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和睦家学园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学习以古汉语为主的国学,是没有理智的吗???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12-4-23 07:1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0 shwyyan 的帖子

把英语培养成没有语言环境的中国孩子的强势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是创造出来的。
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有一半的时间有一半以上的老师说英文,学校在用英文教学历史地理自然学科,他的英文不可能太差的。当然毕竟中文是母语,而且学习毕竟是循序渐进的,我又并不追求为英语好而英语好,所以他的英语也决不会太好。
我对孩子满意的不是他的英语“好”,而是他能以目前不怎样的英语水平,像海绵一样的吸收各种知识、发展了思维能力。
其实我对孩子中英文以及任何方面的学习要求是一样的,都只有一个最低的要求——更高的要求,我希望由孩子在快乐学习的基础上产生兴趣,进而明确自己的方向,这比我抱很高的期望要好得多。
但是英文方面,他的发展完全超出了我的期望,中文方面却相对滞后。
我一方面觉得自己怠惰,一方面也实在感慨,英语的资料真多,(外教的)教学手段真先进,而这些都是得益于国外教育这些年的不断发展的。
国学方面,没有大量可亲的资料,没有专家做教学组织的研讨,只从家长身上要求每个人自律自强,其实是事倍功半的。我不想让孩子小小年纪懂很多中文知识,却失去对中文的感情。。。所以没事才趴在这里看经验呢。。。可惜,以诗经楚辞汉赋古文来入门,对孩子和对我的要求都太高了。我不介意和孩子一起学,当年和他一起学英语,不也是同学的吗,只是那些入门的东西很容易,而现在中文的东西,相对较难。

《三国》和《水浒》,前者孩子听了一段时间又停了,后者我不是很愿意在现在给他听。其实两者有共同的特点,尔虞我诈、强者为王,我不喜欢。当然我虽然不喜欢,将来还是要让孩子接触的,只是我想把这个时间再推后些,等他能更好的思辨之后,我可以和他更深入的探讨,边读边解读(说解毒也好)。

另外,有一点古文基础还是好的。中国近现代可读的东西不多(这不是数量的概念,而且纯粹的数量,也不够多),古代的内容虽然糟粕不少,但还原到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看,对中国人的人性、中国当下的现实的认识会更深刻。

[ 本帖最后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4-23 07:4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2-4-23 09:04: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4-23 07:14 发表
把英语培养成没有语言环境的中国孩子的强势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是创造出来的。
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有一半的时间有一半以上的老师说英文,学校在用英文教学历史地理自然学科, ...

飞飞妈其实您对孩子是英文强势还是中文强势还真不用太在意。孩子的未来会走什么路,哪个父母能预料?只要孩子有了学习能力,未来大多东西都会自己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2-4-23 09:47: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artina-Mm 于 2012-4-23 09:04 发表

飞飞妈其实您对孩子是英文强势还是中文强势还真不用太在意。孩子的未来会走什么路,哪个父母能预料?只要孩子有了学习能力,未来大多东西都会自己学的。


很赞同。我觉得飞飞妈,没有必要对此太在意。您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起来已经有了一个巨大的优势所在,那就用好她。以己之长,击人之短,可立于不败之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05:24:00 | 只看该作者
我还是要先在孩子的中文教育上下功夫,因为这个要比我去教孩子一门外语更有把握。根据我的经验,外语学习的成败,取决于你母语的高度。中国孩子的外语水平要达到日常对话和生活用语没问题,家长就已经要下很多的功夫。我也承认语言的开启是早一点好。对于孩子将来对外语进行深入学习打下基础,还有语音语感的培养也是早一点比较好。但是同时汉语的学习可是不能放弃。
我举个例子,我来德国上学之前,在中国已经读完了两个大学,我的中国同学有19岁来德国读书的,按理来说他们年龄小,接受能力快,因该学起来很轻松。但是事实不是这样,很多的专业的德语单词他们在中文中就没有接触到,所以他们查德德词典,还是理解不了。最后把德语翻译成中文,再去弄明白汉语的意思。他们走了半个地球来欧洲最后发现汉语的水平不够,德语也深入不下去。
我觉得不管学哪门语言总要有一门要学精学深,如果中国孩子能把英语学深学透,当然是天大的好事。只是我有些疑惑,没有语言环境如何能学透。那些在国际学校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有机会把外语学透,因为有这个环境。就象我爱飞飞的孩子是不是就是在国际学校。这样的孩子,哪种语言占优势,我也觉得不那么重要,如果父母不是非得期望孩子将来成为中国文化的学者,中文还是国学,能学多少就学多少,量力而行,不必强求,将来孩子有兴趣自己也可以学的。
但是那些以中文教育为主的孩子,还是要重视汉语学习。
这些天,从我儿子那里学到了一个新的德语单词。就是坦克这个词,很简单的一个词可是我在德国十几年也没有留意怎么说。打仗的德国电影也看过,好像里面也没出现这个单词。可是在有语言的环境里孩子三岁就会说了。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孩子还要珍惜中文的这个语言环境,事半功倍的学习汉语,多阅读,多积累,同时学习外语,这样更好。

