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成长记录] 记录孩子们在中学里的生活,教育故事《幸会一场》连载

[复制链接]
16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20:50:48 | 只看该作者
四十三、意外的待遇
其实几乎所有的成功家长都有那么一些相似的东西。比如说高标准严要求,而且是多方面的要求;再比如说保持与孩子的良好沟通;再比如说,正确甚至超前的教育观念,这涉及到指引方向的问题;良好的示范表率,这涉及到言传身教的问题……
其实相当多的家长也不能从这种分享中得到实质性的帮助,这是由他们自身的素质决定的。这类家长巴不得可以有个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似乎这样可以省下在家庭教育上动脑筋的力气,却不知道这恰好是他们与成功家长之间最大的差距。
就拿高标准严要求来说,很多家长就是给孩子定一个自以为合理的目标,孩子都不见得认可,却盼着孩子自动实现期待。家长不在如何实现目标上作文章,却热衷于反复向孩子唠叨要达到这个标准,似乎把这个目标重复千百遍就能让孩子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这也许比没有目标期待的家长强,却也好不了多少。
对于马涛爸爸来说,不仅要有期待,还要考虑用什么方式让孩子接受,还要考虑用什么方式执行,用什么方式评价检测,最关键的是还能一直坚持落实,绝不半途而废。
而且这种没有工资的工作涵盖面很广,从成绩到身体,从智力因素到非智力因素,时时刻刻都在持续存在着。
一句话,马涛之所以比某某小孩强,是因为马涛爸爸比那小孩的家长厉害得多。
不过就算不少家长学不来,让他们来听听也是没有坏处的。起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好不够,需要继续努力。
或者至少意识到,重视家庭教育是有必要的。
这就够了。

汤老师坐在教室一角,目光从一个个家长脸上移过,看到谭欣雅的爸爸注视着台上,不时提起笔记录下要点。
这个家庭会把收获化为行动,汤老师对他们不担心。
曾育强的家长请假没有来,曾育强坐在他自己的位置上听完了家长的分享,很难说清他的表情是羡慕还是失落。
汤老师在家长中找了一阵,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一个看上去有些疲惫的中年男人,衣服有点偏旧,式样也显老气。他正一手扶着头,眯缝着眼睛。
汤老师知道他在听,而且会认真地听。
因为他是陈佳的爸爸。
只要与提高孩子成绩有关的内容,他都会关心。
他是汤老师这次家长会的重点工作对象。
汤老师来到陈佳爸爸身边,小声告诉他希望在所有家长离开后与他单独交流。陈爸爸明显有点意外,因为陈佳一向成绩好,从小到大的历次家长会,他没体验过这种待遇。
他不由得想,莫非陈佳最近出了点什么问题?难道……是早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18:02:30 | 只看该作者
四十四、陈爸爸的微笑
“期末考试的成绩满意吗?”汤老师一坐下来就问道。
“可以接受,”陈佳爸爸保持微笑,“老是停在第三名上不去,要是能更进一步就好了。”
“那,对马涛家长的发言满意吗?”汤老师又问。
“讲得很好呀!”陈爸爸正色说,“我听得很认真哩!”
“他的主张你最赞成的是什么?”
陈爸爸略一沉吟,答道:“高标准严要求。”
“那,他强调的对马涛全面的教育,你怎么看呢?”汤老师刨根问底。
陈爸爸笑道:“汤老师你知道的,我们对陈佳全面发展也很重视的。家里经济不宽裕,可还是琴棋书画各类培训班,都尽量给陈佳创造条件参加。当然,家庭情况不同,投入也会不一样。像他说给孩子请外教,出国旅游之类的,那是我们做不到的。”
汤老师从不怀疑这个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就像陈佳说过,为了保证她的学习环境,家里平时连电视都不看。只要是能对陈佳的发展有好处,家长是义无反顾的。
汤老师笑道:“量力而行嘛,就陶冶性情来说,出国和郊游起到的作用也差不多。不过我觉得马涛爸爸强调的不是教育条件的全面,而是教育要求的全面。老实讲,我觉得你们就对陈佳的学习成绩就过于强调了。”
“没办法,家长能力有限,幸福生活得靠她自己创造。没有成绩,找不到好工作,哪来的幸福生活?”陈爸爸一笑了之。
汤老师想到陈佳家里的格局——他去家访过一次。两室一厅的廉租房,家具陈设偏旧,只有陈佳小屋里的物件新一些。那小屋与其说是一间闺房,倒不如说是一间书房。书柜和写字台占据了主要的空间,剩下的地方只够挤下小床和小小的衣柜。床头上方的墙壁被她小学得的奖状占得满满当当,奖状的两边,是陈佳手书的一副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陈佳爸爸的话听起来好像没错,可是成绩好了就一定有幸福生活吗?成绩好也许意味着好大学,可好大学就意味着好工作吗?再说就算有了好工作,那能代表幸福生活吗?
