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dawnch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经过早教的孩子成年后怎样了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05-6-27 14:17:10 | 只看该作者
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很多时候社会上一些有其它目的狭义的早教吹鼓手举着广义早教的旗帜干着狭义早教的事,这样影响很不好!早教(狭义的也好,广义的也好)只是教育的一环,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很多环节的配合与环境的造就,没有必要搞得早教身后有光环要解救大众一样,
  这是明白话,实话。也是我看到《经过早教的孩子成年后怎样了》这个贴子的感觉。很多主张早教者和反对早教者都在同一个坑里。主张早教者虽然不一定高举狭义早教大旗,但也需要用“功成名就”来作为衡量早教价值的标准。反对早教者更多的是反对狭义早教,或者是反对狭义早教中的某一具体方法,然而他们却在狭义早教覆盖早教,而且他们也同样需要“功成名就”作为衡量早教价值的标准。这种势力是很强大的。 我推想,是否是这种情况,才使一些不愿“同流合污”者树起“不早教派”呢?如果是这样,大可不必。一方面,从上面讨论已知,真正的不早教、不作为是不存在的。既然都是作为,就得考虑作为的方法、行为方式的问题。而这样又重新回到了早教的具体理念和方法的圈子中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05-6-28 03:01:47 | 只看该作者
dawnch:

看到你的悄悄话了,还没回.:)

你把不同早教看法态度的关系变化思考的太对路了!就是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楼主| 发表于 2005-6-28 10:37:39 | 只看该作者
dyly+-->引用:dyly dawnch: 看到你的悄悄话了,还没回.:) 你把不同早教看法态度的关系变化思考的太对路了!就是棒!:)
  一些杂章断想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楼主| 发表于 2005-6-28 13:48:48 | 只看该作者
整理一下,关于早期教育定义的讨论

从网上找到了现有与早期教育定义有关系的资料:“一般对早期教育的广义理解为学前教育,即指0-6岁的教育,狭义理解为0-3岁的教育,即指婴儿期的教育。而内蒙古师范大学早期教育专家七十三指出,早期教育甚至可以延长至整个儿童期,即0-12岁。早期教育并不等于早期智力开发。 ...”
这个时间的划分应该算是比较轻松讨好的方式。争议不会太大,但也不太有用。因为大家关注更多的是早教期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的问题。

《受过早教的孩子成年后怎样了》那楼有些个有用的成果,从早期教育的基本态度和方式,把早期教育划分为:

作为教育——以积极干预为方式的早期教育。

不作为教育——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教,可能还有什么都不管。

这种划分方法除在辩论技巧上,就不会有太多的用途。只是通过这种划分方法,我们总算比较清楚:不作为的教育是几乎不可能存在的。



后来,那座楼又从早期教育的内容上,作了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早期教育的内容无所不包,凡对孩子有所影响的,无论是人的有意施予,还是环境给予,都在其中。这是内涵最不确定的概念,因面就可以有广大的外延。

狭义:专指“文化教育”。这种划分可能会存在技术上的问题,edu同志就非常不苟同“狭义的早期教育”这种说法,而要代以“正确的早教”、“不正错的早教”、“片面的早期教育”。

从技术角度来看,“正确”与“不正确”之说前提太多,比较容易主观化,不利于概念的澄清,不利于讨论开展。

仅从个人喜好来看,“片面”之说太富有感情色彩,太有批判性,亦有片面之嫌,不用为妥。



尽管如此,狭义这说看起来在那座楼已用开,至少我们都容易明白nikki批判和反对的是什么,节约了眼力和脑力。

但广义与狭义的说法似乎是触了某些同志的专利,为免在这问题上过多缠绕,dyly倡导“绿早”、“红早”。

红早(原广义早期教育):

绿早(原来狭义的“早期教育)




这个说法很好,明摆着一副业余的样子,省得有人闹心。只是这个说法来得晚了点,俺还得改了刚用顺手的广义狭义。



文化教育、狭义早期教育只是广义的早期教育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我觉得这是这场讨论最有价值的成果。立此存照,告诉后来人:早教不是识字,不是读经,不是小学课程。反对识字、反对读经者也并不是否定整个早教。

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讨论早教的具体方法,具体内容,才有可能轻装而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05-6-28 15:56:45 | 只看该作者
dawnch+-->引用:dawnch

红早(原广义早期教育)

绿早(原来狭义的“早期教育)