[ 本帖最后由 和睦家学园 于 2012-6-15 05:3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2-6-15 11:27:50 | 只看该作者
学好汉语,这很重要,而且最重要.
但学好汉语和学古文,读经没有任何关系.


读经者总是自作高明,把说文解字,易经,论语等作为识字的必读书,说,不看这些书就不能说是识字.

可是,我要说,小学生不看这些,不认繁体字,也是识字.


原来的大寨书记陈永贵,目不识丁,可是他对汉语的运用水平,远远超过读经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20:25:12 | 只看该作者


[ 本帖最后由 和睦家学园 于 2012-11-10 22:1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2-6-17 17:15:44 | 只看该作者
詹天佑从小读经照样成了工程师
毛泽东因为读经成就了大事
鲁迅因为读经成为大家,虽然鲁迅本人反对读经。

所以,要成大才必须读经,只有读经才能做人,做事,成才;不读经就不能,不会做人,做事,成才。

但是,我要说,读经未必是做人做事成才的唯一途径。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很珍贵,但作为读经人的“经”却不怎么样;正象〈卖拐〉中的拐本身是有价值的,但作为忽悠的工具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2-6-17 17:22:17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鉴别一个人是喜欢传统文化还是读经人,可以看他对待唐诗的态度。
读经人往往认为唐诗是“小道”“雕虫小技”,不值一看,只有经才是大道,看了才能有实惠(读经人的根本目的是实惠)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ozma + 2 + 2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2-6-25 21:56:03 | 只看该作者
哇。这个老话题2012年还有人争论啊。

文化保守主义一个大问题是:只讲中国的是世界的,不讲世界的是中国的。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些优秀部分,其实是和欧洲古典文化有着共通之处的。不过落在文字上的,后来给一帮王八蛋文人在皇帝们的淫威下不断删改。

经就是太好了,所以不能在低龄读啊。

对大部分中国孩子而言,读经不错,
何时读,读多少,怎么读,这些是关键。

知识结构!读经只能占孩子学习时间的1/12到1/6。超出这个比例,孩子的知识结构要出问题的。

说的零碎一点,今天不在状态。关键是老话题,提不起精神。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和睦家学园 + 2 + 2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2-6-26 12:00:57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学习古文是毋庸置疑的,其实要讨论的只是方法问题,大家把时间花在讨论怎么学的更好上面多好,多说些具体的方法,对孩子来说,任何学习都是要花时间的,时间也是最宝贵的,为了不浪费孩子的时间,家长走在前面多做尝试肯定没错。

我家孩子4岁,学古文实在没什么好经验,但在英文学习上,我自己的体会是,把孩子放在纯英文环境里,提供了环境他自然就会学了,快一点慢一点都没什么,只要能坚持下去,并且过程是愉快的,孩子的进步是一定的。我说的纯英文环境,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外面机构营造的环境。最近我在集中看新浪上ester和王青博士的帖子,这两位都是英文极好的专业人士,都持有的观点是,在没有环境支持的情况下,孩子该先学好母语,二外学着玩,感受着。但从反面来看,没有环境,如果家长能创造出环境,孩子是能学的,我的实践也是如此。

现在我发愁的是怎么给孩子提供这样的亲近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主要是环境要能让孩子自觉的吸收,高度要是适宜孩子的高度,因为生活用语普通话没啥可教的,他用的词有时甚至比我还准确,且活泼,这时候,怎么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条件亲近传统文化才是我要考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3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3:00 , Processed in 0.164787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