汤老师也不反对陈佳找个好工作,也许这确实是幸福生活的组成部分,但汤老师觉得家长把这个作为唯一目标,已经影响了陈佳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说,影响了她发现快乐。
在有些人的生活中,快乐是日用品,每天都在消费;可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快乐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必须要万事俱备才能享有。于是前一种人越来越习惯发现和制造快乐,而后一种人却很难在生活中找到幸福。
很难看到陈佳处于快乐的状态中,她总是愁眉紧锁压力山大,这种压力很大一部分是家庭赋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发表于 2015-12-24 11:23:50 | 只看该作者
一直紧跟楼主更新。今天终于能够重新登陆儿教,在楼主贴里留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6 17:07:57 | 只看该作者
四十五、“乖孩子”的问题
陈爸爸陈妈妈都是摩托车厂的工人,爸爸的文化程度稍微高一点,所以主要是他负责陈佳的教育。
从“穷人的女儿早当家”到“自己的路自己走”,陈爸爸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女儿,要想改变经济地位,只能靠她自己。陈爸爸常给女儿灌输“知识改变命运” “书中自有黄金屋”之类的观念,让孩子把成绩与命运联系起来。
从小就有意识地让她背负生活的重负,她能快乐起来吗?
追求成绩,就只是为了自己生活更好,这其实是一个很低的目标,有人管这种追求叫猪的理想。汤老师跟希望孩子们说过,希望他们做优秀的人啦,做快乐的人啦,做受人尊敬的人啦,做能照顾别人的人啦,就没说过希望他们做收入高工作轻松的人。因为眼光狭隘、见识短浅的人,不会有什么成就。
过分追求成绩的结果,恰好是对全面发展的忽视。
陈佳得快棋比赛冠军那天,回家向爸爸报告了这事。陈爸爸的原话是:“祝贺你佳佳。但也要记住,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班级下了第一也不能骄傲。还有,学习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学习上得第一可比下棋得第一强多了。”
在这种本来应该大力表扬的时候,家长也不忘记强调成绩的重要。陈爸爸以为让陈佳学过些琴棋书画,就意味着全面发展。却不知道观念的错误导致他评价的走样。
在忽视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被牺牲掉的就是那些非智力因素。陈爸爸一定忘记了还有个名词叫“第十名现象”,为什么十来名的学生表现不凡,恰好说明了成绩不是万能。
陈爸爸教育出来的这个陈佳,循规蹈矩,但是不快乐不轻松不自信——而且,实话讲,有些愚昧。
就拿最近的一件事情来说,经过上次的教育,陈佳终于能够来办公室找数学老师问问题。见到数学老师不在,陈佳转身想走,被汤老师叫住了。汤老师说,不是还有其他班的数学老师在吗?我看袁凯文来问题的时候,本班老师不在,其他老师他也一样问。
陈佳羞得满脸通红,说不行,我没他那么大方。然后就转身逃回教室了。
她没想到汤老师又托同学把她叫到办公室,当着她的面联系了隔壁班的数学老师,然后对她说,现在你可以问了。
在汤老师看来,不重视心智的培养正在使陈佳走向愚昧,陈佳辛苦地投入学习,却没勇气突破自己。她不知道她的埋头苦干充满了重复无用的低效率劳动,对达到她的目标不是什么好办法,而解决问题最高效的办法——请教老师——却被她认为是可以回避的,她做不到的,没那么关键的。
汤老师管这种学习状态叫勤快的懒人,他希望能帮助陈佳开了这个窍。
此外,对个性心理培养的忽视在陈佳身上也比较明显。老百姓的传统是女儿要宠着养,这不是没有道理的。长期缺乏鼓励又严格要求,使得陈佳总是担心会让别人不满意。自省本是好事,但到了陈佳这个程度,对她未来的职场与家庭生活都有隐患。
再说,这些重要的因素都缺失,成绩就一定能上去吗?从陈佳不愿请教老师看来,她并不是学习意愿足够强烈的学生。总是担心让别人不满意,使她其实是为了别人在学而不是为了自己学。
总为别人打工,怎么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呢?
