻克了,象肺结核, 就不再用人血馒头去治疗了, 所以老韩的下降的说法还是不能成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发表于 2005-10-13 14:29:15 | 只看该作者
老大,求你别说了。“医疗技术水平下降”是你提出来的假想呀,哪里是韩德强说的?西医的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并不代表中医呀。我真的要吐血了! Nikki and Felix 就偷着乐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发表于 2005-10-13 15:08:40 | 只看该作者
各路英雄,为了表达本人的休战诚意:<img src="http://obmfukuoka.sub.jp/neta/040528_1.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让咱们双赢吧!&mdash;&mdash;其实真正赢的,是那些看热闹的,比如 <font color=\"#000000\">Nikki and Felix。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5#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3 15:27:12 | 只看该作者
ray+2005-10-13 10:53-->引用:ray @ 2005-10-13 10:53 说的够多了。大体总结一下我的观点:1〉支持中医并非要否定西医的贡献和用处。2〉中医的来源和思维方式是完全不同于西医的。所以,用西方科学的标准评判中医,说它不科学,那就不科学好了。它本来就不是西方科学。但是,西方科学就能解释一切统治一切?科学家们都不敢乱说,倒是看见一群又一群圈外人士举着大旗横冲直撞,勇猛无比。呵呵,有趣的现象。
不是谁去否定谁的问题,问题在于应该用哪个的问题。你上面那个材料中列举了无数西药的害处和副作用,其实恰恰说明了一个问题,现代医学是在不断发展的,它永远不会把自己当作真理和终结。目前,我们采用的现代医学手段都是目前我们可以发现的最好的手段。这个在历史上也能看到,比方人类认识宇宙,开始时是地心说,认为地球是中心,后来改为日心说,认为太阳是中心,这在当事人的认识程度内,是比较准确的,但科学就是在发展,现在那些学说并不认为是适合的了。而反观中医呢,从2000年前的一本《黄帝内经》就定了所有的调子,以后就再不改变,不管有什么新的问题,都拿那些阴阳理论去胡编乱套、牵强附会。2000年前,那些理论无疑是比较适合人们认识水准的,但现在用,就是跳大神理论了。我们宣传用现代医学,不用中医,就是因为现代医学比中医更可靠、更先进、更安全。我在楼顶首贴就回答过这个问题,问过你出门究竟是骑驴子、坐轿子还是打票搭车呢?希望你回去看看,你非要骑驴出门,就不要怪大家笑你。你说科学家都不说,就不许别人说,你怎么知道科学家不说,你的意思是要取消大家的话语权么?这正是中医最薄弱的地方,怕别人说,因为他经不起说,一个普通的人都是历数他的胡编乱造。现代医学也在发展,在不断的否定自己,而唯独你中医,却不敢让别人说,哈哈哈,虚弱至此。
ray+2005-10-13 13:30-->引用:ray @ 2005-10-13 13:30 3〉中医几千年来对中国人的贡献和用途,就算巧舌如簧天花乱坠,也是丝毫不能抹煞的。4〉中医难学。自古以来,良医要求上通天文,下晓地理,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底。而阴阳五行这样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之难以领会捕捉,可以说,非高资质者不能精通也。因此,由于不懂而误解中医的人比比皆是,楼里的各路英雄可谓多你不多,少你不少。呵呵。5〉由于历史原因和教育失误,中医的发展现在确实呈衰落和后继缺人的现象。老一代的良医心急如焚。但我相信中医亡不了,还会有新发展。6〉不建议大家凡事找中医,如果要找,一定找可靠的好中医。但建议大家,有时间看看中医的一些知识,积累起来,对生活是大有好处的。另外,中医不仅仅只有中药,还有推拿,按摩,针灸,等等。&ldquo;是药三分毒&rdquo;,吃药需谨慎。中医关注养生。利用好中医的话,有助于健康长寿。有病?在病处于表的时候就解决它,不要非到医院挨针挨刀那一步。
中医的历史贡献我不否认,就如佛教一样,给生病的人以安慰,但我们现在多数人不去烧香了,也不需要去看中医了。Ray的观点以及上几位的观点其实大家都看得明白,他们也明白中医没用了。只是他们以为其原因是缺少了神医。如果中医仅是少数人的理论,如果中医不能治病,即使中医理论真的是好的理论,那又有什么用呢?治不了病了,又来养生,这个更虚,反正你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多大,我说有效就有效了。但养生都要小心,不要没养生了,反倒把自己养死了就好。
