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jerryh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中西文化对比漫谈如何培养孩子的行为准则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3-2-17 12:06: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jerryhao 的帖子

哈哈,他想看过去大家族的家规,以此作为教子的参考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3-2-17 12:54:32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一条条来讨论,做比较吧。我先说
Rule 1

When responding to any adult, you must answer by saying

“Yes ma’am” or “No sir.” Just nodding your head or saying

any other form of yes or no is not acceptable.

我们在孩子回答我们的问题的时候,常常会看到这条被否定的态度,有的孩子是因为羞怯,有的是因为漫不经心。我们家孩子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比较少,那是因为她喜欢和人交流,但是在上外教课开始的时候,就是这种“是”或“不是”,我就告诉她,你要用完整的句子回答老师的问题 也是为了锻炼口语,把上课花的钱用足哦。

孩子用简慢的态度是会引起长辈的不快的,但是中国人一般即使有点不满扫过,也不计较。但是在国外,或许就会被人家帖上没有家教的标签,但是人家也不会说,只是心里想。

回过来,还是要考虑到对方的感受,使人际关系和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2-17 13:00:01 | 只看该作者
Rule 2

Make eye contact. When someone is speaking, keep your

eyes on him or her at all times. If someone makes a

comment, turn and face that person.

这条好像和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要求冲突啊,哈哈,我们以前是不是回答长辈的问话要低眉顺眼?女人和男人说话更不能直视?
我们家已经西化些了,是要求和人说话有眼神接触的,但我不要求一致直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3-2-17 13:1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无事生非 的帖子

昨天Xieno引我看的dortor.W的帖子就是和你的意思一样,连语言系统都颠覆了,名词的定义都不确定,那就没讨论的基础了。
弄到不可知论的方向。

我觉得道德还是有明确含义的。甚至我想要是用经济学的方法来解释某种行为是否有利。

比如说向河里扔垃圾的人是A,她扔垃圾得到的好处是省力,要是量化,可能就是得到了1元钱的利(请人扔垃圾筒付的钱),要是濠河在南通给人带来的愉悦,对环境产生好的影响价值10亿元,她的垃圾扔下去,可能导致100元的损失(环卫工人的工资,对河流污染造成景观价值的减值),所以她的行为为何不好,就是对社会价值的减少,并且自己得利并不多,100元不是直接到她的口袋里的。

我只是个比方,其实大家在做好事的时候下意识会去想,我这个行为值得不值得,其实就是在计较得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2-17 13:27: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 helenminliang 的帖子

我们家已经西化些了,是要求和人说话有眼神接触的,但我不要求一致直视。

一直直视啊,那当然不合适了。直接对视对方,好像只有两种合适的关系,一是情人,二是仇敌。
另外,眼神接触这些东西,言传似乎不如身教有效。

从您另一个帖子里也很受益,一并谢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2-17 14:51: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elenminliang 于 2013-2-17 13:00 发表
Rule 2

Make eye contact. When someone is speaking, keep your

eyes on him or her at all times. If someone makes a

comment, turn and face that person.

这条好像和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要求冲突 ...


你说的很对的,这条规则就和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冲突的,我们的文化呢,时间里在那个年代的基础上的,那时候为了维护家族的稳定,就定下来了无数的规矩,其中有一条就是对于年幼的人对年长的人不可以直视,而应该目光下垂,以表示臣服之心。

好在是现代社会了,我会鼓励孩子和别人交往的时候,同时用目光交流,这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2-17 17:05:23 | 只看该作者
第三个规则很有趣,对中国人来说,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有这么一条规则。

所以中文的翻译很简单,“别人有好表现,要替他高兴”

怎么高兴呢?别人比自己强,内心高兴不太容易,是不是表面上显示高兴呢?

对国人来说,别人取得了成绩是否高兴,要看这个人是什么人,家族的人、圈子内的人,自己的亲属,可能就会真心地替他高兴。要是陌生人那可就未必了。即使是家族内的,如果有利益冲突的话,也只会使表面上表示高兴,而内心里充满了嫉妒。可能做父母的对孩子取得成绩的高兴最真诚了,但往往高兴的未必是孩子成功的本身,而是孩子为自己挣了面子,或者说自己老了有所依靠了。

Clark给的方法更精细,他甚至约定了掌声持续的最少时间,以及鼓掌的方法。他让孩子没在这种操作中学会彼此鼓励,让每个孩子充分体会成功的乐趣。

这种事情做多了,你自然就会对别人的成绩,发自内心的进行赞美,缩短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