汤老师忽然意识到,自己想教给学生的,不只是学习成绩,而是学会学习。从这一点上来看,这个所谓的乖孩子还没有合格呢!
所以,这天傍晚,他和陈爸爸在教室里聊了又聊,等到聊完出来一看,又是满天星斗了。
[发帖际遇]: 双足飞龙wyvern 文章写得好,得到了新儿教神秘人物奖励 2 金币,太好了!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9 20:15:09 | 只看该作者
四十六、变化
假期里谭欣雅和高雨涵在英语班遇到陈佳的时候,有一些惊讶。因为这个班不是补习课内知识,而是找外教练口语,对分数没直接帮助。
谭欣雅当然是受了马涛的影响,家长会后她和妈妈爸爸讨论了很久,把整个假期排得满满的。除了她报了口语班以外,妈妈还时常陪她一起看网易公开课。她喜欢大学的那种上课氛围,觉得汤老师给大家作讲座的时候,就有点那种味道。
高雨涵是谭欣雅的跟屁虫,自然也被拉到英语班来。在她们的印象中,陈佳不会对这种与分数无关的事情感兴趣——不过她们也不会拒绝听课的时候多一个班上的同学。
感觉陈佳好像气质上也有点变化,没有以前那么小心翼翼了……
其实假期里想来报这个班的同学很多,本来张苇也说要来,后来因为她妈妈出远门,她被送到爸爸那边去了,只好作罢。
就连英语考试长期不及格的曾育强都在附近家报了个课内英语补习班。
只有郭一航特别一些,他报的是韩语班。
高雨涵笑他英语都学不好还学韩语,郭一航正色说,学好了韩语以后高雨涵去韩国的时候他可以当翻译。

开学以后,据谭欣雅观察,陈佳的变化越发明显。
年级举行英语演讲比赛,朱老师说陈佳音色好,发音正,而且英语底子也不错,推荐她参加——陈佳这次居然没拒绝。在朱老师的指导下,她一直进入到决赛。虽然在和(1)班高富帅PK的时候紧张得腿肚子直哆嗦,但还是坚持下来了。评委们认为看得出她的口语和朗诵经过了训练,都优于高富帅,评她为第一名。篮球队的人还请她喝了一次冷饮,说她在另一个赛场上灭了高富帅,也算是报了仇。
而且,陈佳也没那么怕别人开玩笑了。
举个例子说,上学期陈佳和袁凯文经过争取做回了同桌,郭一航开他们玩笑,说他们破镜重圆。陈佳就一改每天放学和朋友们同路走的习惯,只因为那里面有袁凯文,她怕被说闲话。当时汤老师还送她一句话: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可现在,陈佳好像没了那么多顾虑,放学又加入到队伍中了。
这种变化从朋友的角度来看当然是好事,可想想凯文……
谭欣雅就只好叹口气了。

中午。
吃完饭,看了一会操场上的人打球,袁凯文回到班上,和陈佳一起做作业。
他忽然感到好像背后有谁在盯着自己。回头一看,李皓冬站在后面门口,一直向这边望着。
袁凯文暗暗好笑,他当然知道李皓冬的心思。
李皓冬不是在看袁凯文,而是在看他的同桌。
他向李皓冬招招手,示意他过来,但李皓冬微笑着摇了摇头,还是在原地。
虽然郭一航说袁凯文对陈佳有意思,可袁凯文觉得完全没那回事。他只是把陈佳当成一个可以互相帮助的好同桌罢了。毕竟以他的成绩,还能和陈佳这样成绩拔尖的人坐一起,太值得珍惜了。
倒是李皓冬,常常没事就望着陈佳的背影出神,那才是真的叫有意思。
这和以前的李皓冬比起来,也是不小的变化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 10:47:41 | 只看该作者
四十七、班干部会
老师想了不少法子让李皓冬活泼些,除了带他踢球,汤老师了解到他喜欢做机器人模型,就让他把自己的机器人模型都拿到班上来,搞了个小型展览会。
展览那天,李皓冬站在展台旁,看全班同学都来参观,高兴得一直搓手。
而且,自从在班会课上主动发言以后,他开始在课堂上接受其他老师的提问——虽然他不主动举手,但再也不会站起来一言不发了。
