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小天8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尴尬的阅读后遗症—功能性文盲(1)有感于论坛的几个贴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6-3-7 11:25: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ty1122bb 于 2016-3-7 11:26 编辑

说来有趣,有个朋友的女儿从来没有读过一本小说,高考的阅读理解照样高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6-3-7 14:47:46 | 只看该作者
看过好多不阅读的孩子拿高分,简直就是老天专为高考量身定做的。不敢说老天有什么不妥,因为对高考的强适应并无过错。也是觉得有趣。

点评

呵呵,虽然我也觉得很多,可总的来说不多,是这种类型比较吸引眼球,让人觉得多。  发表于 2016-3-10 07:13
这样的人还真不少,他们会拿高分,但从不阅读。  发表于 2016-3-10 00: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6-3-8 12:49:2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思考。我还停留在以量取胜的观念水平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6-3-8 14:42: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ty1122bb 于 2016-3-8 14:44 编辑

精读和泛读是两回事,读小说和阅读理解是两个概念,两种读法,但同时两者也互有关联。
应该宽容、平静的对待那些热爱小说,但对于阅读理解一时摸不到门的孩子。既不要全盘否定孩子的阅读行为,也不要对有应试色彩的阅读理解横加指责。前者,孩子的广泛阅读对于孩子的益处是多方面的,对于阅读理解有一定的好处,但并不直接,家长实在应该从大处着眼,多看好的一面,所谓营养健身而不治病。后者,应试类的阅读理解从形式到内容舶来品的意味颇多,应该有其科学合理的一面,为了应试可以借鉴新东方应对托福、雅思的手法,但也要牢记,没有大量实际的阅读,考得出好成绩,但学不出好语文。

点评

说得太好了!  发表于 2016-3-21 09:08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6-3-8 14:46:52 | 只看该作者
孩子还没有上小学,没有办法判断他以后的状态,不过楼主提出来的问题确实也需要好好注意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3-9 11:18:40 | 只看该作者
tricom163 发表于 2016-3-4 09:39
如果真是酷爱阅读,对于初中和初中以下的孩子,问题应该不是出在阅读或阅读理解上。我记得从三年级开始,老 ...

非常感谢tricom163的回复。我更为了解大家的想法。
举个例子,为什么我会说是阅读的关系。
2015年时,我在小学作业班里协助过一段时间。一天晚上看到一位小朋友坐在座位上傻笑,他是遇到问题了。我走过去,看到他停留在一个问题上:
请解释这句话: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他说:“老师,这题怎么做?”可能很难想到,他对这句话听了解,但是他真的不懂怎么做。问题在题目的“解释”两个字上,我带他查字典,举例子,带着他绕着班级对其它同学去应用这个词“解释”,然后他明白题目要他做什么,他也很愉快地把回答写了上去。五年级的小朋友,阅读量挺大。
我的弟弟在准备高考,他也是属于很爱看书的那种。可是遇到主观表述题,会直接歇菜,我一个一个查过他正在读的题目,其中多个字都无法清楚定义出来。“具体”、“体现”、“方面”等等,我真的宁愿去相信他之前的阅读里碰见这类词较少或是这类词在某种语境里他不了解。可是事实是高三生,成年了,书看得也不少,又不是什么艰涩的法律公文;实在不好拿这个理由来说服我自己。所以我要求他把这些个字弄清楚,他才明白要做些什么。他会跟我说:“姐,以前这种题我是不做的,直接扔一旁的,现在我知道要做什么。”
虽然我举个都是题目的例子,但是我也很困惑,我觉得不至于吧,如果这些字出现在岗位的指示里,那很自然就会看到一个无法“行动”的员工。
   
    关于“跳读信息”、“抓关键词”、“中心句在第一段”,我倒认为,如果一个人阅读能力好,全篇从头看到尾,自然就知道什么是关键词和中心了,除非他觉得自己没办法一下子就知道。我更倾向于把这些阅读技巧看成是阅读能力下降的应急措施。除非这个人是在翻看电话薄或者是找出与自己观点一致的篇章,那可以跳着读,但是如果阅读目的是后者,他又为何要看别人的书呢?这些阅读技巧就像英语听力的“抓关键词”,听懂就是听懂,听不懂就是听不懂,“抓关键词”代表着没法一次性就听懂。
  