ray+2005-10-13 13:30-->引用:ray @ 2005-10-13 13:30 中医里就没有脾、胃吗?中医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藏象理论里,难道就没有这些概念?脾、胃是等了几千年,西医发展出专业名词后再英译过来的吗?老鼠,我知道你崇拜西方科学,但也不能如此昏头,数典忘祖啊。这种论断可真是太不严谨,太不实证,太不科学了。典型的老鼠式会错意和自作多情。另外给老鼠上点小课。桂枝汤是只用于发汗的吗?什么情况下的发汗都用桂枝汤吗?桂枝汤可不是西医的扑热息痛!中医是辩证治病的,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应变下药。
哈哈,要是真的《黄帝内经》《伤寒论》都没来得及翻完,那就最好先翻完再来讨论这个了。中医当然有脾、胃、心这些词,属于五脏六腑,而且很早就用了,后来西医被介绍来的时候,借用了这些词,但是其内涵和概念却大大不同了,同样一个胃,在中医里是装载食物的容器,然后让脾去消化,所以中医里为只能算腑而不是脏,而在西医里,胃是主消化的.心就差别更大了,中医里的心,就类似我们现在的大脑,是主思维的,而不是主血液循环的,反倒是肝去主导血液。上面那位就是胡乱的用西医的词,再套中医的理论,这么看病,不看死人才怪。中医认为发烧的物质叫病邪,排出病邪有三个渠道,即汗、吐、泻。《伤寒论》里认为,太阳伤寒,因无汗,属太阳表证,需服桂枝汤发汗,当然桂枝汤不能算是发汗剂,但它能发汗。要是少阳证,那就用小柴胡汤,其中的半夏是止呕剂,但小柴胡汤却能使患者吐。少阴伤寒却要用麻附细辛汤,让人泄。上面那个例子里,就是强调要人发汗,我才举桂枝汤,没必要我把整篇伤寒论都讲一遍吧。可惜扑热息痛也不是发汗剂,请不要把中医的理论胡往西医上套。你那辩证治病无非是给中医的胡说八道做解释,辩什么症呀,几位中医各自辩出来都是自己的症,更别说用药了。现在中成药里,泄药和吐药都少用了,因为大家都知道,泄和吐正是人中毒的表现,因而现如今大家都抢着用发汗的药,当然不是蒙汗药。
ray+2005-10-13 13:30-->引用:ray @ 2005-10-13 13:30 还有一点要提一下,感觉辩论时老鼠特喜欢咬文嚼字,自己会错意不说,更重要的是&ldquo;只见树叶,不见森林&rdquo;,将讨论带入歧途。其实&ldquo;只见树叶,不见森林&rdquo;正是西方科学的一个缺点,东西越分越细,分子再分成原子,原子里面还有电子,等等。这样下去,人变成了什么?机器。现在西方科学里诞生不久的信息理论,复杂理论正在努力弥补这个缺陷。而咱们中医的长处是什么?整体观、系统观、发展观。在这一点上可远走在西医的前面。
有一种神话,说中医讲究整体,讲究联系,把人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所以脚上的痛苦可以从头上(如耳针)治疗。而西医把人看成机器,把整个的人机械地分割开研究,不懂得联系的道理,所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说现代医学不懂得联系,不懂得人身是一个整体,这纯属胡说八道。事实上,任何医学研究的结果都是要治疗一个人!而不仅仅是治疗人的某一个部分。世界上存在的任何一种医学,都是把病人当一个整体对待的。中医强调整体联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限于生产力的水平,中医缺乏了解细节的能力。而现代医学有能力研究生命过程的细节,同时又将这些细节组合起来,这才能更好地把握整体。可以大到人体,小到分子,进行综合研究。虽然,在现代基础医学研究中,常常利用离体的细胞、组织、器官,可是这类研究的结论从来就只是个线索,必须经过体内实验的研究进行验证。就是说,必须在人体的整体环境中确认其结论。没有哪种药物,仅仅经过体外实验就用于临床的。这也说明了,现代医学从来就没有忘记人身是一个整体。 当然中医有一种理论是现代医学不能接受的,就是中医的&ldquo;全息&rdquo;思想,即人体的一个小部分,会(定位地)反映整个人体的健康情况。中医相信耳廓的皮肤(或足底的皮肤)和全身的各个器官一一对应,象一个倒立的人形;相信手腕的脉搏会反映内脏的情况,而且是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现代医学相信人体是内在联系的,所以桡动脉&mdash;&mdash;脉搏所在处&mdash;&mdash;取血化验来了解(几十厘米以外的)肺的情况;但不能相信中医这种&ldquo;全息&rdquo;联系,因为中医既不能在理论上证明这种联系的必然性,实践中也找不到客观的&ldquo;联系之物&rdquo;是什么。