袁凯文觉得李皓冬和陈佳都是内向型性格,最近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所以李皓冬追他的同桌也没什么不妥。他甚至想李皓冬这种深情守望特别有杀伤力,幸好自己不是女孩子,要不一定被他打动。
但是陈佳却好像并没有留意这个默默的守望者,继续做作业。
袁凯文挠挠头,也开始做作业。他想到班干部会上汤老师给他们讲的《孙子兵法》,高明的将帅不会总是靠主观努力来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创造形势,让自己希望的情况顺势发生。就像平地上滚不动的石头,把它放到斜坡上却滚得很快。
看样子,李皓冬还没找到好的办法。

自从袁凯文这学期当了班长,参加了几次班干部会,顿时有种开了这次盼下次的感觉。
班干部畅所欲言的氛围固然好,但他更喜欢听老师对一些事情的评点。
生活委员郭一航常常是被评点的对象。他刚上任的时候,遇到搬东西总是向同学指手画脚,自己不动,有同学对此不满。汤老师说:“使别人的嘴不如使自己的腿,你要么学会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其他人做,要么学会使了嘴但别人没有意见。”
郭一航第一次做值日干部的时候,下面闹哄哄的,他坐在讲台上只顾赶自己的作业。汤老师后来说:“一航,别人也许会因为你做好了自己的事情而承认你,但别人会因为你做好了大家的事情而佩服你。”
生活委员的职责包含了班级各种公物的报修。有一次,郭一航答应了帮一个同学解决坏椅子的问题,可带着椅子去了几次修理房,门都锁着。郭一航有点嫌麻烦,就不大管这事了。结果汤老师在班干部会上知道了这件事,说:“我们的方言里有一句很俗的话,答应别人的事情,是坨屎都要吃了……”
班干部们先是一愣,然后一通大笑。他们都没听过这话,觉得真是太绝了。
虽然经常念叨郭一航,但汤老师也说,郭一航在这样的敲打下,进步特别快。
班干部会上还会有关于管理的小讲座,常常让袁凯文觉得收获很大。像汤老师给大家讲如何缓和工作中与同学的矛盾,教他们多用商量的口吻,平时如何保持与同学良好的关系。还给他们讲周恩来和德川家康如何用为人处事来打动身边的人。有的班干部处理事务容易异想天开,汤老师又专门讲依靠制度开展管理的重要性。
袁凯文觉得,老师是真的把他们当成大人在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楼主| 发表于 2016-1-3 09:39:11 | 只看该作者
四十八、地狱
在初二下半期,因为希望让更多的同学都能在班干部岗位上得到锻炼,(2)班调整了多数的班干部。张苇如愿以偿当上了劳动委员,汤老师说张苇做事认真负责,肯定能胜任。但班干部会上的张苇显得并不开心,总是坐在角落里,一声不吭。
谭欣雅担心地看了张苇一眼,从这个假期回来,张苇的情况就很不好。她不和朋友们交谈,经常一个人莫名其妙地泪流满面,叫她出来走走她也不答应。
还有她那个看不见的朋友,出现越来越频繁。
假期她和爸爸一起住,说来你可能不信,长到14岁,这是张苇第一次单独和爸爸一起住。作为一个留守儿童,小时候她和外婆相依为命,后来寄住在姨妈家里,上了初中她住学校,周末和假期跟妈妈一起住,就是没有和爸爸住过。
爸爸是修车厂的,没文化脾气也不好,常常为一点小事发脾气。心惊胆战的张苇觉得好像又找到了姨妈家里的感觉——由于不知道姨妈什么时候会不高兴,张苇总是提心吊胆。在学校要被老师批评,被同学羞辱,放了学还要看姨妈脸色,张苇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和灰姑娘差不多。
后来上了中学以后,看哈利波特的电影,其他同学兴高采烈,她却一个人默默地流泪。为什么姨父的楼梯间那么小,波特还愿意躲在里面不出来呢,那种感觉可能只有她最理解吧。
可是妈妈还要常常向姨妈对她的收养表示感谢,并且劝张苇不要表现得太敏感。究竟是姨妈对她太苛刻,还是张苇把严格要求当成了虐待,其实张苇也很迷惑。反正也没人就这个区别教过她,叫她怎么辨别呢?