红枣,绿枣,八宝粥? 又不是地下党不要搞暗号,信徒就是信徒要维护自己的信念,这样对手也会尊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05-6-29 10:55:42 | 只看该作者
01
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05-6-29 17:23:12 | 只看该作者
dawnch+-->引用:dawnch 这是明白话,实话。
也是我看到《经过早教的孩子成年后怎样了》这个贴子的感觉。
很多主张早教者和反对早教者都在同一个坑里。
主张早教者虽然不一定高举狭义早教大旗,但也需要用“功成名就”来作为衡量早教价值的标准。
反对早教者更多的是反对狭义早教,或者是反对狭义早教中的某一具体方法,然而他们却在狭义早教覆盖早教,而且他们也同样需要“功成名就”作为衡量早教价值的标准。
这种势力是很强大的。
我推想,是否是这种情况,才使一些不愿“同流合污”者树起“不早教派”呢?
如果是这样,大可不必。
一方面,从上面讨论已知,真正的不早教、不作为是不存在的。
既然都是作为,就得考虑作为的方法、行为方式的问题。而这样又重新回到了早教的具体理念和方法的圈子中来了。


真是深刻!!!佩服佩服!清理得很清晰啊!

我在MSN上就发现这个问题,94,写贴子常会犯这个鸡同鸭讲的故事,张三讲“下雨了,收衣服了!”李四说,“不对!我刚出差回来,要准备洗衣服!”都有衣服的事,但不完全是那儿会事。就是因为这个讨论载体,所以鉴别众多家长的对于早教的理念(表面的和深入的)就显得困难许多。

论点一,什么叫早教?
按北京人时代,合着我们的幼儿园小学不全是早教吗?合着孤儿园的孩子,咱们家里人有双方家长不也是早教了?其实教育是必定存在,人本身就是一种“早产”动物,因教育的存在,人才有发展空间。

论点二,如何进行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
方法太多。但无疑,什么样的先天的后天的环境造就的无疑也是千千万万不同的人,你的孩子就认命吧,认你作妈作爸,他她一定是那个不一样的其中一个。

论点三,早教(我定义为特殊的有为的早教)与后天的成就有必然联系吗?
看到这个问题,每个父母都提着一口气(做了多的、做了少的、或者没怎么做的)。孩子这朵小花的开花结果要过好多年才看到的,这颗果子到底会长成啥样子啊?(而我们的绝大多数这辈子又只有一次机会。)谁知道呢?
那我们先要定义什么是孩子的成功,就如我们如何定义自己的成功一样。是世人眼里的荣华富贵呢,还是知足常乐。答案就交给我们自己和长大后的孩子。

我是建议能不能再列个单子,讲讲那些个历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财富500强、全球500强CEO、CFO、CTO、安徒生文学奖获得者、新闻普利策奖、胡富财富榜上富豪、古今中外著名文学家、诗人、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画家、舞蹈家、歌唱家、著名的医生……许许许许许多多多多多多中,从小没受过早教过的?

想起看到的一个奶粉广告,画面上一个极其可爱的小宝宝和一个极其温柔的画外音:“你想你的孩子成为贝多芬吗?凡高吗?……”多么诱人啊!可写广告那人知道这些人经历过巨大的生活的苦难和折磨吗?!伟大的人难道很多不是在这种困境下留下旷世作品的吗?

我说,我不愿意。

其实,我是早教的支持者,我也支持我的孩子念唐诗、认字(当然那只是教育一小部分),但实施的基础是孩子的兴趣,推动我的动力,即认为会带给孩子的好处是”,诗“作为经过历史文化洗涤后作为一种精华语言带来的韵律美,以及加强机械记忆、练习口语表达。没有什么,没有什么以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05-6-30 05:03:30 | 只看该作者
dawnch+-->引用:dawnch 整理一下,关于早期教育定义的讨论

从网上找到了现有与早期教育定义有关系的资料:“一般对早期教育的广义理解为学前教育,即指0-6岁的教育,狭义理解为0-3岁的教育,即指婴儿期的教育。而内蒙古师范大学早期教育专家七十三指出,早期教育甚至可以延长至整个儿童期,即0-12岁。早期教育并不等于早期智力开发。 ...”
这个时间的划分应该算是比较轻松讨好的方式。争议不会太大,但也不太有用。因为大家关注更多的是早教期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的问题。

《受过早教的孩子成年后怎样了》那楼有些个有用的成果,从早期教育的基本态度和方式,把早期教育划分为:

作为教育——以积极干预为方式的早期教育。

不作为教育——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教,可能还有什么都不管。

这种划分方法除在辩论技巧上,就不会有太多的用途。只是通过这种划分方法,我们总算比较清楚:不作为的教育是几乎不可能存在的。



后来,那座楼又从早期教育的内容上,作了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早期教育的内容无所不包,凡对孩子有所影响的,无论是人的有意施予,还是环境给予,都在其中。这是内涵最不确定的概念,因面就可以有广大的外延。

狭义:专指“文化教育”。这种划分可能会存在技术上的问题,edu同志就非常不苟同“狭义的早期教育”这种说法,而要代以“正确的早教”、“不正错的早教”、“片面的早期教育”。

从技术角度来看,“正确”与“不正确”之说前提太多,比较容易主观化,不利于概念的澄清,不利于讨论开展。

仅从个人喜好来看,“片面”之说太富有感情色彩,太有批判性,亦有片面之嫌,不用为妥。



尽管如此,狭义这说看起来在那座楼已用开,至少我们都容易明白nikki批判和反对的是什么,节约了眼力和脑力。

但广义与狭义的说法似乎是触了某些同志的专利,为免在这问题上过多缠绕,dyly倡导“绿早”、“红早”。

红早(原广义早期教育):

绿早(原来狭义的“早期教育)




这个说法很好,明摆着一副业余的样子,省得有人闹心。只是这个说法来得晚了点,俺还得改了刚用顺手的广义狭义。



文化教育、狭义早期教育只是广义的早期教育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我觉得这是这场讨论最有价值的成果。立此存照,告诉后来人:早教不是识字,不是读经,不是小学课程。反对识字、反对读经者也并不是否定整个早教。

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讨论早教的具体方法,具体内容,才有可能轻装而行。

对您的总结发言俺太满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
发表于 2005-6-30 05:06:32 | 只看该作者
请再仔细读读体会我迫不得已这么起名的"目的“。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05-6-30 05:07:33 | 只看该作者
Ciaci+-->引用:Ciaci 真是深刻!!!佩服佩服!清理得很清晰啊!

我在MSN上就发现这个问题,94,写贴子常会犯这个鸡同鸭讲的故事,张三讲“下雨了,收衣服了!”李四说,“不对!我刚出差回来,要准备洗衣服!”都有衣服的事,但不完全是那儿会事。就是因为这个讨论载体,所以鉴别众多家长的对于早教的理念(表面的和深入的)就显得困难许多。

论点一,什么叫早教?
按北京人时代,合着我们的幼儿园小学不全是早教吗?合着孤儿园的孩子,咱们家里人有双方家长不也是早教了?其实教育是必定存在,人本身就是一种“早产”动物,因教育的存在,人才有发展空间。

论点二,如何进行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
方法太多。但无疑,什么样的先天的后天的环境造就的无疑也是千千万万不同的人,你的孩子就认命吧,认你作妈作爸,他她一定是那个不一样的其中一个。
论点三,早教(我定义为特殊的有为的早教)与后天的成就有必然联系吗?
看到这个问题,每个父母都提着一口气(做了多的、做了少的、或者没怎么做的)。孩子这朵小花的开花结果要过好多年才看到的,这颗果子到底会长成啥样子啊?(而我们的绝大多数这辈子又只有一次机会。)谁知道呢?
那我们先要定义什么是孩子的成功,就如我们如何定义自己的成功一样。是世人眼里的荣华富贵呢,还是知足常乐。答案就交给我们自己和长大后的孩子。

我是建议能不能再列个单子,讲讲那些个历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财富500强、全球500强CEO、CFO、CTO、安徒生文学奖获得者、新闻普利策奖、胡富财富榜上富豪、古今中外著名文学家、诗人、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画家、舞蹈家、歌唱家、著名的医生……许许许许许多多多多多多中,从小没受过早教过的?

想起看到的一个奶粉广告,画面上一个极其可爱的小宝宝和一个极其温柔的画外音:“你想你的孩子成为贝多芬吗?凡高吗?……”多么诱人啊!可写广告那人知道这些人经历过巨大的生活的苦难和折磨吗?!伟大的人难道很多不是在这种困境下留下旷世作品的吗?

我说,我不愿意。

其实,我是早教的支持者,我也支持我的孩子念唐诗、认字(当然那只是教育一小部分),但实施的基础是孩子的兴趣,推动我的动力,即认为会带给孩子的好处是”,诗“作为经过历史文化洗涤后作为一种精华语言带来的韵律美,以及加强机械记忆、练习口语表达。没有什么,没有什么以后。

太精彩了!希望常和您讨论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6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1 17:43 , Processed in 0.07872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