问学中医的人,为什么足底能对应人体,手掌就不能?为什么脉搏是左手心肝肾,换成肾心肝或肺脾命可以吗?没人能回答。我们应该说不相信这种无法证明的联系,并不是不相信所有联系。现代医学相信人体是内在联系的,但那不是中医式的联系。 至于脚上的痛苦,应该从哪里下手治疗,现代医学完全不逊于中医。假如我遇到一个腿脚不便的病人,一定是通过细致的检查判断其病因如何。如果是局部的肌肉、骨、韧带的因素造成的,通常是以局部(脚)的治疗为主;如果考虑是神经源性的因素,病变部位可能在脊髓或脑,治疗手段就要作用于腰或头;如果是血管因素,在局部治疗的同时,必须考虑全身有无病变,是否与动脉硬化、糖尿病等有关,可能就要治心或胰等;这样的考虑还有很多。所以,说现代医学只懂得&ldquo;脚痛医脚&rdquo;,完全是一种污蔑。当您真的脚痛时,无论是中西医都要具体病症,具体分析,在没明确诊断时,谁都不能肯定从哪里开始治疗。
ray+2005-10-13 13:30-->引用:ray @ 2005-10-13 13:30 老大,国民的寿命仅仅和医疗技术水平相关吗?呵呵。
这个有疑问么?我小的时候,肺结核就不知道要了多少人的命,我的同学里,小儿麻痹后遗症非常常见,这还是活了的。其他还有大脑炎、吸血虫&hellip;,因病而死的病人数也难数。当然是现代医学的发展带来的好处。而中医呢,整天就在那里打喊中医的多么多么牛B,你可来治个病呀,你治了病我们还要西医干吗。非等人家西医治好了,中医却在后面胡乱恬噪。从这点上说中医还不如烧香,至少菩萨不会在那里胡说八道。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云起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6#
发表于 2005-10-13 15:44:56 | 只看该作者
老鼠啊,如果我也象你这么喜欢咯吱咯吱,咬文嚼字,你这篇大作实在漏洞太多太偏激,不实之处甚多,我的批示会比你的范例更长。不过没时间奉陪了,能挤出点时间不如研究《黄帝内经》。你们要打倒中医就打倒吧。既然诸位英雄需要这种胜利的喜悦,就尽管陶醉好了。反正也造成不了什么危害的,我又何必太认真? :)此帖由 ray 在 2005-10-13 15:48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发表于 2005-10-13 17:02:11 | 只看该作者
<span class="normalname"><font color=\"#000000\" size=\"3\">jerryhao先生:</span><span class="normalname">你是学中医的吗?对经络,对中医的气化论,你有切身的体会吗?把网络上的上的帖子转过来一千篇,哪个是您自己的呢?</span><span class="normalname">中医和庸医是两个概念,敬告文辞如此罗嗦的你,把概念搞清楚再好好的说!</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发表于 2005-10-13 17:14:4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现在是没落了,那是因为儿孙之辈如我们没有智慧,没有把老祖宗的东西继承下来。我们已经属于不肖子孙,但是如老鼠先生们,这类民族虚无主义的态度,起码不是正面积极的人。其实这是发牢骚,所谓&ldquo;百无一用是书生&rdquo;,认了不少字,就用在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
发表于 2005-10-13 17:41:08 | 只看该作者
对于深奥的学问,有的人学不会,有的人能学会!学不懂,我想这个学习者是个笨才,诸如鄙人;自己学不懂,然后满大街乱骂,把好好的东西糟蹋得一无是处,我想这个学习者,不仅是个笨才,而且是个蠢才了。奉劝老鼠先生们,嘴下留情,心中也留点涵养,就此打住吧!泱泱中华,岂是汝等可以妄自菲薄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
发表于 2005-10-13 18:03:5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楼上的哥们这民族虚无主义的帽子散了好几楼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3:58 , Processed in 0.177631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