张苇一直最盼望的,就是离开这个她感受不到温暖的家庭,回爸爸妈妈身边去。所以她试着跑了一次,又被找回来罚跪了两个小时。跪在地上的时候她就双手握在胸前祈祷,就像《悲惨世界》里的珂赛特祈祷着芳汀来救她。姨妈问她脑子是不是有问题,张苇没吭声,因为她听到一旁的毛伶说,姨妈才有问题,姨妈全家都有问题。
张苇称姨妈家为“地狱”,整个小学她的最大愿望就是逃离“地狱”。终于小学毕了业,爸爸妈妈接她到城市里上学,她以为自己这下是进了天堂,可到了新家她才知道,爸爸妈妈已经离婚,她想象中一家三口同住的画面不会出现,要么和妈妈住,要么和爸爸住。
妈妈有文化,能和张苇交流,可妈妈又老不回来住。
这次张苇住到爸爸那里以后,还听到妈妈和爸爸在电话里吵。妈妈说班主任给她打了电话,介绍了一些情况。她认为张苇的情况很严重,要爸爸拿钱出来带张苇去看心理医生,爸爸却完全无法理解需要看什么心理医生,他觉得张苇一定是自己不乖,才做出这些模样来骗家长。
他知道张苇不愿意和他住在一起。心情不好的时候,他就告诉张苇,不要对妈妈抱有希望,妈妈最终不会要她的,就像妈妈不要爸爸一样。
这种被抛弃的预言吓得张苇瑟瑟发抖,不知道流了多少次眼泪。她管爸爸的家叫“地狱二号”。为什么自己才离开一个地狱,又要进入一个新的地狱呢?也许,自己注定了要永远生活在地狱里?
[发帖际遇]: 热情好客的 双足飞龙wyvern 花了 3 金币 请坛友去旅游,有想去的吗,快回帖吧!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楼主| 发表于 2016-1-6 19:25:34 | 只看该作者
四十九、终结痛苦的方式
在学校,她待人时而热情时而冷漠,让人捉摸不透。淡定的时候,就算全世界孤立她,她也能保持免疫;可更多的时候,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让她哭个不停。
周末的时候,张苇宁愿住在学校,也不愿回爸爸家。可这并不能减轻她内心的恐慌,她总是站在顶楼天台的边缘胡思乱想——
妈妈说她出远门了,但为什么一直不联系?开学已经很久了,她为什么还不回来?爸爸说的会不会是真的?妈妈会不会不要我?如果妈妈也不要我,我再也没有机会去法国留学了。如果是那样,我还不如死了好!
老师劝她眼光要放长远,明天不一定会重复今天的遭遇。可是为什么过了这么多个明天,地狱也还是没变成天堂?楼顶的风呼啸着刮到张苇脸上,扯乱了她的头发,张苇觉得自己好累,在地狱里撑了这么多年,她想休息一下了……
她忽然吃吃地笑起来,因为她心里在想,要是我忽然不在了,你们才知道珍惜我吧?
为了纪念自己这个绝妙的念头,在联系本最后一页,张苇写了这样一句话:“到了那一天,除非奇迹出现——我会选择面对死亡。”
汤老师不知怎么翻到了这句话,在下面问她:“哪一天?”