看看我们这里是怎样鼓励孩子的呢,除了我最不喜欢听到的那些家长们干巴巴的“你真棒”外,还很常见的是游戏中,父母故意放水,让孩子体验“成功”的乐趣的事情。

在这个环境下,孩子很难面对失败,他习惯了虚假的“成功”,所以大量见到的是缺乏自信的人们,他们最拿手的,就是靠YY来维持自己的心理满足。

我曾经说过,这是中国人爱看武侠小说的根本原因,武侠小说是普通人的精神鸦片。结果遭到了大批武侠小说迷的反对。



[ 本帖最后由 jerryhao 于 2013-2-17 17:1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3-2-17 17:4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 jerryhao 的帖子

这种事情做多了,你自然就会对逼人的成绩,发自内心的进行赞美,缩短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
我怎么觉得没这么简单呢。父母按照这一条给孩子说教,我的经验是不可行,也许有孩子自身因素吧。学校就更指望不上了。家庭中倒是有些方法,比如我与孩子打牌下棋时有意但又不漏声色地培养她为对手的成功而喝彩,还有英美剧中包括当年看的英美动画中也经常有类似情境,对孩子的熏陶似乎也不算少了。可是,我家孩子目前仍然不会为竞争者尤其是班级里同学超过她的表现而喝彩,我们的影响似乎仅局限在家庭里,小家庭以外(学校、社会、爷爷奶奶大家庭)的影响太大了,对抗不了。也可能是我的具体方法不对不好的原因吧。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helenminliang + 1 + 1 同意对这句话的质疑。完了,一空就吊这 ...
无事生非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3-2-17 18:27:01 | 只看该作者
另外,说说武侠小说。对此我没有发言权,因为年轻时仅仅迷恋过几天看过一本武侠小说,当然也不是武侠迷,随口说说哈。

不过,按照楼主的说法,如果缺乏自信和习惯虚假“成功”是“中国人爱看武侠小说的根本原因”的话,那么,说它是精神鸦片恐怕不恰当了吧。鸦片或者精神鸦片是罪恶的根源而不是结果,而武侠小说却不是心灵扭曲的根源,相反,武侠小说还可以安抚一下受伤的心灵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3-2-17 19:5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 pianocrazy 的帖子

为别人的成功喝彩?明明是反人性的嘛!
只不过,的确要一点点的让孩子知道,你不支持别人,也等于不给自己机会,因为别人也不会支持你呀。
问问自己,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由衷的为别人的成功感到过欣喜?如果有,祝贺你,你的孩子会更容易为别人喝彩,因为他有这个环境,自己做起来就不会太难。

也许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风景真的会不一样。
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同学之间多半是竞争对手,鲜有联合作战的机会。进入职场,往往多人竞争同一个职位,即便没有打破了头,也免不了有落井下石之类的事发生。在这样的时候,你去讲为别人喝彩,那不是自废武功么?
可是呢,换到不同的位置,在联合作战的时候,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起着不同的作用,每个人的成功都影响着整个团队的成绩~~在这样的时候,你就知道,信任、依靠和欣赏、鼓励自己的队友也被人同等对待,是多么的重要。
这些东西在体育运动中比较容易自然的习得,但也需要时间,和氛围,以及适当的正反馈。
仅有“道德”的约束是无用的。真正起作用的,最根本的,还是利益。当团队作战能给人带来最大的利益时,为队友喝彩就是自然而然的事。而身处今日之敌会成为明日伙伴的环境,孩子自然也会为对手喝彩——谁保得住那对手永远是你的对手呢?

我家孩子目前仍然不会为竞争者尤其是班级里同学超过她的表现而喝彩,

我觉得这是孩子很本能的正常反应,没什么不对的。
不过呢,如果让孩子把眼光放在不同的人不同的天赋上、不同的努力程度上,也许她对别人的成绩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我也会鼓励孩子去争取好成绩,尤其是他比较看重的,比如在足球比赛中取胜。但同时我更鼓励孩子把重点放在如何取得好成绩上,放在分析各方的力量对比上,而不是专注于成绩本身。当孩子不把重点放在每一场比赛的结果上时,即便失败了,他的失落也不会那么大。所以我特别的反对为某次考试或竞赛给孩子设定金钱或物质的奖励,那只会让孩子迷失在欲望的丛林里,而不能去更好的认识自己,找到真正对他们自己未来有益的东西。
另外还有个办法,就是教会孩子一切向前看。对于过去只需要总结得失以利再战,而不要再感到遗憾。当你为失去的东西哭泣的时候,你的损失已经大于你真正失去的东西了~~
当孩子真的能看淡当下的成败坚持自己选定的方向时,我们就不能也无需再给孩子一些什么新东西了。

[ 本帖最后由 无事生非 于 2013-2-18 06:1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pianocrazy + 5 + 5 感谢,很受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3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7:33 , Processed in 0.131611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