再谈为何很多小朋友不读理科课本的,去看看理科课本,其实没什么很深奥和特殊语境的字词。很多术语是根据汉语的基本意思来撰写的。我在校带高中生时,狗拿耗子爱管闲事儿,把他们的数学定义的字词拿出来问他们,百分之90被噎住,清理基本的语义后,他们都会觉得我很诡异,因为他们突然看懂了数学的样子。

点评

举的几个例子,这些字的意思还不能明确知晓,也就只能是差生吧?好象有点脱离现实了,如果是老师盯牢了划重点字,这些字的意思估计是翻来覆去好多遍了,滚瓜烂熟还差不多?  发表于 2016-5-4 14:00
学习或阅读之三大境界:1. 自娱自乐;2. 学以致用;3.创新。能同时进行当然最好,不能的话,首先得自娱自乐,再谈后面2项。  发表于 2016-3-9 20:35
比如说,英语听力的关键词,你是用逻辑去分析,但事实上语言学习不能完全用A==>B这种一一对应方式推导。小学生不爱读理科读物,这很正常。高中生的确会被噎住,之后呢,这百分之90都开窍了吗?水过鸭背吧。  发表于 2016-3-9 20:30
trocom163, 我只是展示着另外一种可能性,而且是经过实验过的。至于“纠缠”二字,还称不上。  发表于 2016-3-9 15:15
这里面涉及许多有争议话题,是没必要再纠缠这些。  发表于 2016-3-9 13: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3-9 11:25:41 | 只看该作者
或许我们先把目标集中到一个争议较少的科目上,譬如为什么很少孩子会独立阅读理科书籍;难道我们的阅读要分成各种类吗?学完阅读这种还要学那种于都?仅供参考,欢迎讨论。我把下篇帖子贴上。

点评

是的,仅凭个人经验,我是倾向于认为要分类别的。但是怎样分,什么时候分,对于个人,得看具体状况;对于教学系统,则需要一个比较科学的循序渐进的安排。  发表于 2016-3-9 13:54
[发帖际遇]: 小天8008 在新儿教收获很多,贡献了 2 金币,想收获更多,多转转,多分享吧。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3-9 11:28:22 | 只看该作者
zty1122bb 发表于 2016-3-7 11:18
举个例子,它是如何让学生的速度越来越慢的。我的一位交情不错的高中同学在厦门大学学习后进入厦门的外企, ...

   
   谢谢版主开了个口子,我倒认为是大学没有扎实教学生如何去理解。譬如:你们以后遇到各种样子的文章,如何理解它们并投放进应用。您觉得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6-3-9 12:25:57 | 只看该作者
小天8008 发表于 2016-3-9 11:28
谢谢版主开了个口子,我倒认为是大学没有扎实教学生如何去理解。譬如:你们以后遇到各种样子的 ...

你说的确实如此。
中国人做事最大的特色就是不规范,实际工作中许多文章类型没有一定之规,往往是随行就市。
在欧美企业,其计划书、销售报告,样式规格自有一套体系,虽然是国际通行,但对于国内大部分大学,可能真是一片空白。
要求这些学校有所改进当然是应该的,但对于现实中的毕业学生,自己主动一点,尽快熟悉情况,早点入轨才是比较现实的。
现在中考阅读理解不再是记叙、说明、议论,而是分了七个大类,其中“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应该就是针对楼主所说的,但感觉比较初步。相信现在的中学生,几年之后,与社会接轨的能力会有实质性的改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3-9 15:12:49 | 只看该作者
zty1122bb 发表于 2016-3-9 12:25
你说的确实如此。
中国人做事最大的特色就是不规范,实际工作中许多文章类型没有一定之规,往往是随行就 ...

  嗯!
     
    依我个人操作的经验来看,其实没必要这样把阅读分成多个种类来一一学习。学习者需要的应该是一种工具,这个工具可以帮助他们克服 每一种 阅读类型; 我觉得现在的阅读造成的一种困局就是读完这样的文章还要读那样的文章,不同类型的文章都要来适应。 所以造成这种困局——没法阅读课外和作文、没法独立阅读理科文章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19:18 , Processed in 0.10277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