她不回答,只在心里默念:3月29日。
这是她的生日。
这件事她只和毛伶商量过,在生日这一天回归,是终结痛苦的最佳方式。
汤老师劝了她两次,她不答话,只在心里讲,我已经看不到希望。

3月29日那天是个阴天。
一切都没有好转的迹象,包括天气。
其实,张苇要的奇迹究竟是什么,她自己也不知道。但显而易见的是,她的糟糕境遇一点都没有改变,爸爸没有变得通情达理,而妈妈也没有更关心她。
难道这就是我的最后一天了吗?
早上起床,张苇破天荒地对着镜子打扮了半个小时,梳好头发,别上新买的粉红色发卡。一直以来她觉得像她这样的灰姑娘不该用粉红色,今天决定破个例。
她很想心情轻松地去教室,但走进教室,心情却止不住地沉重起来。人人都在忙自己的事:交作业、看书、聊天……就连在这世上的最后一天,也没有人理会我,张苇想。
忽然,一只硕大的狗落到她面前,把张苇吓得低低地惊呼一声。定睛一看,才看出是个萌蠢的玩具狗,谭欣雅在狗的后面露出个笑脸:“生日快乐!”
张苇惊魂未定地点点头,除了挤出一个难看的微笑,她作不出其他反应。
但是谭欣雅根本没留意到她的异样,已经自顾自地念叨开来,你看我多有良心嘛,就我记得你的生日,你看这狗狗好可爱,我看中它好几天了,以后你可以和狗狗说话了……
老实说,在那一刻,张苇有那么一点点动摇,毕竟还有人记得她,她才13岁,她还想去法国念书。
但是谭欣雅再好,也不能解决她的所有问题,不能给她换个爸爸,也不能替她找回幸福的童年。
她想要一了百了的解决自己的问题。昨天晚上,她又偷偷地摸上天台伫立许久,只是因为时候没到,她才止住了纵身一跃的念头。
终结痛苦,太有诱惑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楼主| 发表于 2016-1-8 19:29:16 | 只看该作者
五十、订购的奇迹
高雨涵来了,居然也给她带了礼物,也许是谭欣雅授意的吧?究竟还要不要死呢?张苇看看窗外,希望毛伶给个意见。
可是从早上开始,毛伶就一直背对着她,不肯转过身来。张苇叹口气,只好自己拿主意。
除非出现奇迹——收到生日礼物算奇迹吗?
不算。谭欣雅送生日礼物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这算不得奇迹。
早上出门以前,张苇在自己寝室的床上,留了一封信。
在信里,她感谢这个班老师同学对她的照顾,申明自己的离去是因为心理问题,与班级无关。她希望自己的离开能唤醒爸爸妈妈,重新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要关心他们的孩子,让他开开心心。
遗书都写好了,怎么能说了话不算呢?

这一天她不说话,东西也不想吃。但是她负责的清洁检查和值日生管理,她特别认真。汤老师教过他们不要落荒而逃,就算注定要败退,也要把善后的工作做好。
因为一天没吃东西,到晚自习的时候,张苇已经有点头昏眼花,有时甚至幻想出一些画面,自己站在埃菲尔铁塔下面,戴着博士帽。
因为(2)班就她一个住读生,晚自习在(11)班上。才上了一半,忽然有个人在门口向她招手:“张苇同学吗,我找你一下。”
张苇走到教室门口,打量了一下那人,是个二十多岁长相清秀的小伙子。
张苇并不认识他。
见张苇有点迟疑,那年轻人说:“有人打电话说你想订一个奇迹,我们把货送到了你们班教室,需要你去签收。”
这话说得没头没脑,可能也只有张苇这样的人才会无条件地相信。她在原地呆立了一阵,忽然大叫一声,猛地向班上跑去。
连续的几间教室都黑漆漆的,只有(2)班隐隐透出一点光。
张苇跑到教室门口。门虚掩着,但是门上的小窗已经被遮住了。
张苇轻轻推开教室的门。
教室里所有的桌椅已经被拉到边上,露出好大一块空地。空地上凭空地多了一个长长的西式餐台,覆着餐布。杯碟刀叉都已经摆放停当。一个戴着厨师帽的中年男人正在讲台后面忙碌,从一个又一个的储物箱里变魔术似地端出一道又一道的菜来。
张苇张大了嘴巴,站在教室门口。那年轻人侧身从她旁边进门,脱下外套,穿上小马夹,戴上领结。
这时,后门开了,汤老师走了进来。

汤老师走向餐台的一头,拉开椅子,向张苇做了一个请坐的手势。
说张苇的下巴快掉到地上了是一点也不为过的,她赶紧揉揉眼睛——
不是幻觉。
张苇怯生生地走到汤老师身边,汤老师对她说:“生日快乐。”
张苇茫然地坐下,看汤老师坐到另一头。然后他听到汤老师说:“可以熄灯点蜡烛了。”
年轻的服务员点亮了桌上的烛台,熄灭了教室的灯。
整个教室笼罩在了柔和的烛光里。
[发帖际遇]: 双足飞龙wyvern 发帖时遇到新儿教富豪榜神秘人物关注,获得 1 金币,哇。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19:17:34 | 只看该作者
五十一、生日晚宴
张苇环顾教室,注意到门窗都已经紧闭,并且拉上了窗帘。
汤老师吐吐舌头说:“这是我们的小秘密,不能被别人发现了。”
张苇吃吃地笑起来。
汤老师眨眨眼睛:“这家公司负责出售奇迹,我打电话给你订了一个。他们说根据你的情况,奇迹应该是去法国留学。但是你现在还没到留学的年龄,所以改为请你吃一顿法式大餐。”
张苇第一次听说,奇迹也是可以订的。
服务员在汤老师身边小声道:“所有的菜都是从我们厨房里做好带过来,没超过半个小时。因为汤不好带,所以只带了开胃酒。按你的要求,给小朋友的是饮料。”
汤老师点头,示意可以上菜了。
前菜是鹅肝酱配烤面包,还有香草焗蜗牛。
两个人都不说话。汤老师一边吃,一边偶尔抬头观察张苇的表情。
一天没吃东西了,张苇有些狼吞虎咽。但是,从她闭上眼用力咀嚼的神情中,还是看得出,她是全身心地享受在这里的每一分每一秒。
隔着高脚杯,烛火在微微地摇曳闪烁,不知怎么的,张苇联想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她的最后一夜,不是也有类似的梦境?
服务员送上主菜,红酒迷迭香烤小羊腿。迷迭香的芬芳和烤得酥脆的羊腿的香味混合在一起,很是诱人。
汤老师看了一阵张苇,忽然感慨说:“如果我有机会,像你一样以后去法国留学,我一定要把正宗的法国美味尝个够。”
张苇继续吃,不说话。
“可惜呀,我过了年龄啦!以后,我只有听你讲述在法国留学是什么样子了。”
他举起酒杯:“学会享受生活,张苇。生日快乐!”
张苇也学着老师的样子举杯回应:“谢谢老师。”
用完了主菜和奶酪拼盘,该上甜点了。
服务员捧上来的是点满蜡烛的生日蛋糕,十四根五颜六色的小蜡烛,张苇喜欢的风格。
汤老师看着她:“许个愿吧。”
待张苇吹完蜡烛,汤老师一拍脑门:“啊,差点忘了!”
他打开了教室的投影仪和音箱。
这是一段张苇妈妈录的视频,妈妈在屏幕上说,没有忘记张苇的生日,祝贺她又长大一岁。妈妈在其他城市开了个新的事务所,所以没顾上家里。不过她要张苇放心,妈妈会把她留学的钱挣够的。
看完视频,张苇又流着眼泪吃了一大堆意面和沙拉,直吃到肚子咕噜咕噜地叫起来才停止。这是小学养成的习惯,在饭桌上遇到想哭又不能哭的时候,就低头不停地吃东西,一直吃到姨妈停止念叨,惊异地问:“这孩子怎么这么能吃?”
汤老师不作声,默默地看着张苇。
也许在这个时刻,不说话是最好的选择。

点评

感动!  发表于 2016-1-11 1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0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3:44 , Processed in 0.087270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